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介绍1999-2006年采用内镜+开放进路(眼眉内飞鸟状切口)手术治疗的6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起源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的分期与分类、手术方法、放射治疗、预后等相关问题.结果 6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手术后随访时间2~8年,中位随访时间2.5年.除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和恶变,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5例肿瘤均未复发.3例接受了手术后放疗,其中1例在放疗3年后恶变为中分化鳞癌,1例3年后出现了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结论 对于原发或侵犯额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选择内镜+鼻外联合进路手术.由于肿瘤侵犯额窦最外侧、最上部以及前壁是当前内镜下手术的死角,单纯在内镜下不可能将肿瘤切除干净,开放性切口还是有必要的.为了避免复发,手术中应在直视下力求将肿瘤切除干净,手术后放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例原发性颞下窝肿瘤患者通过CT检查见颞下窝肿瘤,应用隐蔽的发际内侧切口进行手术。结果:切除肿瘤,保护了面神经,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对原发于颞下窝的肿瘤应注意其早期症状,CT检查是诊断颞下窝肿瘤的有效手段,隐蔽于发迹内的侧切口是比较好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3.
鼻窦骨化纤维瘤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手术进路 ,分析各种手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 8月~ 2 0 0 1年 7月治疗的鼻窦骨化纤维瘤 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中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5岁 ,平均 17 1岁。手术方式包括鼻侧切开手术、鼻内镜下手术、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 (包括冠状切口颅骨切开联合鼻内镜下手术及冠状切口颅骨切开联合鼻侧切开手术 )、Caldwell Luc进路手术。鼻内镜下手术 2 2例 ,彻底切除 8例 ,部分切除 14例。 2例在影像导航辅助下手术。鼻侧切开手术 6例 ,彻底切除 4例 ,部分切除 2例。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 5例 ,彻底切除 2例 ,部分切除 3例 ,有 2例联合鼻内镜下手术 ,1例联合鼻侧切开手术。Caldwell Luc进路手术 2例 ,均为部分切除。 35例患者随访 33例 ,失访 2例 ,平均随访时间 3 5年。结果 14例无复发 ,14例带瘤生存 ,5例复发后再次手术。结论 鼻窦骨化纤维瘤手术进路的选择主要依据病变范围 ,同时要考虑器官结构的功能、美容、手术的难易程度以及术者的经验和习惯等。  相似文献   

4.
鼻窦骨化纤维瘤手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手术进路,分析各种手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8月~2001年7月治疗的鼻窦骨化纤维瘤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w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45岁,平均17.1岁。手术方式包括鼻侧切开手术、鼻内镜下手术、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包括冠状切口颅骨切开联合鼻内镜下手术及冠状切口颅骨切开联合鼻侧切开手术)、Cadwell-Luc进路手术。鼻内镜下手术22例,彻底切除8例,部分切除14例。2例在影像导航辅助下手术。鼻侧切开手术6例,彻底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5例,彻底切除2例,部分切除3例,有2例联合鼻内镜下手术,1例联合鼻侧切开手术。Cadwell-Luc进路手术2例,均为部分切除。35例患者随访33例,失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 14例无复发,14例带瘤生存,5例复发后再次手术。结论 鼻窦骨化纤维瘤手术进路的选择主要依据病变范围,同时要考虑器官结构的功能、美容、手术的难易程度以及术者的经验和习惯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诊断和治疗原发性额窦癌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3例原发性额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基底细胞样鳞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中分化鳞癌)1例,乳头状鳞癌1例.