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肺炎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法对605例孕产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检测,并对其中90例UU阳性的孕产妇分娩新生儿喉咽部分泌物进行UU检验。结果 孕产妇宫颈分泌物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胎膜早破、早产、产褥病率、低了生体重、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喉咽部分泌物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输卵管妊娠患者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检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组)的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盆腔液中CTDNA及UUDNA,同时选择28例输卵管结扎妇女(输卵管结扎组)和40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CTDNA和UU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1%和55.9%,高于输卵管结扎组和正常早孕组(P<0.05);输卵管妊娠组患者的输卵管组织CTDNA阳性检出率为26.5%,高于输卵管结扎组(P<0.05);输卵管妊娠组与输卵管结扎组输卵管组织UUDNA及盆腔液CTDNA和UU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CT和UU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孕妇感染解脲支原体对胎儿宫内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50例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新生儿脐血及胎盘(试验组)和正常新生儿出生体垢50例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新生儿脐血及胎盘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对照组)并对两例胎盘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脐血,胎盘解脲支原体的感染例数(3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期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解脲脲原体培养法和ELISA 方法,分两部分研究了UU 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和UU 的宫内感染。结果 UU 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率为65% ,UU 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与胎膜早破有关;UU 可引起宫内感染,并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周的降低有关。 结论 围产期UU 感染尤其是UU 的宫内感染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解脲支原体和消眼衣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30例早产胎早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并对分娩后的胎盘和胎膜分别进行了UU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分别选择30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0和40列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 P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明显高于PROM和正常组;CT阳性率高于和正常组;UU和CT同时感染的阳性率高于P  相似文献   

6.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进行UUDNA检测 ,以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 (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4月 ,在我院经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证实并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或开窗手术的输卵管妊娠 32例 ,年龄 18~ 39岁 ,平均 2 6 2岁。其中有盆腔炎史者 6例 ,有不孕史者 5例。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行全子宫切除或附件切除的 2 8例作对照 ,年龄2 4~ 5 5岁 ,平均 32 6岁。其中有盆腔炎史者 2例 ,不孕史者 1例。两组临床资料见表 …  相似文献   

7.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46例胎膜早破和7例早产患者(试验组)以及32例正常妊娠(对照组)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脐带进行了UU检测;对部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胎盘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并与阳性培养物负染电镜观察结果引比较,结果 试验组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脐带中UU检出率为均为73.6%(39/53),对照组宫颈,胎膜和脐带中的UU检出率分别为4  相似文献   

8.
孕妇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脲支原体 (UU )是寄居于人体泌尿生殖道的常见微生物 ,妊娠期间寄居于孕妇下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可垂直传播 ,引起胎儿或者新生儿感染[1 ] 。UU感染是部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胎膜早破的原因[2 ] 。因此 ,我们对 3 89例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检测及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方法1 1 研究对象 以 2 0 0 1年 4~ 11月随机选择我院产前住院待产 3 89例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 ,排除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慢性高血压、妊高征 (中、重度 )、心脏病、多胎妊娠、胎死宫内以及孕期使用抗生素的孕妇 ;孕周在 2 8~ 42周 ,年龄 2 1~ 3 8岁 …  相似文献   

9.
收集近15年来在我院分娩的妊高征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围产儿305例,选择可分析资料263例,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妊高征病情、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等多方面探讨妊高征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围产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新生儿Apgar评分前6位相关因素依次为:子痫与先兆子痫、出生体重、平均动脉压、尿蛋白、产前住院治疗时间及胎龄。围产儿死亡前6位相关因素依次为: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产前住院治疗时间、子痫与先兆子痫及分娩方式。提示:围产儿预后受多因素影响,而妊高征病情危重致新生儿低Apgar评分,出生体重过低及早产是围产儿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溶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 91 5位孕妇 ,进行宫颈粘液 UU的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检测 ;对其中所产的 6 31例新生儿咽分泌物做 UU分离培养 ,并按婴儿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与未对照组。结果 :感染组 (2 93例 )较对照组 (338例 )的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多。新生儿并发症包括新生儿咽疱疹、新生儿发热、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结膜炎等。结论 :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加强孕妇的卫生保健对于降低感染率、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4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肌肉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月经周期根据月经史及子宫内膜组织相来判断,比较两种组织ER、PR含量与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组织相的关系。结果:子宫肌瘤组织的ER、PR含量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含量(P<0.05);子宫肌瘤与肌肉两种组织中ER含量在子宫内膜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25,P<0.05),PR含量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25)。23例有正常月经周期者,15例与子宫内膜组织相符合,8例与子宫内膜组织相不符合。15例无正常月经周期者,子宫内膜组织相多为增殖期改变,占80%。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含量有关,孕激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抗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胎盘感染人巨细胞病毒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4例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阳性孕妇的胎盘组织HCMV DNA,并观察其足月新生儿身体发育状况。发现胎盘HCMV感染时新生儿身体发育明显落后(P〈0.05)。另外,检测8例先天性畸形儿的内脏及其母体胎盘组织HCMV DNA结果皆为阳性。证实胎盘HCMV感染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先天性畸形。  相似文献   

