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江苏省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为制定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2019年在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和野粪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对溧阳市本地人群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检测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7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和DDI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0.90%,粪检阳性率为0%;5年监测期间,仅2018年查到钉螺。该监测点2015—2019年均未捡获到野粪。结论 溧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尚未彻底消除。今后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螺情监测,采取精准血防措施,早日彻底消除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长沙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查找薄弱环节,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螺情监测、人群监测、家畜监测、防治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7—2016年长沙市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存栏耕牛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和存栏耕牛数分别较2007年相比下降93.07%、58.12%、43.70%,人群查病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药物灭螺6 113.07 hm2、环改灭螺2 519.44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641.03 hm2结论 为实现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长沙市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大环改灭螺力度,强化巩固监测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 2014 年 1 月至 2014 年 6 月收治的 52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 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日 1 剂,水煎服,早晚分 2 次服用。4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 3 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的最 大直径小于治疗前(P<0.05);52 例中,痊愈 19 例,占 36.54%;显效 25 例,占 48.08%;无效 8 例,占 15.38%。总有 效率 84.62%。结论 采用中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确切,该治疗方法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尤璐  杨帆  季文翔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0):1019-1024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血吸虫病领域中文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HCPs)特征及趋势,旨在为制定传播阻断后血吸虫病科研攻关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血吸虫病、血吸虫或钉螺”为检索主题词,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0—201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文章被引频次截至检索日期2020-06-02)。根据普莱斯公式,定义HCPs被引频次阈值,对筛选获得的血吸虫病HCPs被引频次、发表年份、载文期刊、参与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9 094篇文章,最高被引频次为187次,HCPs被引频次阈值为11次。筛选获得257篇血吸虫病HCPs,总被引频次为6 17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4次。2000—2014年累计发表222篇HCPs(占86.4%),2015—2019年共发表35篇HCPs(占13.6%)。257篇血吸虫病HCPs主要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63篇,63.4%)和《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7篇,6.6%)。血吸虫病HCPs的主要参与机构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等。被引频次居前20位的血吸虫病HCPs研究主题涵盖全国血吸虫病年度疫情通报(9篇)、防治策略(6篇)、监测(3篇)、防治目标与任务(1篇)、灭螺药(1篇),篇均被引频次为104次,其中19篇刊载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被引频次居前20位的血吸虫病HCPs中,周晓农做出了主要贡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是主要贡献单位。结论 2010—2019年血吸虫病领域中文HCPs数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度疫情通报、防治策略和监测类文章受关注和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武汉市人群血吸虫病疫情与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筛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HA筛查结果在疫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7—2016年年报及监测点的数据,分析IHA阳性率与人群感染率之间相关性。结果 武汉市2007—2016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从0.58%降至0%,IHA阳性率从8.16%降至1.83%,人群感染率与IHA阳性率Pearson相关性r=0.845(P=0.002)。疫情控制、传播控制及传播阻断区IHA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12%、1.99%、0.26%,与人群感染率分布层次一致,存在等级相关关系(rs=0.836,P=0.000)。疫情控制区IHA阳性率范围为1.54%~8.79%,人群感染率范围为0.18%~0.71%;传播控制区IHA阳性率范围为0.14%~3.11%,人群感染率范围0~ 0.08%;传播阻断区IHA阳性率范围为0~0.57%,人群感染率均为0。监测点IHA阳性率由6.58%降至2.23%,感染率由0.76%降至0。2007—2016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IHA阳性率在武汉全市、疫情控制区、监测点水平上均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8,P<0.05)。结论 人群感染率与IHA阳性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IHA筛查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群血吸虫感染水平,可作为血吸虫病疫情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对早期确诊的10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75mg,2次/d,共服3d,另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对照组86例,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1mg/kg·b.w.,24h后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0.1 mg/kg·b.w.。