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患者男,45岁,因心慌胸闷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24 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上发现有"毛刷状"图形呈间歇出现,通过逆向技术得出相应的1 h t-RR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发现其具有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的散点图特征,经逆向出心电图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5岁,因头晕待查,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24 h t-RR散点图中线条有变宽处,且逆向的1 h t-RR散点图呈明晰的3条线状分布,相应的1 h Lorenz-RR散点图呈互相平行的5条线分布,根据逆向出的相应心电图发现了3种节律的窦性心律,且选定的节律谱分别为1 060~1 156ms、974~1 021ms、1 244~1 270ms;节律谱分离,诊断为窦性早搏和窦性逸搏成立。  相似文献   

3.
利用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分析和诊断房性并行心律。对3例具有一定形态散点图的患者观察其散点分布的具体特征,并采用动态逆向分析心电图,作出对心律的诊断。3例患者的t-RR散点图呈分层分布,早搏(联律间期短,底层)散点错落分布,条带较宽,且不随窦律(中层)曲线的变化而变化,1 h t-RR散点图更清晰。1例在窦律比较稳定时,RR-Lorenz散点图呈现类室性并行心律的特征,窦律变化幅度较大时,呈现类似多源性室性早搏散点图特征;1例因窦律稳定,RR-Lorenz散点图不同的1 h均表现为近似室性并行心律特征;另1例在不同的1 h时间内均呈现两类RR-Lorenz散点图,其中一类为"大鹰"形,为并行心律二联律构成的散点。通过具体逆向心电图综合分析,3例均为房性并行心律。结论:房性并行心律有一定的散点形态特征,在t-RR散点图及Lorenz散点图的提示下,采用逆向动态变化分析,结合心电图R波的动态变化特性,可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1例患儿,女性,6岁9个月,以发现"心律失常1周"入院,入院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部分2∶1下传;交界性逸搏。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出院后4月余复查24h动态心电图(百慧),全程时间RR间期散点图呈双层,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采取散点图逆向技术对虾钳特定部位散点进行逆向片段心电图分析,发现主导节律为貌似2∶1的房室传导,而实质上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节律,交界性自主节律,钩拢现象,1∶1下传的短RR间期间断出现。这些节律的有序有量的组合形成了其独特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  相似文献   

5.
女性患者,51岁,因"胸痛"就诊,采用具有描绘24 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功能的长程心电图仪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24h t-RR散点图发生3处异常散点,作散点逆向心电图分析,很快发现室性早搏、多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之前有广泛导联ST-T段的变化。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心脏电风暴。结论:24 h 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是快速分析、诊断24 h动态心电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片段心电图中,当并行心律的室性异搏不显示出其特征的心电图表现时,很难与一般室性早搏或多源性室性早搏相鉴别,笔者根据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异搏的联律间期不固定,且与代偿间期(VN)之和为窦性节律(NN间期)的2倍[(NV+VN)÷2=NN],利用《几何画板》制作NV变化和NN变化的散点运动的轨迹,模拟出的RR-Lorenz散点图为斜倒的"丫"字形图形。再通过24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分析界面图观察,发现RR-Lorenz散点图为斜倒"丫"字形图形的患者,其逆向分析心电图均证实为窦性心律并室性并行心律,并且t-RR散点图亦有其特征。因此,斜倒"丫"字形RR-Lorenz散点图是"室性并行心律"的特征性散点图。通过动态心电图描绘到的斜倒"丫"字形RR-Lorenz散点图图形,能快速、准确诊断室性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与 Lorenz-RR 散点图、t-RR 散点图图形的对应关系,辅助鉴别心电图中不典型或易混淆的图形,应用动态心电图逆向分析功能,对比分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早搏这4种窦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的不同特征。通过 Lorenz-RR 散点图吸引子及 t-RR 散点图图形分布的特征性表现来区分非同源心律。不同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散点图各具特点,与心电图结合,有助于临床正确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8.
