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634例痰标本进行分析前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的结果与其培养结果进行比较,了解痰培养标本分析前涂片镜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34例痰标本,肉眼观察痰标本分析前的性状、颜色等,然后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根据涂片镜检结果,将痰标本分为A、B、C三大类。同时对上述痰培养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分析比较镜检结果与细菌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634例痰培养标本中,涂片结果合格标本495例,占78.08%;不合格标本139例,占21.92%。共检出457株细菌。在495例涂片结果合格的标本中,检出408株细菌,细菌检出率为82.42%,合格痰培养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1.72%。在139例涂片结果不合格的标本中,检出49株细菌,检出率为35.25%。肉眼观察痰培养标本分析前的性状,黏性、血性和脓性痰的合格率和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水样或泡沫样痰;在不同颜色痰标本中,无色痰的合格率和细菌检出率低于其他颜色的痰标本。结论痰培养标本分析前做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以筛除不合格的痰标本,提高痰培养的细菌检出率,对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痰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结果的比较分析,评价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作为培养前的筛选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3年8月的393份临床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革兰染色及常规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393例临床痰标本中,涂片革兰镜检合格234例,不合格159例,合格率为59.5%,合格标本中,检出114例致病菌,不合格标本中仅培养出4例致病菌。痰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合格的标本,病原菌检出率大大高于不合格的标本。结论痰涂片的结果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向临床提供一级报告,及早提供感染信息,同时涂片镜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导致病原学诊断的错误和抗菌药物使用的误导,还可克服盲目性,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痰涂片结果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和培养阳性率。方法对2015年该院送检的431份痰标本作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2份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7.6%;145份可接受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49.7%;144份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27.8%。结论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合格的痰标本,病原菌检出率远高于不合格标本;痰涂片提高培养的阳性率,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核杆菌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选择280例可疑结核病患,分别采集血清、痰、尿液、脑脊液等标本,用涂片荧光染色镜检、分离培养、ELIS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ELISA方法敏感性高于涂片镜检及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涂片镜检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的意义。方法用生理盐水涂片直接镜检结合革兰染色与培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71例标本中,细菌培养的总阳性率为21.6%(37/171),革兰染色找到细菌的阳性率为27.5%(47/171),有较多活动细粒和白细胞的阳性率为75.4%(129/171);在129例观察到有较多活动细粒和自细胞的标本中,革兰染色找到细菌的阳性率为36.4%(47/129),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9.5%(37/129);在革兰染色未找到细菌的82例标本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2%(1/82)。结论涂片直接观察结合革兰染色检查,可以对标本的性质(是细菌性的还是非细菌性的)作出快速的初步判断;涂片直接观察还可以对黏附力差的标本的革兰染色是否成功作出判断;盐水涂片直接镜检还有利于发现异形细胞、活动的原虫、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分析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对国内6组(共3210例)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及痰培养结果随机对照分析,评价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有6篇纳入研究,包括3210例,其中3030例为检索相关文献,180例为现收集标本。分析表明,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结果具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与临床诊断结果密切相关。结论:应提倡进行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8.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异常增高应警惕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3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8.0%的血标本,45例单核细胞比例〈8.0%的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为0~8.0%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为8.1%-15.0%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着单核细胞比例的增加。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也增加。结论当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8.0%以上时,需行血涂片染色镜检,以早期发现白血病。  相似文献   

9.
358例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标本作细菌培养前涂片镜检,分析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送检的358例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将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8例标本中培养阳性的有127例,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56例,真菌47例。痰标本、尿标本、胸腹水标本、其它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4.2%、73.9%、97.2%、93.8%。经X^2检验痰标本、尿标本、胸腹水标本、其它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70值均分别为0.014、0.017、0、0,P值均〈0.05)。结论标本培养前的涂片镜检减少了培养结果的误差,有效的提高了标本培养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含高浓度蛋白穿刺液洗涤处理前后检菌效果的对比观察。方法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所有粘稠脓性穿刺液标本118例进行细菌学的常规涂片和培养,同时对118例标本进行洗涤、离心集菌后涂片镜检,并平行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结果 118例粘稠脓性穿刺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细菌36例,抗酸染色镜检无1例阳性。118例标本经洗涤、离心后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检出细菌82例,检出抗酸杆菌2例。洗涤、离心集菌涂片法镜检还发现漏检了G-杆菌8例和G+球菌4例。洗涤、离心集菌涂片法的镜检阳性率与细菌培养具有高度的符合率。结论洗涤、离心集菌涂片法可提高细菌检出率,并避免漏检,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尿干化学分析和涂片镜检在筛选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尿干化学分析中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试验和涂片染色镜检在筛选泌尿系统感染中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400份合格中段尿标本,先取10μl做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剩余标本做干化学分析及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有41例培养出有意义细菌(菌落计数≥10^5cfu/ml),占10.3%。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73.2%、46.3%,特异性分别为86.6%、98.1%,两者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2%、85.2%。另外有4例(9.5%)标本培养阳性但干化学分析阴性。镜检共有30例阳性,敏感性61.36%(27/41),其中3例镜检阳性但培养阴性。若以菌落计数≥10^4cfu/ml为标准,则阳性例数达到55例(占13.8%),干化学分析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示值(NPV)变化不大,但阳性预示值(PPV)却显著提高;涂片染色镜检的特异性稍有降低,但镜检PPV却不变。