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squamouscellcancer,OSCC)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上皮单纯增生、1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 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 ,比较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10 / 10 )、10 0 % (10 / 10 )、93.3% (14 / 15 )和 71.9% (2 3/ 32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组织 (P <0 .0 5 ) ;高、中、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7%、75 %和 33.3% ,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P <0 .0 5 )。PTEN蛋白与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TE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 ,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粘附、促进血管形成等途径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单纯增生、2 0例上皮异常增生和 3 2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iNOS阴性表达 ;上皮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中iNOS的表达较上皮单纯增生组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 ,iNOS的标记指数逐级显著上升 (P <0 .0 5 ) ;上皮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之间以及鳞癌的各病理分级之间iNOS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NOS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衍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瘤(SC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炎症、增生及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在20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乳头瘤、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采用Fromowitz法计数阳性细胞.应用SPSS11.5软件包分析EGFR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EGFR在非糜烂型扁平苔藓组主要表现为弱阳性表达;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强阳性表达率为20%;乳头瘤组的强阳性表达率为25%;鳞状细胞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0%.扁平苔藓糜烂组和非糜烂组之间EGFR强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糜烂组OLP与乳头瘤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口腔鳞癌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瘤组.结论:EGFR可能成为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4.
王永华  柳志文 《口腔医学》2009,29(8):419-422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OLP、OLK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OLP患者(单纯扁平苔藓19例,伴异常增生14例)、35例OLK患者(单纯增生14例、伴异常增生21例)、31例OSCC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口腔黏膜组织(NOM)中COX-2、VEGF的分布和表达。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VEGF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无表达或低表达;在单纯扁平苔藓组均为26.32%过表达;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分别为71.43%、64.29%过表达;在白斑单纯增生组过表达情况均为21.42%;在白斑异常增生组分别为80.95%、71.43%过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93.55%、90.32%过表达;COX-2、VEGF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扁平苔藓组(P<0.05),低于OSCC组(P<0.05),与白斑异常增生组无明显差异(P>0.05)。COX-2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95,P<0.01)。结论COX-2、VEGF在NOM、OLP及OLK伴异常增生、OSCC的表达逐渐增高,表明COX-2及VEGF与OLP、OLK的异常增生及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与张力蛋白同源10q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P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初步探讨在口腔鳞癌中PTEN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口腔鳞癌、29例单纯增生、33例异常增生、2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PTEN、PIP3、cyclin D1的表达。结果PTEN在口腔鳞癌中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占25%,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IP3在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分别占66%、64%和76%,明显高于正常组的表达;cyclin D1在口腔鳞癌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的占49%,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TEN与PIP3、cyclin D1之间呈负相关,PIP3与cyclin D1呈正相关。结论PTEN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口腔鳞癌中PTEN可通过下调PIP3,继而下调cyclin D1,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ncer,OSCC)发展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役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上皮单纯增生、1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32例OSC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口腔粘膜和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VTEN蛋白全部阳性表达;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3.3%;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9%,其中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5%和33.3%。PTEN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OSCC组织(尤其低分化)中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较高.说明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与口腔癌的细胞增殖能力、血管密度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5例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9例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伴上皮异常增生、15例口腔癌及 1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Ki 6 7的表达、细胞凋亡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伴异常增生及鳞状细胞癌中Ki 6 7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异常增生的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及正常黏膜 (P <0 0 5 ) ,在所有的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及鳞状细胞癌中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中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及口腔癌 (P <0 0 5 )。结论 在伴有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中Ki 6 7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介于正常组织和口腔癌之间 ,凋亡细胞数也明显多于正常组织。研究结果提示 :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是一种具有癌变潜能的疾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抑癌基因PTEN与趋化因子CXCR4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口腔癌及癌前病变标本共111例,其中正常口腔黏膜15例、单纯上皮增生22例、上皮异常增生16例、口腔鳞癌5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这些标本中PTEN与CXCR4蛋白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EN在口腔鳞癌中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占74%(43/58),显著低于正常黏膜、单纯上皮增生、上皮异常增生组(P<0.05);CXCR4在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分别占40.91%、43.75%和66.1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表达(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TEN与CXCR4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1.000,P<0.001)。结论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PTEN和CXCR4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口腔癌中PTEN与CXCR4的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tat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根兄  吴国英 《口腔医学》2008,28(5):256-258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9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和白斑(OLK)共8例,OLP、OLK伴异常增生22例,OSCC19例中Stat3的表达。结果Stat3阳性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OSCC中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1/9)、12.50%(1/8)、59.09%(13/22)和84.21%(16/19)。OSCC与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常增生与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单纯增生和正常口腔黏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at3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Stat3表达的研究将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检测和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67.65 % ( 4 6/ 68) ;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率为 8.82 % ( 3 / 3 4)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有关 ;端粒酶活性阳性的 46例癌组织和 3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165 .3 1± 1.82 )个 /mm2 ,端粒酶阴性的 2 2例癌组织和 10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96.77± 1.74)个 /mm2 。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性与PC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在口腔白斑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研究整合素β1及Ki-67在12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单纯增生白斑、24例异常增生白斑、14例早期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关系.结果 在正常黏膜及单纯增生白斑中整合素β1表达于基底及副基底层细胞的胞膜;Ki-67在基底及副基底层的胞核中表达.在异常增生白斑及早期浸润癌中可见整合素β1表达于基底层、增生的棘层细胞及癌细胞胞膜;Ki-67表达于基底层、增生的棘层细胞及癌细胞的胞核.整合素β1在异常增生及早期浸润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7/24)、57%(8/14);Ki-67在异常增生及早期浸润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0/24)、57%(8/14).整合素β1、Ki-67在4组病变之间的阳性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1,P=0.014;χ2=14.831,P=0.002);整合素β1在正常黏膜、单纯增生组与早期浸润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3).Ki-67在正常黏膜组与异常增生组、早期浸润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单纯增生组与早期浸润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整合素β1与Ki-67的表达显著相关(R=0.442,P<0.01).结论 整合素β1在口腔白斑异常增生及早期浸润癌中表达增强,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2.
