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维持自主呼吸或者呼吸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组织有效供氧的重要手段_11J。由于人工气道直接开口于颈部环状软骨下,气道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气道感染的可能性。不必要的吸痰可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但若不及时吸痰,则可发生痰液堵塞,会使肺通气量降低,影响通气效果,因此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全面评估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状态的情况下,优化吸痰模式,以吸痰指征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吸痰时机,可达到降低风险、实现护理干预效果的目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见急救手术,术后可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头颈部手术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可防止术中急性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再加上机械通气量上升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水分丢失过度,若不对气道湿化,会导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甚至消失、排痰不畅,进而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主要用于因呼吸衰竭需要进行长期的机械通气和存在气道问题的患者。人工气道能开放下呼吸道辅助通气、供氧,并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但经常有争议气管切开是否会增加上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本文综述了气管切开后误吸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腔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以建立气体通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1].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人工气道的管理不佳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和呼吸道并发症[2].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是由于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造成排痰困难,而气道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措施,但该操作在各临床机构却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切开气管上端前壁,插入带有套囊的气管套管,以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进行机械性人工通气[1].气管切开后,气体直接由气管切开导管进入,失去了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湿化及过滤功能.由于呼吸道湿化不足,气道干燥,纤毛的运动功能丧失,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痰液粘稠甚至痰痂形成,严重时出现窒息[2].因此,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的常规护理内容.临床上对气道湿化护理缺乏统一的标准,湿化液的选择、湿化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现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急救手段之一,术后可迅速解除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从而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可增加800 ml/d[1],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水分丧失量增加,容易形成痰痂,进而造成肺部感染,甚至痰痂堵塞套管引起窒息.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因此,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有效排痰显得极为重要.现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气道湿化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范丽梅 《上海护理》2014,14(4):75-77
<正>气管切开即从气管第3、4软骨环前壁切开,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建立人工气道。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由于需长时间机械通气或保持人工气道,行气管切开术后一般置管时间较长。临时气管切开术后套管放置的持续时间从8 d到46个月不等,平均时间为4个月[1]。气管切开置管术后,切口敷料更换是护理中的关键,如何预防切口感染和预防继发呼吸道感染更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患者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和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最常用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1]。由于人工气道破坏了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抑制咳嗽反射,因此,气管内吸痰即成为排除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内分泌物的有效方法。然而,气管内吸痰做为一种侵入性的护理操作,会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2],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其他还有气管黏膜损伤、支气管痉挛、肺部感染、肺不张、刺激性窒息、心律失常[3]、心脏停搏等。尽管有研究证明,密闭式吸痰较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相比,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4]、维持气道正压、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等优点[5]。但也有研究认为,密闭式吸痰的清除痰液效果劣于开放式吸痰[6],而且使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4]。因此,开放式气管内吸痰(以下简称吸痰)仍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膨肺吸痰法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惠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53-1054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加之正压机械通气还妨碍纤毛运动,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能否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关系到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临床观察中发现,常规吸痰不仅不能将深部痰液吸出,改善通气功能,而且还可能因为吸痰方法、时机不当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等并发症。为探讨有效的吸痰方法,减少吸痰并发症,我科于2008年1~8月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了膨肺吸痰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也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治疗NRDS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内吸痰又是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式吸痰法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病人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使得肺容量大幅度减少出现肺泡塌陷,动脉血样饱和度降低等.而密闭式吸痰管由于没有中断呼吸机连接,没有中断机械通气,并且肺容量的保存没有出现肺泡萎陷,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改善了吸痰时病人的氧合,对NRDS的气道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7月始将密闭式吸痰管常规用于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呼吸道管理中,有效减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致低氧血症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应用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会厌功能丧失,咳嗽反射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导致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及时有效引流气道内分泌物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1].临床上常用吸痰的方法来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但吸痰的同时可能降低肺泡气体的氧浓度,使肺泡的容积和压力改变,导致低氧血症[2].低氧血症是吸痰操作所导致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低氧血症的原因既与吸痰操作对氧浓度、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影响有关,又与原发疾病相关.在吸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适度增加吸人氧浓度、减少吸痰对肺通气的影响、控制吸痰操作等方面来寻找预防措施.本文对吸痰致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探讨吸痰操作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是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硅胶气管以开放呼吸道。改善呼吸的手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气管切开病人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节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吸出,易形成痰痂,或吸痰操作不当等原因所致的肺部感染。导致痰液增多粘稠不易吸出,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现将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麻醉及外科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是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的人工气道,导致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或被抑制,痰液难以排出,造成肺部感染,甚至因气道堵塞而危及生命。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吸痰护理一直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本文将吸痰护理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患者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和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最常用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由于人工气道破坏了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抑制咳嗽反射,因此,气管内吸痰即成为排除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内分泌物的有效方法。然而,气管内吸痰做为一种侵入性的护理操作,会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其他还有气管黏膜损伤、支气管痉挛、肺部感染、肺不张、刺激性窒息、心律失常、心脏停搏等。尽管有研究证明,密闭式吸痰较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相比,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维持气道正压、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不畅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1],在耳鼻喉科行气管切开或造瘘置管又是喉部肿瘤手术治疗术开放气道保证有效通气的必要治疗手段.对此类患者的气道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除加强气道湿化、促进自主排痰外,有效吸痰是保证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通畅最有效的方法之-[2].采用不同的吸痰方法,吸痰效果及对患者身心影响差异明显.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适合经套管气管内吸痰的新方法,与传统吸痰法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吸痰导致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储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可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因此,如何防止吸痰导致的缺氧是临床上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庞爱华 《护理研究》2004,18(2):351-352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不仅用于机械通气,也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1]。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敞开,失去了正常情况下鼻腔对空气的消毒过滤、加温、保湿和下呼吸道对病原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吸痰导管插入的有效深度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 (口腔 )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 ,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 ,人工气道已成为老年呼吸衰竭病人主要的抢救治疗手段。常见的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实施人工气道的患者依靠气管内吸痰 ,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良好的肺通气和肺换气。本文回顾性分析 1 5 3例老年人工气道患者发生 6 4 2例次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 ,旨在探讨其处理及预防措施 ,确保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质量 ,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我院监护室 1 999年 1月~ 2 0 0 3年 1 2…  相似文献   

19.
经鼻气管内吸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和已拔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往往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比较困难[1,2].我们采用经鼻气管内吸痰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昏迷病人由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阻塞气道,为病人施行气管切开术能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气管以下的呼吸道通气,但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非生理性手术[1],气管切开后,气体不经鼻腔加温、加湿直接进入气道,细菌也随之乘虚而人,而且切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易被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