结论 尿试条干化学分析、涂片染色镜检在筛选泌尿系统感染时敏感性不足,诊断泌尿系统感染须做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上微生物送检标本在培养前进行涂片镜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5例临床送检的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先进行涂片染色检查,再接种进行培养,分析二者的符合率。结果 365例送检标本中,有痰液标本211例,尿液标本40例,分泌物标本76例,其他标本(主要是脓液及胸腹水标本)38例,其中有不合格标本17例。348例合格标本中培养阳性93例,其中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和其它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符合率分别为76.6%、62.5%、87.1%和80.0%。结论微生物标本培养前的涂片镜检不仅可以检查送检标本的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有效提高标本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在实际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涂片镜检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室呼吸道感染痰液标本培养检验中病原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送检的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患者痰液标本,标本前处理后革兰染色涂片,并行接种培养.分析革兰染色涂片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阳性率与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有效性.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脓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与最终培养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方法对123位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和常规需氧培养,并对培养出的8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3例脓液标本涂片检出细菌103例,与培养结果一致率为92. 2%;涂片未检出细菌20例,与培养结果一致率为55. 0%。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9株,占培养阳性例数84. 0%,且各年份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培养阳性的比例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的一致性较高,且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稳定,本研究可以给临床医师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协助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分析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6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革兰染色痰涂片镜检和常规细菌培养,然后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痰标本105份合格,合格率为30.3%。在合格的105份标本中,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80.9%。在涂片阳性的88份标本中发现45份在多核细胞内检出细菌的现象。结论:革兰染色痰涂片具有筛选合格培养标本,初步判定病原菌的种类,指导临床早期用药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尿干化学分析中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试验和涂片染色镜检在筛选泌尿系统感染中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 4 0 0份合格中段尿标本 ,先取 10 μl做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 ,剩余标本做干化学分析及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有 4 1例培养出有意义细菌 (菌落计数≥ 10 5cfu/ml) ,占 10 .3%。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 73.2 %、4 6 .3% ,特异性分别为 86 .6 %、98.1% ,两者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90 .2 %、85 .2 %。另外有 4例 (9.5 % )标本培养阳性但干化学分析阴性。镜检共有 30例阳性 ,敏感性 6 1.36 % (2 7/ 4 1) ,其中 3例镜检阳性但培养阴性。若以菌落计数≥ 10 4cfu/ml为标准 ,则阳性例数达到 5 5例 (占 13.8% ) ,干化学分析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示值 (NPV)变化不大 ,但阳性预示值 (PPV)却显著提高 ;涂片染色镜检的特异性稍有降低 ,但镜检PPV却不变。结论 尿试条干化学分析、涂片染色镜检在筛选泌尿系统感染时敏感性不足 ,诊断泌尿系统感染须做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结果的比较分析,评价其在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收集临床送检呼吸道标本620例进行真菌培养及鉴定与涂片镜检,比较其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0例呼吸道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201例,阳性率为32.4%,其中白色念珠菌164例,占培养阳性的81.6%,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曲霉菌4例,占培养阳性的2.2%。涂片镜检阳性133例,其中,查见真菌孢子及菌丝81例,占镜检阳性的60.9%,查见真菌孢子未见菌丝49例,占镜检阳性的36.8%,仅查见菌丝3例。结论真菌培养及鉴定有助于确定其种类,但耗时较长,且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定植真菌的干扰。真菌涂片镜检操作简便、快速,尤其是查见大量孢子及菌丝时对临床快速确定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提示临床送检呼吸道标本作真菌培养及鉴定时应同时作真菌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直接涂片显微镜检和培养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法抗酸染色显微镜检和BACTEC-TB960快速培养系统对1340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6.6%,直接涂片镜检的阳性率为24.6%,两种检测法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l%,高于培养法阳性率(P〈0.05)。痰标本的留取时间对培养法检出率有很大影响,晨痰检出率高于即时痰(P〈0.05)。[结论]提高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直接涂片镜检与培养法联合进行检测,同时应重视痰标本留取时间对检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穿刺液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部穿刺液标本直接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2种方法对细菌检出率的比较,探讨细菌学检查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分析细菌学检查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送检的143例部穿刺液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结果:104例片镜检阳性标本中有31例(29.8%)细菌培养阴性;39例涂片镜检阴性的标本中有13例(33.3%)细菌培养阳性。31例未经抗生素治疗的脓肿穿刺液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结果均阳性,而且结果一致,结论:经验用药后再采集细胞培养标本是影响细菌培养阳性的主要原因,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对细菌培养检查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鼻窦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与鼻窦炎感染类型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诊治的1 050例鼻窦炎患者,通过鼻内窥镜手术所取的窦腔内容物行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厌氧菌培养和质谱仪菌种鉴定。结果 1 050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急性鼻窦炎患者16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384例和真菌性鼻窦炎患者502例。细菌直接涂片和培养结果一致,2013年~2016年真菌涂片镜检的总体阳性率66.5%,培养阳性率44.0%, 2017年改进了真菌培养前处理方法后培养阳性率87.1%,涂片镜检的阳性率68.8%,真菌涂片阳性率高于培养结果。经培养鉴定共检出1283株病原菌,排在前几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77株(13.8%)、铜绿假单胞菌101株(7.9%)和流感嗜血杆菌78株(6.1%)为主,其次为链球菌属90株(7.0%)和克雷伯菌54株(4.2%);厌氧菌主要为普雷沃菌14株(1.0%)、具核梭杆菌5株(0.1%);真菌以曲霉菌200株(15.6%)为主,多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急性鼻窦炎多为一种病原,慢性鼻窦炎多混合2种以上病原菌,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病原菌的种类和排序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的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厌氧菌多为普雷沃菌和具核梭杆菌;真菌性鼻窦炎以曲霉菌属为主,同时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应根据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