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单纯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的Ig 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主要尿检结果(尿中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单纯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的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四诊资料,遵循Ig A肾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先定急性、慢性,再辨主证、次证,先辨正虚、再辨邪实。确定中医证型,判断证候分布特点,分析各证候类型与尿检指标的关系。结果单纯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Ig 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慢性迁延期为多,共84例(72.41%),呈虚实夹杂,其中虚证以气阴两虚最多,有46例,而邪实多见血瘀,湿热,分别为37例及31例。急性发作期共32例(27.59%),以外感风热者最多,有21例,同时也涉及脏腑虚损,本期有15例(12.93%)既往易感冒。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比较:尿中红细胞计数急性期显著高于慢性期(P0.05),24 h尿蛋白定量慢性期显著高于急性期(P0.05)。尿中红细胞计数外感风热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4 h尿蛋白定量脾肾阳虚组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的Ig A肾病患者在中医证候分布上与Ig A肾病的整体证候分布一致;血尿程度以外感风热证最重,蛋白尿以脾肾阳虚证最多。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血尿为主IgA肾病3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以半枝莲、蛇舌草为主的中药基本方对 Ig A肾病血尿为主病例的疗效。方法 :以半枝莲、蛇舌草、白术、山药、旱莲草、藕节为基本方 ,结合辨证加减 ,治疗 3 2例病理确诊为 Ig A肾病患者。结果 :治疗后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均有显著改善 ,疗效为完全缓解 1 4例 ,基本缓解6例 ,部分缓解 4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 75.0 %。结论 :以半枝莲、蛇舌草为主的基本方对血尿为主 Ig A肾病有较好疗效 ,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32-1936
目的:观察四蚕加味方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气阴两虚型Ig A肾病(CKD1-3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四蚕加味方联合固本通络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固本通络方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补体C3、T细胞(CD4、CD8、CD4/CD8)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尿沉渣红细胞、免疫球蛋白(Ig G、Ig 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蚕加味方能够显著改善气阴两虚型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血尿和蛋白尿,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体现了"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血尿为主型Ig 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血尿为主型Ig A肾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方案分为治疗组(中药颗粒剂+贝那普利安慰剂)和对照组(贝那普利+中药颗粒安慰剂),各30例。以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中医证候积分为疗效指标,同时观察肝功能和不良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中、西医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6.7%,均高于对照组的46.7%(P0.01)和70.0%(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本研究结束(52周),治疗组患者的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血肌酐(Scr)在治疗期间无异常,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血尿为主型Ig A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与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比可更有效减少尿红细胞计数和24h尿蛋白定量,降低疾病危险性,更好的保护Ig A患者的肾功能,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对Ig A肾病模型大鼠血清MMP-9、TIMP-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7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尿胶囊对照组,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中药汤剂高、中、低剂量组(简称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检测大鼠各时相尿红细胞计数,血清中MMP-9、TIMP-1含量及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1)空白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造模后大鼠第4周开始出现精神不振,进食及活动减少,毛色晦暗,尿色改变,体质量下降。给予药物治疗后,各症状均有所改善;2)与空白组相比较,造模后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自第6周开始升高,至第8周达到高峰;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降低(P<0.05),组间比较,中药中剂量组明显优于血尿胶囊组。3)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MMP-9含量降低,TIMP-1含量升高,MMP-9/TIMP-1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MMP-9含量明显升高,TIMP-1含量明显降低,MMP-9/TIMP-1升高(P<0.05),组间比较,中药中剂量组明显优于血尿胶囊组(P<0.05)。结论 1)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能够降低Ig A肾病模型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2)造模组大鼠血清中MMP-9含量降低,TIMP-1含量升高,MMP-9/TIMP-1降低(P<0.05),说明MMP-9、TIMP-1参与了Ig A肾病发病机制;3)给予药物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MMP-9含量明显升高,TIMP-1含量明显降低,MMP-9/TIMP-1升高(P<0.05),组间比较,中药中剂量组疗效最为显著,明显优于血尿胶囊组。笔者推测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治疗Ig A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调整血清中MMP-9、TIMP-1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小蓟饮子加减治疗标证为湿热型的IgA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g 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然而迄今为止仍无有效的方法治疗 Ig A肾病 ,尤其对于血尿表现为主的 Ig A肾病。我们自 1995年至今采取中西医结合 ,尤其以经典名方小蓟饮子加减配合西药治疗以血尿为主 ,标证表现为湿热型的Ig A肾病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治疗组 :6 1例均为 1995~ 1999年住院病人 ,以血尿为主 ,尿 BL D+~ ++,中医辨证均兼有湿热证表现 ,血 BUN、Cr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伴有蛋白尿者 2 3例 ,尿蛋白定量 <1.0 g/ 2 4 h。单纯性血尿 38例 ,肉眼血尿者 13例。男性 34…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宁肾颗粒对Ig A肾病(Ig AN)大鼠系膜细胞(Ms C)凋亡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宁肾颗粒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并复制Ig AN模型,造模后药物干预4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低、高剂量(12g/kg·d、24g/kg·d)宁肾颗粒。干预后,检测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系膜区病理、Ms C的凋亡率、皮质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尿红细胞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增高,系膜区病理损害加重,Ms C凋亡率、皮质区Bax蛋白表达均降低;较模型组,宁肾颗粒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尿红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均减少,宁肾颗粒高剂量组系膜区病理损害减轻、MsC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均升高。结论:宁肾颗粒可减轻Ig AN模型大鼠的血尿、蛋白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促进Ms C凋亡,进而抑制Ms C异常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药肾必宁对 Ig A肾病小鼠肾组织系膜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口服小牛血清清蛋白 (BSA)及酸化水感染的复合法建立小鼠实验性 Ig A肾病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必宁对该模型肾组织系膜区内 PDGF、TGFβ1 因子的表达。结果 :肾必宁对 Ig A肾病小鼠肾组织系膜区 PDGF、TGFβ1 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 :抑制系膜区 PDGF、TGFβ1 的表达可能为肾必宁治疗 Ig A肾病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Ig A肾病血尿的疗效。方法:观察病例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沙坦酯片、双嘧达膜片口服,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玄驹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4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对血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P0.05),治疗组在减少Ig A肾病血尿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Ig A肾病血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从湿热论治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 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已确诊的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 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祛湿中药随证加减联合激素、抗凝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抗凝等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减少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蛋白尿和血尿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从湿热论治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 A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和血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正Ig A肾病是导致血尿最常见的肾病类型,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主要致病机制为Ig A在肾小球系系膜区的大量沉淀,破坏了正常的系膜结构[1]。临床研究显示包括激素、细胞毒等药物对Ig A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Ig A肾病病情的复杂性,仍有部分患者接受以上治疗后效果不确切[2]。中医治疗Ig A肾病有一定经验,认为Ig A肾病的发病与禀赋不足、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内伤  相似文献   