根据混沌理论的吸引子概念,不同节律起源形成的心散点集群是不同的,通过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结合RR-Lorenz散点图特征很容易发现异常散点集群的分布,并通过24 h t-RR散点图及1 h t-RR散点图逆向出相应散点所对应的心电图,再用心电图知识判定心律的性质,准确标识QRS波形,从而快速诊断心律,此方法是从整体出发,正确诊断部分时段心律的方法,特别应用于当QRS波形态或节律或频率相似的多种心律混合存在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在时间-RR间期散点图中,不同的节律会出现分层现象,最上层的平直的线段对应为RR-Lorenz散点图"曲尺"(横折竖)形图形,说明长RR间期(慢节律)相对恒定,且为同一起源的节律,通过逆向分析相对应的片段诊断心电图,发现该节律为交界性逸搏节律。交界性逸搏间期相对恒定,且交界性逸搏与之前的R波(非交界性逸搏)的间期亦为相对恒定的逸搏间期,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散点图的特征形态,并为其他节律合并交界性逸搏节律提供了节律和图形特征,逸搏的确定为推断房室传导阻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4岁,以胸闷、心悸月余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查,24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宽幅条带,在位于宽幅条带的空心处行1ht-RR散点图逆向,散点呈平行的二条线,其相应的心电图为二联律,因下条为基准的节律,故此时的心电图诊断窦性逸搏二联律。  相似文献   

11.
先前的观察和数据模型表明Lorenz-RR散点图(1h)呈倒"丫"字形图形,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计算机提供了全程24hRR间期散点图),足够多的室性并行心律的个数(24h均有发生,室性早搏占总心搏的比例大)所呈现的图形却不呈倒"丫"字形,笔者列举典型3例大数据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2、76、67岁。24h总心搏数分别为117 673、115 780、123 637次,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异位搏动分别为7 510、6 505、11 593次,分别占总心搏的6.4%、5.6%、9.4%,平均每小时室性早搏数分别为313、325、483次。全程RR间期散点图均呈"△"形组合,从24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逆向观察任意1h的t-RR散点图及相应的1hLorenzRR散点图,发现绝大多数的1hLorenz-RR散点图呈现倒"丫"字形图形,亦有少数呈现"△"形组合图形,但点的分布较稀疏。隐藏室性早搏后点及窦性心律散点图集后,更清晰地显示了室性早搏点及室性早搏前点的散点集呈现的△形图形。结论:窦性心律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大数据Lorenz-RR散点图呈△形组合图形,其△形的各边为其节律的边界线,表达了相应的电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 Lorenz 散点图中45°线远端“曲尺”状图形的形成原理及逆向分析技术在此类图形分析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Lorenz 散点图特征表现符合逸搏或 VVI 起搏产生的“曲尺”状图形的4个病例。基于散点图作图原理进行推导,并经逆向分析发现:根据主导节律、逸搏间期及逸搏前后频率的不同,该图形可相应地产生独具代表性的变化。心电散点图逆向分析技术可快速提升该类病例分析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incessant atrial tachycardia,IA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回顾45例IAT确诊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结合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并从中选取5例做具体分析。结果病例1中持续性IAT以不同比例下传心室(类似房扑),基础频率慢于房扑,散点集呈团块状;病例2至病例4中,反复性IAT的散点图因不同房室传导比例交替出现、形成不同RR间期而呈多分布图形,且形态多变;通过分析病例5的24 h、1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心电图,可准确得出房速的频率、发生时刻及持续时间,再结合Lorenz-RR散点图可诊断为房性并行心律。结论熟悉并掌握IAT心电散点图的分布图形特征,有利于全面确立房速发作时的心室率及房室传导的整体观,并正确评估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4、5岁,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为右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对发作房速时(消融前)作过的24 h动态心电图原始资料,通过散点图团块分析技术与心电图对照进行回顾分析,得到精确散点图形,发现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4层分布,第1层(底层)呈较连续曲线分布,全程Lorenz-RR散点图呈多分布,且关于45度线大致对称分布,以绿色团块为主(绿色团块代表心房搏动)。房速发生的心电图节律特点决定了无休止性房速的散点图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方法 6例新生儿,通过心电散点图逆向技术对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振幅较高的散点逆向出片段心电图,诊断为交界性逸搏或/和交界性自主节律,分析散点图整体特征及心电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6例患儿,年龄(11±2)天,心率(135±8)次/分,出现交界性心搏时的窦性心律性质为窦性心动过缓者2例,窦房传导阻滞者4例,窦性停搏者4例。