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幕上多形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治疗因素对其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56例幕上GB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多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56例患者失访2例,随访结束后仍存活5例,在随访期间死亡49例,平均生存时间(8.02±0.63)个月。患者术前KPS≥70分(P=0.005)、术后KPS≥70分(P=0.003)、肿瘤全切(P=0.009)、接受放疗(P=0.007)、接受放疗+替莫唑胺后辅助替莫唑胺(P=0.01)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KPS(P=0.01,RR=1.97,95%CI 1.14~3.42)、接受放疗+替莫唑胺后辅助替莫唑胺( P<0.0001,RR=0.36,95%CI 0.19~0.65)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放疗技术结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能够有效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eitratedehydrogenasel 1,IDH1)基因突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提取217例幕上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手术石蜡切片标本DNA,采用PCR及直接测序分析IDH1突变情况;比较IDH1基因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对IDH1基因突变与患者生存时间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IDH1突变43例,突变率19.3%,其中WHOⅢ级发生IDH1突变9例,突变率24.3%,WHOⅣ级发生IDH1突变34例,突变率18.9%;WHOⅣ级中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突变组平均年龄39.17岁,野生型组平均年龄47.66岁,两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1突变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4周,野生型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周,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ox风险比例模型表明,IDH1是否突变、手术切除程度、术前Karnofsky评分以及术后是否放、化疗间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幕上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可发生IDH1基因突变,在原发性GBM患者中年青者易发生IDH1突变,IDH1基因突变对患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发生IDH1突变者预后较好,IDH1突变是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预后的独立指标,对判断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生存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经典分子标记物异柠檬酸脱氢酶1/2基因(IDH1/2)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92例生存期达3年以上的原发性GBM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分子标记物IDH1/2是否突变,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进行手术治疗的新诊断GBM患者共368例,术后至少存活3年的GBM患者共92例(25%),平均 (45.6±2.8) 岁,KPS评分为(80±10)分.约1/2患者手术切除达到了T2/Flair像异常信号的全切除甚至脑叶的扩大切除(局限在非功能区的脑叶肿瘤),对于部分部位深在或者功能区、危险部位的肿瘤至少做到T1增强像的全切除.OS为3~8年,中位OS为54.6个月;1、3、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9.5%、56.3%和48.2%.92例长期生存的GBM患者有84例肿瘤标本符合检测要求,其中IDH1/2突变型(IDH1/2+)有16例(16/84,19.0%),IDH1/2野生型有(IDH1/2-)68例(68/84, 81.0%),但是在IDH1/2+组及IDH1/2-组之间OS和PF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手术切除是患者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IDH1/2突变作为经典预后指标,在长期生存的GBM患者中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结果 20例均采用显微手术,肿瘤全切15例,近全切5例,无手术死亡.18例行术后放疗、化疗并随访,获得良好疗效,2例失访.本组14例按足疗程进行放疗、化疗,其中1例仍出现肿瘤的原位复发.4例未按足疗程行放、化疗,其中2例出现肿瘤的原位复发,1例出现肿瘤的种植转移.结论 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手术全切肿瘤后辅以足够剂量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及定期随访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28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按0.9:1随机分为放疗组136例,替莫唑胺+放疗组15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患者2年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纳入年龄、性别、手术切除范围、小型精神状态量表评分、WHO体力状况评分等,评价两放疗组患者死亡风险率,同时比较单个影响因素间相对死亡风险。结果随访2年后,替莫唑胺+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4.8个月,放疗组11.7个月。替莫唑胺+放疗组调整死亡风险率为0.53(95%CI0.41~0.67;P<0.01)。替莫唑胺+放疗组无复发中位生存期6.8个月,放疗组4.9个月。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时间有明确关系(P<0.01);从活检及部分切除到大部分切除再到次全切,死亡风险依次下降0.64(95%CI0.54~0.73)。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能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手术切除程度仍对该类患者预后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15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率、放疗、化疗、分流手术、随访结果等相关内容,并对髓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86例,次全切19例,部分切除7例,术后死亡3例,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全部病例均打通中脑导水管。术前有脑积水者97例,术后大部分患者脑积水明显改善,但有25例术后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112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术后辅以放疗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放疗+化疗者优于手术+放疗者(P<0.05)。结论全切除肿瘤和术后予以早期足量的全脑-后颅凹-脊髓放疗,再辅以多元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选择后颅凹骨瓣成形,术毕还纳骨瓣,可减少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观察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996年3月至2004年8月,4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患者在我科接受放疗,先予全脑全脊髓照射30~36 Gy,然后缩野至后颅窝局部加量20~25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4.8%,手术全切与次全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33.3%(P=0.041),手术和放疗间隔时间≤28 d与28 d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36.8%(P=0.029)。结论髓母细胞瘤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能取得较好疗效,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开始时间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在磁共振T2Flair序列范围下扩大对脑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在唤醒麻醉下进行颅内GBM切除的患者,其中17例MRI T2Flair序列范围下扩大切除脑GBM(观察组),24例T1增强像下切除GBM(对照组).所有病例手术过程中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结合DTI、皮层电刺激、术中超声、术中肿瘤荧光造影等多种辅助手段,术后病理均确诊为GBM.所有患者随访至2017年1月.