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其症状.方法 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3个月后再次发放问卷调查表,比较干预后SAS、SDS评分的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干预前SAS评分为(43.04±7.45)分、SDS评分为(45.37±5.60)分,干预后SAS评分为(34.16±3.48)分、SDS评分为(38.06±6.00)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对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可减轻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使其更好地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3.
蔡桂兰  董静  赵素梅 《护理研究》2013,27(13):1205-1207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试验组采用"5E"康复干预,内容包括鼓励、教育、运动、工作、评估,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评估两组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5E"康复模式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73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体检组)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评定并统计分析,对CHF组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8周后复查SAS、SDS评分。结果:CHF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体检组(P<0.01);康复护理干预8周后,CHF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100例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结果:本组患者SCL-90中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前后SAS、SDS、TCS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存在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情绪状况,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SDS、SAS评分。结果喉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SDS、SA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膀胱癌(BC)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6例BC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结果:46例BC患者护理干预前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P<0.01)。结论:BC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积极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分别采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评分。结果:两组SCL-90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分阶段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96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3个月后,应用SDS、SAS和SCL-90再次进行评测.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SDS、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SDS、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抑郁及焦虑、等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群等负性情感;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精神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方法 应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60例FC患者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者之间的精神心理评分进行比较;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 FC患者SAS、SDS标准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过护理干预1个月后,FC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6.7%.结论 FC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倾向,护理干预可以改善FC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12月妇科手术患者86例,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松弛训练,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状态.结果 干预后妇科手术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结论 妇科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名住院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父母进行测评,对心理问题突出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定,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 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放松疗法和争取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数值.结果 观察组的抑郁、焦虑心理在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策,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观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0名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测评,然后,将护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两组对比数据均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父母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12月妇科手术患者86例,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松弛训练,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状态.结果 干预后妇科手术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结论 妇科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音乐放松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放松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周期设定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SDS,BI,FAC,FMA分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BI、FAC以及FMA分数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音乐放松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大幅度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将80例R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进行2周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RA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56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同时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焦虑发生104例,占72.22%;抑郁发生87例,占60.42%;年龄与焦虑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P<0.05);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的作用.方法 将378例精神病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199人与对照组179人,对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患者家属进行对照.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SAS、SD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与抑郁心理,同时提高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