整联蛋白连接激酶在口腔白斑及早期浸润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整联蛋白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在口腔自斑及早期浸润癌中的表达特点及演变规律,以期为口腔癌前病变的诊断、治疗及口腔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过碘酸希夫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PAS)方法研究ILK在19例正常口腔黏膜(正常黏膜组)、43例白斑伴上皮单纯增生(单纯增生组)、84例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异常增生组,包括轻、中度异常增生44例(轻中度异常增生组),重度异常增生和原位癌40例(重度异常增牛组)]及54例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组)中的表达情况及分布规律.结果 ILK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呈阴性表达,在其他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可高达90%(163/181),并且ILK在间质的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χ2=41.585,P<0.001).白斑从单纯增生至癌变,ILK的表达呈现从上皮浅层向基底层下移的趋势,基底细胞由阴性转为阳性着色,并且伴随从胞质向胞膜的分布改变.重度异常增生组基底层和间质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ILK在早期浸润癌的癌巢表达较癌旁上皮浅,间质阳性的病例[76%(41/54)]较重度异常增生[45%(18/40)]增多.结论 ILK在口腔白斑的癌变中可能起莺要作用,确切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的突变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in chromosome 10,PTEN)的突变和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方法检测4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PTEN第3、5、6、8外显子有无突变.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上述病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 mRNA的表达.结果 发现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第5外显子发生点突变.4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PTEN mRNA表达,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 mRNA表达量[PTEN/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为(0.36±0.12),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0.6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EN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乳头状瘤(SC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炎症、增生及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20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乳头状瘤(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Fromowitz法计数阳性细胞。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X-2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舌背斑块型扁平苔藓中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糜烂型扁平苔藓中50%为中度阳性表达,40%为强阳性表达。在口腔乳头状瘤中,同样发现单纯增生的乳头状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合并炎症的乳头状瘤组织中均有COX-2的高表达。本实验结果显示,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状瘤组与鳞癌组相比较,COX-2的强阳性表达无率明显差异。但COX-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细胞与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状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扁平苔藓组和乳头瘤组炎症程度与COX-2的高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随着炎症加重,COX-2的表达加强。口腔鳞癌中炎症程度与COX-2的高表达无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K2、CDK4在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从正常黏膜到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及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采用DMBA诱导48只金黄地鼠颊囊癌变动物模型,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DK2、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CDK2、CDK4均在异常增生上皮及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正常和单纯增生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阳性染色等级随病理等级改变提高(P〈0.05)。CDK2与CDK4呈高度正相关。结论CDK2、CDK4参与了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p16和p53蛋白在口腔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16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异常表达的情况。方法对17例健康者的口腔粘膜、60例白斑患者和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损组织进行了p16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单纯增生、白斑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p16阳性率分别为100%、90%、60%和35%,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2%、27%、50%和73%,p16阳性率和细胞染色强度指数(stainning intensity index,SII)分别与口腔粘膜组织恶性度的增高显著负相关;p53阳性率和S11分别与口腔粘膜组织恶性度的增高显著正相关。p16和p53在不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负相关;p16和p53在白斑异常增生的协同失活率达2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达到42.5%。p16阳性率、p16SII、p53SII及两种基因均异常的比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和口腔鳞状细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p16可作为早期监视口腔白斑恶变、监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进程和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16和p53失活在白斑癌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方法 :以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 5例口腔扁平苔藓和 1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iNOS表达。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iNOS阴性表达 ;扁平苔藓组和鳞癌组iNOS表达较正常黏膜组均非常显著增加 (P <0 .0 1) ;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之间以及扁平苔藓组内部按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分组之间iNOS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NOS在口腔扁平苔藓伴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中高表达 ,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yclin D1在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Cyclin D1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组629例,口腔正常黏膜组227例;meta分析结果:Cyclin D1在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平均为69%,OR值及95% CI为20.51[12.50,33.66],P<0.000 01;Cyclin D1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P<0.000 01)、临床分期T(P=0.01)均有相关性。结论 Cyclin D1的表达与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Caspase-3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Caspase-3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口腔粘膜(10例),上皮单纯性增生(8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鳞状细胞癌(32例)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各阶段均有Caspase-3的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Caspase-3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弱表达于基底细胞至基底上细胞或表层细胞浆或/和胞核。上皮异常增生中随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Caspase-3表达增强。鳞状细胞癌组中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和上皮异常增生组(P<0.01),且Caspase-3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P<0.05)。结论:Caspase-3表达水平代偿性高是口腔癌前病损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Caspase-3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下降,促进肿瘤细胞异常增殖的同时,进一步抑制细胞凋亡,导致鳞状细胞癌最终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 (cytokeratin 19,CK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口腔黏膜、单纯上皮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OSCC患者活检标本4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比较各组织中CK19的表达;收集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OSCC患者16例及健康人群17例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K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的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K19表达于有上皮异常增生的复层鳞状上皮基底上层和OSCC尤其是低分化鳞癌的癌细胞中,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加重,CK19表达的阳性率、表达强度显著增加.OSCC患者血清CYFKA21-1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CK19表达增加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其异常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OSCC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