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采用两个相同的加热通道构成试验段,进行并联双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和入口过冷度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过冷度-相变数边界。  相似文献   

2.
采用2个相同的矩形加热通道和1个不受热大旁通通道构成实验段,在高温高压实验台架上对并联多通道流动不稳定性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和入口过冷度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以并联多通道发生流动不稳定时矩形通道热工参数为基准绘制过冷度数-相变数(Nsub-Npch)边界图,并将其与矩形双通道流动不稳定边界进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遗传神经网络(GNN)方法分析窄矩形通道内流动不稳定起始点(OFI),并检测其热流密度随各个系统参数的变化。检测结果显示,GNN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误差在±10%范围内。进一步通过GNN模型预测各个系统参数对OFI的影响。结果显示:OFI点的热流密度随着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系统压力对OFI点热流密度的影响小于质量流速的影响,小于入口过冷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截面尺寸为50 mm×2 mm的矩形并联双通道为实验本体,开展了倾斜条件下密度波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主要参数范围为:压力,3~8 MPa;质量流速,300~800 kg/(m2•s);入口温度,180~270 ℃;倾斜角度,0°~3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以及倾斜角度对流动不稳定性界限参数的影响规律,基于过冷度数Nsub和相变数Npch绘制了流动不稳定边界,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合了包含Froud数和Δρ/Δρg的不稳定边界准则关系式。研究发现,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倾斜条件对密度波流动不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低压高过冷度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具有长直上升段的自然循环系统,开展了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同时,详细分析了低压、高入口过冷度条件下典型的流动不稳定现象。实验表明:自然循环系统的结构、流体的热边界条件会影响自然循环的运行特性及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较高入口过冷度下,高热流密度导致系统脱离稳态后,很难重新回到稳定的两相自然循环流动状态。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系统会经历间歇沸腾、复合动态流动不稳定性等状态。依据实验结果得到了高入口过冷度下的不稳定性边界图。在两相振荡期间,自然循环驱动压头和回路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在长直上升段和加热段。加热段出口积聚的大量气泡对上、下游流体的强烈挤压作用是流量大幅振荡及逆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窄间隙矩形通道的密度波不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了断面尺寸为25 mm×2 mm,加热长度为1 000 mm的双扁形矩形通道组成试验段.试验结果发现增加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压力,均能增加稳定流动的范围.脉动周期随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变短,随入口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加.压力对脉动周期的影响较小.以无量纲过冷度Nsub和相变数Npch比较不同长度试验段的结果,发现平行矩形通道的结果和平行直圆管的结果基本重合,长度和流道断面形状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去离子水为介质,研究热流密度、入口过冷度和质量流速等热工参数对矩形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主要参数如下:主流流体流动方向分别为竖直向上和纵倾45o,压力为0.16 MPa,质量流速G=300~700 kg/(m2.s),热流密度q=27.6~228.3 kW/m2,入口过冷度ΔTsub=20~40℃。研究发现,热流密度和入口过冷度对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不明显;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汽泡脱离直径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
在高温钠沸腾试验回路上,对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进行了广泛而又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理论分析了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发生的区域、机理、临界条件等特性以及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等对这些特性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如下:系统压力P:2600-1.1×105Pa;入口过冷度Tsub:25.6-226.8℃;热流密度q:8.0×104-4.76×105W/m2;质量流速G:42.9-383.0kg/m2·s。  相似文献   

9.
在大型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HRTL-200上,以水为工质,在压力1.0 ̄4.0MPa加热功率27 ̄240kW,入口欠热度5 ̄80℃,加热段出口质量含汽率小于5%的实验参数范围,研究了系统压力,加热功率,冷却剂入口过冷度及人口阻力等对低压,低干度自然循环系统的两相流稳定流动及不稳定流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对循环流量,流动稳定区及流动振荡特性均具有影响。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参数范围包括了200  相似文献   

10.
《核动力工程》2016,(1):43-47
为研究壁面过冷度对含不凝性气体蒸汽流动冷凝换热能力的影响,分别进行水冷却与空气冷却条件下空气-蒸汽混合气在水平管内的流动冷凝实验,分析空气入口质量分数,混合气入口流速以及管外冷却剂体积流量变化时,管内局部换热系数随壁面过冷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环状流及波状流范围内,局部换热系数随壁面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分层流范围则随壁面过冷度的增加而减小;空气含量与混合气流速的增加,会使得环状流和波状流下壁面过冷度增大对冷凝换热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