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胃次全切除后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的临床和实验体会.方法 Beagle犬12条,随机分成A、B两组,在胃窦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3个月后,以器械行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测量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并观察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直径及愈合情况.选择145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71例,B组74例.胃次全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术,手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1年后行上消化道造影,观察吻合口钡剂通过和2 h后残胃钡剂残留情况.结果 12条Beagle犬术后均恢复良好,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分别是(6.46±0.06)cm和(7.26±0.12)am;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及小弯侧三角处愈合均良好,A、B两组吻合口直径分别为(1.18±0.13)cm和(1.20±0.09)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P=0.804).1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年,两组分别行上消化道稀钡造影,均显示吻合口无明显狭窄,钡剂通过顺利,2 h后残胃仅见少量钡剂残留.结论 胃次全切除后应用器械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能够在残胃的原位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吻合难度,确保足够的胃切除,避免撕裂脾脏和脾周血管.  相似文献   

2.
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代胃重建方法很多,但都各有其利弊。笔者近年来对5例胃癌病人采用保留贲门的超亚全胃切除,空肠双口端侧吻合代胃术,切除胃体约95%以上,取得满意效果。操作方法1.上腹正中切口,为有利于胃底贲门的操作,必要时将剑突切除。2.扩大游离胃体,彻底清扫淋巴结。3.距贲门2~4cm 切除全部胃体,缝闭十二指肠残端。4.距屈氏韧带8cm 切断空肠,肠系膜做适当游离。空肠远端自身做双口端侧,侧侧吻合,侧侧吻合口2~3cm 即可,胃与空肠做断端吻合;胃肠吻合口与空肠自身断侧吻合口均距侧侧吻合5~7cm。十二指肠远端与空肠做断侧吻合,该吻合口距空肠自身断侧吻合口8~10cm。手术完成及切除范围见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次全切除后采用圆形吻合器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的实验与临床可行性。方法Beagle's犬12条,随机分成A、B两组,在胃窦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3个月后,以器械行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测量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并观察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直径及愈合情况。选择163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成C、D两组,C组89例,D组74例。胃次全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术,手术后观察吻合口漏、狭窄等并发症,1年后行稀钡上消化道造影,观察吻合口钡剂通过和2h后残胃钡剂残留情况。结果手术后12条Beagle's犬术后均恢复良好,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分别是(6.46±0.06)cm,(7.26±0.12)cm。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及小弯侧三角处愈合均良好,A、B两组吻合口直径分别为(1.18±0.13)cm和(1.20±0.09)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55,P=0.804)。1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年,2组分别行上消化道稀钡造影,均显示吻合口无明显狭窄,钡剂通过顺利,2h后残胃仅见少量钡剂残留。结论胃次全切除后应用器械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能够在残胃的原位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吻合难度,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行BillrothⅠ胃十二指肠吻合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17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胃十二指肠小吻合口,小弯侧瓣向后旋转,使残胃小弯侧瓣口成为后壁之中点,残胃与十二指肠对端吻合的方法。结果 术后并发症少、无出血、无吻合口瘘。结论 此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术后恢复满意,生活质量高,应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完善。  相似文献   

5.
常规5孔法操作,根据D2淋巴结清扫原则进行胃周淋巴结清扫并解剖离断相应血管。直线切割缝合器离断十二指肠,预切除线处离断胃体。标本装入自制标本保护套。距Treitz韧带15 cm处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空肠,将远端小肠与残胃大弯侧行胃空肠侧侧吻合。沿脐旁做弧形绕脐切口约2~3 cm,将标本取出,并提起近端空肠与远端小肠体外完成端侧吻合。术中失血30 ml,手术时间150 min。  相似文献   

6.
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RouxY滞留综合征、倾倒综合征、碱性反流性胃炎和食管炎以及胃排空延迟 ,多数由于胃和上部小肠动力功能异常所致 ,VanStieg mann和Golf采用不切断的RouxY型重建术 ,Arnow和Mori在胃、十二指肠间置入一段空肠以防十二指肠液反流和胃快速排空 ,但随访效果均不甚理想。朝鲜Chungnam国立大学医院外科Noh设计一新型重建手术 :在屈氏韧带下方 2 0cm处闭塞空肠腔 ,在其远侧 3cm处与残胃作结肠前胃空肠端侧吻合 ;在胃空肠吻合远侧 2 0cm处作一空肠十二指肠 (切端 )侧端吻合 ,用以部分排空胃内容物至十二指肠 ;在空肠十二指…  相似文献   

