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型两段粗煤泥分选旋流器在曙光选煤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分析了曙光选煤厂粗煤泥性质,说明原煤中粗粒级含量较高,+0.250 mm产率达到52.25%,应选择适宜的粗煤泥分选设备对其分选回收;当精煤灰分≤11.0%时,曙光选煤厂粗煤泥属中等可选煤。针对曙光选煤厂重介旋流器分选精度低,介耗偏高等问题,以新型两段粗煤泥分选旋流器为核心设备,构建了粗煤泥分选体系,形成预先脱泥、粗煤泥单独分选与常规重介、浮选相衔接的工艺流程,完善了分选工艺。改造后,选煤厂原煤处理量由235 t/h提至285t/h,年处理原煤能力由120万t提至150万t;介耗由改造前的2.4 kg/t降至2.0 kg/t。每年增加精煤销售额1.14亿元,节省介质费用75万元,节省电费11.25万元。改造后曙光选煤厂工艺流程更加合理,生产调节更具灵活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降低介耗,增加原煤处理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常明 《洁净煤技术》2013,(5):21-25,29
分析了砂沟选煤厂原煤性质,说明煤1属中灰煤、较难选煤,原煤易碎,粒度细,煤泥、矸石含量大;煤2、煤3分属高灰煤、极难选煤和低灰煤、易选煤,煤中含夹矸,煤泥量大。通过分析砂沟选煤厂产品结构和设备选型,将选煤工艺分为原煤准备系统、脱泥分选系统、产品脱介脱水系统、TBS粗煤泥分选系统、介质回收机添加系统、浮选及煤泥水系统;确定选煤方法为:100—50mm动筛排矸,50.0—1.0mm脱泥有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1.00—0.25mm粗煤泥TBS分选,-0.25mm细煤泥浮选机浮选。最后对主厂房,准备、浓缩及产品仓,输送带通廊进行了厂房布置,说明砂沟选煤厂优化设计具有产品结构合理、选煤方法先进、工艺设计适应煤质特性、设备先进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厂房布置空间宽敞、便于操作检修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丽 《洁净煤技术》2014,(3):33-35,38
针对亭南选煤厂存在的处理能力低,只是块煤入选,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产品结构、选煤方法、工艺流程、设备选型4个方面阐述了选煤厂技术改造方案。本次改造确定的分选方案为:块煤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末煤重介旋流器主再选+粗煤泥TBS分选+细煤泥压滤的联合工艺。产品结构根据入厂原煤的煤质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优化。通过选用重介浅槽分选机、重介旋流器、干扰床分选机等先进设备提升了选煤厂的分选效率和产品质量。实践证明,选煤厂改造后运行情况良好,提高了处理能力,实现了原煤全部入选,煤泥完全回收,洗水闭路循环,达到了环保要求。产品结构符合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优良,节约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张双楼矿选煤厂原煤的煤质特征及可选性,采用脱泥有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对选煤厂进行改造,粗煤泥采用干扰床分选机分选,煤泥浮选,浮选精煤由加压过滤机脱水,尾煤由隔膜压滤机回收;改造后,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处理量大、可靠性高,工艺参数实现了自动测控。  相似文献   

5.
铁东选煤厂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主选—煤泥浮选的选煤工艺对原选煤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增了部分先进设备;改造后提高了原煤处理量和分选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选煤厂每年增收3038.3万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的发展及使用情况,针对望峰岗选煤厂煤泥重介系统对细粒煤泥分选效果差的问题,对部分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稳定了精煤产品质量;同时分析了目前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煤泥重介质系统工艺搭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邯郸洗选厂四粒级选煤工艺的流程,说明流程具有选煤工艺精细化、控制技术数字化、技术装备国际化、先进技术集成化、组织生产简单化等特点。通过对无压三产品重介工艺和CSS粗煤泥分选机的单机检查试验分析了四粒级选煤工艺的运行效果,四粒级选煤工艺投入运行后,解决了大直径旋流器分选细粒煤差的问题,提高了旋流器的分选精度,精煤质量合格,实际产率为58.88%,数量效率达95.96%,可能偏差Ep1,Ep2分别为0.025,0.055,重介质吨原煤介耗仅为0.65 kg;CSS粗煤泥分选机最终精煤灰分控制在9.00%左右,平均精煤实际产率为81.25%,数量效率达98.52%,Ep为0.07,实现了1.0~0.5 mm的精确分选。最后说明四粒级选煤工艺具有脱泥、无压组合工艺,原煤四粒级分选工艺和煤泥两级浓缩两级回收联合工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煤炭分选过程的精细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8.
