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磷酸盐镀铜锡合金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绍彬  刘清  包祥 《材料保护》2006,39(5):23-25
为了解决焦磷酸盐镀铜锡合金镀液的稳定性问题,对KNO3在镀液中的作用机理进了探讨.测试得到阳极和阴极的电流效率分别为100%和50%左右,阳极溶解的铜离子含量不断上升,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发现KNO3在阴极的还原造成还原产物的积累,镀液成分逐渐偏离正常工作范围,最终使工艺无法正常运转.用自制活性钛基阳极电解处理镀液,可以保证电镀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锌锰合金电沉积的工艺条件,镀液稳定性,镀层中锰含量和阴极电流效率的规律。采用阴离子膜作阳极隔膜,不锈钢作阳极,紫铜板为阴极,研究了硫酸盐-柠檬酸体系锌锰合金电沉积的工艺条件,讨论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中锰离子的浓度,镀液中锌,锰离子的摩尔比,增效剂、电沉积温度等因素对镀层中锰含量和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规律,探索了提高阴极电流效率的途径,改善了镀液的稳定性。本文所选工艺条件为:MnSO4.H2O 30-50g/L,ZrSO4.7H2O:5-10g/L,柠檬酸钠(二水)100-150g/L,增效剂0.083g/L,表面活性剂适量,ic 1.5-3.0A/dm^2,pH值5.6,t25-30℃。该工艺可得含锰量为50%左右的锌锰合金镀层,阴极电流效率约60%。镀液在该工艺条件下连续施镀90min镀层组成稳定。  相似文献   

3.
电镀阳极按其溶解性能可分为可溶性阳极与不溶性阳极。不溶性阳极只是起导电作用和控制电流在阴极表面的分布 ,不参与金属的溶解。如镀铬中的铅锑合金阳极板、碱性锌酸盐镀锌中的镍板、氰化镀铜中的钢板等 ;可溶性阳极除具有不溶性阳极的作用外 ,还可补充主盐金属离子 ,保证其浓度在电镀过程中稳定。1 影响阳极正常溶解的主要因素(1)镀液成分 为防止阳极钝化而影响其溶解 ,镀液中常添加阳极活化剂 ,如镀镍溶液中的氯离子。在氰化物镀液中 ,一定量的游离氰化物及阳极去极化剂 (酒石酸钾等 )可防止阳极的过度极化。(2 )阴阳极板面积 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某厂锌酸盐镀锌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是铁阳极附近出现黄绿色气泡,增多时布满液面,有时还伴有爆呜声:二是镀无缝钢管时沉积速度慢,浸蚀后基体不光亮,成灰黑色,局部镀不上。后经阳极处理,基体表面仍有黑色粉末,再浸铁后方能电镀,但镀层多呈灰黑色。锌酸盐镀锌液中的NaOH,不仅与ZnO络合形成锌酸盐,而且还是导电盐,促进阳极正常溶解。NaOH过量,锌阳极溶解过快,导致Zn~(2+)急剧上升,需挂入不溶性阳极,降低Zn~(2+)浓度,保持主盐相对稳定。不溶性阳极只起传导电流作用,本身不溶解,但进行氧化反应时,却大量析出氧气泡,比锌阳极气泡大而多,不断向液面扩散,要是不溶性阳极挂得多,大量的氧气泡在液面上来不及逸散出去;锌阳极钝  相似文献   

5.
光亮酸性镀铜产生铜粉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某厂光亮酸性镀铜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镀铜表面出现铜颗粒 ,工件的处理相当麻烦 ,只能在丝印刷板前打磨 ,但打磨会带来许多问题如划伤、铜损失等 ,对工件的危害极大。1 产生铜粉的原因分析(1)铜阳极 我们使用的铜阳极是一种含磷的阳极。不含磷的铜阳极在溶解过程中极易产生小的铜颗粒 ,因为在外电流作用下 ,二价铜离子在阴极上放电而获得铜镀层。铜阳极溶解成二价铜离子以补充镀液中二价铜离子的消耗。此外 ,还存在破坏正常过程的其他反应 ,阳极溶解的结果也有可能形成一价铜离子 ,如铜阳极与镀液接触处发生可逆反应 :Cu +Cu2 +=2C…  相似文献   

6.
氯化钾镀锌工艺有许多优点,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锌含量上升较快就是一例. 生产中发现,停镀时取出锌阳极,可减少锌的化学溶解,但锌的增加仍难以避免.若使用钛材作不溶性阳极来降低锌含量,则钛  相似文献   

