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6例,均采用ISOLA脊柱后路骨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本组6例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螺钉松支架、断裂等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 椎弓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疗效,为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问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评价两者结合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1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用脊柱内固定系统(TSRH)之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进行固定,该组患者涉及骶髂关节的垂直移位及旋转的骨盆环变形,归于Tile分型的B类或C类骨盆损伤。11例患者均伴有前环损伤,其中9例予以加压钢板(smith nephew)内固定,余2例患者单纯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结果 7例患者垂直移位完全复位,9例旋转畸形纠正,未发现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问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地维持了复位的效果.这一混合技术对于涉及垂直及旋转损伤的骨盆环损伤有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进行骶髂关节复位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采用M ajeed评价标准:满意10例,良好7例,一般1例。结论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 22例均随访,时间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复位固定。结果患者骶髂关节均达到解剖复位,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时间6~16个月。骶髂关节均获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固定对于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脱位有良好的复位固定作用,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建云  姜世平  何健飞  唐敏 《骨科》2011,2(3):141-142
目的 应用后正中入路行单侧骶髂关节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侧骶髂关节病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1月,应用后正中入路单侧骶髂关节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9例单侧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包括4例单侧骶髂关节结核,2例单侧骶髂关节良性肿瘤,1例转移瘤,1例致密性骨炎,1例外伤后单侧骶髂关节不稳,并获得3个月...  相似文献   

7.
骨盆骨折494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初步观察;复杂骨盆骨折的处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翻修4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日后柱(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枚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9例,均为Tile分型C型,均采用术前CT扫描、术中C臂机监护下多枚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本组9例随访8例(1例因脑出血死亡),所有随访患者均无神经损伤、腰骶部疼痛不适,X线检查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复位丢失。结论:多枚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入口位和出口位x线引导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方法]选择旋转垂直不稳定的C型(Tile分型)骨盆骨折患者6例,术中利用入口位和出口位X线监视定位S1椎体的进针方向和位置,在X线监视下打入导针于合适位置,置入松质骨螺钉.[结果]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均复位,术后X线及CT示螺钉固定位置良好.[结论]术中应用入口位和出口位投照即可准确地置入骶髂关节螺钉.该方法较传统方法减少了投照位置和投照次数,简化手术过程,为微创固定骶髂关节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微创经髂骨的椎弓根钉系统替代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01-2012-12对17例骨盆骨折后环骨折采用经皮髂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4min,术中透视时间平均15.2s。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末次随访时骨盆结果评分:优秀10例,良好4例,中等2例,差1例。结论微创经髂骨椎弓根钉系统可能是骶髂螺钉固定的一个较好替代方法,因为该技术安全、快捷、稳定,并可取得良好的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1年11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22011年11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42.3岁;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骨盆前环骨折9例,骶丛神经损伤4例,四肢骨折6例,尿道断裂1例。根据骨盆环损伤的Tile分型法,该组病例均为骶髂关节复合体旋转垂直不稳定,C1型5例,C2型9例。14例患者均行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757岁,平均42.3岁;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骨盆前环骨折9例,骶丛神经损伤4例,四肢骨折6例,尿道断裂1例。根据骨盆环损伤的Tile分型法,该组病例均为骶髂关节复合体旋转垂直不稳定,C1型5例,C2型9例。14例患者均行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术前经骨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基本复位后,采用Colorado2TM脊柱内固定系统和髂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应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应用PACS软件系统测量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骶髂关节中部间隙变化,评价内固定的有效性。[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4 d。术前经骨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基本复位后,采用Colorado2TM脊柱内固定系统和髂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应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应用PACS软件系统测量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骶髂关节中部间隙变化,评价内固定的有效性。[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骶髂关节得到有效固定,未发生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移位情况发生。Majeed评分获优6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结论]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可使骨折脱位的骶髂关节获得有效的即刻稳定性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骨盆环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盆前、后环微创内固定在骨盆C型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技术要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14例,C2型3例,C3型1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12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2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单侧骶骨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3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双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观察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可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7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1例,Majeed评分92.13±5.44。结论:骨盆前环损伤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选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交通业的飞速发展,高能量暴力导致的骨盆环损伤越来越常见,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骶髂关节是人体躯干与下肢力学传导的枢纽,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1-3]表明:骶髂复合体对骨盆环的稳定至关重要,其骨折脱位若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和合理固定,则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腰痛和下肢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以往常采用前路钢板固定术或直视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且部分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创伤大、出血量多、神经损伤较重,血肿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自微创技术出现以来,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属中心性固定,具有生物力学更稳定、经皮固定操作创伤小、术后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及预后好等优点[4-6],但由于其不能在直视下操作,可能发生置钉困难或位置不当.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影像学导航技术及手术方法,以保证经皮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现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震伤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微创治疗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对9例地震伤骨盆骨折后环不稳,采用前环钢板内固定后环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置入骶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 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置入骶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结论 掌握经皮骶髂关节置钉技术要点,采用骶髂拉力螺钉微创固...  相似文献   

17.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处理、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8例手术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耻骨上支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2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固定;6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2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结果18例患者全部恢复行走功能,所有保守治疗患者骨盆骨折均畸形愈合,遗留骶髂关节部位酸痛6例,遗留双小腿、双足麻木3例,行走跛行2例。8例手术治疗患者骨盆外形均恢复好,仅1例患者诉沿髂嵴切口有不适,2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宜同时固定骨盆前、后环或先行前环切开复位内固定,2~3d后再次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6-04诊治45例(113处)骨盆环骨折脱位;均于伤后3~10 d行经皮微创技术置入骶髂关节螺钉,评价其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复位丢失情况,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3个月。1例术后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经取出内固定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疗效按照Majeed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3%。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脱落及折断。结论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脱位较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优良、切口美观、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功能复恢情况良好等优点,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Starr架辅助复位下前环钉棒系统联合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应用Starr架辅助复位下前环钉棒系统联合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17例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0~58岁,平均(39.0±9.7)岁;按照Tile分型,其中C1型12例,C2型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及负重锻炼时间。术后依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根据随访时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骨折康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90.5±11.1) min;出血量80~200 mL,平均(150.6±12.3) mL。术中骨折或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骨盆前环使用6.5 mm椎弓根钉及连接棒固定,后环使用6.5 mm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其中S1骶髂关节螺钉8例,S2骶髂关节螺钉9例...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36例Tile -Mueller分类B型和C型骨盆骨折患者 (同时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 )前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后 ,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3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成功 ,经近 2年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 ,无并发症 ,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