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的影响,及其调控 HMGB1诱导 HUVECs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100ng/mL的 LPS刺激 HUVECs16h后,用 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0.01、0.1、1、10nmol/L)分别处理细胞 4h,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HMGB1的含量。MTT检测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 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HMGB1的表达及 分布。将 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HMGB1组、右美托咪定+ HMGB1组,右美托咪定和 HMGB1的 浓度分别是1nmol/L、1μg/mL。ELISA 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TNF-α和IL-1β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 MAPK 信号通 路的磷酸化水平,再采用 ERK1/2、p38MAPK 通路抑制剂进行阻断实验。结果 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对 HUVECs 活力无影响。LPS作用后,HUVECs上清液中 HMGB1的含量增加(P<0.01),而右美托咪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HMGB1的表 达 (P<0.05);LPS 刺 激 HMGB1 蛋 白 从 细 胞 核 转 移 至 胞 质,而 右 美 托 咪 定 可 显 著 抑 制 LPS 引 起 的 HMGB1移位(P<0.05)。相对于对照组,HMGB1组上清液中炎症因子 TNF-α和IL-1β含量增加(均 P<0.01),外源 性 HMGB1促进 ERK1/2、p38MAPK 和JNK 磷酸化(均P<0.05),而右美托咪定+HMGB1组可抑制上述炎症因子的 分泌并部分逆转 ERK1/2、p38MAPK 的磷酸化(均P<0.05)。p38MAPK 抑制剂(SB203580)可下调 HMGB1组IL-1β 的表达,ERK1/2阻滞剂(PD98059)可下调 TNF-α和IL-1β的表达,且与右美托咪定具有协同抑制 TNF-α和IL-1β表达 的作用(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LPS引起的 HMGB1分泌,并通过抑制 HMGB1相关的 MAPK 信号通 路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珊珊  杨晓明  王涛 《重庆医学》2016,(15):2058-206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热射病大鼠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H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育亨宾组(Y组).麻醉后将大鼠置于(40.0±0.5)℃环境,直至体温达到42℃,建立热射病模型.于热应激终点后1h采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HMGB1浓度,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PMBCs,Western blot法测定PBMCs中HMGB1的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H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明显增加,而PBMCs中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H组相比,D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降低,而PBMCs中HMGB1水平增加(P<0.05);与D组相比,Y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增加,而PBMCs中HMGB1水平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降低热射病大鼠血清HMGB1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PBMCs表面α2受体,减少其HMGB1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损伤组(I组),浅低温组(T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浅低温复合右美托咪定(DT组)。建立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SH组仅分离出颈部血管不处理,同时维持颞肌温度约37.5℃;I组,于恒温箱中保持体温37.5℃,分离并结扎右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60min后松开结扎线复灌;T组,保持体温约35℃,其余处理同I组;D组,保持体温约37.5℃,于结扎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μg/kg,其余处理同I组;DT组,保持体温约35℃,其余处理同D组。术后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断头取脑采用干湿重法测量缺血脑组织含水量,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含量。结果:复灌72h结束后,T组、D组、DT组脑组织含水量较I组明显减少(P<0.05),T组、D组及DT组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较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臂丛麻醉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4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组(A组:咪达唑仑0.04 mg/kg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恒速输注组[B组:右美托咪定0.7μg/(kg·h)恒速泵入],眯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恒速输注组[C组:眯达唑仑0.04 mg/kg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7μg/(kg·h)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恒速输注组(D组:负荷量2.5μg/(kg·h)诱导10 min+右美托咪定0.7μg/(kg·h)恒速泵入]。记录静脉给药前(T_0)、给药后10 min(T_1)、20 mm(T_2)、30 min(T_3)、60 min(T_4)及术毕(T_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心电图(ECG)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与T0MAP、HR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_1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T_1-T_5均平稳,差异无显著性(P>0.05);C和D组T_1-T_4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4组间T_1-T_4MAP、HR和OAA/S评分比较,A组仅T_1较B组一过性下降,C组和D组均较B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和D组除T_1外均较A组降低,但C组和D组相比,D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四组组内和组间给药前后SPO_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心率减慢(HR≤45次/min)需给阿托品者,C组1例,D组5例,C组和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镇静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ASAⅠ~Ⅱ级的300例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均分为实验组(S组)与对照组(D组)(n=150).实验组(S组)硬膜外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即S组:负荷量吗啡1 mg+右美托咪定4μg+0.2%左布比卡因3 mL,镇痛泵内配方为吗啡2 mg+右美托咪定1μg/kg+0.2%左布比卡因100 mL.对照组(D组)硬膜外镇痛单纯采用吗啡,即D组,负荷剂量吗啡2 mg+0.2%左布比卡因3 mL,镇痛泵内配方为吗啡4 mg+0.2%左布比卡因100 mL.2组患者参数设置均设为背景输注量2 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min.