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蝎形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及其临床预测价值的研究。方法应用蝎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EGFR基因第18、19、20及21外显子突变,统计分析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的突变率为30%(15/50)。结果EGFR基因的突变率47.4%(女性)明显高于19.4%(男性)。非吸烟患者EGFR突变率45.5%高于吸烟患者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40.6%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Scorpions—ARMS是检测血清游离DNA中EGFR基因突变的可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游离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本院182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外周血,分别提取循环DNA,采用ARMS-PCR扩增EGFR基因的第18、19、20和2l外显子突变,并将部分病例结果与同时期组织或胸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EGFR基因的突变率为28.0%,主要以19-del突变为主,构成比占56.9%;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vs.6.7%,P0.05),未发现血浆EGFR基因突变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64例血浆与组织检查结果比对一致率为71.9%,16例血浆与胸水检查结果比对一致率为75.0%,血浆与组织和胸水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的突变率比肿瘤组织和胸水标本低,肿瘤组织仍是最佳的检测标本,实在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时血浆标本是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超级突变扩增阻滞系统(Super-ARMS)法与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法(ARMS)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分析,探索Super-ARMS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浆游离DNA后,分别采用Super-ARMS法及ARMS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53例配对的石蜡组织切片采用ARMS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11例标本中,Super-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为50.5%(56/111),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为46.9%(52/111);Super-ARMS法检测出T790M单突变3例,双突变5例,ARMS法则未检测出相关突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1);两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一致率达87.4%(97/111),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系数为0.748(95%CI:0.624~0.871,P0.001);通过检测53例配对组织样本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显示,与组织ARMS法比较,Super-ARMS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0.8%(17/24)、89.7%(26/29)和81.1%(43/53)。结论 Super-ARMS法与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一致性较高,Super-ARMS法检测T790M突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ARMS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方法收集20例芜湖中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NSCLC患者肿瘤样本,采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在20例NSCLC患者中,18例ARMS法检测成功;ARMS法检测本群患者EGFR突变率为44.4%(8/18).在所有突变类型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3例,20外显子1例插入突变(S768I),20号外显子T790M错义突变2例,2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L858R)3例,其中1例同时出现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及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结论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敏感,整个实验过程小于3h,操作简单,能够满足临床快速检测的要求,易于普及,而且ARMS可以检测到1%含量的突变DNA,敏感性高.特别是对于小标本及肿瘤组织含量少的标本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果的差异,探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切片标本的不同保存方式对DNA数量、质量及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晚期NSCLC FFPE组织切片标本150份,分别采用楔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ARMS)和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分析两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的差异,对结果不一致病例收集临床治疗情况及生存数据并进行分析.对其中30份FFPE标本提取DNA并保存于-20℃3年,同样的30份FFPE标本按常规方法保存3年后再提取DNA,比较两种保存方式对DNA的数量、质量及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Scorpions 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成功率(100%)高于直接测序法(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28,P<0.05).两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为84.7%,一致性较好(Kappa=0.738,P<0.001).分析结果不一致病例中5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与ARMS检测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好.新鲜FFPE标本提取并贮存于-20℃、3年的DNA与FFPE标本按常规方法保存3年后提取的DNA相比,后者质量相对较差,片段化程度更严重,但两种保存方法获取的DNA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均一致.结论 Scorpions ARMS与直接测序法联合检测结果更为全面、可靠.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应以临床治疗及生存资料支持诊断.FFPE标本提取DNA后低温贮存,更有利于DNA完整性的保存.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6):478-481
