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敏  蔡盈  曹永胜  范登信  张殷 《安徽医学》2012,33(3):277-279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53例重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例均行B超、IVP检查,35例另行MRU、VCUG检查,确诊52例,29例为重复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扩张;18例为重复肾重度积水,其中4例积水伴感染;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1例为发育型重复肾伴下肾积水,定位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误诊为单一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47例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1例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1例行下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48例术后恢复良好,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的病例因患侧重复肾反复感染一年后行重复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输尿管扩张的诊断,MRU要优于超声和IVP。重复肾积水多由输尿管远端梗阻所致,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重度积水的治疗以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l;国库资料1.118例均为女孩,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8岁。患儿除有正常排尿兼有持续滴尿者14例,反复泌尿系感染者4例。1.2手术方法患侧重复肾,上肾段输尿管异位开口11例,行上半肾切除9例,2例术中见上肾段及输尿管接近正常,除有滴尿外无泌尿系统感染史,故行上、下输尿管端侧吻合术。双侧重复肾,一侧伴上半肾输尿管异位开口4例,行急侧上半肾切除术。单侧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l例行输尿管膀跳吻合术,l例为盆腔异位肾,且伴肾发育不良,行患肾切除术。双侧重复肾,双侧上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分两次行上半肾切除术。2结果本组18例…  相似文献   

3.
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的诱因、长度及治疗方法,其中3例行回肠代输尿管术,1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患侧肾造瘘术、输尿管肾盂吻合术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 3例行回肠代输尿管患者术后肾功能正常,仅1例有轻度积水;1例行肾切除术恢复良好;1例行患侧肾造瘘术、输尿管肾盂吻合术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3月出现输尿管长段狭窄,拟行回肠代输尿管术。结论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是输尿管镜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时行回肠代输尿管术,既可保护肾功能,又可保持肾输尿管膀胱的连续性,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尿路造影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小儿泌尿系畸形的患儿行CT平扫和肾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将原始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MPR、MIP、CPR和VR图像。结果经CTU诊断泌尿系畸形45例,包括单侧肾盂与输尿管重复畸形14例,双侧肾盂与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肾盂与输尿管交界部梗阻9例,异位肾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5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例,融合肾5例,孤立肾2例,肾旋转不良2例,巨输尿管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膀胱憩室1例。结论 CTU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薄层扫描能力,多角度三维成像等优点,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16例,女15例,男1例,年龄3~14岁,平均6岁.对16例患儿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技术、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及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等检查,明确术前诊断及了解异位开口输尿管位置、侧别.单侧重复肾输尿管并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双侧重复肾输尿管并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单侧肾肾积水伴单侧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单侧肾异位伴发育不全输尿管口异位1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者9例,肾部分切除者4例,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疗效满意.11例获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年,术后漏尿症状全部消失,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病例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发现及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增加保留肾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总结23例小儿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全部病例经B超、CT、TVU及膀胱镜等检查确诊,其中19例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或囊肿切除加膀胱输尿管再植术,2例经尿道内窥镜囊肿切开术,2例下肾段发育不良或没有功能而行全肾输尿管切除术。结果14例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术,5例囊肿切除加膀胱输尿管再植术,除1例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术后反复泌尿系感染而再行输尿管残端及囊肿切除术外,均一次手术治愈。结论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或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是基本治疗手段之一,对膀胱内囊肿、新生儿输尿管囊肿及输尿管囊肿合并严重泌尿系感染者,可先行经尿道内窥镜囊肿切开术。  相似文献   

7.
报告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19例,右侧13例、左侧6例,经B超诊断17例,大剂量延迟排泄性尿路造影诊断9例,结合CT或MRI检查诊断7例。患侧重复是肾、上肾段输尿管开口异位14例,其中13例行患侧上半肾切除术,1例行上下输尿管端侧吻合术;单侧肾输尿管开口异位4例,均行肾切除术,双侧重复肾、单侧上段肾输尿异位开口1例行患侧上肾切除术。所有病例随访7 ̄11年效果均满意。B超及大剂量延迟排泄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3~2008-08收治的2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9—36岁,症状分别为:腰腹部胀痛或包块10例,漏尿5例,反复发热4例,膀胱刺激征4例。辅助检查:超声23例,静脉肾盂造影(IVU)23例,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RPC)13例,CT检查16例,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4例。明确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23例均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结果23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康复出院,17例获随访6个月~5年,其中1例出现后腹腔尿性囊肿,经再次手术切除剩肾而治愈,2例仍出现轻度肾积水,予观察肾积水未加重而未处理。结论对于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临床表现结合超声、IVU检查对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而对肾积水严重、肾功能低下IVU显影淡薄或不显影,仅显示正常肾管道系统,易造成误诊或漏诊;RPG可明确重复肾输尿管积水原因和部位,但为有创检查;CT检查快速、简便,可显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部位,为手术方案和切口选择提供依据;MRU诊断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对其作出较好诊断。治疗上应视畸形的病变部位及并发症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小儿输尿管囊肿11例,左右侧各5例,双侧1例,9例伴有患侧的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临床诊断主要依据B型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手术方式以上尿路患侧重复上半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为首选。单肾单输尿管并输尿管囊肿以囊肿切除加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为佳,所有病例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中输尿管下段损伤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组3例术中发现,立即行输尿管对端吻合术,5例术后8~12小时诊断,3例行对端吻合,2例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阴道漏尿6例中,逆行插管成功,保守治疗3例,3例于术后1~3个月行输尿管膀胱瓣成形术。