结果 94例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治愈率为92.20%。对照组治疗成功70例,治愈率81.4%,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早期及时发现IM伴肝功能损害并干预。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IM住院患儿的临床的资料,统计及分析不同的年龄、性别、季节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 102例IM中,56例(54.9%)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其中:7~12岁组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92.00%)高于<3岁组(25.53%)和3~7岁组(58.14%)。男、女童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肝功能损害发病率最高(81.8%),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春季与夏季及冬季相比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程度严重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IM的肝功能损害与其年龄、季节、病情严重的程度等有关。对此类肝功能损害的高危患儿需要加强其监护并给予早期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为下一阶段调整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要求,结合《芜湖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对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的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及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血防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表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同时收集2016—2020年芜湖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纵向比较5年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到2020年底,芜湖市现有病人数432例,全部为临床诊断晚期病例,5年间无新发现粪检阳性病例报告。人群患病率、血检阳性率为0.027%、0.49%,分别较2016年下降了41.30%(χ2=74.001,P<0.01)和58.82%(χ2=618.351,P<0.01)。耕牛存栏数1 490头,较2016年下降了21.83%,5年间无粪检阳性病牛报告。现有钉螺面积4 320.51 hm2,较2016年(4 521.77 hm2)略有下降,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17.84%(χ2=620.392,P<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48.67%,5年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十三五”末,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1个区新达血吸虫病消除,7个县(市、区)新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个县维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到“十三五”末全市范围内已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合并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76例输卵管妊娠合并内出血经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76例均使用腹腔镜手术成功,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异位妊娠内出血腹腔镜手术治疗,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及腹腔镜设备有关,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的临床特点,减少患者的诊治歧路及合并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统计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处理情况、术前影像定位检查等,对再次手术资料及术中标本、术后病理、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例数逐年增加,可来源于临床多科室,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型,以骨型及骨肾型为多见,各占53.2%和24.6%,其中有骨折病史者30例,占18%,曾行骨科手术者24例,占14.4%,其中行2次及以上骨科手术者5例,占骨科手术患者的21%。有骨科事件(骨折或可疑骨肿瘤者)患者PTH值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1例患者非初次手术,其中5例为既往异位甲状旁腺手术,占再手术的45.5%。甲状旁腺增生组与甲状旁腺癌组及腺瘤组术前PT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病灶湿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HPT患者应注重其临床早诊断,加强对有骨折、骨畸形变、骨质疏松等患者的筛查,术前良恶性较难确定,PTH有提示意义,应结合术前影像及术中快速PTH检测技术,做到定位准确,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因异位多次手术,或术中反复探查等。对于复发患者,应考虑到异位病灶或甲状旁腺癌转移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病毒性脑炎的法医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1月,15例病毒性脑炎法医病理鉴定案例,包括临床资料和法医病理学检验.结果 15例病毒性脑炎案例中,均累及脑干损害,伴有扁桃体、肺、心、肝、肾、脾、肠器官组织的损害.结论 病毒性脑炎多见小儿,累及脑干,同时伴有不同部位器官的损害,颅外器官病变部分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长沙市第一医院57例已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胸部CT总结分析,并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果 57例患者入院时有55例已出现肺部病变,以胸膜下、肺底为主的磨玻璃影、实变影为特点。入院时有症状者51例,大多症状轻微,与肺部病变严重程度不平行,表现为肺部病变重而临床症状轻。入院后3~5 d症状改善32例,症状加重9例,其中肺部病变明显进展者仅有4例存在临床症状加重,病变进展后均调整治疗方案,3~5 d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变均较前好转。结论 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警惕轻型病例的存在,并需与其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相鉴别,与病毒核酸检测结合可更好地避免误诊及漏诊。