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康剑云  刘宝生 《中国药师》2011,14(5):695-697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早期耱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良好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po,q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NS)、hs—CRP、PAI-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FBG、HbA1c、TC、TG,hs—CRP、PAI-1、UAER、F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还可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hs—CRP、PAI—1水平,对延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2.
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Ⅱ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拜糖苹对照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 B G 2 h)、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保护糖尿病肾脏损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随访时间均为3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功能(BUN、SCr)、肝功(ALT)和血钾(K+)等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UAER均有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吡格列酮和替米沙坦在糖尿病肾病中均能减少尿白蛋白,且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4.
曾文谊  孙晓玲 《今日药学》2009,19(10):41-42,4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吡格列酮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lc、UAER、Homa—IR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FBG、HbAlc、UAER、Homa—I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有效调控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治疗组在对照纽常规降糖降压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po,qd,疗程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2水平,并测定尿白蛋白/肌酐(AC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P-2水平、A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MMP-2水平、A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升高MMP-2水平延缓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在原控制血糖方案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30mg/d,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c肽。结果患者FBG、HbAlC、SBP、DBP、TG、UAER、CRP、c肽下降及HDL—C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在降糖的同时亦可减少尿蛋白排泄,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DN)50例,在原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C-反应蛋白(CRP)、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FPG、HbA1c、TG、LDL-C、UAER、CRP下降及HDL-C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低血糖症(1例)、下肢水肿(1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优降糖对照组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PBG 2h、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血浆胰岛素、C肽、2 4h尿白蛋白排泄量及血脂的变化 ,并按HOMA计算治疗前后抵抗指数 (IR)、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比较其变化。结果 :盐酸吡格列酮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PBG、HbAlc,与对照组相似 ,但治疗组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2 4h尿蛋白排泄量下降 ,经计算IR、ISI ,显示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指数有明显改善 ,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瑞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7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瑞彤口服治疗,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瑞彤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尿酸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5名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每组25人,监测、分析3种药物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MAU)、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吡格列酮组试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尿酸、MAU、BUN、Cr、TC和TG均较试验前下降(P〈0.05)。瑞格列奈组试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较试验前显著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试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TC、TG和MAU较试验前下降(P〈0.05)。瑞格列奈组试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显著高于瑞格列奈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吡格列酮组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比二甲双胍组显著(P〈0.05)。结论瑞格列奈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同时伴有肾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时,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2、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110例,其中糖尿病肾病72例,分为早期肾病(DN1)组35例,临床肾病(DN2)组37例,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组(DM)38例,健康对照组3O例;分别测定血清IL-2、IL-8及TNF-α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血清中IL-2水平地低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而IL-8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且随糖尿病肾病的加重差异更为显著;相关分析发现,IL-2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IL-8及TNF-α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IL-2、IL-8及及TNF-α水平其发生的重要炎症介质,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补体-炎症受体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2例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方案(包括低盐低蛋白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降压、降糖、降脂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0.55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GFR)]、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补体因子[C3、C5、补体因子H(CFH)、C5b-9]、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肾小管损伤标志物[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管损伤与补体-炎症受体系统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Scr、C3、IL-1、TNF-α、MCP-1、β2-MG、RBP4均显著降低,GFR、CFH均显著升高,且除C3外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5在治疗后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3、MCP-1、TNF-α与患者的肾小管损伤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C3的相关性最大。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能够通过作用于补体系统和减轻炎症,从而减轻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肾小管损伤,改善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的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0.01);血清SOD、GSH含量所有糖尿病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中MDA水平呈正相关(r =0.64, P<0.01),与SOD、GSH含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 -0.57,-0.62, 均P <0.01。)。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和格列吡嗪组。格列美脲组80例,初始剂量2mg,每日1次,每2周根据血糖增加1mg,至最大剂量为6mg;格列吡嗪78例,初始剂量每日5mg,分3次服,每次增加2.5mg,至最大剂量为20mg,观察时间为12周。治疗前后监测病人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两组间降糖作用的有效率,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格列美脲组餐后2h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升高显著低于格列吡嗪组(P<0.01),但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与格列吡嗪疗效相似,但格列美脲组每日服药1次,病人的依从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 2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因素。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 12 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与 4 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水平作对比分析。使用SPSS10 0统计软件包对糖化血红蛋白 (GHbAlc)、血糖、尿白蛋白 (UALB)和肌酐 (Cr)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非糖尿病肾病 (NDN)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33;P =0 0 0 0 ;P =0 0 0 0 ) ;DN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NDN组 (P =0 0 2 0 ;P =0 0 0 0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等因素影响 (P =0 0 0 0 ;P =0 0 0 0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等因素的影响 ,且随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增高 ,高水平的血清VEGF有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肾病分期患者血中抗活性氧(ROS)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变化及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UMA水平分为3组,并根据血肌酐水平进一步对临床蛋白尿期分组,分别进行不同肾病分期组间抗ROS活性、GSH-PX及尿MCP-1的水平的测定及比较。抗ROS活性、GSH-PX检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尿MCP-1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在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组中,抗ROS活性随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活性下降(P<0.05);GSH-PX在早期阶段随肾功进展呈下降趋势(P<0.05),进入临床蛋白尿阶段后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MCP-1则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抗ROS活性、GSH-PX及尿MCP-1分别与24h尿蛋白(r分别为-0.71、-0.22和0.45)、Ccr(r分别为0.39、0.34和-0.47)密切相关。结论:ROS合成增加、GSH-PX的活性下降均参与了糖尿病肾脏的损伤,并使代表肾脏炎症反应的尿MCP-1随尿排出增加,推测ROS介导的炎性反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普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方璇  林慧  汝玲 《中国药房》2008,19(35):2771-2773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普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普伐他汀结合常规治疗28例为治疗组,另外单用常规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2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中CRP、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9%、42.9%(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RP、TNF-α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CRP、TNF-α的降低与24h尿蛋白量的降低及疗效呈正相关。结论:普伐他汀结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有效,可能与普伐他汀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133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监测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咯列酮和常规治疗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尿酸的作用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降低血尿酸作用高于吡咯列酮组和胰岛素组。结论:胰岛素组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无痛风的患者,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