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段砂岩储层特征,探讨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长8、长6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展孔隙演化定量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的改造。结果表明:长8、长6段属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少见溶(裂)缝;压实(压溶)、溶蚀、胶结作用为最主要的成岩作用。定量计算表明,砂岩原始孔隙度平均为35.96%,砂岩储层主要经历了早期强压实减孔阶段(-17.38%)、中晚期胶结作用减孔阶段(-16%)和晚期溶蚀作用增孔阶段(+6.82%)。早期强压实作用是长8、长6段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则进一步强化了低孔低渗特征。  相似文献   

2.
曹凡峪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曹凡峪地区主要的产油层,通过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曹凡峪地区长6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和孔隙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发育细粒长石砂岩,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曹凡峪长6成岩阶段为晚成岩A期早期。将研究区长6储层砂岩划分为5种成岩相,分别为绿泥石膜-方解石胶结-溶蚀孔隙相、方解石胶结-残余孔隙相、硅质胶结-粒间孔隙相、绿泥石胶结-残余粒间孔隙相、绿泥石膜胶结-溶蚀孔隙相。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原生残余粒间孔是研究区最好的储集场所和空间。有利成岩相和沉积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研究区物性相对较好,产量较高的储层区带,也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对岩芯进行观察,并对薄片进行电镜扫描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储层成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A亚期—晚成岩期;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孔隙损失分别达23.65%和4.30%;长石颗粒、火山岩岩屑、钠长石、沸石、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及刚性颗粒的破裂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明显提高了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储集性能,孔隙增生量达4.90%。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某构造中3口钻井岩心的观察研究,并对岩石薄片进行鉴定、电镜扫描及储层物性测试,认识和恢复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B亚期至晚成岩期;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与高岭石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孔隙率损失达30%~35%;环边绿泥石和硅质胶结占据孔隙的同时也对孔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气淡水、煤系地层酸性水与有机酸对长石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则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率增加约5%,明显提高了致密砂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延长气田姚家坡地区上古生界山2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与物性的关系,在岩心观测、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及压汞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储层属低孔低渗类型,以杂基溶孔、岩屑溶孔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研究区砂岩储层所经历的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作用B期,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砂岩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及孔隙演化模式。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钻井岩心、孔渗测定等手段,对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岩石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研究区长9油层组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B期,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为典型的中-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蚀作用。通过对砂岩储层的原始孔隙度进行定量恢复,结果表明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损失约11.8%;而压实作用导致孔隙的损失达14.22%~25.37%,是造成原始孔隙度降低主要原因;后期的溶解作用及交代作用对改善储层孔隙度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北部石盒子组-山西组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定北5井、定北6井的岩心观察及常规薄片鉴定、薄片粒度分析资料,结合沉积史和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了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北部地区上古生界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蚀变作用,溶蚀作用,云母类矿物的水解作用;并分析了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以及对孔隙演化的影响.研究区上古生界储层从早成岩期到晚成岩A-B期的成岩演化过程中,所经历复杂的成岩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岩石的孔隙度.溶蚀作用与蚀变作用是形成砂岩储层的两大建设性成岩作用,云母类矿物的水解作用对孔隙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则是储层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破坏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9段是研究区新发现的重点含油层位之一,油气的储集与储层成岩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详细研究该区成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等分析资料,对长9段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砂体主要由岩屑长石砂岩构成,含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储层以发育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等;现今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少量进入了中成岩B期。通过研究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砂岩的孔隙生成和损失的贡献量认为,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小最多,平均为57.84%,胶结作用使原始孔隙度减少32.3%.溶解作用有效的改善了储层的物性,视溶蚀率为37.98%,交代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正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第6段(简称"长6段")成岩相及孔隙演化过程,探讨长6段储层的主控因素。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及薄片染色技术研究长6段成岩相,结果表明:长6段处于中成岩A-B段,主体为A段,关键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考虑成岩矿物、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及关键成岩作用等要素划分出5种成岩相:绿泥石薄膜-粒间孔成岩相、长石溶蚀-溶孔成岩相、泥岩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相和黏土矿物胶结相,其中绿泥石薄膜-粒间孔成岩相与长石溶蚀-溶孔成岩相为建设性成岩相。