结果 对照组24例T1增强病灶均全部切除,术后无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7例T2Flair切除GB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4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3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0.013).结论 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结合DTI、皮层电刺激、术中超声、术中肿瘤荧光造影等多种辅助手段有效保障了颅内GBM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提高了T1增强像的病灶全切率,可以最大安全范围完成T2Flair的扩大切除,可明显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吴志科 《医学综述》2013,19(1):189-191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HC)的生存风险因素,为PH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6例手术切除的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患者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癌切除患者术后生存中位时间为1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手术方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卫星灶、门静脉癌栓、清蛋白水平及切缘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及切缘状况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的进展及手术切除的程度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 3 2 1例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其中 2 16例完整的随访资料进行了单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40岁 ,术前KPS小于 70分 ,未能全切或次全切除者 ,病理分级Ⅲ~Ⅳ级以及手术后未进行放疗和化疗者为 5个风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 40岁 ,术前KPS≥ 70分 ,全切和次全切除的手术方式 ,病理分级Ⅰ~Ⅱ级以及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者与生存期延长有明显关系。性别和术前病程在本资料中对预后无明显差别 (P >0 .0 5)。结果表明 ,年龄、KPS、病理类型和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胶质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其中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综合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LGGs)患者生存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诊断的62例功能区LG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0岁、术前KPS≥70分、肿瘤全切、少突胶质细胞瘤、术后进行联合放化疗的功能区LGGs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年龄≥40岁、术前KPS<70分、非全切、星形细胞瘤或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术后不放化疗或单独放疗/化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术前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类型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年龄较轻、术前高KPS评分及含有少突胶质细胞成分的功能区LGGs患者预后较佳,手术全切及术后放化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和开放膀胱全切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及肿瘤学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女性膀胱癌患者91例,将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以1 :1的比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与开放膀胱全切患者进行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T分期及N分期,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围手术及肿瘤学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匹配前后两组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生存时间(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匹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行开放膀胱全切术患者65例,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2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四分位距1869个月)。与开放膀胱全切组相比,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患者年龄更小(P<0.001),术前ASA评分更低(P=0.018),匹配后,22例开放膀胱全切患者与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前,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05),术中输血率更低(P<0.001),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P=0.03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15),两组间OS(P=0.698)、CSS(P=0.942)、PFS(P=0.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后,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术中失血量仍较开放膀胱全切组更少(P=0.009),术中输血率更低(P=0.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40),但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OS(P=0.432)、CSS(P=0.429)、PFS(P=0.28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并不是女性膀胱癌患者OS(HR 1.134, 95%CI 0.335~3.835,P=0.839)、CSS(HR 1.051,95%CI 0.234~4.719,P=0.949)、PFS(HR 0.538,95%CI 0.138~2.095,P=0.37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率低、围术期并发症少,但本研究并无证据表明女性膀胱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膀胱全切术的预后优于开放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间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这些指标的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分析NLR,dNLR和LMR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dNLR和LMR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分界点,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 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 NLR,dNLR和 LMR对 GBM 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结果 术前 NLR 与 dNLR呈明显正相关(P<0.001),NLR与LMR以及 dNLR与 LMR则呈负相关(P< 0.001).ROC 曲线分析确定 NLR,dNLR和LMR预测生存的最佳分界点分别为2.42,1.53和3.85.NLR≤2.42组和 NLR> 2.42组、dNLR≤1.53组和dNLR>1.53组、LMR<3.85组和LMR≥3.85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LR≤2.42组的患者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5月)明显长于NLR>2.42组(中位生存期11月)(P<0.05);dNLR≤1.53的GBM患者,其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7月)要长于dNLR>1.53的患者(中位生存期12月)(P<0.05);LMR<3.85的患者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0月)则要明显短于LM R≥3.85组(中位生存期14.5月)(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dNLR和LMR均为影响GBM患者预后的因素(P<0.001),但只有NLR和LMR为预测GB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且NLR的预测效果要优于LMR. 结论 术前NLR,dNLR和LMR均为影响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其中NLR和LMR为独立预后因素,且NLR对GBM 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效果优于LM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复发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共计149人.