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缺血后iNOS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iNOS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在建立SHR 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基础上,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相iNOS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脑缺血后1h、4h缺血区iNOS mRNA基因无明显改变,12h时iNOS mRNA基因表达升高(P〉0.05),24h、48h后iNOS 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脑缺血后中、晚期iNOS基因表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脓毒症模型的治疗过程,观察人类杀菌蛋白(BP)的治疗作用,并与抗LPS单克隆抗体1A比较。方法脓毒症模型采用NH1雄性小鼠腹腔注射O111B4大肠杆菌悬液。给药分三组,BP01mg,1A10mg,生理盐水(NS)05ml。结果各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次攻击后3小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S组稍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196±57×106/ml、155±38×106/ml和152±30×106/ml,差异未达到显著性界值。血浆LPS水平:BP和lA组明显低于NS组(P<005)。血浆细胞因子活性:BP组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强,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对IL-1、IL-6和TNF的数据低于N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A只在一个时间对IL-6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抗LPS单抗和BP对LPS均具有阻断作用,但是,BP的作用更强。两者均不能明显改善动物的生存率,应作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对体内代谢产物排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前2小时,透析1小时、4小时及透析后4小时测定IL2、SOD、MDA,并于非透析日与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结果:IL2于透析前2小时最高(884.15±10.51kU/L),透析后4小时最低(417.36±7.35kU/L),P<0.01。SOD于透析前2小时最低(144.09±9.41U/L),透析后4小时最高(215.30±8.35U/L),P<0.01。MDA于非透析日最高(85.99±16.71U/L),透析后4小时最低(24.19±7.11U/L),P<0.01。非透析日IL2在维持性透析者最高(609.41±7.42kU/L),非透析肾功能衰竭次之(201.33±11.51kU/L),健康对照组最低(125.13±12.46kU/L),P<0.01。结论:IL2的变化规律与体内代谢产物清除状况相符,IL2可能作为是否充分透析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测定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IL6)生物活性。结果:AMI患者各时间点IL6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TNF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AMI发病后24小时内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最初TNFα(3.08±1.84μg/L)较心功能Ⅰ级者(1.61±1.15μg/L)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TNFα和IL6均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作者认为可能是TNFα分泌增加而诱导免疫细胞网络系统活动性升高所致,而IL6可能参与了一种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探讨多器官衰竭(MOF)患者临终前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测定21例MOF患者临终前血浆TNFα和IL6水平。结果发现,MOF患者临终前血浆TNFα(3.17±1.06μg/L)和IL6(98±17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提示:MOF患者临终前体内细胞因子网络系统仍处于激活状态。作者认为,深入研究MOF患者血浆TNFα和IL6产生规律,在适当时机选用相应单克隆抗体改变体内细胞因子网络活性,可能有助于MOF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6.
戴丽君  洪文德 《新医学》1995,26(8):410-411
采用IL-6依赖细胞株KD83增殖实验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IL-6活性;用ELISA法测定相应患者血清TNF水平,结果显示MM患者血清IL-6和TNF水平分别为0.20±0.10(OD值)与8.8±2.4μg/L,而正常组分别为0.10±0.06(OD值)与0.5±1.1μg/L,两组相比P<0.0l,MM患者血清IL-6和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并与疾病分期相关。对13例初治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IL-6、TNF水平和变化情况与疗效有关。结果提示IL-6和TNF都可作为MM临床分期、反映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方式抢救1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前:pH为7.22±0.08,PaCO_2为8.02±0.52kPa(60.30±3.91mmHg),PaO_2为6.06±0.25kPa(45.56±1.88mmHg);联合通气后:pH为7.39±0.04(P<0.05),PaCO_2为5.54±0.31kPa(P<0.01),PaO_2为940±0.26kPa,(P<0.01)。心电图S-T段及T波异常明显好转。治愈9例,好转2例。结果表明:SIMV和PSV联合运用能改善患者有效通气而不增加呼吸功,减少因机械通气而发生的氧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对循环系统无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对血液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家兔离体血液,采用化学发光法(CL)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未照射血液血浆SDO活力、MDA含量分别为946.67±57.65U/ml、17.76±3.39nmol/ml。小剂量(15秒)照射后SOD活力显著高于未照射血液(P<0.01),剂量增加后(30秒)SOD活力下降并接近未照射水平,照射1分钟后活力明显下降(P<0.05),并随短波UV-C剂量(3、6分钟)增大下降增多(P<0.001)。较小剂量UV-C(15秒、30秒、1分钟)照射后MDA含量无明显变化,UV-C照射3分钟时MDA含量开始出现明显升高(P<0.05),并随剂量加大(6分钟)进一步增高(P<0.001)。结果提示小剂量UV-C照射能够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大剂量照射则使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损伤作用增强;并且说明UV-C照射所致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与抗氧化能力下降,自由基生成增多、消除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对17例SAH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并对治疗前后的NO和ET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脑脊液置换后第4日和第7日外周血NO水平分别由(4.45±1.02)μmol/L升高至(8.01±1.01)μmol/L和(7.93±1.87)μ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ET水平由(12.32±2.27)ng/L下降至(5.56±0.75)ng/L和(6.02±1.10)ng/L,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是治疗SA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术前、手术后第1d、手术后第6d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比浊法、酶联免疫法(EIA)对25例胸外科、普通外科大中手术患者的血浆FBG及IL-6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血浆FBG在术后第1d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逐渐增高,至术后第6d仍显著高于术前(P<0.01);血浆IL-6水平术后第1d显著高于术前(P<0.01),此后逐渐下降,但术后第6d仍未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d血浆FBG与IL-6呈明显正相关(r=0.4556,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IL-6可能在诱导FBG表达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