所有病例均通过内镜+额部颅骨切开进路切除肿瘤,手术后给予放疗+化疗.结果 例1放疗结束后半年复查,发现沿发际内冠状切口多发转移癌,遂给予化疗,术后16个月死亡.例2手术后40d(放疗期间)复查,左侧眶内和左侧额窦内上部肿瘤复发,遂行第二次手术(眶内容切除术+肿瘤切除术),第二次术后继续放疗+化疗,3个月后复查,发现骨转移.第一次术后10个月患者死亡.例3手术后出现右侧眶尖综合征,视力丧失.手术+放疗后14个月复查,肿瘤复发,侵犯颅内,患者拒绝再次手术,自动出院,手术后21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带瘤生存.结论 原发性额窦恶性肿瘤少见,早期诊断困难.确诊后应积极施行扩大切除术,彻底切除肿瘤,手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原发性额窦恶性肿瘤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腔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鼻腔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和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 2例肿瘤复发患者既往均有鼻腔 鼻窦手术史 ,其中复发 1次者 13例 ,复发 2次者 7例 ,复发 3次者 1例 ,复发 4次者 1例 ,复发时间从 3个月~ 11年。 2 2例中 ,经鼻腔入路 ,经上颌窦根治径路 ,经鼻侧切开径路的复发率分别为 73 3% ,4 2 9%和 33 3% ,10例采用了内镜或内镜辅助手术 ,经随访 1~ 5年 ,未见肿瘤再次复发。 8例肿瘤恶变患者 ,4例接受了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 ,1例柯 陆手术 ,手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 (40~ 70Gy) ,这 5例经随访 2~ 6年未见肿瘤复发 ,另外 3例 ,1例失随访 ,2例死亡。结论 积极、彻底的内镜下手术 (包括内镜 +外部切口的联合入路 )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 (包括复发肿瘤 )的首选方法 ,对于肿瘤恶变患者应采取广泛手术切除加手术后放射治疗 ,但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颞下窝及翼腭窝巨大肿瘤通常经Fisch“C”形切除,优点为进路广,切除肿瘤安全,便于控制颈内动脉及面部无疤;缺点为患耳不可逆聋及有损伤面神经之虞。而Fisch“D”形颞下窝进路虽能保留听力,但暴露肿瘤受限。采用Fisch“D”形联合上颌或下颌-眶周进路切除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眶肿瘤9例,包括神经鞘膜瘤2例,低度恶性腺样囊性癌2例,鳞癌2例,迷走神经球瘤1例,多形性腺瘤1例及基底细胞癌1例。其中6例术前行营养肿瘤血管栓塞。肉眼见肿瘤完全切除8例;另1例巨大腺样囊性癌于海绵窦与岩部颈内动脉处有肿瘤残留。围手术期因心肺疾患死亡1例,…  相似文献   

8.
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原发性1例,经鼻侧切开切除肿瘤,5个月后肿瘤复发,带瘤生存;继发性4例经额颞大冠状切口入路手术3例次,颅面联合进路,上唇中隔蝶窦径路,鼻侧切开、枕颈部入路各1次.术后随访1年或1年以上,无复发2例,死亡1例,失去联系1例.结论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的有效方法.切除不净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确诊必须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01月~2017年06月治疗的18例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8-37岁,平均年龄15岁。15例经鼻内镜下行鼻窦骨化纤维瘤切除,3例经鼻内镜下联合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手行鼻窦骨化纤维瘤切除。结果本研究18例患者,14例完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面部肿胀,眼球突出和移位,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嗅觉减退2例中1例恢复,1例无改善;视力下降5例,2例提高,余3例无改善,但未加重。未出现失明、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0.5~7年, 12例无复发,4例带瘤生存,2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及鼻内镜联合头皮冠状切口进路手术适合大部分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手术,此手术经路具有保护鼻腔鼻窦结构、功能和面部美容等优点,但要求术者有较高内镜解剖知识和手术技能。  相似文献   

10.
