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5):2026-2028
目的: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3年的门诊、住院处方和医院财务数据作为研究资料,比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就诊人次、次均就医费用、次均药品费用以及医院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与2010年相比,该院2011-2013年的门诊和住院就诊人次均逐年增长,门诊就诊人次平均增幅为5.47%,住院人次平均增幅为2.83%。该院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次均药品费用持续小幅下降;次均基本药物费用则逐年上升。该院2010-2013年的总收入先降后升;财政补助和其他收入均持续小幅增加;医疗收入年年递增,2013年占比较2010年提高5.39%;药品收入先降后升,但占比持续下降,2013年比2010年下降5.19%。该院总支出逐年上涨;医疗支出同步上涨,且占比逐年提高;药品支出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占比持续下降。该院总收支结余从2012年以后开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其中医疗收支结余连年亏损,2011年亏损最为严重;药品收支结余则连年盈利,但2011年曾大幅度下滑,后再度回升。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患者的药品费用,但离国家的改革目标尚有距离。建议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鼓励医师使用基本药物、医院转变运营理念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
武丽娜  吕冰  方宇  姜明欢  王潇  杨世民 《中国药房》2014,(16):1444-1447
目的:评估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知情人访谈法,于2013年5-6月对随机选取的7家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名医药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访谈。结果: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药品价格有所降低,不合理用药状况得到改善;但仍存在部分低价普通药品可及性低,药品配送不及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的环节有待扩展,基本药物制度满意度和认知度不足等问题。结论: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总体良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药品配送违规、质量不合格、财政补偿不到位等重大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并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个环节的监管,才能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更加惠及基层群众。  相似文献   

3.
何莲英 《中国药房》2014,(32):3063-3065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基层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的收入结构、收支结余、药品采购情况以及医疗服务提供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该院的月平均总收入、医疗收入及药品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度实施后月平均基药收入显著高于制度实施前(P<0.05)。制度实施后该院月平均总收支结余、医疗结余以及药品结余显著低于制度实施前(P<0.05)。制度实施前该院采购金额居于前10位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共计6种;制度实施后抗菌药物排名显著下降,排名第1位的不再是抗菌药物,排名前5位中抗菌药物由4种减少到2种,且抗菌药物分级由二线转换为一线。制度实施后该院月平均门急诊人数显著增加(P<0.05),而人均费用显著下降(P<0.05)。结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该院运营产生一定影响,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了患者费用,但"以药补医"状况改善并不明显,且医院利润收入减少,故仍需优化基本药物政策,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4.
曹阳  宋亚红 《中国药房》2013,(48):4522-4525
目的:为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研、非结构式访谈等方式,以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和部分患者为主要调查人群,对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价格有所降低,医师用药行为更加规范。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环境和诊疗设备等满意度较低。结论:政府应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财政补偿机制,提高目录遴选的科学性,以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石亚丽  李薇 《中国药房》2013,(4):300-302
目的:为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统计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的门急诊量、业务收入、政府财政补助、基本药物销售占比及平均门诊费用等数据,对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2006-2011年,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补助收入从0.16亿元增至4.84亿元;业务总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12%、29.55%和47.28%;基本药物销售占比变化平稳,浮动于50%~56%之间;门诊服务量逐年递增,年均增长率达29.79%;门诊次均费用和单处方费用2007年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3.94%和29.97%。结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财政补助力度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服务量和业务收入双增长,但基本药物销售占比没有呈现增长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调整支持政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供应的充分性,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上海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城乡样本机构基本药物配备数量变化、样本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的种类变化和各样本机构配备药品种类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平均每家样本机构配备基本药物355种,与制度实施前相比增加了30种。基本药物的配备数量与上海市"医保"费用总额预算和药品加成率取消等因素有关。制度实施后,样本机构配备增加的基本药物有硝酸甘油等20种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保济丸等28种中成药;配备减少的基本药物有15种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4种中成药。各样本机构配备基本药物的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所有样本机构配备一致的药品种类有140种,均未配备的药品有166种,其中有13种药品属于未招标药品,有12种药品属于无企业投标药品。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现有药剂人员,进行明确分工,从处方调剂、窗口咨询、动态监测、处方点评、用量调控、信息维护等多角度开展药学服务,弥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临床药师的不足,促进社区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普查方式,对深圳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为期5年(2007年~2011年)连续性调查.结果 至2011年,已建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61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门急诊服务呈稳步发展趋势,社区卫生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的实施范围明显增加,但医药分开或医药托管、实行两条线管理的机构比例仍不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配备药物437.4种(西药285.9种,中成药151.5种),实施零差率/低差率西药184.1种,中成药91.0种.结论 深圳市社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总体取得初步成效,各项基本药物关键政策均呈向好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上海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上海市徐汇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采集2009年9月2日~2014年11月25日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门诊处方中成药用药数据,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实施中与目录外药品增补后各阶段的用药品种、处方张数、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占据中成药使用的主导,用药金额、处方张数和DDDs明显增长,而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呈现下降趋势,非基本药物使用增多;骨伤科和皮肤科的基本药物DDDs在二级医院中降幅较大,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幅较大;基本药物活血通脉胶囊/片和心可舒胶囊/片DDDs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幅最大,非基本药物百令胶囊和迈之灵片DDDs在二级医院增幅最大。结论:上海市基本药物目录覆盖了基层用药的常用中成药品种,应按需增补非基本药物,同时鼓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以切实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律  石红  苏亚 《首都医药》2011,(2):16-16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9月处方共1455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74%,国家基本药物数占用药总数的51.6%。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率较高,但目录中的药品仍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河南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47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财务等运行指标,评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结果:与2009年比较,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上升7.55%和4.04%,日均住院费用下降6.09%。均次门诊费用和均次门诊药品费用分别下降11.24%和17.55%;均次住院费用和均次住院药品费用分别下降7.19%和11.01%。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分别增加96.19%和177.56%。结论:河南省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减轻了患者医疗负担,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明显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基本药物目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及《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2010版),对2010-2012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的用药信息、应用药物金额排序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本药物配备率持续上升,全部实行零差率和按照医保甲类收费,药价明显下降.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使广大病人受益,将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相似文献   

13.