7.
无氰镀锌电解液,最初配制经电解处理后,镀液微黄,澄清透明,能获得质量较好的镀层。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是滚镀液,或在夏季),锌阳极溶解过快,同时镀液内铜、铁等重金属杂质沉积增多,镀液变成了浑红黄色。不仅使镀层粗糙,而且容易产生其它许多疵病。  相似文献   

8.
电镀锌阳极的选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朝铭 《材料保护》2001,34(10):58-58
我厂在锌酸盐镀锌和酸性镀锌工艺生产中 ,一直选用 1号锌锭 ,用铁锅熔融后浇铸成 70 0mm× 80mm× 4 0mm块状的锌阳极板。但经过长期的生产使用表明 ,采用这种自浇铸的锌阳极板存在以下不足 :(1)质量差 因自浇铸锌阳极板的工艺技术和铸造条件不具备而导致浇铸的锌阳极表面粗糙不均、局部杂夹着含熔渣的硬氧化层 ;温度的变化使结晶粗细不匀 ;出现冷纹 ,造成使用过程中锌阳极板的化学溶解和电化学溶解加快、锌阳极板的溶解断裂。(2 )易使电镀锌零件表面附着有锌的粗粒子 当锌阳极板挂入碱性镀液中后 ,即使通电 ,一方面发生锌阳极的化…  相似文献   

9.
朱锐 《材料保护》1989,(11):35-36,38
电镀车间所用各种可溶性阳极为铜、锌、镉、银、镍…等阳极板,在施镀过程中阳极金属溶解的同时.杂质以阳极泥形式积累在镀液中,以致影响镀层质量,为此,可溶性电镀阳极板均需置于阳极袋内以防阳极泥进入镀液.通常用于制作阳极袋的材料为涤纶布、漂白布、麻布等一般也只能使用几个月最多一年便需更换.既麻烦又浪费,因此寻求一种耐酸碱腐蚀、经久耐用,且能有效的阻挡阳极泥进入镀液的阳极框(套)材料实属电镀领域一项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氰化镀锌液的主要成份是锌氰络离子和游离氰化钠。工艺特点是镀层结晶细致,光泽性好,镀液分散能力强,由于工艺成熟,致今仍广泛使用。镀锌溶液中的杂质来自锌阳极、化工原料、挂架和操作不慎落入镀液中的零件。尽管氰化镀锌对一般金属杂质有较强的络合能力,但杂质对镀层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二、金属杂质对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低碳钢热镀锌原理,分析了低碳钢钢丝焊网热镀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工艺不完善、锌液成分不合理、镀后抹拭材料及方法不当等而导致的热镀锌层质量不稳定、锌耗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包括采用复合除锈剂进行酸洗除锈,强化除锈效果;以氯化锌与氯化铵比例为1.2~1.6、总浓度为12%~15%的混合溶液代替单一的氯化铵作为助镀剂;增加助镀后的烘干工序;采用无机物和珍珠岩混合材料作为抹拭剂等改进措施.通过改进与完善工艺,所得镀锌层表面光滑,焊接点处无积锌,锌耗比工艺改进前降低2%.  相似文献   

12.
我厂的无氰铵盐镀锌是属氨三乙酸——氯化铵型。镀前处理和镀后处理同过去的氰化镀锌一样,钝化工艺是采用两次高浓度铬酸盐溶液处理。具体工艺规范如下: 1.氨三乙酸——氯化铵型镀锌电解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氨三乙酸30~45克/升氯化铵220~270克/升氧化锌28~32克/升(新配制时需加入氧化锌和  相似文献   