颞下窝咽侧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寻求颞下窝咽侧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途径。方法1978~2002年我院手术治疗颞下窝咽侧区肿瘤75例。手术采用4种进路:①颌下进路。②截断下颌骨颌下联合进路。③耳前颌下进路。④经上颌窦前外进路。绝大多数采用第1种手术入路。恶性肿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继发性肿瘤在切除原发性肿瘤的同时予以切除。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良性肿瘤38例术后6个月~18年(其中26例超过5年以上),1例复发。恶性肿瘤37例中,12例死亡,5例失访,余20例观察3~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①颞下窝咽侧区肿瘤CT扫描及针吸细胞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②颌下进路是该区肿瘤较好的手术途径。③术中彻底止血、尽可能消灭死腔及负压引流对预防切口感染和预防呼吸道阻塞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侧颅底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儿童侧颅底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其中颞部并中、后颅窝巨大三叉神经鞘膜瘤1例.颞部并中、后颅窝黑色素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婴幼儿颞骨纤维瘤病1例,斜坡脊索瘤1例,鼻咽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1例经颞下窝Fisch C型及迷路上联合径路、1例经岩骨径路、4例经颞下窝Fisch C型径路将肿瘤全切除,1例经腭径路行肿瘤次全切,1例单纯行化疗未做手术.7例手术患儿中4例术前、术后化疗,3例术后化疗.结果:除1例脊索瘤患儿术后5个月复发死亡外,其余7例患儿均存活(6例手术、1例未手术),其中2例鼻咽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术后小灶复发,1例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未行手术的患儿,6个月后复发.除术前1例外展神经、3例三叉神经受累及外,术后2例出现短暂脑脊液漏,1例同侧听力丧失.1例声嘶(同侧声带外展麻痹),2例吞咽困难,术后3~4个月渐恢复.7例手术患儿均无伤口感染裂开及皮瓣坏死,未出现面瘫、脑膜炎及偏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侧颅底肿瘤生长部位深在、临床症状复杂多样、隐匿、不典型,往往确诊时已为晚期,积极行CT和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切除肿瘤仍为首选,手术前后配合放、化疗.手术径路的选择应依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颞骨和颞下窝联合径路可以最大限度切除侵及该区域的肿瘤,保存脑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上颌骨翻转入路在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评价上颌骨翻转入路在鼻咽咽旁颅底及颞下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1995年1月—2005年1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应用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60例鼻咽、咽旁颅底及颞下窝肿瘤。51例原发于鼻咽或中颅底,9例原发颞下窝。13例良性肿瘤,47例为恶性肿瘤,其中28例术前接受过放射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无手术相关的较重的功能障碍及外观畸形。常见并发症是腭鼻漏12例及部分骨坏死2例,均见于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用kaplan-Meier法计算恶性肿瘤累积5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4%和36.3%,良性肿瘤分别为100%和90%。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在处理头颈鼻咽、咽旁颅底及颞下窝肿瘤时被证明是良好的选择之一,该手术路径为这些区域提供良好的手术显露和肿瘤的安全切除,以最低限度的外貌和功能影响及较少的并发症而可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方法:对我院1997~2004年收治的54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失访16例,在随访到的38例患者中,因肿瘤复发死亡4例,其中2例鼻腔腺样囊性癌分别于术后2年和3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喉肌上皮癌术后3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鼻窦黏液表皮样癌术后1年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2例鼻窦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无瘤生存;1例鼻腔腺样囊性癌术后11个月复发,行伽玛刀治疗及中药治疗带瘤生存;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小涎腺肿瘤分布广泛,病理类型繁多,本组病例以恶性肿瘤多见,占81.4%。不同部位的肿瘤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对良性肿瘤多采用肿瘤摘除术。而对恶性肿瘤治疗,手术结合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成功的关键是完整地切除肿瘤和有足够的切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位颅咽管瘤(ectopic craniopharygioma)的临床诊断、手术疗效及预后,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将收治的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异位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发病部位分别位于蝶窦、颞下窝1例,随访22个月,分别采用2次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并行放疗后肿瘤组织恶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鼻孔、软腭1例,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颞下窝1例,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异位颅咽管瘤非常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目前仍然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是否应行放射治疗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5.