以关键成岩作用指标为基础,定量计算长6段孔隙演化过程:压实作用使原始孔隙消失74%,胶结作用后孔隙仅剩6.6%,溶蚀作用使孔隙增加至9.86%左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普通薄片、压汞曲线以及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砂岩储层特征,主要包括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储集空间、储层物性特征等。结果表明,延吉盆地下白垩统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次生孔隙,其中次生粒间溶孔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粒内溶孔;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成岩作用,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蚀变作用和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盐定地区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是受成岩作用影响的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研究区砂岩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长8油层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其次是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和重结晶作用;其中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浊沸石溶蚀能有效的改善孔隙,有利于储层发育,而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则使原生孔隙减小和储集层致密。成岩作用更受到原始沉积物组分,沉积环境,结构及孔隙间的流体性质,埋藏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而这些因素又与大地构造背景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红连地区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在综合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七克台组储集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建立成岩演化序列,进而分析成岩相特征及有利成岩相的分布。结果表明:七克台组储集砂岩成岩阶段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 A-B 期,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初步进行了成岩相特征的研究,划分出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环边绿泥石胶结-硅质、高岭石充填-剩余原生粒间孔成岩相和伊利石、方解石充填-剩余原生粒间孔-溶蚀孔成岩相为较有利的成岩相类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柯坪塔格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过程复杂、孔隙演化规律尚待明确等问题,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 系统研究了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及成岩序列,恢复其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顺托果勒区块柯坪塔格 组储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物性较差。储层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 用、油气充注及构造破裂作用,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 期,局部达到中成岩B 期。多种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层的孔 隙演化过程,压实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最大,平均减孔21.82%;其次为胶结作用,使孔隙度降低约8.18%,其中钙质 胶结减孔6.06%,硅质胶结减孔1.80%,黏土矿物胶结影响不明显;沥青充填也导致储层损失了2.53% 的孔隙度;溶蚀 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3.91%。  相似文献   

14.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常规物性、压汞、测井等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段储层特征,并探讨其储集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北地区长4+5段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为中-小孔微细喉型和细微孔微喉型,物性为低孔低渗特征。储集性控制因素与沉积微相、碎屑颗粒成分、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渗性较好;陆源碎屑的组分、含量、特性为储层的发育以及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奠定物质基础;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长石高岭石化、绿泥石环边为建设性成岩作用。镇北地区长4+5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特征,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的致密化。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物性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对环江-刘峁塬地区长4+5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四种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长石溶孔相和高岭石胶结+粒间孔、长石溶孔相是储层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水云母胶结相次之,铁方解石胶结相最差。油气地质意义表明,长4+5砂岩储层生、储、盖配置合理,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步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芯、砂岩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X衍射等综合分析,系统剖析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岩相特征及成因.结果 表明,沙河子组发育泥质杂基充填相、长石岩屑溶蚀相、石英次生加大相、绿泥石环边胶结相和碳酸盐胶结相等5种成岩相;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碎屑矿物组分、结构差异决定了各成岩相初始孔隙度,各成岩相中成岩作用类型和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子长油田2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对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取得以下认识:(1)本区长2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含少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具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2)长2砂岩已达晚成岩A期,经历了早成岩阶段早期的机械压实和黏土膜析出,早成岩阶段晚期的石英、长石压溶及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早期的自生矿物析出和随后发生的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等成岩作用过程;(3)砂岩中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微孔隙、裂隙孔等几种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占总孔隙的80%以上;(4)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砂岩的成分(碎屑云母、方解石胶结物)和结构(粒度)对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