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及分析部分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SLE患者共100例(其中活动期组70例,稳定期组30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25-羟维生素D、补体、免疫球蛋白、血沉及血常规等项目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SLE活动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的CD3+T细胞及CD8+Ts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Th/Ts比值、NK细胞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期组CD4+Th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其25(OH)D水平明显低于SLE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5)。SLE活动期及稳定期两组患者的C3及C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病例组的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LE活动期组的IgM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组的RBC、HGB、PLT及LYM%的水平较其他两组均明显减低,而NEUT%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稳定期组的RBC、NEUT%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该组的LYM%的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K细胞与CD4+Th细胞、25(OH)D、C3、IgA和IgG呈正相关,与CD8+Ts细胞呈负相关(P0.05)。25(OH)D与CD4+Th细胞、Th/Ts比值、C3、IgA、IgG、RBC、HGB和PLT呈正相关,与ESR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T细胞、CD8+Ts细胞及ESR是SLE患者的危险因素,而25(OH)D、NK细胞、C3、HGB及PLT为保护因素。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与25(OH)D等异常与SLE患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补体、免疫球蛋白、血沉等对SLE患者活动性具有警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检验多项目综合检测筛查危险因素对SLE的诊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军  李节  王文凯 《吉林医学》2013,(29):5996-599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的水平和意义。方法:分离、刺激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的比例,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17的水平。结果:静止期和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与静止期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活动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组及静止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组和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止期和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且与静止期患者相比,活动期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7参与了SLE发病及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抗内皮细胞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G-AECA)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5例活动期SLE患者、27例缓解期SLE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IgG-AECA及其滴度.结果 IgG-AECA阳性率在SLE活动期组、SLE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6.00%、22.22%及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组IgG-AECA滴度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IgG-AECA滴度与SLE病情活跃有一定相关性,可尝试作为判断疗效及SLE病情活动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娟  邢燕  张利军 《西部医学》2022,34(7):1089-109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水平与相关机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收治的112例SLE患者(SLE组),按SLEDAI评分分为非活动期72例,活动期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自愿者50例(健康组)。采集受试者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3+CD56+NK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分析各指标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计数及占比均较健康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组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计数及占比、IFN-γ、IFN-γ/IL-4明显低于非活动期组,SLEDAI评分、24 h UPQ、IL-4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3+CD56+NKT细胞与SLE患者SLEDAI评分、24 hUPQ及IL-4呈负相关(r=-0.573、-0.682、-0.374,P<0.05),而与IFN-γ无显著相关性(r=0.016,P>0.05)。结论 CD3+CD56+NKT细胞参与了SLE免疫调节过程,其表达水平与患者SLEDA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CD3+CD56+NKT细胞可能通过分泌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发挥SLE免疫调节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Treg)的频率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探讨Treg在COPD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33例COPD临床缓解期病人以及2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亚群的频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浓度.结果 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组IL-4浓度较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临床缓解期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92.86,q=11.63~27.66,P<0.01); 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组IFN-γ浓度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3,q=9.72、10.13,P<0.01),而临床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13,P>0.05);临床缓解期组IFN-γ/IL-4比值最高,急性发作期组次之,健康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95,q=7.79~30.10,P<0.01);CD4+ CD25+Treg频率在COPD急性发作期组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而临床缓解期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 146.08,q=8.68~12.72,P<0.01).结论 COPD病人存在Th1/Th2动态变化,急性发作期以Th2免疫为主,临床缓解期则以Th1免疫为主;Treg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Th1/Th2分化情况与反应状态,为肺癌的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代表Th1和Th2细胞功能,应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肺癌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和IL-4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向Th1细胞的分化明显减少,向Th2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变化,Th1向Th2方向的漂移可能是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Th2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H1N1患者、42例流感样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Th1/Th2细胞,同时进行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结果 H1N1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计数(包括T4、T8)与流感样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比较明显偏低(P<0.05);B细胞计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明显偏低(P<0.05);而H1N1患者NK细胞与流感样患者、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H1N1组、流感样组和健康对照组中IFN-γ特异的ELISPOT检测SFC数量M值分别为23、36.5、43,H1N1组与流感样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1N1组、流感样组和健康组中IL-4特异的ELISPOT检测SFC数量M值分别为36.5、27、23,H1N1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流感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1N1感染可引起机体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发生异常改变,引起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通过ELISPOT技术可从单细胞水平明确CD4+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h1和Th2细胞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SLE患者T淋巴细胞CD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D70在SLE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用定量RT-PCR方法测定15例活动期、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l5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CD4+CD70+T/CD8+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CD70mRNA转录水平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8+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SLE患者CD4+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8+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CD70的过度表达在SLE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并且CD70过度表达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RA病人和3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细胞数(流式细胞术)、类风湿因子及CRP(免疫沉淀法)、ESR(魏氏法),同时记录临床观察项目.结果:(1)活动期RA病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CD4 /CD8 比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RA病人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的降低、CD4 /CD8 比值的升高,与缓解期RA病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缓解期RA病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缓解期与活动期RA病人比较,各临床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异常细胞免疫状态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D4 /CD8 比值在RA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外周血CD28分子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IDS患者、HIV感染患者及正常健康者各50例,分别设为A、B、C三组,比较三组间CD4+CD28+、CD8+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并分析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 A、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CD2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与血浆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781,-0.549,P=0.001,0.003).结论 HIV感染和AIDS患者随病情进展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分子水平下降,可作为预后评价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康小平  龙飞  薛芹  张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34-136,139
