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90年以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70株沙雷菌,分别为粘质沙雷菌、居泉沙雷菌、液化沙雷菌及红色沙雷菌。经对主要生化反应的百分率进行分析,并对20种抗生素药敏检测结果表明,敏感抗生素有泰宁、环丙氟哌酸、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硫苯咪唑青霉素及氧哌嗪青霉素等;一代头孢菌素及氨苄青霉素耐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几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增强趋势。通过对中敏药物加大剂量仍有较好疗效。并通过药敏检测对部分院内感染的同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沙雷菌耐药性分析及其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到的325株沙雷菌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对提取的沙雷菌酶粗提液进行β-内酰胺酶表型筛选;用特异性KPC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确认黏质沙雷菌β-内酰胺酶的类型。结果沙雷菌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和含酶抑制剂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33.9%。特异性PCR和测序证实耐亚胺培南沙雷菌的β-内酰胺酶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三维试验中克拉维酸、EDTA和氯唑西林均不能抑制该酶对亚胺培南的水解活性。结论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KPC-2酶是引起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到的沙雷菌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对提取的沙雷菌粗提液进行β-内酰胺酶表型筛选;确认黏质沙雷菌β-内酰胺酶的类型。结果沙雷菌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和含酶抑制剂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33.9%。特异性PCR和测序证实耐亚胺培南沙雷菌的β-内酰胺酶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三维试验中克拉维酸、EDTA和氯唑西林均不能抑制该酶对亚胺培南的水解活性。结论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KPC-2酶是引起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黏质沙雷菌败血症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诊疗方法,以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黏质沙雷菌败血症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反复发热20 d入院,入院后持续发热,稽留热型,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综合相关检查结果及病史排除伤寒、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地中海性贫血、红斑狼疮等疾病。最后依据血培养结果确诊为黏质沙雷菌败血症致严重全血细胞减少。根据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先后单用和联用4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联用头孢吡肟、地塞米松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要求出院,但出院第5天死亡。结论早期进行血培养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黏质沙雷菌败血症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卡他布拉汉菌在引起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进行药敏分析。方法:回顾调查1997年1~12月我院内科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或咽拭卡他布拉汉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资料。结果;87例老年患者中,卡他布拉汉菌阳性55例(占63.2%),55例中,合并混合菌感染22例。药敏试验结果:大多数卡他布拉汉菌阳性患者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氟哌酸均敏感,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则呈耐药。结论:加强临床卡他布拉汉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杨秋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5):328-329,331
目的了解黏质沙雷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5年间医院内获得性黏质沙雷菌的分布及耐药谱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液、尿液及伤口分泌物中黏质沙雷菌检出率较高,达19.83%~45.69%;医院感染黏质沙雷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老年内科等科室;药敏结果显示,黏质沙雷菌对第1、2代头孢菌素表现很高的耐药性,均在90.00%以上;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第3、4代头孢菌素比较敏感。结论黏质沙雷菌是目前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抗生素耐药率呈逐步升高趋势,且耐药机制复杂,多重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黏质沙雷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粘质沙雷菌(SM)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7例粘质沙雷菌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导致粘质沙雷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住院、使用广谱抗生素、高龄、侵袭性操作等。分离的粘质沙雷菌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粘质沙雷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表现很高的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提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以防治该菌所致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黏质沙雷菌耐药性和同源性,探寻NICU及相关科室黏质沙雷菌医院感染的流行路径。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6月分离自NICU及相关病区患儿和环境中的24株黏质沙雷菌,用VITEK2 compact进行药敏试验,用MALDI-TOF MS的聚类分析功能进行菌株同源性检测,并通过查阅病例和分析诊疗过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引起NICU医院感染的黏质沙雷菌主要从新生儿的口周/口腔拭子中检出;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00%,但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替加环素敏感;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可分为A、B、C、D四群,本次NICU黏质沙雷菌院内感染的菌株为D。结论分离株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医护人员手和患儿口水巾是黏质沙雷菌在NICU暴发流行的主要途径,呼吸道传播可能是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宝安区新生儿急性眼结膜炎淋病奈瑟氏菌分离株的抗生素耐药性情况及菌株的同源性.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检测5种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三嗪、大观霉索)对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头孢噻吩纸片检测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采用9种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三嗪、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氧氟沙星、头孢妥仑)对菌株进行MIC药敏谱并通过生化反应对细菌表型进行分析,从而研究菌株的来源.结论 明确新生儿急性眼结膜炎的淋病奈瑟氏菌分离株的抗生素耐药性情况,结果表明93%(26/28)病例的菌株来源于母亲,该研究有助于临床对新生儿急性淋病性眼结膜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沙雷菌属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沙雷菌属的种类、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20株沙雷菌主要来自呼吸道(61.7%)、手术部位(15.0%)、泌尿道(10.8%)。其中粘质沙雷菌占65.0%、液化沙雷菌占22.5%、深红沙雷菌占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4.2%、5.0%、14.2%。产头孢菌素酶(Amp eephalosporinase,AmpC)的菌株占10.8%(13株),同时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菌株占2.5%(3株)。结论沙雷菌属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粘质沙雷菌为主。