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P11-259P1.1(lncRNA RP11-259P1.1)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成都军区总医院158 例行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的SCLC患者的癌组织、42 例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旁组织标本及40 例正常肺组织,采用qPCR 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lncRNA RP11-259P1.1 的表达,χ2 检验分析lncRNA RP11-259P1.1 表达与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耐药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ncRNA RP11-259P1.1 表达与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RP11-259P1.1 在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均P<0.01)。化疗敏感者癌组织中lncRNA RP11-259P1.1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化疗耐药者(P<0.05)。lncRNA RP11-259P1.1 表达与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分期、转移及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均P<0.05);高表达lncRNA RP11-259P1.1 患者的PFS及OS均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 (12.25±1.83)vs(22.29±1.58)个月和(23.55±1.35)vs(31.75±2.43)个月,均P<0.01]。lncRNA RP11-259P1.1 表达、肿瘤分期及远处转移是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lncRNA RP11-259P1.1 在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SCLC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相关,可能是SCLC患者潜在的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ncRNA 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RNA RP5-1185K9.17的表达;使用Chi-Square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分析lncRNA RP5-1185K9.1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关系和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结果:lncRNA 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增高[(结肠癌:6.850±0.420;直肠癌:7.180±0.380) vs(癌旁组织:1.080±0.220;正常组织:0.980±0.140),P<0.01],lncRNA RP5-1185K9.17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和血清CEA水平及生存状态显著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显著关系(均P>0.05);lncRNA RP5-1185K9.17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OS)时间及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OS:(25.45±4.28)月vs (42.69±3.72)月;PFS:(13.88±2.97)月vs (26.65±5.33)个月均P<0.01];lncRNA RP5-1185K9.17的表达、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CEA水平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lncRNA RP5-1185K9.17可能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结直肠诊断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HL3和c-Myc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4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GRHL3和c-Myc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GRHL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2.85±2.83) vs(2.06±2.02),P<0.01;81.30% vs 25.00%,P<0.01],ESCC组织中c-Myc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5.13±5.11)vs (2.03±2.00),P<0.01;42.20% vs.20.30%,P<0.01].ESCC组织中GRHL3 mRNA的表达与c-Myc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GRHL3蛋白表达和c-Myc蛋白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GRHL3蛋白表达和c-Myc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相关.结论: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GRHL3与c-Myc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且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ESCC病理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复发及耐药等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探讨LncRNA RP11-164P12.4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01-01-2015-12-30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资料完整的125例NSCLC组织、90例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 cm)及35例正常肺组织标本,通过QRT-PCR法检测LncRNA RP11-164P12.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LncRNA RP11-164P12.4的表达量为6.850±1.3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225±0.750)和正常肺组织(1.09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19,P<0.001.LncRNA RP11-164P12.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疾病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ncRNA RP11-164P12.4高表达水平与NSCLC中的腺癌类型相关,P<0.05;LncRNA RP11-164P12.4高表达组中腺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其他,P<0.001;LncRNA RP11-164P12.4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44.89±3.64)个月,较高表达组(21.83±3.74)个月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210,P<0.001.LncRNARP11-164P12.4高表达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为(13.55±2.84)个月,较低表达组(24.00±2.75)个月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18,P<0.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LncRNA RP11-164P12.4的表达、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LncRNA RP11-164P12.4参与调节NSCL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NSCL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AK093987(lncRNA AK09398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和15例先天性巨结肠和各种原因结肠破裂穿孔、肠扭转、嵌顿疝患者的正常结肠组织.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lncRNA AK093987在65例结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siRNAAK093987下调lncRNA AK093987表达的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采用Chi-Square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别分析lncRNA AK093987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时间和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DFS和OS的因素.结果:lncRNA AK09398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7.125±1.398 vs 1.058±0.070、1.092±0.049,均P<0.01).下调lncRNAAK093987表达的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lncRNAAK093987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血清CEA水平和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均P>0.05);高表达lncRNA AK093987患者的中位DFS和OS均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DFS:(13.00±1.49) vs (27.01±1.87)个月;OS:(27.00±3.32) vs (43.72±3.08)个月,均P<0.01];lncRNAAK093987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结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此外,下调lncRNAAK093987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结论:ln-cRNAAK093987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lncRNAAK093987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血清CEA水平和患者生存状态有关,可作为潜在的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对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手术切除的ESCC患者组织标本89例及距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及癌旁组织中galectin-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分期(pTNM)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galectin-9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系,运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galectin-9表达上调对食管癌EC9706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ESCC组织中galectin-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5.8% (23/89) vs 50% (10/20),P<0.05],galectin-9蛋白的表达与ESC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病理分期无关(均P>0.05).