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体表部位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7例体表部位神经鞘瘤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超声检查记录肿块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回声、边界、包膜、后方回声、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结果97例神经鞘瘤(四肢53例,颈部19例,体表其他部位25例)具体如下:(1)病灶数量:97.9%(95/97)的病例为单发病灶;(2)肿块包膜:边界清晰,所有肿块均见较完整或完整的包膜回声;(3)肿块内部回声:71例肿块(73.2%,71/97)内部为均匀或不均实质性低回声;26例(26.8%,26/97)肿块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暗区,其中有12例"呈蜂窝"样改变,另有3例为囊性;(4)"鼠尾征":71例肿块一端或两端见"鼠尾征";(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71例(73.2%,71/97)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97例中71例术前超声提示神经鞘瘤,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3.2%(71/97)。误诊及未明确诊断的情况:颈部4例误诊为肿大淋巴结;颈部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四肢3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腘窝处有3例误诊为腘窝区囊肿;下肢2例误诊为纤维瘤;12例仅限于超声物理诊断,未能提示神经鞘瘤。颈部与四肢两组共72例,其中颈部19例中12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53例中45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组神经鞘瘤的超声提示符合率(84.9%,45/53)高于颈部组(63.2%,12/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 结论多数体表部位神经鞘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高频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四肢部位较颈部诊断准确率更高;当声像图缺乏特征性表现时,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头颈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误诊的23例头颈部神经鞘瘤的病例资料,总结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分型,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23例头颈部神经鞘瘤均为单发,根据声像图分为三种类型:(1)实质型(12/23):呈现均匀的低回声(10/23),部分可见强回声(2/23);(2)混合回声型(10/23),内部可见网格状或不规则无回声区;(3)类囊肿型(1/23):呈无回声。CDFI示70%的肿块可见Ⅱ、Ⅲ级血流信号(16/23)。10例误诊为炎性淋巴结肿大,3例误诊为转移性淋巴结肿大,4例误诊为腮腺肿瘤,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1例误诊为颌下腺肿瘤,1例误诊为鳃裂囊肿,1例误诊为骨肿瘤,1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结论头颈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具备一定的特征,积极寻找"鼠尾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鞘膜肿瘤(PNST)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其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36例,应用超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重点观察其与毗邻组织关系;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NST的超声误诊原因。结果 36例PNST中,神经鞘瘤31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3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术前超声明确诊断15例;误诊为淋巴结9例(其中包括淋巴瘤1例),皮脂腺囊肿2例,颈动脉体瘤1例,肌纤维瘤1例;余8例因对该病及其周围结构认识不足,未明确提示。PNST主要超声特点包括:130例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且边界清晰,其中11例肿块长轴一端或两端见细尾状低回声,呈明显"鼠尾征";231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312例肿块可见周围血管受压移位;413例肿块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5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均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其肿块呈高低回声间杂有序的"羽毛状"排列。结论全面了解PN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解剖结构和超声表现,细致化超声检查,可以降低其超声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部迷走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迷走神经鞘瘤患者的超声资料。结果 9例病例中,术前超声诊断迷走神经鞘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颈动脉体瘤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9例病灶均为单发,上下径或左右径1,均表现为低回声,其中5例低回声内部可见囊状无回声区,4例无囊状无回声区,6例CDFI显示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3例CDFI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其中6例出现动-静脉分离征,5例出现鼠尾征。结论 鼠尾征、动-静脉分离征是超声诊断颈部迷走神经鞘瘤较为有价值的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神经鞘瘤病例,二维超声检查记录肿块位置、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观察肿块与神经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并找出有统计学有意义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共43例神经鞘瘤,分布于颈部6例,手部7例,上肢10例,腋窝3例,下肢9例,足踝5例,躯干3例;神经鞘瘤大部分超声表现为椭圆或纺锤形、实性为主、边界清晰、血流信号较少,当出现"鼠尾征"、"靶环征"、周围神经出入征及血管伴行征这4项超声图像特点时,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42、22.462、15.940、5.824,P均<0.05);本研究中超声明确诊断神经源性肿块20例,23例误诊,误诊率53.5%。 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外周神经鞘瘤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临床诊断的作用,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36例颈动脉体瘤以及24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二维声像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肿瘤中,图像中未见明显的包膜,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形状相对规则,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位置均在颈总动脉分叉位置的平面,包围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位置,颈总动脉分叉角度较大,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位置距离加大。29例颈动脉体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表现为低阻动脉频谱;6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较少的点、线状的血流信号;1例肿瘤的肿块图像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24例颈部神经鞘瘤中,图像中可见明确的包膜,肿瘤边界清晰,形状较为规则,呈低回声或囊实混合回声。3例肿瘤位置为颈动脉分叉位置的平面,包围颈总动脉分叉的平面,颈总动脉分叉角度较大;4例肿瘤的位置为锁骨上窝;17例肿瘤的位置在颈总动脉的附近,没有包围颈总动脉。15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部分点、线状的血流信号;9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结论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影像学图像都存在一定的特征,在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情况下,以声像图特征进行参考诊断,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诊断,在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发生于外周神经的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其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二维灰阶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特点。结果:经病理证实的34例病例中,其中30例为神经鞘瘤,4例为神经纤维瘤。二维灰阶超声表现:共34例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均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类圆形包块,一端或两端与神经相连。其中25例神经鞘瘤内部为均匀的低回声;4例神经鞘瘤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实性为主,散在不规则无回声区,经病理证实为肿块内有出血、坏死。29例神经鞘瘤中,其中21例两端与神经纤维相连,8例一端与神经纤维相连,呈现"鼠尾征"。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纤维通过肿物中心,肿物呈梭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6例神经鞘瘤为3级血流信号,23例神经鞘瘤为2级血流信号,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神经鞘瘤为0-1级血流信号。3例未做出明确诊断。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其可重复性强,简便,便于动态观察,可以为临床诊断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节型神经纤维瘤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要点。材料与方法:对14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型神经纤维瘤患者共67个瘤体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灰阶超声观察瘤体的位置、分布特征、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相邻组织关系,CDFI观察瘤体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结果:结节型神经纤维瘤可分布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躯干及肢体,多数位于皮下软组织,呈椭圆形低回声实质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瘤体两端与神经相连,呈"鼠尾征",瘤体内部或周边血流信号稀疏,呈点条状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结节型神经纤维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发现瘤体两端与神经相连的"鼠尾征",仔细观察两者的连接方式,并结合临床,能与其他软组织肿物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神经鞘瘤在声像图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部呈低回声,大部分后方回声增强,CDFI示血流信号不丰富。结论:超声检查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颌面部、颈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表现及两者间的差异,旨在进一步提高颌面部、颈部神经鞘瘤超声提示的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5例颌面、颈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点,其中颌面部11例,颈部14例;分析颌面部与颈部神经鞘瘤在超声表现上的差异,并对其超声提示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颌面、颈部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境界清晰的椭圆形团块,内可伴有散在液性无回声区,“鼠尾征”为其特征性超声表现.25例颌面、颈部神经鞘瘤总体的超声提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56.0% (14/25),其中颌面部提示符合率21.4%(3/14),颈部为78.6% (11/14),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颌面部神经鞘瘤的超声提示符合率较低;加强对颌面部神经鞘瘤的认识可有效提高总体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