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射血分数下降型心衰43例,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n=17)和依那普利组(n=26),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如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衰再住院,超声心动图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值(△-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值(△-LVEF)等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NT-proBNP水平的增加值(△-NTproBNP)等。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心源性死亡率为5.9%,低于依那普利组的7.7%,但无统计学差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心衰再入院率为11.7%,远低于依那普利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LVEDD(a)、NT-proBNP(a)低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VEF(a)、△-LVEDD、△-LVEF、△-NT-proBNP高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型的慢性心衰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左心重构和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常熟医院诊治的HFrE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观察组同时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LHFQ)和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衰再入院率)等。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5.1%)明显高于对照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T-proBNP、hs-cTn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MLHFQ较治疗前降低,LVEF、心脏指数(CI)及6MW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hs-cTnT、MLHFQ明显降低,LVEF、CI及6MWT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因心衰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12例(25.5%)vs.22例(45.8%),P0.05],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rEF患者安全有效,较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HFrEF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左心功能,降低hs-cTnT的水平,并减少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且再住院率高。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治疗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但其应用于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潍坊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倍他乐克缓释片及其他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白介素(IL)-1、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肾小球滤过率(GF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脱落患者4例,最终纳入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治疗前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SD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LVEF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IL-1、IL-6、NT-proBNP、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IL-6、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IL-1、IL-6、NT-proBNP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GFR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降低射血分数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IL-1、IL-6、NT-proBNP,升高GFR,同时改善患者心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联合温肾活血方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生存质量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就诊的9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方治疗,3组均以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NT-proBNP、LVEF、LVEDD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A组、治疗B组中医证候疗效更佳(均P<0.05),且NYHA分级提高更显著(P<0.05),NT-proBN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改善LVEF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B组较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P<0.05),而治疗A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改善6 min步行距离方面优于治疗A组(P<0.05)。而在改善NYHA分级、降低NT-proBNP、升高LVEF、缩小LVEDD方面治疗A组、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中医证候,提高NYHA分级,降低NT-proBNP,升高LVEF,降低LVEDD,但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增加6 min步行距离方面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改善不明显,在沙库巴曲缬沙坦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方可明显改善病人6 min步行距离,并进一步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心梗后心力衰竭的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缬沙坦组(对照组,n = 71)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试药组,n = 75),随访1年检测患者心脏彩超,血肌酐,血尿素氮,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 结果 ①治疗1个月,试药组患者较对照组NT-proBNP显著下降(P < 0.05),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 < 0.05),纽约心功能分级分布显著改善(P < 0.05);②治疗1年后,试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 0.01),NT-proBNP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进一步改善(P < 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较缬沙坦对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气(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院收治的150例心气(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血浆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观察治疗安全性。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及NYHA心功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前后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更低,NT-proBNP更低、LVEF更高,6 min步行距离更远、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均(P<0.05),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但两组治疗后LV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气(阳虚)型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兔心室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结扎前降支法建立缺血性心衰兔模型,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每组8只。术后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射血分数(EF)≤40%视为心衰模型制作成功。术后第3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实验动物,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10 mg/kg灌胃,干预8周。假手术组及心衰组实验动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8周。术后10周行心脏超声、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查,心肌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测定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P)、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结果 (1)假手术组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心衰组及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中均有1只动物因术中出血死亡。(2)术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P0.05),术后10周,与心衰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LVESD、LVEDD、LVEF指标明显改善(P0.05);(3)实验第2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第10周末,与心衰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4)HE染色示心衰组心肌组织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细胞呈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较心衰组改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Masson染色示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心衰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肌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明显下降(P0.05);心衰组心肌组织HYP含量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肌组织中HYP含量下降,与心衰组心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α-SMA、Gal-3蛋白阳性表达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下调心衰心肌组织中α-SMA、Gal-3蛋白阳性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衰心肌组织中α-SMA、Gal-3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传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可溶性ST2(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4-2019-01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者52例,对照组为接受传统ACEI/ARB药物治疗者6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约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血清指标NT-proBNP、sST2、AngⅡ,以及肾脏功能指标SCr、eGF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LVESD、NT-proBNP、sST2及AngⅡ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肾脏功能指标SCr与eGFR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SCr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传统药物有明显优势,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抑制心肌重构,且能更好地改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高峰射血率(PE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QT离散度(QT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水平和QT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可改善心功能及心房颤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使用常规降压、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室间隔厚度(IV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NO、LVEF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NT-proBNP、ET-1、IL-6、LVEDD、LVPW、IV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 valsartan)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选取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2018年1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接受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脑钠肽(BNP)、转化因子β1(TGF-β1)水平及MLHFQ评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大于对照组,LVE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提高TGF-β1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NT-proBNP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NT-proBN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华法林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和肽素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湖南株洲凯德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缬沙坦,n=50)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n=49),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6个月与1个月比较,血浆NT-proBNP及和肽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6个月的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LVESD及LVEDD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均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抑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和肽素的分泌,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充血性心力衰竭(HFpEF)与射血分数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入选HFpEF及HFrEF患者各40例。入组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经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定分级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心率(HR)及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射血时间(TPER)最大变化率。比较HFpEF及HFrEF患者6个月预后,观测HFpEF患者6个月后LVEF变化。结果 HFpEF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显著小于HFrEF组(均P<0.05);HFpEF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大于HFrEF组(P<0.05);HFpEF组LVEF在静息及各负荷值较HFrEF组高(P<0.05),但LVEF最大变化率与HFrEF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ER最大变化率及TPER最大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6个月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HFpEF组6个月后存活患者有3例LVEF低于50%,发生率为9%。 结论 两组左房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HFrEF组静息LVEF明显低于HFpEF组,但两组左室收缩功能储备基本一致,部分HFpEF患者可演变为HFrEF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1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连续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主要观察终点:治疗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疗效变化,次要观察终点:(1)治疗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舒张末径(LVEDD)、左房内径(LA)、舒张早期与晚期间血流最大峰值的比值(E/A)及舒张早期最大峰值(E/e’);(2)血清生物标志物包括血清β-内啡肽(β-EP)、心肌营养素-1(CT-1)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变化;(3)治疗一年后比较两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研究组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95.8%vs 83.3%,P<0.05);研究组的次要观察终点LVEF改善程度及E/A水平升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LVEDD、LA及E/e’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β-EP及CT-1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NT-pro BNP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1年,研究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7%vs 65.9%,P=0.03)。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并且可显著提高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科收治的172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对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NT-proBNP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治疗前(956.4±644.2)pmol/L和(973.6±639.8)pmol/L,治疗后(414.5±163.8)pmol/L和(719.3±477.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hosphocreatine treatment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on 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leve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In our department, the 172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86,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anti-heart failur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for 4 weeks. The cardiac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nd the NT-proBNP level was measured in all subjects. Results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 were bett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The plasma NT-proBNP leve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reatment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956.4 ± 644.2) pmol/L and (973.6 ±639.8) pmol/L; after treatment: (414. 5 ± 163.8 ) pmol/L and ( 719.3 ± 477. 5 ) pmol/L, all P<0. 05]. Conclusions Phosphocreatine could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decrease plasma NT-proBNP leve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缬沙坦,n=36,80 mg/日)和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的缬沙坦,n=37,160 mg/日),比较两组左心室结构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结构(LVESD、LVEDD、IVSD及LVPWD)、左心功能(LVESV、LVEDV、LVEF及C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与对照组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