针对金海洋选煤厂入洗原煤矿别多、块煤含量低、可选性差等特点,结合产品结构以及原有工艺系统,分析了国内常用块末煤选煤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选煤厂二期工程的工艺流程为:块煤重介质浅槽分选,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螺旋分选机分选,细煤泥加压过滤机回收。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无烟煤分选效果,分析了糯东矿煤质特性、粒度组成和可选性,确定原煤属低中灰~中灰、中高硫~高硫、低磷、特低抗破碎强度无烟煤,煤中硫以无机硫化铁硫形式为主;煤中细粒级含量较高,需加强细粒煤分选,粗煤泥可单独分选,产品易脱水;原煤可选性为中等可选。结合原煤性质,确定糯东选煤厂产品定位为:17煤分选中、小块煤用于化工用煤,末精煤用于高炉喷吹用煤;20煤分选中、小块煤用于化工用煤,混煤用于动力用煤。通过对比分析常用选煤方法及工艺的特点,确定糯东选煤厂无烟煤分选方案为:选前+100(80)mm检查性手选、-100(80)mm混合跳汰入选、粗煤泥干扰床分选机(TBS)分选、细煤泥浮选、尾煤浓缩压滤的联合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吕家坨选煤厂为解决原有粗煤泥分选与回收系统分选效果差、回收效率低的问题,采用超级煤泥重介质旋流器+两段弧形筛+煤泥离心机回收工艺,对原有粗煤泥分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超级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对0.25~0.10 mm粒级分选可能偏差Epm低至0.087 kg/L,分选下限低至0.10 mm,两段精煤泥弧形筛筛分效率高达80.55%,增加精煤产率约0.6%,每年可给选煤厂增加税前利润3 6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梁北选煤厂的扩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梁北选煤厂洗选工艺存在的问题,对选煤厂进行了初步技术改造和二次扩能改造。通过增加粗煤泥处理系统,选煤厂生产能力由90万t/a提高到120万t/a,旋流器分选精度提高,介耗由原来的3 kg/t降至小于1 kg/t;通过调节各系统入料粒级,选煤厂处理能力提高到150万t/a,入洗量和浮选尾矿灰分均有所增加,粗煤泥系统得以优化,产品质量更容易控制。与2009年相比,2010年选煤厂多创造效益26643万元。梁北选煤厂的成功扩能说明系统入料粒级调配在扩能中的作用,也为其它选煤厂的扩能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粗煤泥分选工艺在安家岭选煤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煤性质变化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原有系统的工艺环节是否满足能力提升及工艺改造对选煤厂生产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了安家岭选煤厂采用粗煤泥分选工艺进行扩能改造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安家岭选煤厂改造前后的工艺流程,并对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BS粗煤泥分选提高了系统处理能力,减轻了浓缩机负荷,保证了加压过滤机、浓缩机的稳定生产,提高了主再选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下限,减少了细泥在系统中的积聚,提高了脱介筛的脱介效果、处理能力,改善了末煤离心机的脱水效果,降低了介质损耗;正常生产时,TBS分选密度设定为1.20~1.25 g/cm3,顶水压力设定为95 L/min;选煤厂单系统处理能力由原先的750 t/h增至850 t/h,精煤产率提高了2.92%,每月增加利润700.80万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郊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块煤磁选机尾矿灰分低,压滤系统低灰煤泥含量高,浮选精煤损失,集中水池来料复杂,低灰煤泥损失严重等问题,从优化斜轮磁选机尾矿处理,改善加压过滤机入料性质,提高浮选机处理效率和回收集中水池的低灰煤泥4个方面论述了城郊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实践。