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PMS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1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37例癌旁萎缩性胃炎组织、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及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hPMS2 mRNA进行定量检测,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hGAPDH)为内参照.结果:胃癌组织、癌旁萎缩性胃炎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hPMS2 mRNA的含量分别是28.33±14.05,16.88±10.67,7.25±8.72和1.78±1.34,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31.82,P=0.00).胃癌组织中hPMS2 mR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癌旁萎缩性胃炎组织中含量明显高于非胃癌患者的胃炎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非胃癌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hPMS2 mRNA的含量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相比差别无显著性.hPMS2 mRNA含量与肿鬃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PMS2基因的异常转录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与胃癌的发展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在胃癌组织及胃良性病变中甲基化的发生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 PCR)方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及32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以及46例胃良性病变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结果:在32例胃癌DNA标本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62.5%(20/32).而在32例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存在甲基化,占3.1%(1/32),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良性病变,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中甲基化发生频率分别为3.3%和37.5%.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散发性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 mRNA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hMLH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黏膜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两种组织中hMLH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hML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4.082,P<0.01),hMLH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18例(30%),其癌旁黏膜组织中未发现有甲基化.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hMLH1 mRNA表达阴性的21例病例中,17例(81%)发生甲基化,而hMLH1 mRNA表达阳性的39例中仅有1例(2.5%)发生甲基化,hMLH1 mRNA表达降低与甲基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χ2=8.0182,P=0.0046).结论:胃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缺失密切相关,是导致hMLH1基因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40例, 经病理诊断腺癌33例, 黏液腺癌7例, 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治疗, 每例均取相应癌旁组织. 胃镜活检20例慢性胃炎黏膜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胃炎组织(0.28±0.10 vs 0.23±0.07, 0.11±0.10, 均P <0.01); hMLH1蛋白在胃炎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癌组织(0.28±0.07, 0.26±0.06 vs 0.22±0.06, 均P <0.01); hMLH1和hMSH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无关,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MSH2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标志之一, 而hMLH1则可能是胃癌预警组织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D1D基因在胃癌组织及胃液中的甲基化异化情况,探讨其对胃癌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海南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诊治的77例胃癌及慢性胃炎患者。胃癌组37例,包含早期胃癌15例和进展期胃癌22例。胃炎患者40例,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0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在行胃镜检查时收集胃液并取病理组织标本[胃癌患者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各组的CD1D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的胃癌组织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为86.5%,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癌旁组(25.0%、35.0%、56.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胃癌患者胃液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为54.1%,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0、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分别为66.7%、100.0%,两者胃液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分别为33.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在胃癌早期即有发生,可作为潜在的胃癌分子诊断靶标及预后评估指标。胃液可用作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6000二步法检测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8例胃腺瘤性息肉、58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hMLH1基因蛋白表达.结果:hMLH1基因蛋白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的细胞质内,少量表达于细胞核.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上皮细胞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0%)明显高于胃腺瘤性息肉及胃癌旁组织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62.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 9.741,P=0.02).hMLH1基因蛋白在胃癌细胞的表达率为72.41%,与前四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58例癌旁组织中,21例(36.2%)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7例(63.8%)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二者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相近,但明显低于非胃癌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阳性表达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85,P=0.02).结论:hMLH1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的早期分子事件,对h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癌旁组织→疣状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P1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而疣状胃炎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但癌旁组织和疣状胃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癌基因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中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1位,早期诊断困难,因此,寻找GC诊断的新标志物对于提高GC的早期发现率及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吞噬细胞运动蛋白1(engulfment and cell motility 1, ELMO1)基因甲基化在GC中诊断价值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ELMO1基因甲基化与GC的关系,旨在为GC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海南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2017-01/2018-08诊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GC37例(早期GC15例,进展期GC22例),胃镜检查同时收集胃液及活组织检查收集病理组织标本.通过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组患者ELMO1基因甲基化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分析ELMO1基因甲基化与GC的发生、分期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ELMO1基因甲基化率在病理组织DNA中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慢性萎缩性胃炎20%, GC组93.3%,差异显著(P 0.01);在胃液DNA中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2.3%, GC组76.7%,差异显著(P 0.05).癌旁组织DNA中ELMO1基因甲基化率为96.7%,与GC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GC与进展期GC患者胃液中ELMO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73.3%、80.0%,两者组织中ELMO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86.7%、100%,两者在胃液及组织中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C患者病理组织及胃液DNA中ELMO1基因启动子区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并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在早期GC中即明显升高, ELMO1基因甲基化可作为GC早期诊断的分子靶标,并且胃液可用于ELMO1基因甲基化检测的良好临床标本.  相似文献   

9.
张斌  曹俊  陈敏  刘文佳  邹晓平 《胃肠病学》2008,13(12):737-740
背景:DNA启动子区甲基化可导致肿瘤抑制基因表达沉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7例异型增生和16例早期胃癌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早期胃癌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43.8%对0%、7.1%和11.1%,P〈0.05),而后三者之间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无明显差异。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病变部位均无关,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在由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进展至早期胃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DNA或RNA分子异常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沉默、突变或其他功能性障碍是胃癌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alkB基因产物具有修复DNA和mRNA碱基异常甲基化、纠正基因突变、复制转录障碍等功能,但对其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不了解。目的:探讨alkB基因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改变。方法:收集11例胃癌、癌旁和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以及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21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活检黏膜,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评估alkB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验上述结果。结果:与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相比,alk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降低(Ratio值为0.208);与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相比,alkB基因在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降低(Ratio值为0.378);而alkB基因在癌旁和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Ratio值为0.726)。结论:alkB基因在胃癌和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过程中基因甲基化紊乱的机制。alkB基因是有潜在研究价值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