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毒瘀与正虚并存”是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基础.正气虚损是慢性重型肝炎的内因,外因则为湿热疫毒侵袭人体所致.正虚与毒瘀并存的病理机制,决定了在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但要祛邪,更要顾护正气.扶正为基本之法,时时顾护脾胃,使气血化生有源.  相似文献   

2.
从“正气内虚,痰瘀并存”论治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为痰、瘀、热、毒,痰、热、毒均在虚和瘀基础上形成.正虚和邪实可以相互影响,并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的病理特点.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优势,可外感与内伤并重,扶正与祛邪并调.从“正气内虚,痰瘀并存”的病机观点论治肺间质纤维化,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总结近lO年中医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文献,认为其发病与痰瘀、火热、毒邪等因素密切相关,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为发病基础,而火热是当代CAS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病位在足阳明人迎脉,病机以脏腑亏虚为本,痰、瘀、热、毒为标,标实始终存在;证候则以实中夹虚、虚实夹杂为常见,且与现代研究中的理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4.
小儿艾滋病属中医伏气温病和温疫范畴.其主要病因为疫疠毒邪和精血匮乏.基本病机为疠、郁、瘀、虚,系统病机可概括为疫疠深伏,禀赋虚损;正虚邪恋,气滞血瘀;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疠害邪犯,脏腑亏损;疠毒肆虐,阴阳虚竭.证候病机为疫疠潜伏,精血亏虚;正虚邪恋,痰瘀互结;脾肾气虚,化生无源;疠毒壅肺,气郁血瘀;疠郁心肝,闭窍动风;风热湿毒,浸淫肺脾;正不抵邪,阴阳虚竭.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与临证辨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主张对病因的认识应以正气衰败、湿浊潴留为主题,“虚、实、瘀、毒”为四大病理机制,而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且以肾虚为中心,日久波及他脏。在临证辨治中,提倡“审因溯源,标本兼治”,认为结合五脏虚损进行辨证施治更符合本病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多处于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多从实邪(热、毒、痰、瘀等)论治,易忽略正气虚损之本质,往往久治不愈,疗效不甚理想。百病始于正虚,其终亦为虚。正气亏虚是慢性难愈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邪”损害导致其病情加重,治疗可从补气养血、扶正固本、祛邪解毒、化腐生肌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朴春丽教授指出:“毒损肾络”是在传统的中医消渴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西医学最新理论,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而提出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临床常以解毒通络保肾及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辨证施治并佐以辛味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炎辨证,必须辨明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引发或加重慢性肾炎的病因可因外感,也可由内伤所致,病理产物性病因和药邪同样不可忽视;而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往往是慢性肾炎的内在基础。慢性肾炎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和肾,尤以肾为重要。慢性肾炎病性为本虚标实;其总体病势大多呈现气虚→气阴(血)两虚→阴阳两虚逐步发展的规律,而风、湿、热、瘀、浊、毒诸邪加速了慢性肾炎传变进程。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病机归纳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为痰浊、瘀血、毒邪损伤肺络,阻碍脏腑气机。"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肺络,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及迁延不愈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的主要病理基础为正气虚损、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其发生与痰、虚、瘀、毒密切相关。故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主,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中药治疗肺癌疗效显著,还存在着很大的探索空间,如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没有确切的定论;肺癌的辨证分型未有明确的划分等,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对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进行探讨。纵观近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研究进展,作者发现随着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其基本病机也从阴虚燥热发展为气阴两虚,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病位主要在肾,病久损伤肾络,虚损脏腑以脾肾为主,可涉及肝脏。在脏腑气血亏虚的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瘀、痰、湿、毒病理因素等同时与虚并存,相互作用产生瘀阻血脉、痰瘀互结、水湿潴留、浊毒内停等标实之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癌毒病机理论是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癌毒病机辨治体系,其以癌毒为中心,阐述了肿瘤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为肿瘤的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指导。癌毒病机理论认为,卵巢癌的病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肾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因素为虚、瘀、湿、毒,其中,以瘀为主,而夹毒。其核心病机为肝肾两虚,湿浊瘀毒。病机演变过程始于肝肾两虚,继而精、气、血亏虚,脉道失养,因虚致瘀,阻滞气机,津液失布,湿浊内生,湿瘀互结,癌毒内生,癌毒损正,又加重肝肾两虚。临床治疗上,当以抗癌解毒为核心,祛瘀消癥为关键,利湿化浊为要点,培补肝肾为根本。以癌毒病机理论为依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卵巢癌的病理因素、核心病机、病机演变规律及治则治法,以期为卵巢癌的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从络病论治慢性难愈性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提出正气虚损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的根本,络脉瘀滞是主要病理环节,邪毒损络为主要病理改变,补虚、通络、解毒为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主要治则。络病理论丰富了中医学的创面修复理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郑伟达教授认为癌症的主要病因是"瘀"加"毒",瘀中有毒,毒中有瘀,瘀毒互结是"瘀毒"的本质。"瘀毒证"是指恶性肿瘤,乃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不能完全治愈,有可能复发并转移。肺癌多由正气内虚、邪毒互结所致,其病机包括瘀毒侵肺、痰湿内聚、正气内虚。肺癌临证可分四型诊治:瘀毒互结、阴虚毒热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脾虚痰湿型。通过对郑教授运用瘀毒理论辨证施治治疗肺癌的常用方药及加减方法的经验总结,体现郑教授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胃癌前病变的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有瘀血和浊毒。健脾益气是治疗的根本大法;由于病程较长,气虚致血瘀,因虚而热,灼烧津液,浊毒成痰化毒,导致湿痰毒瘀互结。在益气健脾法基础上,必须兼用活血化瘀法、燥湿化痰法、清热解毒法。  相似文献   

16.
"以毒立论"治疗痹证,毒为痹证发生的外部原因,虚为痹证发生的根本原因,瘀为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毒、虚、瘀"在痹证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亦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治疗上,灵活应用"解毒、补虚、祛瘀",痹证急性期,当以解毒为先,兼以祛瘀,酌加补虚之品;痹证缓解期,以祛瘀为重,兼以解毒,补虚扶正以驱邪外出,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余绍源教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认为本病是"虚""瘀""毒"的相互作用所导致,且"虚""瘀""毒"三者间存在彼此顺接传化的发展过程;由虚致瘀,由瘀酿毒,彼此环环相扣。故余老在此病机的基础上,创用萎胃复元汤,针对本病虚之根本,并进一步由虚致瘀,由瘀酿毒的过程进行精妙的加减,临证常取得良好疗效。余教授从虚、瘀、毒三个方向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自清代以来中医大都认同肝硬化属毒邪侵袭,正气虚损,"正虚血瘀"是其根本病因病机,总体治疗手段为扶正祛邪(瘀)。但具体治疗思路及遣方用药上,各时期的不同医家,各有特色。该文特总结清代以来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瘀热病邪既是消渴的重要病因,又是影响消渴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消渴发病过程中,瘀热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认为五脏虚损是消渴瘀热证的发病基础,气机失调为发病的重要条件。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在治疗上需瘀与热兼顾,凉血与散瘀配伍使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癌性疼痛因癌毒而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痰、瘀、郁、虚是癌性疼痛的主要病理因素,癌毒贯穿于癌性疼痛全过程,癌毒内蕴,痰瘀互结是癌性疼痛病机的关键,病位涉及相关脏腑经络,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