最后对城郊选煤厂的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完成后,选煤厂煤泥水负荷减轻,粗精煤和浮精产率明显提高,降低了煤泥带介量,水处理效率提高,循环水质量得以改善,保障了洗水闭路循环,对保证洗选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城郊选煤厂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1530万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邢台选煤厂存在的分选效果差、处理量低、介耗高、粗煤泥分选精度低等问题,采用增加选前脱泥环节、更换大直径三产品旋流器、利用CSS分选粗煤泥、将精煤磁尾作为脱泥筛后冲水等方法对邢台选煤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选煤厂经脱泥改造后,精煤灰分降低了0.22%,精煤产率提高了4.39%,脱泥重介旋流器处理能力提高了4%左右,中煤带煤、矸石带煤量均有所降低;磁选机入料质量分数由改造前的26.72%降为17.02%,磁性物回收率较改造前提高了0.15%,精煤带介量降低了50%,吨原煤介耗由改造前的2.81 kg降至目前的1.31 kg;经过CSS粗煤泥分选机分选后,精煤产率高达44.17%,提高了9.85%,分选出的粗煤泥灰分基本保持在9%以下,降低了18.18%。最后对选煤厂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邢台选煤厂改造后每年增加经济效益3166.1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孔庄选煤厂工艺系统改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孔庄选煤厂工艺流程。针对孔庄煤矿原煤产量日益增长和频繁过断层导致的煤质变化问题,对孔庄选煤厂脱介系统、精煤脱水系统、介质回收系统、副产品仓储系统、皮带运输系统、煤泥水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了改造。最后对孔庄选煤厂工艺系统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孔庄选煤厂重介生产系统日趋完善,实现了产能提升和按产品比例改变副产品的脱介工艺,提高了自动化监控水平,部分岗位做到了无人值守、减人提效;2009年—2010年,精煤回收率稳定在70%左右,精煤水分均低于13%,外销精煤批合格率、批稳定率、抽查合格率均为100%;与2007年相比,2010年原煤实际入洗量增加38.58万t,洗精煤增加23.48万t,年增加净利润1220.35万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加压过滤机的结构特征、技术参数及工作原理。针对刘庄选煤厂存在的加压过滤机处理量小,煤泥水分高,洗水浓度居高不下,噪音污染严重等问题,从调整加压过滤机工作参数,提高煤泥回收率;"掺粗"入料煤泥水,改变煤泥粒度组成;优化滤网孔径,提高过滤效率;科学选择煤泥水处理药剂,提高煤泥处理量;完善煤泥水处理工艺流程,满足煤泥水处理要求;因地制宜改造消音器,彻底根治噪音污染6个方面对刘庄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完成后,煤泥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效果,煤泥回收设备处理量提高,浓缩池煤泥回收彻底,循环水质量浓度始终控制在0.1 g/L以下,保证了洗选煤的质量。通过优化煤泥产品结构,选煤厂共实现增收320万元,每年可节约磁铁矿粉费用72万元,节约材料费约1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霍尔辛赫选煤厂工艺流程,发现其主要存在-0.5mm煤泥未有效分选,粗煤泥脱水效率低,末煤系统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选煤厂煤泥性质,说明-0.25mm煤泥各密度级分布不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3~1.4,1.4~1.5,1.5~1.6kg/L三个密度级;当精煤灰分为10.50%时,浮选精煤理论产率为77.53%,理论分选密度为1.518kg/L,6±0.1含量为40%,可选性为难选。通过增加浮选环节,更换卧式离心脱水机和增加1套末煤系统对选煤厂进行扩能改造。改造后,-0.251mm煤泥实现有效分选,提高了精煤产率,减小了浓缩机处理量,降低了煤泥水系统压力;提高了粗煤泥脱水效率,满足了产能提升要求和精煤产品的水分要求;提高了末煤系统处理量,确保整个分选系统的平稳运行;选煤厂年增加销售收入22560万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济三选煤厂重介选煤工艺,说明选煤厂主要存在煤泥水分高,一段底流煤泥量大、洗水浓度高,煤泥重介旋流器入料不稳、介质回收率偏低等问题。通过分析选煤厂水介耗、精中矸磁选机入料和尾矿磁性物含量,说明脱介筛筛板孔径偏大,筛子喷水压力不够,筛子喷嘴易堵,精、中磁选机入料不稳,介质质量差是造成选煤厂介耗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济三选煤厂通过调整脱介筛筛板孔径,增加脱介筛喷水压力,改造脱介筛喷嘴,改造煤泥重介旋流器和保证介质质量合格等对选煤厂重介生产工艺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完成后,济三选煤厂水介耗明显降低,与2010年相比,2011年6月选煤厂水耗由0.055 kg/t降至0.045 kg/t;介耗由2.710 kg/t降至1.424 kg/t,减少了1.286 kg/t,每年可节约介质1286 t,节省介质费用19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