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胸部CT,可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及早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胸部CT是出院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早期胃癌病灶在白光内镜下的主要特征及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行白光胃镜初步筛查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4 月至2017 年6 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证实为早期胃癌的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家族史、查体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普通白光内镜下病灶的内镜下长径、部位分布、病灶质地、自发性出血、伴随黏膜色泽和形态等内镜特征,总结早期胃癌病灶的病理下长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结果: 共纳入271 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79处病灶。在271 例患者中,男性190 例,女性81 例,平均年龄为(63.7±12.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88 例(32.5%)和腹部不适61 例(22.5%)。胃癌家族史阳性患者20 例(7.4%)。腹部查体正常的患者居多,占86.0%(233/27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出率为34.2%(79/231),2011年检出率最高为45.5%(10/22),2014年检出率最低为28.1%(9/32)。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内镜下长径的均值为(2.01±1.20) cm,以单发病灶为主,占97.0%(263/271),主要受累部位为胃窦114 处(40.9%)、角切迹62 处(22.2%)和贲门54 处(19.4%)。病灶质地以质脆居多,占45.5%(56/123),多有自发性出血,占52.3%(146/279),伴随黏膜色泽以正常居多,占72.8%(203/279)。病灶形态以Ⅱa+Ⅱc型居多,为100 处(35.8%),有糜烂和浅溃疡等黏膜破损者152 处(54.5%)。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病理下长径的均值为(2.05±1.48) cm,黏膜内癌占61.6%(172/279),中分化型胃癌占52.8%(131/248)。结论: 在普通白光内镜下应注意平坦型病灶的浅表隆起和凹陷,注意有无黏膜破损,有利于发现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5.
陈慧  林月丽  魏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17-118,123
为探讨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笔者在分析了本院1例宫内外复合妊娠病例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后发现:自然受孕的复合妊娠发生率低。复合妊娠是临床易被漏诊而延误诊治的病理妊娠疾病,其临床表现与一般异位妊娠相似,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腹腔镜手术是最好的诊治手段。临床医师应加强生育期女性罹患本病的诊断意识,加强超声检测的准确度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是避免发生异位妊娠破裂时对患者造成危害的关键。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治疗方式,有利于宫内妊娠的继续存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特点及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例脑血吸虫肉芽肿的CT与临床资料,其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另5例经实验室检查及吡喹酮试验治疗后临床确诊。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吡喹酮治疗后15 d~30 d后复查CT。结果:9例共11个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聚集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节。大小1.0 cm~4.0 cm。平扫为等或略高密度,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周围有较宽的低密度带。且有占位效应。5例吡喹酮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结论:脑血吸虫性肉芽肿有较典型的CT的表现.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试验性治疗可确诊。  相似文献   

17.
林昌能  陈杜芳 《吉林医学》2013,(8):1410-1411
目的:探讨CT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脑转移瘤CT表现。结果:28例中共检出102个病灶;多发19例,占68%;单发9例,占32%;CT平扫呈等、低或等低混杂密度20例,占71%,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灶8例,占29%;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增强扫描,等密度部分均有中度或明显变化,呈环状或结节样;18例有明显灶周水肿,6例有轻度水肿;19例原发灶在肺,4例原发灶为乳腺癌,2例为鼻咽癌,4例为胃癌。结论:资料表明,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可靠的准确性;颅外肿瘤的查找有助于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特殊人群机会性感染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203例老年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 203例患者在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时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15(9~26)个/μL。马尔尼菲篮状菌在雨季(4月至9月)和旱季(10月至次年3月)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为96.55%,全身乏力为73.39%,体重下降为75.36%,脐凹样皮疹为26.46%。168例(82.75%)患者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以肺结核所占比例最高(45.81%)。胸部CT表现异常征象为94.89%,其中斑片状病变占91.39%,磨玻璃样病变占38.17%,结节性病变占10.21%,空洞病变占5.37%,粟粒性病变占3.22%,胸腔积液占58.60%。好转占57.14%,放弃治疗占31.03%,死亡占11.82%。结论 马尔尼菲篮状菌是老年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无典型的特征,常合并肺结核等多重感染,死亡率高。临床上需要对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疗和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长沙市第一医院妇产科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科共收治异位妊娠131例,其中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10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7.63%.7例宫内外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均继续妊娠.结论 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主要病因是输卵管病变.早期动态监测阴道B超和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有利于宫内外复合妊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