Robinson S  Patel N  Wormald PJ 《The Laryngoscope》2005,115(10):1818-1822
OBJECTIVES/HYPOTHESIS: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endoscopic two-surgeon techniq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benign infratemporal fossa tumors are presented. METHODS: Four patients with 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 a patient with an inverting papilloma, and a patient with a maxillary nerve schwannoma were reviewed. The average age was 22.7 years; the male-to-female ratio was 5:1. The endoscopic anatomy and surgical technique are presented. RESULTS: The two-surgeon technique allowed complete resection of all six tumors extending into the infratemporal fossa. There has been no recurrence of tumor within the infratemporal fossa,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31.3 months (SD = 11.2 mo). CONCLUSION: The two-surgeon transnasal technique allows benign infratemporal fossa tumors to be resected endoscopically.  相似文献   

16.
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肿瘤手术进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最佳手术进路切除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肿瘤,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包括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及手术人路。结果:50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2~5年,均无复发;1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2~5年,生存期不足1年4例,2~4年8例,5年及以上4例。结论:扩大上颌骨切除术适于上颌窦原发恶性肿瘤侵及翼腭窝、颞下窝和(或)咽旁间隙的患者;面正中揭翻术适于鼻腔、鼻窦、鼻咽及翼腭窝良性肿瘤及局限的恶性肿瘤患者;颈侧高位切开下颌骨外旋人路术适于咽旁间隙肿瘤累及翼腭窝和(或)颞下窝的患者;颈颌径路-下颌骨截骨术适于咽旁间隙-颞下窝良、恶件肿瘤侵犯侧颅底及翼腭窝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60例鼻前庭肿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鼻前庭肿块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2年5月~2003年4月收治的60例鼻前庭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径路。结果 60例鼻前庭肿块中良性肿瘤51例,炎性疾病5例,恶性肿瘤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51例良性肿瘤和5例炎性肿块患者中,37例随访5个月~15年(平均97个月)无复发和恶性变;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6例死于其他疾病;11例失访。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2例恶性黑色素瘤分别于术后1年、4年10个月复发,再次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分别于第2次术后1年3个月和6年10个月死于复发和肝转移;乳头状瘤癌变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已无瘤生存超过17年和5年2个月。结论 鼻前庭解剖区域虽小,但各种性质的肿块均可发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途径根据肿块的位置、大小及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18.
颞骨和颞下窝联合入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探讨安全和彻底摘除广侵侧颅底及其相邻区的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方法。方法通过颞骨和颞下窝联合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肿瘤,并尽可能维护或重建颅底和颅神经。  相似文献   

19.
经鼻内镜岩斜坡及颞下窝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岩斜区及颞下窝肿瘤的可行性和外科手术技术。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间对17例侵犯岩斜坡或颞下窝肿瘤单独采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进行了治疗,详尽阐述外科手术技术及介绍典型病例。结果17例患者中脊索瘤5例,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脊索肉瘤1例,腮腺癌颅底转移1例,甲状腺癌颅底转移1例。15例患者术后复查影像显示肿瘤全部被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所有病例随访5~43个月,良性肿瘤中有1例脊索瘤术后5个月复发,后行2次手术,其余均无复发。5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或死亡。术后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出现脑脊液鼻漏,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2次鼻内镜手术修补成功。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经鼻内镜外科技术为岩斜区和颞下窝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入路能够简单和迅速地到达岩斜区和颞下窝,且既能够达到微侵袭目的,又能够满足全切肿瘤的要求。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内镜颅底解剖学、内镜手术操作及对各区域病变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术中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将有助于识别解剖标志,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下颌外旋切除咽及颅底肿瘤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探讨咽及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13例咽及颅底肿瘤中,鼻咽部2例,口咽部4例,咽旁间隙5例,咽旁颞下区2例。均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同期行咽后淋巴结清扫术5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2例,咽部缺损以胸大肌皮瓣整复5例。恶性肿瘤术后均接受了辅助性放射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0例,良性肿瘤3例。12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胸大肌皮瓣感染坏死,延缓愈合。1例吞咽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