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归纳总结张虹亚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07月-2020年3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张虹亚教授门诊处确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284例,纳入治疗处方284张,借助M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 25.0,SPSS Modeler18.0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味药频次统计结果得出,白鲜皮、防风、地肤子等前10味药;药物以解表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两种中药相关的有4条,3种中药相关的有6条,4种中药相关的有1条;聚类分析得出7个聚类方.结论:张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使用解表药的频数最多,药物之间配伍的原则多以祛风解表法为主,兼配利水渗湿、清热、燥湿止痒、补虚之法,注重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治疗骨折术后肿胀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大型数据库中药内服治疗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1日。应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进行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分析得出高频中药主要为当归、红花、桃仁等;药性以温性最多;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肾经为主。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活血化瘀与补气利水药数量最多,组成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是当归-红花,红花-当归配伍桃仁,红花-桃仁。结论骨折术后肿胀病机为“气滞血瘀,瘀水内结”,治法尊崇“活血化瘀,补气利水”,选方重视“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应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录入的101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和SPSS Clementine 11.1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情况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物分为4大类:健脾利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2)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均有所改善。(3)中药与实验室指标关联分析发现,鸡血藤、陈皮、伸筋草、豨莶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黄芩与血小板参数相关。(4)当欧式距离为20时,可将药物分为3大类。第1类:含桃仁、红花、丹参、陈皮、薏苡仁、威灵仙、茯苓、山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泽泻、豨莶草12味药。第2类:含独活、伸筋草、鸡血藤3味药。第3类:含黄柏、知母、黄芩、桑寄生、川芎5味药。结论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可改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可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调节其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研究糖尿病足住院患者隐含的内服中药处方模式,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并使用内服中药的糖尿病足患者726个处方的所用中药。频率和处方模式的关联规则使用SPSS Modeler 14.2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药用草药的分类和用量,性、味、归经和功用。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使用频率的计算。结果 (1)其中性寒、性温和性平的,味甘、味辛和味苦的及归脾胃经的草药使用最频繁;(2)益气健脾药、清热除湿药、活血化瘀药被频繁地使用;(3)中药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组药物:红花配伍桃仁(97.6%),丹参配伍桃仁(95.7%),丹参配伍桃仁、红花(95.6%);(4)聚类分析共聚为3类,体现了处方的配伍特点:以益气健脾为基础,同时兼顾活血化瘀、清热除湿。结论糖尿病足与脾关系密切。这些处方重点为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清热除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中医医院甲乳外科的临床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处方1 206首,涉及中药291味;用药频次居于前5位的是浙贝母、夏枯草、柴胡、茯苓、半夏;药物功能类别以清热、补虚、化痰、活血、理气类为主;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个高频药物组合,浙贝母-夏枯草药对出现频率最高;16条关联规则中,玄参→浙贝母、香附→柴胡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以化痰散结、行气活血、益气养血为主要思路;常用浙贝母-夏枯草药对清热化痰散结,并以消瘰丸为基础方化痰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将收集到的处方及中药录入Excel 2010中,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数据库,将该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高频药对、核心处方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化展示.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92首处方,涵盖134味中药,统计分析得出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19味,涉及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泻下药等7类中药,其中频次位于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白术(75)、当归(55)、黄芪(51)、肉苁蓉(46)、火麻仁(43).通过药物关联分析得出“当归-白术”为高频药物组合.药物四气主要以温和平为主,五味以甘和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可得出核心药物处方是当归、厚朴、枳壳、枳实、甘草、白术、黄芪、麦冬、肉苁蓉、火麻仁、生地黄.聚类分析将15味高频中药进行分类,可得出3组潜在组方.