目的比较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支气管针穿刺(EBUS-TBNA)获取的转移淋巴结(LN)标本与原发病灶(PT)标本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评价EBUS-TBNA获取标本用于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初治、非鳞状NSCLC患者(Ⅲ期和Ⅳ期)的PT标本与EBUS-TBNA获取的转移LN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通过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比较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并评估不同EGFR基因突变患者靶向治疗的疾病控制率。结果 72例标本中,34例(47.2%)显示至少1个EGFR基因突变,其中PT标本33例,转移LN标本30例;主要是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 L858R突变。PT和转移LN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为88.9%(64/72)。1例患者的PT和转移LN标本中均有外显子21 L858R突变,而仅在转移LN标本中检测到T790M突变。EGFR基因突变的病例中有28例患者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其疾病控制率为71.4%(20/28,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4例)。PT和转移LN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一致患者和突变不一致患者的TKI治疗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通过EBUS-TBNA取得的转移LN标本的EGFR基因突变结果与同一患者的PT标本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通过EBUS-TBNA获得的转移LN标本可以用于EGFR突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与肿瘤组织DNA的RAS基因突变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及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多重荧光PCR法检测血浆标本cfDNA的RAS的基因突变状态,并与肿瘤组织标本的相应基因突变状态对比分析.分析血浆RAS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血浆cfDNA的RAS突变率为32.39%,组织DNA的RAS突变率为50.70%,两种标本的RAS突变检测的一致率为76.06%,血浆cfDNA与组织DNA的RAS突变检测结果一致(Kappa=0.523,P=0.000).血浆cfDNA检测的敏感性为58.33%、特异性为94.29%、阳性预测值为91.30%、阴性预测值为68.75%.血浆cfDNA的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分期(Ⅳa与Ⅳb)、原发肿瘤部位、肺转移、CEA水平、CA199水平等无明显相关性,而血浆cfDNA的RAS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肝脏转移有相关性(P=0.045),肝转移患者较未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突变率升高.结论 血浆cfDNA可以作为无法获得组织标本的结直肠癌患者的RAS基因检测的替代标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且结直肠癌患者肝脏转移cfDNA RAS突变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70-1672
目的:比较DHPLC法和ARMS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种不同类型标本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鲜肺癌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和血液标本。分别用DHPLC法和ARMS技术同时检测其3种不同类型标本的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再用直接测序法来检验以上3种类型标本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DHPLC法与直接测序法结果大致相同,ARMS技术检出率明显高于DHPLC法,两组新鲜肺癌组织标本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蜡切片标本和血液标本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ARMS技术中3种类型标本的检出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MS技术检测新鲜肺癌组织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HPLC法和直接测序法,全血标本的DHPLC法可作为EGFR基因的初筛检测,ARMS技术可用于无法确认的EGFR突变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PCR(Blocker PCR)方法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浆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中检测继发EGFR T790M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Blocker PCR方法对127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耐药后肺癌患者的血浆标本行EGFR敏感突变和T790M突变检测,统计T790M突变的检出率;为验证Blocker PCR 血浆检测的可靠性,部分患者血浆标本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Blocker PCR配对比较;获得配对血浆和组织的病例行Blocker PCR配对检测。结果   在127例采用Blocker PCR方法检测的EGFR-TKI耐药NSCLC患者中,T790M耐药突变的检出率为40.15% (51/127),其中21.56% (11/51)为单纯T790M耐药突变,78.44% (40/51)为T790M合并原有EGFR敏感突变。组织与血浆配对检测中,EGFR-TKI耐药后二次活检组织标本T790M的检出率为54.54% (6/11),血浆T790M的检出率为43.75% (14/32)。在同时行Blocker PCR 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的18例患者中,敏感突变位点及T790M突变位点在两种检测方法中的一致率均为100%。结论   在EGFR-TKI耐药后的NSCLC患者中使用Blocker PCR 检测血浆T790M突变是对组织活检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在检测肺癌组织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85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FFPE)标本及对应的39例血清标本,分别提取DNA,自行设计引物,优化扩增体系,利用HRM技术进行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检测,对检测出突变阳性的标本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统计39例FFPE标本与血清标本突变结果的符合率并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85例FFPE标本中,HRM法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共48例,总突变率为56.47%,基因测序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共44例,其中181、9外显子突变类型各一种,基因型分别是G719S和2236-2250Del;20、21外显子突变类型各两种,20外显子突变基因型为插入突变insGGT和无义突变Q787Q,21外显子突变基因型为L861Q和L858R。