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物危险性:实验室中的致病因子,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和环境都是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意义: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 生物安全的原则 一级防护:就是在实验室内,实现操作者和感染性物质之间的隔离.涉及四个方面,第一是个体防护装备,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与感染性物质直接接触;第二是生物安全设备,目的都是防止感染性物质或产生的气溶胶逸出.三是良好的微生物学技术;四是生物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动物实验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重视。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实验室设施设备防护水平及实验人员的防护意识。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感染性动物实验室的潜在风险更多,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更复杂。  相似文献   

3.
<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室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的机会,避免感染性事件的发生和防止实验室废弃物对公众产生危害,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和环境。国家对病原微生物按照其对人类和动物及环境的危害程度实行分类管理,适应于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生产、检测等所有实验室[1]。目前,国家先后颁布了若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手册。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的是减少实验室员工暴露于感染性物质、避免感染事件的发生和防止实验室感染性废弃物对公众产生危害。1979年,Pike总结出了“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实验设备对防止大多数实验室感染是有效的”。当然实验室安全措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对致病性微生物知识和宿主易感性的了解、实验设备的更新,特别是对其传播途径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采取更好的操作和处理致病性微生物的方法来减少人员的暴露和感染。目前实验室生物安全内容主要涉及微生物危害分类、危险度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标准操作规范、人员安全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感染性动物解剖室存在物理与化学的风险、过敏原、人畜共患病以及实验项目本身的风险,在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潜在的风险,实施周密的生物安全控制策略。方法:分析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实践特点及经验教训,总结感染性动物解剖室的有关概念、风险分析及生物安全防护要点。结果:从工艺布局、气流组织及关键设备等方面较详细的提出了解剖室设计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结论:经过严格风险分析及实施生物安全控制策略的感染性动物解剖室,可以达到保护环境、保护操作者以及保护样本的三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进展。方法:对近年来影响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及防护进展进行总结。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可增强供应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制定并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消毒供应室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于目前国内尚未有成文的肺炎支原体实验室生物危害分析材料,本研究对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操作进行风险分析,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从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实验活动潜在的危害以及实验人员的相关风险等方面对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进行风险识别。结果清楚认识肺炎支原体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风险有利于实验室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自身安全,并杜绝感染性物质传播至实验室外。结论了解肺炎支原体实验活动中的风险是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的前提,对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科研、医疗和疾病控制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特别是加强和提高生物恐怖可能对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防范意识,经中华医学会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2008年10月19日-10月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实验室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研讨及学习内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实验室活动的风险评估;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实验室安全标识;实验动物使用的生物安全,实验动物常见人兽共患病原;生物安全柜,灭 菌器;化学消毒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人员管理,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实验室中样品的 安全操作,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等的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概述,内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 急处理;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与管理;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 理,安全防护和操作规范;基因工程实验室防护原理,安全操作防护设施;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布局与安全管 理,操作规程,辐射安全与防护;实验室危险化学试剂概述,实验室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征文内容:(1)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医学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来自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血站、防疫站的116名在职学习的医学检验专业专升本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职医学检验人员对医院感染概念、消毒与灭菌技术、职业暴露的处理、实验室废物处理等认知率较高(85.3%~94.8%)。但对检验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标准预防概念、检验科属几级生物安全防护、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等认知率较低(64.6%~82.7%)。结论:在职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认识有待加强,应加大检验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强化职业防护能力、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疾控机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疾控机构实验室目前可能存在的实验室感染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尽可能避免实验室感染的发生,以确保检验人员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安全。结论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性防护体系.并有效实施可以保证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时监管生物样本的运输过程,杜绝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确保社会公共安全。[方法]通过整合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r Radio Service,GPRS)及温控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化生物样本运输监管系统。[结果]该系统通过RFID电子标签技术对每个生物样本(包括来源、内容、数量、规格、运送目的、运输温度条件等)建立电子信息数据,采用GPS定位技术和GIS管理技术实时准确定位并进行监控,可为样本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输、跟踪提供有效保障。