7.
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大超过肠腔管径,2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操作包括3个主要步骤:胰腺残端游离,空肠系膜对侧肠壁切开及荷包缝线预置,胰肠端侧吻合(包括胰腺残端拖入空肠、吻合口两端肠壁固定于胰腺上、下缘后腹膜、浆肌层荷包缝线结扎捆绑)。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无胆漏和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特别是胰腺残端过大者,从而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重建术后,吻合口漏是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甚至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1-2].Billroth Ⅰ式吻合后,可发生胃十二指肠漏.BillrothⅡ式吻合后,可发生胃空肠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或胃残端漏.近年来由于采取器械吻合的逐渐增多,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下降,腹腔镜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约为1%[3].我们1997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治疗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7例,现就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消化道重建切口更小、创伤更少、恢复更快,是外科医师追求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腹腔镜手术。然而,对行远端胃大部切除的胃癌患者,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胃十二指肠吻合在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2002年Kanaya等[1]提出一种新型全腹腔镜下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技术,该技术完全在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残胃和十二指肠后壁的功能性端端吻合,吻合口内部的缝钉线呈三角形。其在腹腔镜下的操作具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手术结合辅助切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腔镜胃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残端处理24例(A组),结合辅助切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44例(B组)。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较B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P<0.05);两组切口长度、远/近切缘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组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各1例,B组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8.33%VS 6.82%,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漏及十二指肠残端漏。A组十二指肠残端闭合费用8 660.50元,高于B组材料费用120.00元(P<0.05)。结论腹腔镜胃手术结合辅助切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在保留微创优势的同时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直视下更容易处理幽门上下复杂的病理情况,降低手术风险及难度,减少并发症,并能大大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胃中上部癌切除术后胃肠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中上部癌切除术后食管与胃或空肠吻合的各种方式,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方法:2004年5月~2006年11月共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胃中、上部癌手术95例,4例中转开腹,6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其余病人中有49例行小切口辅助的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12例行腹腔镜食管空肠侧侧吻合,25例行腹腔镜食管胃/空肠端侧吻合(含1例因残端癌阳性而中转开腹者)。结果:3组中除腹腔镜食管胃或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组中有1例因抵钉座放置后残端癌残留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吻合。小切口吻合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各1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经胃镜下扩张后治愈。两个腹腔镜吻合组均无吻合相关并发症。3组吻合平均耗时分别为(50.2±13.6)min、(43.5±10.4)min、(55.4±14.5)min。结论:尽管对于多数病人,在小切口辅助下能安全地完成食管胃/空肠吻合,但对于肥胖、左肝肥大等特殊体型病人,或因进展期贲门癌要求食管切断平面较高者,以采用腹腔镜下吻合为宜。合理地选择吻合方式,是安全、省时及切除充分的手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 18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8例均采用经左胸或胸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 ,将残胃连同脾胰尾转移胸腔 ,主动脉弓上或弓下食管残胃端侧机械吻合术。结果 延伸了残胃上提高度 ,保证了吻合口无张力状态 ,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该术式相对简单 ,创伤小 ,并发症少 ,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胰肠吻合口的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要的组成步骤,也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根据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目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在胰漏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捆绑式胰肠和捆绑式胰胃吻合分别建立在经典胰肠(胃)吻合的基础上,操作简便,预防胰肠吻合口瘘效果确切。胰肠吻合口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包括胰腺质地和胰管大小等,胰管支撑管的放置可能有助于减少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才能将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18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8例均采用经左胸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将残胃连同牌胰尾转移胸腔,主动脉弓上或弓下食管残胃端侧机械吻合术。结果 延伸了残胃上提高度,保证了吻合口无张力状态,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该术式相对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远端胃切除术后胃排空增快 (包括倾倒综合征 ) ,以致食物快速进入小肠 ,或由于幽门功能不良 ,常可发生肠胃反流。作者进行幽门括约肌替代手术。取小猪作实验 ,分成 3组 ,各 10头猪 :(1)第 1组 ,部分胃切除 ,作 Roux- Y型胃肠重建 ;(2 )第 2组 ,部分胃切除和回盲段肠间置 ;(3)第 3组 ,仅剖腹作假手术以资对照。回盲段肠间置术 :游离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 ,在升结肠长 12 cm处和回肠 6 cm处切断 ,吻合两切端。取回盲段肠 (末端回肠、盲肠和部分升结肠 )旋转180°,回肠切端用缝线闭合 ,与胃作侧端吻合 ,升结肠切端与十二指肠残端作侧端吻合…  相似文献   