39例血清与FFPE配对标本,EGFR基因突变阳性标本检出的符合率为92.31%(12/13),阴性标本为100%(26/26)。EGFR突变常发生于女性患者、非吸烟患者、肺腺癌患者(均为P<0.05),临床分期Ⅰ-Ⅱ与Ⅲ-Ⅳ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无显著性差异(P=0.159)。结论本研究表明HRM技术能准确检测NSCLC患者组织或血清EGFR基因突变,快速、经济,可有效减少污染,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和下一代测序(NGS)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标本多驱动基因改变上的差异,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 51例NSCLC患者标本首先采用ARMS法,对所有样本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 (BRAF)、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等基因检测,随后采用NGS对上述标本进行高通量检测对比,收集临床资料,定期随访.结果 51例NSCLC样本应用ARMS法与NGS检测EGFR、KRAS、EML4-ALK突变阳性率(48.9%vs53.3%、11.1% vs 8.9%、13.7% vs 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测出的EGFR-19del突变组比EGFR-L858R突变组靶向治疗生存期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0),但两组在性别、年龄、靶向治疗阶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S法检测出EGFR-19del、L858R突变患者肿瘤特有基因平均数量分别为7.1、4.6个,EGFR-L858R多为抑癌基因突变(91%).2例EGFR/KRAS双突变患者较EG-FR单突变患者预后差.结论 ARMS法和NGS均适用于NSCLC患者突变驱动基因检测.对于DNA点突变检测,NGS不仅显示ARMS检测的遗漏,还显示突变丰度、伴随突变及非常规突变等,对ARMS检测有补充作用.EGFR-19del患者靶向治疗生存期比EGFR-L858R突变患者长,EGFR-L858R主要为抑癌基因突变.EGFR合并KRAS双突变患者预后较差,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105例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105例肺癌组织和80例正常肺组织,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对组织DNA中EGFR外显子19和21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3.33%(35/105),其中外显子19占4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治疗适宜患者筛选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血液中心治疗的170例NSCLC患者,应用EGFR基因突变酶切富集PCR法分析血浆游离核酸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L858R突变。分析血浆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TNM分期、吉非替尼治疗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间的关系。结果 170例血浆标本共检出血浆EGFR基因突变77例,突变率为45.3%。血浆EGFR基因突变主要见于肺腺癌患者(P<0.001)及非吸烟者(P=0.001)。在33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血浆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和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优于血浆EGFR基因突变阴性患者(P=0.001)。结论血浆游离核酸酶切富集PCR法能够灵敏而特异地检测NSCLC的EGFR基因突变。突变检测阳性者对吉非替尼的反应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2月—2020年7月经新一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的71例共132份肺癌患者标本基因检测数据(其中包括血液标本67份、肿瘤组织48份、胸腔积液15份、脑脊液2份),采用GraphPad Prism7.0统计分析不同临床标本伴随基因的突变/扩增状态。结果:所有检测标本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之外,另可检测到前5位突变/扩增基因分别为肿瘤蛋白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TP53)、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ERBB2)、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1(retinoblastoma 1,RB1)、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MET)。初诊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共入组50例,EGFR突变阳性率34%(17/50),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79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 123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2.46次/例,血液标本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吸烟、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均无关(均P>0.05)。初诊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共入组46例,EGFR突变阳性率50%(23/46),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160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285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6.20次/例,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年龄均无关(均 P>0.05),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均有关(U=74.000,P<0.001;U=130.5,P=0.003;F=8.968,P= 0.011)。亚组分析发现,血液标本及肿瘤组织中TP53是否突变对患者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χ2 =0.321,P= 0.571;肿瘤组织:χ2 =0.309,P=0.579)。对同时进行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配对检测的患者,初诊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3(1,8)]高于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50,P=0.001)。动态监测抗肿瘤治疗前后的17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及抗肿瘤治疗后两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相比[1(0,2)vs. 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3,P= 0.916)。