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以益气补血、补肾助阳为主以治其本,同时清热养阴、行气导滞、活血化瘀以治其标,从而标本兼治.同时注重加强脾胃的运化之功,合理利用肺的宣降功能以通腑利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内1214篇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期刊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与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分析湿疹伴瘙痒剧烈时辨证用药规律;使用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湿疹治疗用药的关联规则及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4篇文献,970首方剂,涉及中草药454味.其中内服汤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甘草、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等;外用方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高频药物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湿疹伴瘙痒剧烈者辨证加减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对为栀子-甘草、黄柏-白鲜皮-苦参、荆芥-防风、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结论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甘草、白鲜皮、荆芥、防风和苦参等药物使用频次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甘能缓"理论,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和百药"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甘能缓"理论的张仲景"和百药"药对标准的经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网络图链接关系、关联规则等方法探讨张仲景的"和百药"药对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结果:在166方中,有122味药物,其中最常用甘草进行药对配伍。数据挖掘得出与甘草高频配伍的有毒药为半夏、附子、苦杏仁,解毒关联规则13条、强链接2组,得到药对"甘草-附子""蜂蜜-乌头"等;缓和药性关联规则24条、强链接11组,得到药对"甘草-石膏-麻黄""甘草-桂枝"等。结论:"和百药"药物可通过药对配伍缓和药物毒性、缓和药物寒热之性、缓和药力、缓留药效、缓和药物滋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静生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由张静生教授开具的重症肌无力处方255首,应用SPSS Clementine 12.0和IBM SPSS 26.0对处方中药物频数及其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回顾性地研究.结果:对筛选出的232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中药多入肝脾肾经,以甘温平的补气药,佐收涩、理气、解表、活血化瘀药等,得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高频药物为山茱萸、枸杞子、陈皮、当归、黄芪等47味药物;同时在支持度≥10%,置信度≥80%,提升度≥1.0条件下挖掘出核心药对为山茱萸-黄芪,山茱萸-枸杞子、菊花-枸杞子、黄芪、防风-升麻、益母草-枳壳、菊花-桑叶、枳壳-桔梗等为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出治疗以处方版黄芪复方为主,佐以保和丸、丹参生脉饮等方剂.结论: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与张静生教授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相符,多用补脾益肾,升举阳气之品,针对伴随不同症状而应用不同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20年文献中中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分析。方法:通过检索1999年~2019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等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相关文献,建立电子信息库,经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涉及303条方剂,220味中药,选取高频药物30味,以活血化瘀药、息风止痉药、补益药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多见,药性以温、寒、平多见,归经以肝、脾、肾多见。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规则8条,三项关联规则48条,聚类分析得到6类,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结论:中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治疗以补气补血、化瘀活血、平抑肝阳、豁痰祛瘀为纲,并注重兼夹证的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专利组方用药规律,为相关中药组方研发及相关专利的申请提供参考。方法在专利检索系统中检索相关中药专利,频数分析及分类各中药,并对专利组合物中高频中药进行关联网络分析。结果筛选获得46件中药组合物专利,涉及中药124味,中药使用的总频次为552次。使用频次超过10的中药有18味,符合二、三项关联规则的药味分别有11、12味。结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清热、解表、止咳化痰、平喘、化湿类中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程门雪医案》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组方配伍规律及治疗特色。方法:筛选《程门雪医案》治疗妇科疾病的处方42例,提取方药信息,使用Microsoft Excel2021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 26.0对药物性味归经、药物类别、聚类、关联规则进行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四味药物分别是白芍、当归、白术、陈皮。性味归经方面,药物以温性药为主,多用苦、甘、辛之药。归经以肝、脾经为主。药类最常用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聚类分析共有白术-陈皮-白芍-当归,砂仁-法半夏,党参-炙黄芪,杜仲-石斛,香附-橘核-酸枣仁-茯神,桑寄生-川芎,小麦-黄芩-荷叶-远志,柴胡-吴茱萸-茯苓等8对常用药物组合。结论:程老用药灵活变通,诊治疾病时,能层层剖析,辨别疾病本质,对于治疗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夹杂其他复杂病症有独特的见解,融会贯通“动形以制神”的思想。并且其用药清快简明,善用“甘温除热”之法。  相似文献   

13.