24ht-RR散点图均为梳齿状,1ht-RR散点图呈λ形,Lorenz-RR散点图在45度线远端或者两侧呈稀疏散点分布。交界性心搏的RR间期变化。结论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逸搏时t-RR散点图呈梳齿状或λ形,可反映心脏兴奋点的生理和病理节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常情况下,窦性心率呈"平滑"的状态加速或减速,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曲线呈连续性,Lorenz-RR散点图呈棒球拍状。笔者遇到一组散点图具有一定特征的病例(5例),采用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结合Lorenz-RR散点图和心电图作相应分析,发现这组病人为窦性心率跳跃式减速,表现为:1连续反复跳跃式减速后再加速现象;2间断频发跳跃式减速后再加速现象;3单纯反复跳跃式减速现象。t-RR散点图曲线上有散在点的分布,Lorenz-RR散点图呈沿45°线分布的"斜丫字形",或者"丫字形"的上一丫支与"母体"分离。4例在105 s反复跳跃式减速(n分别为15,12,10,7)时的短RR间期分别为(1 068±47)、(1 024±27)、(1 080±41)、(1 104±4)ms;长RR间期分别为(1414±89)、(1 327±66)、(1 326±38)、(1 416±6)ms;分别跳跃延长346、303、246、312 ms。观察发现跳跃式延长的程度越大,整体Lorenz-RR散点图变化越大;跳跃点前后的RR间期变化的程度越小(标准差值越小),其Lorenz-RR散点图的一丫支图形越易与"母体"图形分离。结论:窦性心率跳跃式减速可使t-RR散点图"曲线"上呈现点状分布,使Lorenz-RR棒球拍图形"碎裂"或"断裂",这是窦性心律变时性反应不良的特有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45&#176;线上散点分布中断的Lorenz心电散点图进行分类,并探讨相应的心电图诊断。方法按散点中断处离坐标原点的远近、中断次数、是否伴有曲尺状,分为5型,分别称为近原点中断型、中间位置中断型、连续性不完整型、二次中断型和伴曲尺状中断型。根据心电图的RR间期手工绘制散点图,直到绘制出上述分型散点图的轮廓。结果31例患者中13例为近原点中断型,占41.9%,散点中断的心电图为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心房扑动、间位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所致;9例为中间位置中断型,心电图均为二度房室阻滞或二度窦房阻滞;4例为连续性不完整型,为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所致;2例为二次中断型,心电图为近原点中断型、中间中断型的组合图形;3例为伴曲尺状中断型,心电图为窦性心律或心房颤动伴逸搏心律,或间断起搏器心电图与二次中断型心电图或近原点中断型心电图的组合。结论二度房室阻滞或窦房阻滞的散点图呈中间中断型。如果45°线上散点有二次中断,则患者既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又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是一个基于散点图而提出的新的心电生理学概念,显示出可通过心电散点图来发现、研究和分析更多的心脏生理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5岁,因间断心悸就诊。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见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3层分布,主导节律在最上层,下面两层分布为心动过速发作时的RR间期条带。全天心动过速发作时Lorenz-RR散点图呈"曲尺状"样分布;1 h Lorenz-RR散点图呈关于45°线两侧对称分布的两个团块。结合逆向回放心电图片段诊断为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房室结1∶2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2岁,因"胸痛3个月"入院,门诊查心电图未见明显改变,故拟冠心病待查收住院,住院期间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运用Cardio Trak动态分析软件(软件版本:1.4.0.2 Bata,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剔除伪差后,Holter分析仪自动识别单次房性期前收缩104次,成对房性期前收缩2次,观察患者Poincare散点图发现患者散点图并非窦律图形,即非棒球拍状,NN间期散点图基本同RR间期散点图,说明NN间期散点图中存在异位心搏,未被识别.  相似文献   

20.
当房室交接区发生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间歇或连续出现的RR长间歇总是被结性逸搏或结性逸搏心律所消除。这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结性逸搏或结性逸搏心律的出现,使原本相对复杂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更加复杂,而24 h动态心电图更是囊括了长短周期的各种可能组合。然而,分析软件中的心电散点图则从不同角度,一目了然地显示了结性逸搏与结性逸搏心律的两个显著电生理特征,即逸搏周期相对固定和逸搏心律随时重整。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总结了逸搏心律的三种散点图特征及其分析方法。特征性的心电散点图为临床上快速准确识别结性逸搏与结性逸搏心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