结论: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即存在多种伴随基因突变/扩增,有吸烟史、男性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改变不能提示患者病情进展,TP53突变与否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与渐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分析这两种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法检测252例NSCLCs EGFR基因外显子19和21的突变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25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EGFR的突变率为38.8%(98例),其中19外显子突变率为15.8%(40例),21外显子突变率为23.0%(58例)?EGFR突变的患者多为女性?无吸烟史和腺癌(P < 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 > 0.05)?25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率4.7%(12例)?EML4-ALK基因突变患者多为女性和年龄较小者(P < 0.05),与患者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无关(P > 0.05)?没有检测到EGFR和EML4-ALK的突变共存情况?结论:中国人中NSCLCs的EGFR突变率较高,在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前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很有必要?EML4-ALK基因突变代表了NSCLC另一种分子亚型,这为临床NSCLC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案?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与EGFR突变共存是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方法检测肺癌患者痰标本中p53基因的热点突变,为肺癌的诊断探索快速、准确的基因检测途径。方法:收集肺癌患者痰标本并提取基因组DNA,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对DNA进行p53基因Exon5、Exon7PCR扩增,然后用PCR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判断是否发生点突变,并用测序方法对部分阳性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27例肺癌患者痰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25.92%,其中小细胞肺癌的突变率为40%(2/5)、肺鳞癌的突变率为26.6%(4/15)、肺腺癌的突变率为14.28%(1/7),检测到的突变位点有175(2)、248(1)、249(2),对2例阳性标本的测序证实了基因芯片的结果。结论: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出肺癌患者痰标本中p53基因的点突变,今后可用该法对肺癌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痰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93例NSCLC患者癌组织EGFR基因外显子19和21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93例组织标本中共检测到21例EGFR突变(22.6%),其中16例发生在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5例发生在外显子21的错义突变。男性与女性,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不同病理分型的NSCLC患者基因突变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北方地区NSCLC患者癌组织的EGFR基因在腺癌、女性、非吸烟者中突变率高,这类患者更适宜靶向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评价EGFR突变检测对NSCLC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39例经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正常肺组织及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9、20和21基因突变情况,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正常肺组织中都未检出基因突变;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0.8%(12/39),以杂合性突变为主(91.7%,11/12),纯合性突变少见(8.3%,仅1例),外显子19、20和21分别占突变总数的41.7%(5/12),25.0%(3/12)和33.3%(4/12);外周血中检出的EGFR的突变率为33.3%(4/12),全部为肿瘤组织中存在突变者;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腺癌及腺鳞癌、"不吸烟"患者,与年龄、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吸烟高度相关(P<0.01)。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NSCLC患者个性化治疗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酶切富集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REDE-DHPL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EDE-DHPLC法对该院收治的403例NSCLC患者血浆EGFR 19和21外显子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分析突变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其中115例患者同时采用ARMS法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突变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403例患者血浆样本总突变率为26.3%(106/403).女性、不吸烟、腺癌及晚期(Ⅲb~Ⅳ)患者血浆EGFR突变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吸烟、非腺癌及早期患者(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115例配对样本中,以组织样本为标准,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0%、97.3%、93.5%、84.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02).结论 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NSCLC患者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浆和尿中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改良酚-氯仿方法从血浆和尿中提取DNA,突变富集型PCR技术扩增EGFR外显子19和2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60例进展期肺腺癌患者中,血浆中检测出12例EGFR突变,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7例,外显子21点突变5例,尿标本中未检测出突变。血浆EGFR突变与性别相关,与年龄、吸烟史无相关。结论:在进展期肺腺癌患者血浆标本中可检测出EGFR突变,尿标本中未检测出EGFR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