(1 )分析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手术方法.(2 )对患者进行随访 ,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 )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的手术方法主要为患侧叶切除加峡部切除(行或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患侧腺叶(行或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峡部加对侧次全切、甲状腺全切加颈部淋巴结清扫、姑息性切除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手术方法无差异( P> 0.05 ).(2 )对149例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患者为108例 ,其余41例患者出现失访.随访的患者中复发者有32例 ,复发率14.8%.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病理、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结果比较无差异( P>0.05);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年龄、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结果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是否复发无关 ,其预后与年龄、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对髓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2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放化疗对髓母细胞瘤预后的影响,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髓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放化疗者预后优于单纯手术;低危组预后好于中高危组;手术放疗间隔时间<30 d预后好于间隔≥30 d者;靶区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合理的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表明,放疗剂量、手术放疗间隔时间及化疗是影响髓母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髓母细胞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术后放化疗。术后应尽早开始行放疗,合理行化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8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因素,重点为手术等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均采用显微手术,肿瘤全切76例,近全切8例,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例,手术死亡率0,60例行术后放疗,化疗并随访,获得良好疗效。本组1例术后2个月死亡,术后2年原位复发的16例,转移到其他部位20例。结论: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手术全切肿瘤后辅以足够剂量的放疗为主等综合治疗及定期随访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7.
张晴  戴慧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9):30-34
目的 探讨影响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降低复发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进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4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的分子病理、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经过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时间为8.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表达均是影响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PFS时间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KPS评分<70分、肿瘤切除不全、IDH野生型均是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差,复发率高。放疗前KPS评分<70分、肿瘤切除不全、IDH野生型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传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尽量保护瘤周神经和血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3 d复查增强MRI或CT,比较两组患者颅内肿瘤全切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复发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复查增强MRI或CT,观察组颅内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颅内肿瘤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评分分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应用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保护瘤周神经和血管,可明显提高颅内肿瘤全切率,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郭天兴  潘小杰  叶明凡  欧德彬 《广东医学》2012,33(17):2572-2576
目的回顾性评价改良Ivor-Lewis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68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Ⅰ期51例,Ⅱ期及以上317例。Ⅱ期及以上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141例)采用单纯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手术+放疗组(176例)在改良Ivor-Lewis手术后补充术后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差异,COX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全部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59.2%、37.5%。单纯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26.2%,手术+放疗组为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Ⅲ期及以上患者手术+放疗组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改善更明显(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低分化及以下、切端阳性、瘤栓阳性、T3以上浸润、更多的阳性淋巴结数、UICCⅢa期以上均为预后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改良Ivor-Lewis术对Ⅰ、Ⅱ期胸段食管鳞癌疗效较好,对于Ⅲ期及以上患者,应结合术后补充放疗改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术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从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回顾性收集175例手术切除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辅助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收集患者资料及治疗情况病例记录,后期随访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分析入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数据。构建Cox多变量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风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75例患者均可评估预后,17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6.4个月(95%CI:5.62~7.18),中位OS为13.6个月(95%CI:11.08~16.12)。Cox模型当中对OS具有独立影响意义的变量为年龄(OR=1.45,P=0.025),ECOG评分(OR=1.77,P=0.011),WHO分级(OR=2.11,P=0.003)和手术范围(OR=1.85,P=0.009)。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未发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方案在术后脑胶质瘤患者中具有相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患者的年龄、ECOG评分、WHO分级和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