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测定了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不同摩尔比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摩尔比的情况下,其混合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同一温度下混合溶液的电导率随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向于平稳。  相似文献   

2.
测量磷酸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多项式δ=A+B1t+B2t2表示。  相似文献   

3.
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三钾混合溶液的电导率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磷酸三钾和磷酸氢二钾不同摩尔比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PO43-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n(K3PO4)/n(K2HPO4)的升高而升高;PO43-浓度较高时,在较低温度范围n(K3PO4)/n(K2HPO4)越低,电导率越高,而在较高温度范围n(K3PO4)/n(K2HPO4)越高,电导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镁溶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铝镁氢氧化物溶胶制备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胶的最佳pH值范围为9.0—9.2。溶胶中铝镁摩尔比随混合溶液中铝镁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但总是低于混合溶液中的配比;随着混合溶液中铝镁摩尔比的增加溶胶的固体含量降低,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Y_(0.08)Sr_(0.92)Ti_(1–x)Fe_xO_(3–δ)(x=0.2,0.3,0.4,0.5)混合导体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该材料的物相组成,采用交流阻抗法和电子阻塞电极法分别测定材料的总电导率与离子电导率,研究铁含量对Y_(0.08)Sr_(0.92)Ti_(1–x)Fe_xO_(3–δ)混合导体材料的结构、电性能及阻抗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均为单一立方相钙钛矿结构;在测试温度范围内,随Fe掺杂量增加,Y_(0.08)Sr_(0.92)Ti_(1–x)Fe_xO_(3–δ)的总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0℃以下,Y_(0.08)Sr_(0.92)Ti_(1–x)Fe_xO_(3–δ)(x=0.2,0.3,0.4,0.5)的总电导率为0.017~0.110 S·cm–1,离子电导率为0.010~0.024 S·cm–1。  相似文献   

6.
以磷酸二氢钾、氧化镁、硼砂和粉煤灰为原料,按一定比例制备磷酸镁水泥,以工作性能和强度为指标,研究了水胶比、氧化镁与磷酸盐摩尔比(M/P)、硼砂及粉煤灰掺量对磷酸镁水泥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磷酸镁水泥水化产物及粉煤灰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胶比为0.34,M/P=3/1,掺10%硼砂和40%粉煤灰时磷酸镁水泥强度最高,达到54.2MPa。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钇铁共掺杂锆酸钙(Y_(0.08)Ca_(0.92)Zr_(1–x)Fe_xO_(3–δ)(x=0.3,0.4,0.5))混合导体材料,以钇铁共掺杂锆酸钙为致密扩散障碍层,以YSZ为泵氧层,制备了极限电流氧传感器。结果表明:Y_(0.08)Ca_(0.92)Zr_(1–x)Fe_xO_(3–δ)的主晶相为菱方钙钛矿结构;随Fe掺杂量的增加,Y_(0.08)Ca_(0.92)Zr_(1–x)Fe_xO_(3–δ)材料的总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均增大;在800~950℃范围,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极限电流,出现极限电流的温度随Fe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极限电流(lg I_L)与1 000/T呈线性关系:lg I_L=3.215–2.101 3×(1 000/T),氧离子扩散激活能为0.417 eV。在750℃、1.0%(摩尔分数)≤x(O_2)≤7.5%时,极限电流I_L与氧含量x(O_2)间的关系式为:I_L=7.047 6+3.875 1×x(O_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氯化钾和热法磷酸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法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对氯化钾转化率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373~413 K和反应时间为1~4 h的条件下,研究氯化钾与热法磷酸的宏观反应过程,自阻化作用对该反应过程的反应速率影响较大,阻缓系数β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应用德罗兹多夫方程拟合实验数据,确定了动力学方程:1/t ln[1/(1-X)]- βX/t=exp(-65 840/RT)+2.215,并求得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65.84 kJ/mol,经验证表明模型可靠。该研究旨在揭示氯化钾和热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宏观反应过程的相关规律,为设计反应器和优化工艺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aCl添加剂对urea-ZnCl2低共熔离子液体熔点、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aCl加入不能改变离子液体熔点随组分氯化锌摩尔分数[x(ZnCl2)]的变化规律,但可以降低离子液体的熔点。在x(ZnCl2)≤25%的范围内,离子液体的熔点随着NaCl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x(ZnCl2)25%的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的进一步增加,体系的熔点逐渐升高。此外,NaCl对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影响也与x(ZnCl2)密切相关。当x(ZnCl2)22%时,NaCl的加入可以改善离子液体电导率,且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稍稍提高;但x(ZnCl2)超过22%,NaCl的加入反而降低离子液体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磷酸二氢钾与重烧氧化镁的质量比(P/M)、水胶比对磷酸镁水泥(MPC)硬化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硼砂对磷酸镁水泥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磷酸镁水泥的抗压强度,并利用XRD和SEM分析了磷酸镁水泥的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的抗压强度随P/M质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P/M=1∶3时达到最大值,此时产生的水化产物为结晶度很好的板状晶体;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磷酸镁水泥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其在0.12~0.14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硼砂掺量的增加,磷酸镁水泥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龄期的增长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加入硼砂后,磷酸镁水泥晶体呈现出裂纹和缺陷.  相似文献   

11.
魏长亭 《化肥工业》2000,27(5):51-51,53
介绍了φ3600煤气炉吹风气回收工艺运行情况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粉煤灰、矿渣掺量的胶砂抗压、抗折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泥胶砂中随粉煤灰取代水泥量增加,胶砂3d、28d抗压和抗折强度不断减小.水泥胶砂中随矿渣取代水泥量增加,胶砂3d抗压和抗折强度不断减小;当矿渣取代量小于55%时,胶砂28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稍有提高,当矿渣取代量大于60%时,胶砂28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  相似文献   

13.
特种陶瓷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性能和使用效能各方面均不同于传统陶瓷,它具有各种优异、独特的性能。正是由于特种陶瓷这些优异的性能,对减轻车辆自身重量、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油耗、减轻排气污染、提高易损件寿命,完善汽车智能性功能都有重要意义。根据车用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应用前景,分别介绍了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  相似文献   

14.
经对炼油厂脱硫污水的成分分析认为:单塔汽提脱硫系统中垢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污水中所含各类粉尘、有机物、金属腐蚀物等在高温下因石油碳氢化合物的析出及对塔体材料的腐蚀所造成的,这是阻垢、防垢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DNA电泳分离的理论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交缠溶液理论及亚浓溶液线团收缩理论进行了描述,它是其它模型建立的依据;然后逐个分类介绍了Ogston模型、爬行模型、及偏爬行模型、熵屏障模型、碰撞-交缠模型以及其他一些模型.对DNA分离的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取样、漆膜制备、状态调节、检测等环节探讨在涂料检测中如何正确采用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技校的物理教学中,采用简单、形象具体的教学方法———概括法、表格法、类比法讲解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培养学生工程思想出发谈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凝 《广东化工》2009,36(8):281-282,292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化工原理难学,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尚停留在理论学科上,没有一个工程的概念对待化工原理这门工程学科,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围绕工程的观点,对化工原理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坚持案例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力度,建议增加认识实习。  相似文献   

19.
分析铁路客车外皮涂层起泡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对工程领域负责人及专业学位管理和教学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实施效果以及该学位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对学位标准如何更好地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