对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观察,同时记录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4、8、12h 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8h时VAS评分S组明显小于D组(P<0.05);实验组镇痛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在硬膜外镇痛中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HIF-1α对线粒体功能调节作用,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YC-1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各组大鼠采用Longa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期间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或YC-1(5 mg/kg)。24 h后先评估大鼠神经功能与脑梗死体积占比,再取脑组织后提取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最后通过试剂盒检测ROS、GSH与ATP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表达。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出现了脑梗死区域。与脑缺血组相比,右美托咪定明显增加了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了脑梗死体积占比。此外,右美托咪定上调了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提高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活性。与此同时,右美托咪定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上调,ROS水平下降的同时GSH与ATP水平明显增加。然而,右美托咪定+YC-1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降低,且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减低,呼吸链复合物活性降低。最终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脑梗死体积占比增加。结论 右美托咪定通过上调HIF-1α表达,改善了线粒体功能,从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脑梗死区域,最终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 HDAC6)通路在右美托咪啶降低幼鼠七氟烷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7 d龄Sprague-Dawley(SD)大鼠 随机分为5组(n =40):空白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D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啶组(SD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啶+抑制剂MLA组(M组)。将幼鼠置于3%七氟烷培养 箱2 h,连续3 d构建七氟烷模型。ELISA法检测幼鼠脑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和脑损伤标志物(S-100β和NSE);尼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CA1区存活情况;Western 印迹检测海马 α7nAChR和HDAC6蛋白表达;Y迷宫实验检测幼鼠认知水平。结果:S组幼鼠TNF-α、IL1β、IL-6和S-100β、NSE表达增加,α7nAChR降低,HDAC6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右美 托咪啶预处理降低七氟烷毒性;MLA可逆转右美托咪啶保护作用。结论:右美托咪啶降低七氟烷麻醉幼鼠神经毒性,其机制与α7nAChR- HDAC6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血症大鼠肾功能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组)、脓毒血症模型组(M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10只。Dex组大鼠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之后泵注Dex 7μg/kg,15 min后调整剂量为5μg/kg·h,持续泵注30 min;模型组按同样方法给予LPS后泵注生理盐水;C组始终采用上述方法给予生理盐水。24 h后取血液分离血浆,多功能生化仪检测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ELISA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模型组损伤较重,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肾小球肾炎表现,而Dex组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细胞异常较少,与模型组相比,损伤减轻。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各组血浆中Scr、BUN、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Dex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脓毒血症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升紧密连接蛋白,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焦燕娜  孟建标 《上海医学》2012,35(12):1024-102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脓毒症患者腹内压(IAP)的不同影响。方法将腹部手术术后需行机械通气的合并脓毒症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入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0例。丙泊酚组于15min内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随后以3mg·kg-1·h-1的剂量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右美托咪定组于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2~0.25μg·kg-1·h-1的剂量予持续静脉滴注维持。两组患者镇静持续时间均>24h。分别记录患者镇静治疗前、镇静后24及48h的IAP水平。结果右美托咪定组于镇静后24及48h的IAP水平分别为(12.25±5.73)和(13.8±6.05)mmHg(1mmHg=0.133kPa),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同时间点的(18.1±2.73)和(18.6±3.35)mmHg(P值均<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右美托咪定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IA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右美托咪定对JAK1/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20~260g,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25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D2组)、右美托咪定75μg/kg组(D3组),实验开始时,C组仅进行外科操作暴露颈外动脉而不造成脑缺血,I/R组进行脑缺血操作30min前腹腔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ml,D1组、D2组、D3组分别于脑缺血操作30min前腹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25μg/kg、50μg/kg、75μg/kg(均稀释至1ml)。缺血120min后,将I/R组、D1组、D2组、D3组预留的尼龙线线栓退出,恢复大脑中动脉血供,实现再灌注。术后24h后,每组选取2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p-JAK1、p-STAT1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区p-JAK1、p-STAT1的表达均增高,在右美托咪定治疗组中p-JAK1、p-STAT1的表达均有所减低,其中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保护作用与其下调JAK1/STAT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其中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