中药灌肠对肾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灌肠对肾衰的作用福建省立医院(福州350001)吴秀如施兰金我院中医科肾病组近2年对53例急慢性肾衰病人采用中药灌肠配合治疗,经过临床比较和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就灌肠的配制方法、注意事项做如下介绍。灌肠的药物配制方法:药物主要有大黄、牡蛎、...  相似文献   

14.
收集整理1994-01/2007-11抗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44首,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抗运动性疲劳复方数据库,从用药频率、用药归类等角度探析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用药规律。结果表明使用频率居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单味药使用频次前13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淫羊藿、五味子、麦冬、肉苁蓉、刺五加、陈皮、白术、党参、丹参。补虚药、理气药的配伍应用是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基本配伍规律;黄芪为抗运动性疲劳首选中药;补益和调理是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最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选穴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有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咳嗽的文献,对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软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献名称、腧穴及药物选择等。以腧穴和药物分别作为唯一变量,统计出现频次,并对腧穴和药物出现10次及以上者,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0篇相关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共提及28个穴位,共计出现350次。使用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有8种;113篇文献提及使用穴位贴敷药物组成,共涉及97味中药,总计出现634次;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有13味中药。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咳嗽方法中,最常使用的穴位为肺俞、天突、膻中、阿是穴,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白芥子、大黄、麻黄、细辛。  相似文献   

16.
我科从1990年1月~1999年12月以中药煎剂保留灌肠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112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本组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平均4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2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多囊肾1例,狼疮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8例,痛风2例。方法:(1)中药保留灌肠为主,取生大黄、生牡砺、六月雪、丹参各30g为主药。再据不同症状,阴虚加生地30g ;阳虚力U淡附片 309;湿热明显加蒲公英 309;贫血明显加党参、当归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海洋中药治疗咳喘的配伍规律。方法从相关数据库、书籍中筛选出100个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处方中中药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获得新的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结果 100个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海洋中药有蛤壳、海浮石、海藻、昆布、牡蛎等;最常用的药物组合里,蛤壳常与杏仁、贝母、甘草、桑白皮、青黛、黄芩、麻黄、半夏、桔梗、橘红相组合使用。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有杏仁-蛤壳-麻黄、甘草-昆布-蛤壳、甘草-蛤壳-麻黄。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有杏仁-蛤壳-麻黄-石膏-紫苏子、甘草-昆布-蛤壳-麻黄。结论收集到的海洋中药治疗咳喘的中药处方中,蛤壳使用频次最高,常与蛤壳相组合的药物多以清泄肺热、软坚散结、化痰止咳为主要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radiculopathy,CSR)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检索及分析系统作为数据信息来源,以中药“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中药”或“中医”为主题进行检索,搜索2010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纳入文献记载临床治疗中药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 2013、SPSSSModelerS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02篇,279味中药,累积频率6121次。频数>45的中药共39种。39味中药的功效分类中,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解表药的使用频率最多;药性味中,药味以辛、苦、甘最多,药性以温、平、寒最多;归经分类中,以肝、脾、心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33种,因子分析中提取7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CSR多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为主,基本与其常见证型气滞、寒湿、血瘀和痰湿相吻合,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妇科备考》中产后病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阅读并筛选《妇科备考》中治疗产后病方剂,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并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7.0、Cytoscape 3.9.1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可视化。结果:共筛选出书中方剂193首,共涉及中药170味,最常用的药物有当归、人参、炙甘草、川芎等;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多从脾、心、肺经论治。关联规则分析出高频关联药对16条,聚类分析出4个聚类方。结论:何应豫调治产后病以补益气血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温经散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研究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药治疗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及HIS系统,查询2013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的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挖掘其核心处方,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Aprior模块分析,研究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及用药规律.结果:得出高频药物12味,其中寒性药物与苦味药物使用最多,药物以归肝、脾、胃经者最多;模块分析得出大黄与黄连的配伍具有更高的关联度,为常用药对;半枝莲、黄连、大黄为常用药组.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结论:根据用规律分析,本院脑病科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从肝论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为药物的组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