不同分离部位的沙雷菌有差异,沙雷菌属以产AmpC酶为主,其耐药较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179株粘质沙雷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粘质沙雷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2004年分离的179株粘质沙雷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分离的179株粘质沙雷菌,其中痰标本有135株(占75.4%);粘质沙雷菌分离数不断增加;其耐药率>95%的抗菌素有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肟;50%~70%的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泊肟;10%~20%的有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代头孢菌素和四代头孢菌素;<10%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结论:粘质沙雷菌耐药机制复杂,而且对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感染产β-内酰胺酶(ESBL)粘质沙雷菌临床特点及其耐药状况。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液标本检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某医院自2009-2013年期间从住院结核病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共检出粘质沙雷菌132株,其中含产ESBLs菌37株,占28.0%。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粘质沙雷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对头孢类、氨苄西林和氨曲南耐药率均60%。结论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粘质沙雷菌耐药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床病人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产生情况及耐药性。 方法 采用表型确认实验检测ESBLs ,用Kirby 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实验 ;ESBLs阳性菌株进行 14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  16 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 ,共检出产ESBLs菌 30株 ,检出阳性率为 17 9% ,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或氨曲南几乎全部耐药 ,对亚胺培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 ,故应重视ESBLs的检测。根据细菌耐药特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沙雷菌属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沙雷菌属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病人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沙雷菌属的来源部位及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株沙雷菌属主要来自呼吸道(61.7%)、手术部位(15.0%)、泌尿道(10.8%);其中粘质沙雷菌属占65.o%、液化沙雷菌占22.5%、深红沙雷菌占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4.2%、5.0%、14.2%,产AmpC酶菌占10.8%(13株),同时产AmpC酶及ESBLs菌占2.5%(3株)。结论 沙雷菌属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粘质沙雷菌为主;不同感染部位分离的沙雷菌有差异;沙雷菌属以产AmpC酶为主,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防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ICU46例VAP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患者的细菌学培养83.4%为G^-杆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菌最为常见,药敏试验显示VAP对环丙沙星、丁胺卡那、氧哌嗪青霉素、特美汀及头胞他淀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依米配能的耐药性提高。结论:必须加强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细菌的检测,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在治疗VAP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学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72例患者痰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3种抗生素,足疗程最佳有效剂量共10~14d。结果:共培养出8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87%,革兰阳性菌9.6%。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敏感。结论:老年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高,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2003-2007年志贺菌菌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济南市2003~2007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生物分析仪和血清凝集试验确定菌型,药敏试验采用K-B法,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初筛和确证实验.结果 福氏志贺氏为优势菌,其中2005年之前均为福氏2a型,之后增加了福氏2b型、福氏4c型、痢疾志贺菌及宋内氏志贺菌,但仍以福氏2a型为主.对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并检出2株产ESBLs的志贺菌.结论 该地区志贺菌感染以福氏志贺菌为主,福氏2a型为优势血清型,有逐渐多样化趋势,对常用抗生素多耐药,要加强对ESBLs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769株伤口分泌物中的病原菌采集来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院住院病人伤口分泌物标本。采用SENSITRE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分类。药敏试验采用K-B法。769株菌的构成比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87%、表皮葡萄球菌5.20%、溶血葡萄球菌2.34%、粪肠球菌2.47%、尿肠球菌3.81%、铜绿假单胞菌25.75%、大肠埃希菌18.73%、阴沟肠杆菌9.36%、嗜麦牙假单胞菌6.37%、肺炎克雷伯菌4.16%、粘质沙雷菌4.03%、奇异变形杆菌3.38%、产气肠杆菌1.9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G+)菌的药敏率: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药敏率最高(100%)。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阿奇霉素,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青霉素G,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药敏率最低(0)。其它均在11.11%-94.95%之间。及时分离伤口感染的菌株,做药敏试验,可为伤口感染患者提供有效抗生素治疗,减少或避免伤口感染引发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病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01-2010-12儿科病房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占很高比例,共分离出119例,其中产ESBLs阳性率为35.3%,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均不敏感.产ESBLs菌株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株强.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严重,特别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因此应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率增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黏质沙雷菌分离株的整体耐药特点,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 收集2007至2010年从宁波市第一医院不同病区分离(剔除重复菌株)黏质沙雷菌247株,用Vitek2 -Compact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GNS)检测其药敏情况,对筛选出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进行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 黏质沙雷菌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0.4%( 174/247)、64.8% (160/247)、57.4% (142/247);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5%( 8/229)、5.4%( 13/241)、5.9%(14/237)、8.1% (20/247).PCR检测2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黏质沙雷菌中,1、7、12和16号的AmpC染色体基因表达是阴性参考菌株的98.3、102.3、121.5、87.3倍;共有12株黏质沙雷菌分离株同时携带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KPC-2型碳青霉烯类酶.黏质沙雷菌所携带的CTX-M以CTX-M1、CTX-M2、CTX-M9为主;2株菌携带有SHV基因;2株菌携带有SME基因;2株菌携带有TEM基因;5株菌膜孔蛋白基因ompC和ompF均缺失;仅1株ompC基因缺失;2株菌ompF基因缺失.结论 黏质沙雷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原因比较复杂,以产β内酰胺酶为主.开展对耐药菌株的进化和多耐药基因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抗生索对耐药菌的选择压力及控制耐药菌株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