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MSH2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高甲基化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胃癌及非癌组织中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40例胃癌中hMSH2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24例(60%),其癌旁黏膜组织中有15例(37.5%)发生甲基化,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有5例(35.7%)发生甲基化,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未见甲基化.四组甲基化水平相比,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胃癌组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组,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癌旁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三组甲基化水平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胃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组之间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hMSH2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可能与其发展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6000二步法检测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8例胃腺瘤性息肉、58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hMLH1基因蛋白表达.结果:hMLH1基因蛋白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的细胞质内,少量表达于细胞核.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上皮细胞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0%)明显高于胃腺瘤性息肉及胃癌旁组织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62.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 9.741,P=0.02).hMLH1基因蛋白在胃癌细胞的表达率为72.41%,与前四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58例癌旁组织中,21例(36.2%)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7例(63.8%)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二者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相近,但明显低于非胃癌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阳性表达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85,P=0.02).结论:hMLH1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的早期分子事件,对h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PMS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1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37例癌旁萎缩性胃炎组织、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及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hPMS2 mRNA进行定量检测,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hGAPDH)为内参照.结果:胃癌组织、癌旁萎缩性胃炎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hPMS2 mRNA的含量分别是28.33±14.05,16.88±10.67,7.25±8.72和1.78±1.34,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31.82,P=0.00).胃癌组织中hPMS2 mR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癌旁萎缩性胃炎组织中含量明显高于非胃癌患者的胃炎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非胃癌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hPMS2 mRNA的含量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相比差别无显著性.hPMS2 mRNA含量与肿鬃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PMS2基因的异常转录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与胃癌的发展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癌基因AKT2、磷酸酶基因(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萎缩性胃炎组织中AKT2和PTEN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AKT-2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AKT-2阳性率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胃癌组织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PTEN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PTEN阳性率亦低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1)。AKT2、PTE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AKT2蛋白表达强度呈明显负相关(r=-0.349,P<0.05)。结论联合检测AKT2和PTE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D1D基因在胃癌组织及胃液中的甲基化异化情况,探讨其对胃癌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海南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诊治的77例胃癌及慢性胃炎患者。胃癌组37例,包含早期胃癌15例和进展期胃癌22例。胃炎患者40例,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0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在行胃镜检查时收集胃液并取病理组织标本[胃癌患者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各组的CD1D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的胃癌组织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为86.5%,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癌旁组(25.0%、35.0%、56.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胃癌患者胃液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为54.1%,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0、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分别为66.7%、100.0%,两者胃液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分别为33.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在胃癌早期即有发生,可作为潜在的胃癌分子诊断靶标及预后评估指标。胃液可用作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在胃癌组织及胃良性病变中甲基化的发生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 PCR)方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及32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以及46例胃良性病变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结果:在32例胃癌DNA标本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62.5%(20/32).而在32例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存在甲基化,占3.1%(1/32),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良性病变,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中甲基化发生频率分别为3.3%和37.5%.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散发性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 mRNA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hMLH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黏膜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两种组织中hMLH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hML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4.082,P<0.01),hMLH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18例(30%),其癌旁黏膜组织中未发现有甲基化.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hMLH1 mRNA表达阴性的21例病例中,17例(81%)发生甲基化,而hMLH1 mRNA表达阳性的39例中仅有1例(2.5%)发生甲基化,hMLH1 mRNA表达降低与甲基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χ2=8.0182,P=0.0046).结论:胃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缺失密切相关,是导致hMLH1基因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甲基化改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胃癌组织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该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16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频繁事件,在胃癌的发生中具有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表达及胆汁反流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P染色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抑癌基因P16在正常胃黏膜、胆汁反流性胃炎、癌旁组织、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P16表达从正常胃黏膜、胆汁反流性胃炎、癌旁组织、胃癌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但P16表达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且P16可能参与了其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癌基c-myc,抑癌基因p16INK4A,p21WAF1,错配修复基NhMLH1和hM2SH2的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与叶酸、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胃癌38例手术切除标本的癌区、癌旁和外周正常黏膜组织,运用FOL ACS:180自动化学发光系统测定叶酸含量,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677(C→T)和1298(A→C)两个常见多态,并分别以Real—time 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技术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甲基化状态.结果:c-myc表达升高,p16INK4A,hMLH1和hMSH2表达降低的胃癌黏膜组织其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p21WAF1,hMSH2表达降低, p16INK4A高甲基化者叶酸水平明显降低,c-myc低甲基化和表达升高者中均存在低叶酸水平.MTHFR 677CC基因型的胃癌黏膜组织p16INK4A甲基化升高且表达降低,而其余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及其表达与MTHFR两个常见多态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NA甲基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叶酸水平和MTHFR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部分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而调控其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癌癌前状态,研究表明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细胞的DNA含量随病变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的DNA含量和增殖活性,探讨两者在慢性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DNA含量和增殖活性检测。