黎泳琴  黄锐锋 《中国药房》2012,(28):2605-2607
目的: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使用基本药物。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调研国内部分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现状,分析、统计我市小榄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程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取得积极成效,药品价格、药品费用、人均门诊费均下降,就诊人次显著增加。但基本药物品种数过少,供应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药品收入过少而入不敷出。结论: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增补地方基本药物,并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国家卫生相关部门应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患者药品经济负担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上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患者的药品经济负担。方法: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上海市药品零售价格的变化,药品总费用、药品门急诊次均费用、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的变化和城乡特定疾病药品经济负担的变化。结果:上海市药品加权零售价格下降了11.8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总费用下降了6.25%,门急诊次均药费下降了5.87%,出院患者次均药费下降了3.42%;高血压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城市地区由原来的100.60元降为88.32元,农村地区由原来的67.30元降为53.99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城市地区由原来的73.10元降为69.24元,农村地区由原来的70.47元降为42.86元。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有38.64%和34.21%的患者认为就诊费用降低。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品费用有所下降,但患者感受不明显,且城乡患者经济负担差距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一定程度的多做检查和开贵药的倾向,医师的诊疗行为仍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5.
时敏 《中国药房》2010,(40):3756-3758
目的:了解青海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和财政补助情况,为推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提供建议。方法:结合2009年青海省卫生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资料,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调查基本药物使用、"零差率"、经济收入和财政补贴等情况。结果:2008年省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8.9%,州(地、市)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收入占比为33.6%,县级为50.6%,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分别为81.6%、81.3%、79.3%和54.7%。取消药品加成后,青海省医疗机构的补偿渠道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财务经营结果预示财政只补助药品收入减少的差额。结论:青海省农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在落实基本药物政策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受到地理环境、民族用药习惯、地方经济基础、财政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协调、指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大推行基本药物工作的宣传及公众教育力度;开展监测和评估,提出并制定相应的制约和奖励机制,加强基本药物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傅超  贡庆  虞巧先  李妍  乔仪 《中国药房》2013,(44):4145-4148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学服务的态度和需求,为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黄浦区、松江区等9个行政区内的19个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664份问卷,回收65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1%;共访谈19人次。547名(83.2%)受访者对于社区药学服务满意;573名(87.1%)受访者清楚所提供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364名(55.4%)受访者认为药学服务帮助一般;受访者希望增加更多的社区药学服务内容。128名(19.5%)受访者已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契约,未签约的受访者中有331名(62.4%)表示愿意或可以考虑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契约。受访者认为社区药学服务的优势是便捷和用药指导及时;不足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药品品种不全、数量不够。结论:上海社区药学服务质量需要提升,服务仍需多样化,且家庭医生制服务未广泛普及。建议均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种类,优化药品配送方式;细化社区药学服务内容,注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丰富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药学服务内容,增强家庭卫生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服务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跃中  陈雯 《上海医药》2013,(18):49-51
目的:回顾临终关怀服务实践,探讨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意义。方法:采用临终关怀门诊问卷,调查服务知晓度;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费用调查并与综合性医院比较;住院病例在入院时及两周后分别作《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病人家属对临终关怀服务知晓度较高,主要通过媒体了解知晓本服务,患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镇痛;与综合性医疗机构比较,社区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费用明显降低;治疗后抑郁和焦虑有轻度缓解。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成为临终关怀服务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郎颖  李林贵 《中国药房》2010,(36):3374-3376
目的:探讨银川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财政补偿机制的转变方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银川市所属3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样本,利用2008~2009年收入支出表分析药品的收入、支出情况,研究银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实施的现状。结果:2009年,所有样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落实了药品"零差率"补助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得到了贯彻;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中,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32%,占人员工资支出的68%,财政投入不足;2009年较2008年药品收入虽然有所下降,仍然占总收入的63%,"以药养医"现象依然严重。结论:以"就诊人数"作为补偿基础取代与药品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是发挥药品"零差率"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鲁秀玲  赵志刚 《中国药房》2011,(48):4596-4599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零差率"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7-2010年来《北京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目录》"零差率"药品的增补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和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零差率"政策降低了药价,部分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政策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