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实践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产教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模式改革.通过大力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突出工程能力培养,构建信息化管理,多专业融合的实习实训培养体系,强化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措施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企业.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足的现状,讨论了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具体提出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工程教育建设的执行方案。并对该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分子材料专业中的应用开展案例研究,最后探讨了工程教育对培养大学复合型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突出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原则,提出和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SC-CDIO工程模式,通过以一级项目为引导,构建三级项目,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优化和设计,构建了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依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实施教学,建立了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基础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优化培养方案、加强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本研究对于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燕 《高分子通报》2019,(12):48-51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倡导回归本科教育,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打好底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具备创新基因,掌握高新技术,做到与国际接轨,是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基于本人10年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经历,本文详细介绍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经验。主要从课程内容调整、学长榜样力量借鉴、互联网+技术支撑以及学生自主设计期末考题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和概括。实践说明,创新了课程授课内容和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显著提高了专业英语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和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渴望通过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更多的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名列.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方法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工科专业实现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构建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步骤、全面实施"一条龙、全过程"本科生导师制、打造"本研协同"的专业培养模式以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论述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到非常多的高分子材料产品和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毕业生的需求量大。本文总结归纳了加强应用型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教学实践经验,大力增强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一批专业对口的大中型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校企联合布置一批有创新性、产业急需的毕业论文课题,共同指导与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可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提供与产业需求匹配度高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辽宁省试点和示范专业,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应用实践以及科技竞赛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创建了"以石油化工为特色,专业课程三体系化、师资力量年轻化、应用实践模块化、科技竞赛长期化"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此教育理念结合市场需求与我校特色,同时又立足学生全面成长,将促进本校高分子专业的良性发展与成功转型,使我校本科生成为可从事一线生产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大学化学》2021,36(3)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学,但若只重视应用型培养而忽视思政教育,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专业课程教师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下,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构建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教学实践重点阐述了在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外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改革,以及师资素质培养和转型、专业差异化发展、与地方经济融合等方面的有益探索。通过数据展现了在新的培养体系中取得的积极效果。最终通过政策引导,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构建稳定的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以“巯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实验为教学案例,阐述了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中采用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对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世纪20年代“高分子”概念建立之后,高分子学科和工业蓬勃发展,人类进入了高分子材料的新纪元。高分子材料在民生、安全和尖端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全球制造业最大的国家,我国未来要在全球高分子材料领域处于引领地位,关键在于当前的大学基础教育要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顶尖专业人才。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具有典型的理工学科交叉性特征。本文结合该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的例子,总结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探讨学科交叉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以培养理工结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另一个是厚植正确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基石的课程教学实践。希望本文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思考能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由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塑料之父"的徐僖院士于1953年建立,是我国高校第一个高分子材料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1988年、2002年、200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的支撑学科,四川大学"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三个重中之重建设重点学科之一,985工程(二期、三期)科技创新I类平台,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中唯一的  相似文献   

15.
以我们学校高分子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样本进行研究,探讨适合工科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找出国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工科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积累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培养出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就业渠道拓宽。为企业培养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6.
邹晓川  李俊  林强  石开云  谭君  范亮 《化学教育》2017,38(16):14-18
探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地方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制药与药物分析检测方向)为例,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探索、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条件保障等4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讨论,阐述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途径。结果表明,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与当地企业的密切联系,努力满足行业对于化学制药与分析检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着转型升级,大部分高校都积极倡导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科技信息跨区域和文化交流的能力。基于本人近6年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高分子化学双语授课经历,本文详细介绍了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的课上、课下、学生见习和实习、师生交流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另外,对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在学生培养方面的收获也进行了说明和概括,实践证明,高分子化学的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产出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做好学科交叉工程人才培养是当前工科专业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为满足国家产业用纺织品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工科专业,具有高分子材料、化学、机械、纺织等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本文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人才培...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急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全球胜任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一流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一流的本科人才,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专业建设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体系为支撑,以教研相长、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方式为手段,初步构建了全要素、全课程、全师资、全过程、全方位、全方式的“六全”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对于高校一流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了在课程中引入材料重要性讨论、市场调研、大作业演讲、企业和行业协会人员进教室等方式提高学生服务地方能力。在加入这些实践元素的同时,探索了对考核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在本专业相似的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