12.
正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或毛细血管袢沉积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反复发作的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系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4]),亦为我国常见慢性肾脏病类型,目前约占我国肾小球疾病发病率的20%~30%。由于其病变不断进展,IgA肾病罹患人群往往在发病10~20年间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因此,对于Ig A肾病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g A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用潘生丁、强的松,以及养脾益肾汤治疗,治疗1年。结果:总有效率92.5%,肾功能无恶化。随访1年均无血尿复发。结论:养脾益肾汤辅助治疗Ig A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g 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Ig A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行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症状积分与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低,护理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Ig 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淋健肾方加减联合激素治疗Ig A肾病(下焦湿热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蛋白尿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器随机数字法将90例下焦湿热证Ig A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激素标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淋健肾方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水平,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 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小便黄赤、脘腹纳呆、口干不思饮、腰困重等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水平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而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心电图等监测也未见异常。结论:通淋健肾方加减联合激素治疗Ig A肾病(下焦湿热证)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蛋白尿及血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陈洪宇主任中医师系全国名中医王永钧主任中医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类肾脏疾病,尤其对Ig A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的诊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跟诊期间,常见到仅有化验指标异常,而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患者就诊于陈师,不管是疾病初期还是疾病中期,经老师治疗后往往能维持长期稳定,延缓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现将陈师在治疗无症状性肾病中所本"治病必求于本"以及"治未病"的原则,及  相似文献   

17.
陈以平膏方验案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学林  李夏玉  邓跃毅 《中医杂志》2002,43(11):818-819
吾师陈以平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主任,对某些慢性疑难杂病常用膏方取效。兹录陈师膏方验案数例,介绍如下。1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蔡某某,女,45岁。1999年12月24日初诊。患者于1997年8月份出现蛋白尿,曾在外院就诊为肾病综合征,经治疗后蛋白尿消失。但劳累或外感后蛋白尿仍  相似文献   

18.
保肾止血散治疗IgA肾病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肾止血散对 Ig 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76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口服潘生丁、 PSS和泼尼松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保肾止血散。两组均以 1个月为 1个疗程 ,连用 3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 2 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血浆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34.1%和 91.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0 .9%和 5 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P<0 .0 5。结论 :保肾止血散能有效治疗 Ig A肾病  相似文献   

19.
一、血尿赵××,男,40岁,医生.因患双侧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双侧静脉曲张,于1978年9月入我院外科(住院号:46154)进行手术治疗(鞘膜翻转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疝囊高位缝合).术后两天发现大量肉眼血尿.化验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蛋白 .血常规:白细胞17100/立方毫米,中性74%,淋巴26%.曾用西药大剂抗感染及各种止血药治疗五天不见好转,乃请中医科会诊.患者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据云:有风湿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g A肾病五型辨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索Ig 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373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及辨证分型、肾病理资料,分析比较Ig A肾病五型辨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373例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常见证候是肾虚证、肾虚证+瘀痹证、单独瘀痹证、单独风湿证、风湿证+瘀痹证和肝风证+风湿证6种。免疫荧光提示单独风湿证、风湿证+肝风证均和C1q沉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atafuchi评分可作为Ig A肾病五型辨证的微观辨证参数,积分高低可以反映病机的演变与发展。含有风湿证的Ig A肾病牛津分型积分高,提示肾脏病理活动性大,病情易进展迅速。结论:Ig A肾病五型辨证分型与免疫荧光C1q沉积、Katafuchi评分及牛津分型等大部分肾脏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