16.
彭氏胰胃吻合术-Ⅰ型与Ⅱ型的比较(兼论Ⅲ型和Ⅳ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并比较4种类型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inding pancreaticogastrostomy,BPG),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施行Ⅰ型BPG21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施行Ⅱ型BPG26例.除2例胰腺颈部肿瘤行胰腺中段切除外,其余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两型在操作中均切开胃前壁或胃残端(该切口可用作胃肠吻合口),将胰腺残端拉入胃腔后进行捆绑吻合。在此期间,同时设计了Ⅲ型BPG和Ⅳ型BPG,两者均避免切开胃前壁或胃残端,在胃后壁处进行胰胃捆绑吻合。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Ⅰ型BPG术后2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胃排空障碍,2例胆漏;Ⅱ型BPG术后1例出现腹水,2例胃排空障碍,1例腹腔出血;上述病人均经保守治疗而痊愈;2组均未出现胰胃吻合口漏,无死亡病例。结论:BPG具有胆胰分道、胰腺吻合口处于胃液平面以上有利于愈合、无论胰腺残端大小均可实施等诸多特点;4种类型BPG各具优势,但均可有效避免胰漏的发生,显著提高了胰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空肠吻合可引起胰漏和吻合口裂开,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作者介绍一种不作胃切开的胃胰吻合术,切除胰头后,将一聚乙烯导管插入胰管,用一3—0吸收性缝线固定,保证导管通畅,导管长65cm,直径4~10.5F。胰腺残端近侧游离2cm,与胃后壁作端侧缝合。先在胰腺切端后缘与胃后壁用3-0丝线作一排间断缝合,在该处切除1×2cm一块胃浆肌层,通过连接在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并探讨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取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7例为胰胃吻合,79例为胰肠吻合.手术主要步骤:①胰胃吻合术后,在距胰胃吻合口远端5~ 10 cm处行近端空肠胃后壁端侧吻合.②胰肠吻合术后,胰肠吻合口10 cm左右将胃后壁与空肠行侧侧吻合.随后在距胃肠吻合口40 ~ 50 cm处离断空肠,形成游离肠袢;远端封闭后与胆管行端侧吻合;在距胆肠吻合口40~50 cm处与游离肠袢的远端行侧侧或端侧Y形吻合.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36例消化道重建(含胰胃或胰肠吻合时间)中位时间为71min(62~97 min),手术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症为13.2%(18例),包括术后出血2例,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并感染2例,胃瘫3例,腹腔感染3例,胰漏4例(3例A级和1例B级胰漏).结论 胆胰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胃部分切除手术2680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25例的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术中探查吻合口出血12例,残胃粘膜损伤出血3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2例,十二指肠残端出血2例,4例病人急诊胃镜检查证实均为吻合口出血,并在胃镜下止血,2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吻合口炎、残胃炎、残胃粘膜病变、残胃癌等。预防正确估计病情和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后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40例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结果本组病例距肿瘤远切缘5cm,切缘阴性。清扫淋巴结(21±6)枚,符合D2根治术的规范。未发生吻合口漏、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钡餐造影,部分钡剂经过残胃-十二指肠径路进入空肠,无钡剂返流入食管。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明显返流性食管炎;1例有轻微倾倒综合征表现;患者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作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清扫、切除范围合理,残胃有一定储袋作用,能较好地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保留了十二指肠径路,改善了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满意;手术重建结构简单,操作不复杂,难度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