13.
外阴尖锐湿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附16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尖锐湿疣(CA)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可疑病人取活检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在阴道镜下分型。选用三种治疗方法:三氯醋酸、微波和CO2激光、鸦胆子乳膏。结果显示:三氯醋酸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效果较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6天,对菜花型效果较差;微波和CO2激光适用于各型患者;鸦蛋子乳膏仅对菜花型疗效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0.3天,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无效。提示:免疫组化检查对CA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临床治疗时指状型和地毯型首选三氯醋酸,菜花型有条件者首选微波或激光,在基层可首选鸦胆子乳膏。  相似文献   

14.
对54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及54例正常孕妇人工流产之绒毛组织,用PCR技术对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并对绒毛UU-DNA阳性者用同法行血UU-DNA及CT-DNA检测。结果:稽留流产组绒毛UU-DNA阳性率55.6%(30/54),CT-DNA阳性率37.4%(20/54),人工流产组绒毛UU-DNA阳性率为11%(6/54),CT-DNA阳性率9.3%(5/54)。两组比较,UU-DNA阳性率和CT-DNA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绒毛UU-DNA阳性者血UU-DNA阳性率为8.3%(3/36)。绒毛CT-DNA阳性者血CT-DNA阳性率为4%(1/25)。结论:UU感染或CT感染或UU与CT同时感染与稽留流产密切相关,是稽留流产综合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危妊娠胎儿血流速度波形与不同程度胎儿窘迫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妊娠晚期的高危孕妇244例,于分娩前一周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UA)、肾动脉(RA)以及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波形(FVWs)的搏动指数(PI),产后随访围产儿预后。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和羊水的性质分成预后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预后不良等四级。结果:244例高危妊娠中,146例围产儿预后良好,69例为轻度预后不良,12例中度预后不良,17例为重度预后不良。UA、RA和MCA的FVWs与围产儿预后不良的程度均有明显的相关性。UAPI预测中度和重度预后不良的准确性较高,RAPI预测中度预后不良的准确性高于轻度和重度,MCA在重度预后不良中改变最明显。说明胎儿UA、RA和MCA的FVWs在胎儿窘迫时均有改变,但在不同程度的胎儿窘迫中,其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属手术严重并发症,诊断有一定困难,采用B型超声技术,成功诊断12例,并结合术后大体标本,病理检查,对切口声像图进行分析,同期观察28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声像图,总结出正常,异常子宫切口声像图特征,为该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绝经后妇女15例和正常对照组8例进行了血脂、血糖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绝经后妇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绝经后妇女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明显低;绝经后妇女有较高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2小时血糖、胰岛素水平,且胰岛素/血糖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丧失而失去了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因而出现中心型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荷瘤鼠皮下移植瘤对载药脂质体的摄取量,达到提高疗效,降低药物对全身的毒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空白脂质体0.3mL注入荷瘤鼠尾静脉内,1h后再注入泰素脂质体0.3mL,每日1次,共用4次。结果移植瘤瘤体明显缩小,离体瘤瘤重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减轻(P<0.05),抑瘤率41.8%。病理切片显示肿瘤局部出现大面积坏死灶,呈现玻璃样改变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论对荷瘤鼠皮下移植瘤尾静脉内先注入空白脂质体,后注入载药脂质体,可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妊娠晚期血清hPL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hPL(人胎盘生乳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hPL-ELISA)对253例正常和高危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PL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妊娠hPL值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高危妊娠孕妇血清hPL值多数为低值。同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血SP1和尿E/C比值的测定,与hPL测定值进行比较,探讨该种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56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30 例正常妇女检测ACE 基因插入或缺失(D/I) 的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 三种基因型所占比例,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COS组D等位基因频率(42-0% )显著高于对照组(26-6 % )( P< 0-05) ;PCOS高雄激素血症组(T≥3-0nmol/L)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高雄激素血症组( T< 3-0nmol/L)( P<0-01) 。结论 ACE基因D等位基因的存在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亢进所导致的PCOS高雄激素血症及不排卵有关,通过对ACE基因的检测,了解PCOS患者有无RAS功能亢进,可为临床上使用ACE抑制剂来治疗该病提供依据,并且推测:通过ACE基因的检测可能使PCOS所发展成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及心血管疾病得到早期预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