13.
有机多膦酸盐电镀锌镍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伦  杨宇翔  陈娅如  朱慧 《功能材料》2005,36(8):1294-1300
研究了用有机多膦酸盐(HEDP)作络合剂,ZNP作添加剂电镀光亮锌镍合金,探讨了络合剂、氯化物含量、[Zn^2+]/[Ni^2+]比、阳极电流密度、温度、辅助络合剂对合金中镍含量的影响,测定了合金镀层中物相组成及镀液稳定性,通过筛选得出最佳最镀光亮锌镍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并讨论了锌镍合金的异常共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14.
某产品零件在氰化镀锌溶液中电沉积锌出槽后,锌镀层发暗,有黑斑,经硝酸溶液浸渍出光,锌镀层严重发暗,且有暗色斑点,无论是硝酸出光,还是低铬酸出光,表面均呈黑褐色,零件孔眼部位呈亮白色,钝化后严重发雾,钝化膜无光泽且发喑。仔细观察电镀过程,发现锌阳极板阳极区内出现微量丝状黄色絮状物,阳极溶解异常,经过判断黄色絮状物是Cd与镀液中的S反应生成硫化镉黄色沉淀。原来操作人员误将镉板当做锌阳极使用,造成本次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第2章 电镀     
电镀,在机械制造中,不仅是材料的重要保护手段,也用于修复和制造(如电铸)。电镀的一般过程是:待镀的工件,经适当预处理及镀前处理后,置于盛有镀液的槽内作为阴极。阳极通常用准备镀出的金属制备(如镀铜时用铜),也有用不溶于电镀液的金属或导电体制备的(如镀铬时用铅作阳极,镀黑镍时用石墨作阳极)。镀液中除溶解有准备镀出的金属的化合物外,往往还含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一种适合锌电积用Pb-Ag合金阳极的替代材料,在铝合金基体表面采用脉冲电沉积从镀液中制备了Al/Pb/α-PbO2-WC复合惰性阳极材料,研究了制备镀液中WC添加量对复合惰性阳极材料在锌电积模拟溶液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阳极极化曲线、塔菲尔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复合惰性阳极材料在锌电积模拟溶液中的析氧过电位随制备镀液中WC颗粒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WC颗粒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 g/L时,制备的复合惰性阳极材料析氧电催化活性最好;测试电流密度为500 A/m2时,Al/Pb/α-PbO2-WC复合惰性阳极材料的析氧过电位比Al/Pb/α-PbO2降低67 mV,比Pb-1.0%Ag合金降低126 mV;复合惰性阳极材料在锌电积模拟溶液中的腐蚀电位较高,腐蚀电流密度较低,耐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B-Zn添加剂是用于氯化物光亮镀锌的一种新型添加剂,已用于生产达五年之久,经大批量生产验证,B-Zn添加剂具有以下特点:(1)氯化钾型、氯化钠型、氯化铵型等镀锌工艺均可获得光亮的镀锌层;(2)镀液稳定,日常生产维护费用低,在同一镀液内既可挂镀,又可用于滚镀;(3)温度适用范围大,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有较好的深镀能力和分散能力;(4)对高碳钢、铸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碱性锌酸盐体系电镀锌钴合金的研究较少。研究了碱性锌酸盐Zn-Co合金电镀体系中合金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Co含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佳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锌钴离子总浓度0.3 mol/L,锌钴离子摩尔比9∶1,150 g/L氢氧化钠,15.0 m L/L添加剂A,1.0 m L/L添加剂B,电流密度Jc3 A/dm2,温度25~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到Co含量为2.0%~2.2%的Zn-Co合金镀层。结果表明:Zn-Co金的沉积表现为异常共沉积;在一定范围内,镀层中钴含量的变化会影响镀层光亮度的变化;钴配位剂对Zn-Co合金的共沉积电化学行为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永清  尹红国 《材料保护》2022,55(1):227-230
介绍了攀钢2号热镀锌机组主要工艺装备和低铝型锌铝镁镀层产品开发情况,探索了低铝型锌铝镁镀层产品生产中清洗、带钢入锌锅温度、锌锅温度、镀液成分和气刀等关键工艺控制环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工艺改进成功开发出了表面质量良好的锌铝镁镀层产品。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甲醛化学镀铜的电化学机理可以为开发化学镀铜工艺提供指导。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分析了温度、pH值和添加剂浓度对镀液体系阳极氧化和阴极还原的影响。在优化化学镀铜工艺后进行石墨粉化学镀铜,并对石墨及镀铜石墨的物相、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同时增大镀液体系阳极氧化和阴极还原的反应速率; p H值增大加快了阳极氧化的反应速率,抑制了Cu(Ⅰ)的歧化反应,促进了阴极铜离子还原;添加剂对阴、阳极反应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配位Cu(Ⅰ),抑制歧化反应;较优的化学镀铜工艺参数(10 mg/L2,2'-联吡啶,5 mg/L亚铁氰化钾,镀液温度为50℃和p H=13)下进行化学镀铜得到的镀铜层与石墨结合紧密,包覆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