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煤矿"六大系统"验收标准的角度出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煤矿"六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分成若干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否决项,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实现了煤矿"六大系统"质量等级的综合评判。实际应用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全面体现事故发生根本原因的问题,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安全文化和安全信息6个方面分析了煤矿安全评价影响因素,给出了煤矿事故轨迹交叉致因模型,建立了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煤矿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明确各因素间的耦合及关联关系。应用结果表明,该分析能客观评价煤矿企业的真实安全程度,为煤矿事故预测提供实施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全面体现事故发生根本原因的问题,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安全文化和安全信息6个方面分析了煤矿安全评价影响因素,给出了煤矿事故轨迹交叉致因模型,建立了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煤矿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明确各因素间的耦合及关联关系。应用结果表明,该分析能客观评价煤矿企业的真实安全程度,为煤矿事故预测提供实施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人的行为、安全管理、装备设施、自然条件、安全技术与监管机制5个方面建立了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了煤矿安全评价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综合指标,减少了评价指标的个数,通过聚类分析对各煤矿企业的安全状态进行分类评价,分析其相似性和差异性;最后通过对某省40个煤矿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介绍了该煤矿安全评价模型的应用步骤。应用结果表明,该煤矿安全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简单、直观地反映了煤矿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遵循高等学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思想,构建了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给出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对未来的师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校信息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文建立了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为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汤志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17):129-130,137
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能力评价采用了定性评价方法,缺少定量评价。文章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能力评价中,建立了基于标准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评价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表明了该评价模型的合理性,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能力评价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有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是从矿井通风系统全局视角出发,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评价,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是静态的、综合性的,无法精准定位出矿井中用风范围内的通风情况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实时反映当前时刻的通风质量状态。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FCE-AHP)的矿井通风质量动态评价模型,用以对煤矿的通风质量进行实时评价。首先根据矿井通风需求和作用将通风区域划分为进风区段、回风区段、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硐室5个区域,根据每一种用风区域类型确定其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对应测风点传感器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利用AHP确定各区域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柯西分布隶属度函数计算实时监测数据所属评价级别的隶属度;最后应用FCE计算评级权重,通过置信度识别原则确定区域通风质量级别,完成各区域通风质量的动态评价。以东滩煤矿南翼回风巷为例,通过FCE-AHP模型对其通风质量进行了实时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通风质量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FCE-AHP模型可依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对煤矿不同通风区域的通风质量进行实时评价,确定煤矿通风质量的安全级别,进而实现对矿井通风质量的综合评价,为改善煤矿通风系统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煤矿用电负荷的特殊要求,定义了以最大负荷电流为基准的电流总畸变率,以及考虑负荷电流波形非正弦性的畸变功率因数;从电压质量、电流质量和功率因数3个方面确定电能质量分项指标,采用最小均方差法对电能分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适用于煤矿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概率统计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电能质量综合量化评价模型,实现对煤矿电网电能质量的分项计算和综合评价。实测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构建的煤矿电能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煤矿自动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申 《工矿自动化》2013,39(2):27-33
分析了煤矿自动化发展过程,即从单机自动化、综合自动化、矿山物联网到矿山信息物理系统CPS,指出煤矿自动化是一个逐步实现信息系统与矿山物理系统相融合的过程,单机自动化、综合自动化、矿山物联网和矿山CPS只是这个过程中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析了综合自动化、矿山物联网在煤矿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即综合自动化和矿山物联网均未考虑信息与事件的置信度、未采用发布与订阅机制、未考虑物理世界的不确定因素、未将人及其行为作为煤矿自动化系统中的要素来考虑,指出要使信息系统与矿山物理系统融合得更加紧密,矿山CPS是煤矿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3种技术之间的关系,即物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助力物联网;大数据需要云计算,云计算增值大数据。结合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建设发展历程,研究了3种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3种技术在煤矿生产安全保障中的关系:物联网是煤矿各个子系统建设的技术框架和路线图,大数据是矿山物联网建设的产物,云计算则是对大数据处理利用的技术手段,并指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将是主动式、多参数融合、具备预警功能的监测监控系统,可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安全综合智能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阐述了各预警模型即瓦斯预警模型、火灾预警模型、水灾预警模型及顶板预警模型的设计,给出了智能决策的业务流程。该系统可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控及智能化预警,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马丰杰  李丽宏  王淑娟 《软件》2011,32(2):90-93
为解决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中实时性弱、可靠性差、操作复杂且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ASP.NET技术的远程监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在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中应用。本系统采用TCP/IP协议作为服务器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的约束,结合物联网技术和多连接并行查询机制对多个站点数据进行可靠、实时的集中监测;运用基于B/S模式ASP.NET技术设计远程访问系统,用户可通过浏览器终端远程访问监控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浏览、查询和打印等。实际应用表明,系统运行可靠、稳定,能够有效地加强煤管部门对煤矿的监管力度。本系统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自动化、防灾减灾等各个行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煤矿安全生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地综合评价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煤矿安全生产评价准确性和可靠性高,为评价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环境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体系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传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物联网环境下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分层架构及关键技术,并详细阐述了系统主要部件的变化及逻辑分站的概念和意义,指出要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物联网化,还需要解决规程和标准、传感器的低功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SaaS的矿震远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的矿震预警系统都是以独立形式运行于各矿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重复投资严重,且矿震数据海量繁杂,仅依靠现场分析无法满足实时预警需求。文章基于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夹河矿),对采用云计算SaaS模式构建的矿震远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给出了系统整体框架,然后重点探讨了该系统所涉及的三个关键技术,包括基于SaaS的矿震预警专家分析软件架构、多源SaaS数据库构建技术以及基于MapReduce的并发数据过滤接收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所构建的系统已基本具备全国统一远程矿震预警系统的架构,能满足多矿区远程矿震预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煤矿物联网统一通信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以TCP/IP协议为核心,高速工业以太网络为主干,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网、现场总线和RS485总线为延伸,建设煤矿物联网统一通信平台的技术方案,重点阐述了煤矿物联网统一通信平台架构、关键设备、协议体系、虚拟存取及面向服务的通信平台架构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