在食管癌EC9706细胞中过表达galectin-9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肿瘤细胞的侵袭[(45.0±8.0) vs (160.0±12.0),P<0.01]和迁移能力[(20.6±2.1) vs(87.6±4.9),P<0.05]明显下降.结论:galectin-9的表达缺失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ga-lectin-9可以抑制ESCC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NCRNA00173在54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收集自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明显降低(1.793±0.158 vs 5.368±0.285,t=10.96,P<0.01).lncRNA NCRNA00173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此外,高表达lncRNA NCRNA00173患者的OS及PFS均较低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lncRNA NCRNA00173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骨肉瘤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lncRNA NCRNA00173参与调节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骨肉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58例经病理证实的ESCC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in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食管鳞癌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比较ESCC患者Bin1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Bin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8.62% vs 25.86%,x2=12.76,P<0.01),Bin1甲基化状态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 <0.05).ESCC组织中Bin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78 ±0.05) vs (1.03±0.03),t=9.643,P<0.01)];发生Bin1甲基化的组织中B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组织[(0.68±0.04) vs (0.85±0.07),t=2.476,P<0.05].结论:Bin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可能与ESCC的发生密切相关,它是ESCC中Bin1 mRNA低表达或缺失的机制之一,且与ESCC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lymph node,TDLN)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的表达及其在ESCC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1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TDLN标本,其中肿瘤组织以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转移淋巴结以未转移淋巴结作为对照组,均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DO和BIN1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未转移淋巴结相比,转移淋巴结中IDO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增高(0.47±0.14vs0.22 ±0.09,P<0.01;90.91% vs 67.35%,P=0.042),而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15 ±0.11 vs 0.35 ±0.15,P<0.01;50.00% vs 77.55%,P=0.028).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增高(0.51 ±0.12 vs 0.24 ±0.11,P<0.01;81.69% vs 22.54%,P<0.01),而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17±0.10 vs0.41±0.14,P<0.01;19.72% vs 80.28%,P=0.006).肿瘤组织和TDLN中,IDO蛋白表达与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BIN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转移TDLN中IDO表达水平显著提高、B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ESCC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磊  沈素朋  邝钢 《中国肿瘤》2017,26(5):400-404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微小RNA 4659b(microRNA-4659b,miR-4659b)和长链非编码RNA XLOC008370(long non-coding RNA XLOC_008370,1ncRNA XLOC_008370)的表达,探讨miR-4659b和XLOC 008370在E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的方法检测miR-4659b和XLOC 008370在50例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ESCC组织中miR-4659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034±0.013)vs (0.005±0.002),t=-15.205,P<0.05]. miR-4659b的相对表达量与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0.039±0.011)vs(0.023±0.009),f=5.708,P<o.o5].XLOC 008370在ESCC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0.0019±0.0012)vs (0.020±0.0146),t=-8.921,P<0.05].XLOC 008370的相对表达量与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0.0016±0.0010)vs(0.023±0.0014),t=-2.040,P<0.05],并且XLOC 008370与miR-4659b的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829,P<0.05).[结论] miR-4659b在ESCC中表达上调而XLOC_008370表达降低,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提示miR-4659b与XLOC_008370可能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这一机制可能在E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鳞癌中DACT2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磊  周珍  邝刚 《中国肿瘤》2017,26(4):302-307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DACT2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DACT2基因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的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前后的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T.Tn、Eca109)以及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CT2 mRNA表达情况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经5-aza-dC处理后4种食管癌细胞系中DACT2基因的表达均增高.4种未经5-aza-dC处理的食管癌细胞系中DACT2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5-aza-dC处理后,DACT2基因在4种细胞系中均呈非甲基化状态.DACT2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6±0.53 vs 0.95±0.64,t=-2.43,P=0.018),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2.030,P=0.048).食管鳞癌组织中DACT2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0.0% vs 21.1%,x2=9.439,P=0.002),并与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发生DACT2基因甲基化的食管鳞癌组织中DACT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食管鳞癌组织(0.46±0.32 vs 0.78±0.61,t=-2.341,P=0.023).[结论]DA CT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 CRNDE (colorectal neoplasia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的NSCLC患者137例,以相应癌旁组织和29例肺外伤非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CRNDE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CRNDE在肺癌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为5.283±0.245,与非肿瘤组织(1.098±0.