结果所有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的DNA倍体类型均为二倍体,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I)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显著增高(P<0.05)。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外,其余慢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患者胃黏膜细胞的PI值均较阴性患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增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黏膜细胞的DNA含量和增殖活性,也许能成为胃癌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基因表达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之一,常为非萎缩性胃炎演变的后果。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观察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连续登记在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27例,男143例,女84例,平均年龄48.6岁(16~72岁)。胃镜检查时获取胃体和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余活检黏膜组织液氮冻存。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冻存的组织标本分成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分别抽提两组组织的总RNA,逆转录制备荧光cDNA探针,用含有8464条人类体细胞基因模板的表达谱cDNA芯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 与非萎缩性胃炎相比,萎缩性胃炎的活检胃黏膜组织中165项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460项的表达水平下调50%以上。表达下调者占73.6%。结论 基因表达谱生物芯片技术可以获得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基因在表达水平上改变情况的较全面的信息;萎缩性胃炎涉及多基因在表达水平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NAD依赖性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是前列腺素和相关廿烷类生物降解、灭活的关键酶,其表达缺失或减低可能与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探讨15-PGDH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15-PGDH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3cm和6cm的对照组织,以及10例胃息肉、萎缩性胃炎和健康志愿者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5-PGDH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癌组织中15-PGDH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癌旁3cm、癌旁6cm对照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均〈0.01),约1/3癌组织中15-PGDH表达缺失,胃息肉和萎缩性胃炎组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P均〈0.01);癌组织中15-PGDH蛋白表达量较癌旁3cm和6cm对照组织分别平均降低5.7倍和8.3倍,胃息肉和萎缩性胃炎组织较正常胃组织分别平均降低2.0倍和2.1倍;黏液腺癌中15-PGDH蛋白量显著低于高分化腺癌(只〈0.05),印戒细胞癌中15-PGDH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缺失:伴有远处转移组15-PGDH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和P〈0.01);Ⅳ期胃癌组织15-PGDH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Ⅰ期(P〈0.01),其mRNA表达在Ⅲ、Ⅳ期胃癌组织中显著低于Ⅰ、Ⅱ期胃癌(P均〈0.01)。结论:15-PGDH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减少甚至缺失,在癌旁组织和胃癌前状态中表达减少;15-PGDH表达缺失或减少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以及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及其Wnt信号通路表达在胃癌患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c-myc基因蛋白、hTERT及CD133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患者非炎症区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在早期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myc基因蛋白、hTERT及CD13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但早期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相比,c-myc基因蛋白、hTERT及CD13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与c-myc基因蛋白、hTERT及CD133的过表达密切相关,在胃癌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顾玮  李健  张叶丽  孙颖  马瑾  胡梅洁 《胃肠病学》2010,15(12):725-728
背景:pS2/TFF1蛋白属于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类具有胃肠道黏膜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生长因子类小分子多肽物质,研究pS2/TFF1蛋白可能为胃癌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目的:观察pS2/TFF1蛋白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37例异型增生、46例胃癌和30名健康志愿者胃黏膜组织中pS2/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pS2/TFF1蛋白阳性表达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00%、93.3%、82.9%、78.0%、62.2%、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S2/TFF1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后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2/TFF1蛋白表达降低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望成为诊断胃癌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存在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所致的细胞无限增殖和凋亡抑制,因此联合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对揭示胃黏膜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环氧合酶(COX).2和三叶因子(TFF)1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9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16例异型增生和16例胃腺癌纳入研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病变组织中EGFR、COX-2和TFF1的表达,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EGFR在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胃黏膜病变组织(P〈0.01);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COX-2的表达逐渐增高,而TFF1的表达逐渐减低。EGFR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TFF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COX-2与TFF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EGFR、COX-2和TFF1表达异常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琦  唐剑敏  朱冬胜  於健 《胃肠病学》2009,14(6):365-366
背景:细胞凋亡异常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抑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目的:探讨Bcl-2和Bax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30例胃癌黏膜组织中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Bcl-2和Bax表达阳性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Bcl-2:36.7%对43.3%,Bax:33.3%对50.0%,P〉0.05),但均显著低于胃癌组(分别为66.7%和80.0%,P〈0.05)。结论:Bcl-2和Bax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Background: Suppressor APC domain containing 2 (SAPCD2) is involved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 its mRNA levels are higher in cancer tissues. But, the function of SAPCD2 in cancer development remains unclear.Objective: To generate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specific to SAPCD2 and thus clarify the function of SAPCD2 in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 (GC).Methods: Purified SAPCD2-GST immunized BALB/c mouse spleen cells were collected and fused with myeloma cells to obtain monoclonal antibody hybridoma. A group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exhibiting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against SAPCD2 has been gener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HC, WB, IP, IF, and ELISA.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the SAPCD2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in 228 clinical samples of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including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GC samples.Results: We identified a highly specific and sensitive clone of s12 in eukaryotic cells and performed an IHC analysis. We found that 81.3% of 107 GC tissues were SAPCD2-positive, compared with the 26.2% in the matched adjacent normal-appearing tissues (P<0.001). Furthermore, among the 121 gastritis tissues, SAPCD2 was overexpressed in precancerous gastric lesions such as dysplasia (Dys, 78.9%), intestinal metaplasia (IM, 44.7%), and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6.1%) compared with that in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CNAG, 3.2%) (P<0.001). The SAPCD2-positivity rate was 81.3% in GC, suggesting that the expression of SAPCD2 increas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lesion (P<0.001).Conclusion: In summary, we have described novel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SAPCD2, which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GC tissues and may serve as the basis for an early clinical marker for G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