1例延误至术后13个月,左肾无功能,行患肾切除。结果:除1例发现较迟,患肾无功能而作肾切除,其余病人恢复良好,肾功正常。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输尿管损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失肾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U)、CT尿路造影(CTU)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儿童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41例重复肾的IVU、CTU、MRU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包括重复肾的位置、形态、功能及重复输尿管的形态与走行。结果:重复肾绝大多数位于上肾段,大部分能显影。重复输尿管可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畸形,常并有输尿管囊肿。IVU能显示具有良好功能的重复肾,对轻、中度肾积水显示良好;CTU不仅能显示重复肾与输尿管的结构和形态,还能了解输尿管的梗阻部位;MRU对功能不佳或积水较重的重复肾都能清晰显示,能观察重复输尿管的形态与走行,具有无创、准确、方便等优势。结论:IVU、CTU与MRU诊断重复肾畸形各有优缺点,合理有目的的选择其中的检查,能明显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31例为左侧,19例为右侧,10例为双侧。所有病人均通过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而确诊。手术治疗56例65侧,其中输尿管裁剪联合输尿管膀胱吻合术46例55侧,肾输尿管切除术4例4侧,重复肾上位肾输尿管切除加下位输尿管膀胱吻合术3例3侧,输尿管球囊扩张术3例3侧。结果:52例病人术后获得随访4~60个月,49例58侧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减轻,其中3例切除肾输尿管后对侧肾代偿性增大;3例3侧无明显变化,但症状明显减轻。56例65侧术后病理:59侧为输尿管黏膜上皮增生(其中4侧伴局部黏膜脱落,3侧伴局部乳头状增生,3侧伴息肉样增生,2侧伴局部鳞状上皮化生,余47侧伴有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侧黏膜脱落,6侧肌间神经丛减少,52侧有管壁纤维平滑肌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65侧中仅有4侧肌纤维增生,3侧腺性增生,4侧不伴肌组织肌纤维增生),其中46侧还伴有结构不良。结论:B超和IVU检查是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重要检查方法。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病理特点为输尿管的黏膜上皮增生伴有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大多管壁纤维肌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及结构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后逆行造影(RP)+膀胱造影,其中行静脉尿路造影(IVU)22例,CT检查16例。30例患者行一期输尿管膀胱吻合术24例;先行肾造瘘,二期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4例,因肾重度积水,功能严重受损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结果B超、CT和IVU均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伴肾积水,RP+膀胱造影既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伴肾积水,又排除输尿管末端机械性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28例行输尿管裁剪加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疗效满意。结论B超是诊断该病的主要筛选手段,逆行尿路造影是该病的主要确诊手段。输尿管裁剪加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小儿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患儿行MRU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MRU诊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准确率为100%,而IVU、CT、B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是66.7%、60%和53.3%。结论MRU对小儿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弓  袁存和  王华  方勇  梁法政 《安徽医学》2007,28(4):364-366
目的探讨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特征、尿流动力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2例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患者均行B超和放射学检查;确诊后2例保守观察,6例行输尿管裁剪成形输尿管膀胱吻合术,6例行狭窄段切除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获1~6年随访,2例保守治疗病情无发展,4例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的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善、肾积水减退较快。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积水有所减轻。结论B超、IVU、逆行造影及膀胱尿道造影和利尿肾图是诊断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检查手段,输尿管裁剪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该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口异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输尿管口异位患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6~17岁。2例异位开口于前庭,3例开口于尿道远端,2例开口于阴道。治疗上5例异位开口的输尿管与膀胱作抗逆流吻合术;1例异位开口的输尿管与正常输尿管行瑞.侧“Y”型吻合术;1例行右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7例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1~7年,无漏尿和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口异位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输尿管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输尿管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行肾输尿管大部切除;4例行输尿管病变段切除肾盂成形术;5例行病变段切除,输尿管对端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行输尿管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13例获5 ~ 36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恶变.结论 肾盂输尿管造影及增强泌尿系CT三维成像(CTU)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行输尿管镜检或手术探查,术式依肿瘤的数量,累及输尿管的程度、肾功能的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16例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结果 一侧重复肾上肾段输尿管开口9例.其中7例重复肾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2例行异位输尿管与膀胱抗反流移植术;单侧单一输尿管异住开口7例,均行患肾及输尿管切除术:16例术后滴尿症状消失.结论 本病一经确认.应及时手术治疗.IVP与B超检查相互补充,有助于异位输尿管开口的定侧及手术连路,手术方法依双肾功能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spiral CT urography,CTU)对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及其并发症及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泌尿系检查,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后,在工作站使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CTU明确诊断15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其中单侧13例,双侧2例。并发输尿管结石2例,急性肾盂肾炎伴肾旁感染1例;合并肾癌、肾盂及输尿管癌各1例,输尿管下段囊肿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3例,肾融合1例,单纯性肾囊肿5例。结论 CTU能为诊断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及其并发症、合并症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15例患者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输尿管镜等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8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其中15例行根治性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手术治疗,3例行保守性手术。结论联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可以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正确率,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