经过实际试用,能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基于RFID、GPS、GIS和GPRS技术的智能化生物样本运输监管系统符合国家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属国内首创,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了解张家界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分析张家界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消除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方法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对辖区内的37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施督查、分析结果、找出问题、提出建议。结果张家界市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包括职业暴露、院内感染、环境污染、缺乏培训、无证上岗、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运行、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和卫生主管部门监管缺失等。结论只有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管理制度,配置硬件设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落实菌(毒)株管理,坚持废弃物消毒处理和进行风险评估等各项措施,才能防止实验室感染的发生,从根本上避免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入手,探索在农村地区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分析江西省2个县15个乡镇155家村卫生室的资源配置以及253名村医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期望和建议。结果:“一村一所”管理模式下的村卫生室门诊量大,病人集中,更适合症状监测的开展;网络直报是症状监测数据报告的首选方式,但有12.5%的村卫生室负责人不会使用电脑;村医接触最多的五种传染性疾病是上感、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痢疾,分别有84.6%和71.5%的村医能够通过临床症状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75.9%的村医发现传染病人后会立即报告乡镇卫生院,77.1%的村医参与过传染病的调查核实。结论:依托村卫生室构建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具有可行性,但需完善村卫生室管理模式,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明确目标监测疾病,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症状监测报告平台;大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完善监测信号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方法2019年5月—2020年1月对该区内5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作调查分析,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制度硬件布局、医疗废物管理及实验室样品的内部运送与外部运输。结果5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制度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统一管理临床检验业务后,无论是检验质量还是硬件布局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人员管理差异较为显著,其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意识有待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能力有限;样本运输缺乏智能化管理意识和能力。结论现阶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重点从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及样本运输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以求提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生物安全柜的质量和性能,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可靠的使用生物安全柜。方法:对生物安全柜的性能缺陷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对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检测中出现噪声超标的现象。结论该生物安全柜存在部分缺陷,实验室应制定有效的安全柜使用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防护手段,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科学开展北京奥运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筹备工作,确定奥运筹备阶段政府及相关部门风险管理工作重点,为实施风险管理和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保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首先研究各种事件风险评价的具体方法,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经验判断、Delphi专家咨询、专家评议、风险矩阵分析等方法,结合管理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理论,建立奥运会期间可能的公共卫生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结果确定了传染病疫情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等5类45种有可能对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共卫生风险,建立对其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严重程度及风险水平具体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结论此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打下科学基础,进而为推进北京奥运会公共卫生保障筹备工作提供了直接决策依据和指导建议;为实现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动态评估、早期预警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切实推进了奥运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筹备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数字化医疗医院示范中,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疗废物的回收、存放及处置等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监管,使医疗废物管理更加规范。方法:基于无线网络、条形码及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开发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医院进行应用实践。结果:系统对医院内部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以及处置等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及监管。结论:医疗废物管理系统规范了废物收运环节,增强了透明性,确保了安全,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各级医院、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222家医疗卫生机构(医院78家,疾控中心144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率为79.73%,疾控中心高于医院(P = 0.030)。30家机构无负责生物安全管理的部门或人员。仅28.21%的医院和14.58%的疾控中心有生物安全工作相关经费投入。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医院和疾控中心都有短板存在,突出体现在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管理方面不足,其他多个环节医院优于疾控中心。60.36%生物安全柜和39.19%的高压灭菌器未定期开展监测,首要原因是无适合的监测部门/机构和经费支持。结论 (1)云南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大生物安全经费投入、增加人员和培训并持续加强本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才能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有序开展。(2)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设备定期监测,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况。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对朝阳区23个政府部门、43个街道(地区)办事处、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家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危机意识,组织体系工作机构基本健全,大部分部门职能明确,与其他单位沟通协调顺畅;风险评估认为对朝阳区威胁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次是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决策大部分会参考专家或学者意见或由单位内部集体决定。公众宣传教育形式多样,范围广泛。亟需解决的前三项制约因素是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人力资源不足、财力投入有限。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系统,其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进一步建立完善事后评估机制和重视科研机构和专家在应急管理的作用,完善朝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