目的:研究斑秃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及其与脱发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斑秃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1)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含量:观察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4v7基因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D4+ CD25+T淋巴细胞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h1和Th2细胞功能:观察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含量高于对照组,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组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含量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4v7基因含量以及血清中IFN-γ、IL-12、TGF-β1含量与脱发面积呈正相关,外周血中CD4+ CD25+T淋巴细胞含量以及血清中IL-4、IL-10、IGF-Ⅰ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斑秃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增强,Th1细胞功能亢进、Th2细胞功能抑制,IGF-Ⅰ、TGF-β1含量异常;且以上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分泌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急诊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试验组,体检中心健康人群6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及血浆,ELISA检测辅助T细胞(Th) 1/Th2类细胞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IL)-2、11-4及IL-10];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NIHSS量表分析试验组发病第1天及第30天病情变化;分析细胞因子与第30天NIHSS量表评分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外周血中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4、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期外周血IFN-γ分泌水平与预后之间存在正向相关(P<0.05).结论 早期外周血IFN-γ水平增高与急性脑出血的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常规组、TG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率。结果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为(6.15±1.21)%,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为(12.30±1.78)%。活动期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5);TGP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68,P<0.05)。常规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为(9.34±1.37)%,TG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为(11.49±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率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SLE患者经过TGP辅助治疗后CD4+CD25+T细胞表达率显著提高。TGP治疗可能作用于CD4+CD25+T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比例,来探讨Treg/Th17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组38例)及22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 CD25highT细胞、Th17细胞的比例,并分析与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ctivity index,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T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LEDAI无相关性.CD4+ CD25highT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率在活动组SLE中下降尤为明显(P<0.05),且与SLEDAI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说明两群细胞的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3的变化.方法 收集SLE患者7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5分,38例)和稳定组(0~4分,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17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高(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reg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低(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h 17/Treg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 17/Treg高于SLE稳定组及对照组(均P<0.05).Th17、Th 17/Treg、IL-6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923、0.567、0.397,均P<0.05),Treg与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458,均P<0.05).结论 SLE患者中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百分数存在异常,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提示两种共同变化或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 Th1/Th2是否存在失衡状况。方法收集 SLE 患者(SLE 组)、SLE 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real-time PCR 法检测外周血 Th1/Th2细胞转录因子 T-bet/GATA-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Th2细胞内 IFN-γ及 IL-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 IFN-γ及 IL-4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 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2细胞转录因子 GATA-3表达水平、CD4+ T 细胞胞内 IL-4分泌水平及血清 IL-4水平均明显低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 P <0.05)。结论 SLE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 Th1优势活化的 Th1/Th2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分析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MSCs对ITP患者T淋巴细胞分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Ficoll液密度离心法联合尼龙毛柱法分离健康供者/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离心法分离外周血血清;Ficoll液密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供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出MSCs;以健康供者/ITP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自身血清为基础,加入不同浓度的MSCs,设为试验组(T淋巴细胞和MSCs比值:1∶0.01、1∶0.02、1∶0.08)、空白组(单纯健康供者/ITP患者T淋巴细胞),培养72h;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纯度及共培养体系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淋巴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4水平变化。[结果]加入MSCs共培养后,健康供者和ITP患者各组内CD4+T淋巴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健康供者组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值随MSC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2),而ITP患者组内Tre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加MSCs的情况下,ITP患者空白组的IL-2、TNF-α及IFN-γ水平高于健康供者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水平低于健康供者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加入MSCs(1:0.08比例)共培养后,ITP患者组的CD8+T淋巴细胞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IL-2、TNF-α、IFN-γ水平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与健康供者相比,ITP患者IL-2、TNF-α及IFN-γ的分泌增多,IL-10分泌减少。MSCs在体外可下调ITP患者CD8+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ITP患者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比率改变.方法采用微量全血三色标记法,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率,活动期(29.29%±8.86)%和非活动期(29.55±8.96)%均低于正常对照(37.41±3.29)%(P均<0.05);CD4+CD25+T细胞百分率SLE活动期(10.30±5.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5.39±1.43)%(P<0.05),非活动性SLE病人组(5.63±2.49)%和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CD45RO+T细胞百分率SLE活动期(3.96±3.5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39±0.63)%,非活动期(0.75±0.6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均<0.05).平均荧光强度分析表明SLE患者组和正常组的CD25和CD45RO抗原密度差异并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D4+CD25+及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比率异常增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外周血CD4+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10例SLE活动期、10例SLE非活动期)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4+CD127-Treg及CD4+CD25+CD127-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组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而CD4-CD127-和CD4+CD25+CD127-Treg显著低于非活动组.非活动期组CD4+T淋巴细胞、CD4+CD127-Treg和CD4+CD25+CD127-Treg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由于缺乏CD4+CD127-Treg,SLE免疫抑制功能降低,提示Treg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40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的表达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28例SLE患者及14名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结果 (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AF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TRAF1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