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9,P<0.01).lncRNA CRNDE 在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增高.lncRNA CRNDE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无关(均P>0.05);与疾病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lncRNA CRNDE高表达水平与NSCLC中的病理类型相关(P<0.05),在腺癌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其他类型组的表达水平;此外,高表达lncRNACRNDE的患者的PFS为(20.00±1.72)个月,较低表达者(34.07±1.97)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0,P<0.01);低表达lncRNA CRNDE的患者的OS为(47.50±2.31)个月,较高表达者(32.15±2.19)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0,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ncRNA CRNDE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lncRNA CRNDE参与调节NSCL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NSCL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ncRNA CASC11对EZH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轴的调控作用,及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取ESCC组织(76例)及癌旁组织(76例),并体外培养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及ESCC细胞系(TE-1、Eca109、KYSE150、KYSE450和KYSE510),qRT-PCR法检测lncRNA CASC11表达。逐步增加DDP浓度构建DDP耐药ESCC细胞(TE-1/DDP),并随机分成si-NC组、si-lncRNA-CASC11组、si-lncRNA CASC11+IGF-1组、si-lncRNA CASC11+si-PTEN组,另取正常培养的TE-1细胞为Control组。克隆形成实验、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耐药性、凋亡、迁移;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lncRNA CASC11及EZH2、PI3K/AKT途径抑制物PTEN、PI3K/AKT通路蛋白、EMT标记蛋白(E-cadherin、N-cadherin)表达;RNA免疫沉淀(RIP)法检测PTEN对EZH2的调控关系;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检测EZH2、PTEN、lncRNA CASC11三者间调控关系。将lncRNA CASC11敲低TE-1/DDP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并进行DDP干预,检测瘤体体积及瘤体重量,免疫组化分析Ki67活性。结果:lncRNA CASC11在ESCC癌组织、细胞系和TE-1/DDP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敲低lncRNA CASC11可抑制TE-1/DDP细胞增殖、迁移及EMT进程,触发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耐药及EZH2-PI3K/AKT生存途径的活化(P<0.05)。裸鼠荷瘤实验证实敲低lncRNA CASC11可增加TE-1细胞对DDP的敏感性(P<0.05)。EZH2可结合PTEN启动子并降低PTEN表达,而敲低lncRNA CASC11可减少EZH2与PTEN启动子区域的结合。PTEN敲低或给予IGF-1干预,均可部分逆转lncRNA CASC11敲低发挥的抗癌及抗DDP耐药性产生的作用(P<0.05)。结论:lncRNA CASC11可通过与EZH2相互作用来沉默PTEN,激活PI3K/AKT介导的细胞存活途径,提高ESCC对DDP的耐药性,而敲低lncRNA CASC11可降低癌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增强ESCC对DDP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GFR水平以及食管鳞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了解EGFR在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初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3例,以及患者血液标本及病理组织,应用ELISA法检测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液EGFR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通过随访,分析EGFR与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后血清EGF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80±1.86)ng/ml vs (1.48±2.13)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血清EGFR水平与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在8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5.1%,与分期、淋巴结状态、癌细胞分化状况有关(P<0.05)。血清EGFR水平在癌组织EGFR高表达组中偏高[(2.25±2.06)ng/ml vs (0.98±1.02)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例食管鳞癌患者行放化疗总的有效率为66.3%(55/83),其中EGFR高表达组有效率低于低表达组(57.4% vs 82.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食管鳞癌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38.4%、23.4%。其中EGFR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为69.6%、29.1%、12.2%,EGFR低表达组1、3、5年生存率为82.8%、54.4%、40.3%;同时EGFR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EGFR高表达组(40.95月vs 21.53月),提示EGFR低表达组生存率优于EGFR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EGFR均呈高表达,组织EGFR可能是食管鳞癌放化疗后的一个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RNA-6803(miR-6803)及其宿主基因蛋白磷酸酶6调节亚单位1(protein phosphatase 6 regulation subunit 1,PPP6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和PPP6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E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013年至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的72例ESCC手术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6803和PPP6R1在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前后的ESCC细胞株TE1、TE13、Eca109、T.TN、Kyse170中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ESCC细胞系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PP6R1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miR-6803和PPP6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318±0.156,0.408±0.177 vs 1.000±0.001,均P<0.05),miR-680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PPP6R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ESCC组织中miR-6803和PPP6R1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ESCC组织中PPP6R1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6.94% vs 36.11%,P<0.05),并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miR-6803-和PPP6R1基因的低表达与PPP6R1启动子区甲基化明显相关(P<0.05).经5-Aza-dC处理后,5种ESCC细胞中miR-6803和PPP6R1的表达均升高,并且TE1、TE13、Kyse170细胞中PPP6R1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非甲基化程度增加,其余2种细胞中PPP6R1基因均表现为非甲基化状态.结论:miR-6803及其宿主基因PPP6R1的低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miR-6803和PPP6R1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miR-6867及其宿主基因Rap型鸟苷酸交换因子1(rap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like l,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及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ESCC手术患者组织标本87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6867及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和ES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6867和RAPGEFL1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和ES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结果:miR-6867在E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RAPGEFL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P<0.05);miR-6867与RAPGEFL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后,4种食管癌细胞系中miR-6867和RAPGEFL1基因的表达均增高,并且其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RAPGEFL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ES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iR-6867和RAPGEFL1的异常低表达及RAPGEFL1高甲基化状态有关,miR-6867与RAPGEFL1表达具有一致性,且RAPGEF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miR-6867与RAPGEFL1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