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治疗的目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避免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是患儿的年龄以及相应的病理改变.开始治疗时的年龄越小,髋臼和股骨头的塑形潜力越大,效果越好.出生后不久的患儿,应用Pavlik吊带,就能使脱位的股骨头在2~3周内自然获得复位.8~9个月能够爬行的患儿,应选择牵引后在麻醉下闭合复位石膏裤固定.因为随年龄增长,活动水平增加,病理改变不同.1.5岁左右患儿能够独立行走后,闭合复位失败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测量患侧髋关节在复位后第12个月时的髋臼指数(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D/W)].以性别、侧别、年龄、复往前患侧AI、复位前患侧AI(D/W)、脱位程度、股骨头宽度比值、复位前患侧股骨颈前倾角(FNA)、h/b比率及内收肌切断与牵引等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复位后第12个月患侧AI、AI(D/W)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脱位程度、h/b比率、股骨头宽度比和复位前患侧FNA对AI、AI(D/W)有明显影响.年龄、脱位程度和复位前患侧FNA与AI成正相关,与AI(D/W)成负相关;股骨头宽度比和h/b比率与AI成负相关,与AI(D/W)成正相关.女性较男性髋臼发育快.结论:年龄、性别、脱位程度、是否同心复位、复位前患侧股骨头发育程度和股骨近端形态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采取闭合复位的DDH患儿258例,其中106例(160髋)获得随访;年龄6~36个月,平均16.9个月。其中男12例,女94例,左侧脱位34例,右侧脱位18例,双侧脱位54例。脱位程度按Tnnis分型:Ⅰ型23髋,Ⅱ型81髋,Ⅲ型31髋,Ⅳ型25髋。所有患儿均随访2~11年,平均5.1年。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双下肢悬吊牵引4~24 d,平均13.4 d。全麻下行经皮长收肌腱切断、手法复位后动力蛙式石膏固定3个月,外展支具固定3个月。采用Bucholz-Ogden分型评价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对DDH患儿性别、年龄、脱位程度、牵引时间、复位后固定时间、复位前骨化核出现与否、家族遗传史、胎位、复位前是否能行走等多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这些因素与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在获得随访的160髋中有31髋发生股骨近端形态改变(19.4%),其中Bucholz-OgdenⅠ型27髋(16.9%),Ⅱ型2髋(1.25%),Ⅲ型1髋(0.625%),Ⅳ型1髋(0.62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复位时患儿年龄(OR=7.006,P<0.01)、脱位程度(OR=5.116,P<0.001)、牵引时间(OR=0.261,P=0.023)及复位后固定时间(OR=3.991,P=0.03)与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病理形态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而患儿性别、复位前骨化核出现与否、家族遗传史、胎位、复位前是否能行走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复位前的皮牵引时间14~24 d有助于减轻股骨近端形态的病理改变,复位时患儿年龄越大、脱位程度越高、复位后固定时间越长,股骨近端形态病理改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早诊早治效果为佳,3岁以内患儿首选非手术治疗,但仍有大量病例闭合复位失败需手术切开复位.大于3岁的患者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理变化加重,闭合整复更不易成功,宜手术治疗.迄今无一种理想方法治疗大龄患儿.本院自1993年始选用改进Pemberton截骨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3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分析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6~36个月发育性髋脱位患者193例282髋,并对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的10例10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与复位前年龄、脱位程度、髋臼指数的关系。结果采用Salter评分标准,6~12个月组股骨头坏死2例,12~24个月组4例,24~36个月组4例。复位前髋臼指数值40。以上4例,40。以下6例。所有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复位前髋关节都是Ⅲ度脱位。结论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对6~36个月发育性髋脱位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很好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复位前髋臼指数值的大小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关系不大,但大于2cm的高度脱位是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纯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后择期骨块切除以及急诊切开骨块切除复位3种方法 治疗Pipkin Ⅰ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24例Pipkin I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闭合复位8例(闭合复位组)、闭合复位后择期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先天性髋脱位股骨头复位后增加髋关节稳定的新加方法。方法 选择32例43例髋关节囊肥大患儿,利用多余关节囊瓣重建髂股韧带。结果 经1 ̄5年随访,股骨头复位后稳定,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讨论 髂股韧带重建有效地预防了股骨头再脱位,增加了髋关节的稳定性,是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治疗中较理想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1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18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13例在伤后24h内行髋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4例在24h后试行闭合复位,1例因伤后16d入院,无法行手法复位,直接行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后行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6例行保守治疗,12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12~120个月,平均56.2个月。根据Epstein疗效评价标准:优5例,良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66.7%。结论 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应尽早行闭合复位和骨牵引,根据骨折类型、复位后X线片和CT片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髋脱位治疗中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与补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87年9月至1993年2月我院收治先天性髋脱位患儿28例,45髋。其中闭合复位治疗21例,34髋,包括7例13髋曾经院外闭合复位不成功者,均在直视下进行内收肌、髂腰肌松解,以轻柔的手法复位,使复位获得成功。对高脱位患髋采用加大髋关节屈曲位的蛙式石膏固定,避免了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7例11髋为来院前闭合复位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者,以及伴有髋关节半脱位者,进行补救治疗,取得了髋关节解剖复位,股骨头重建血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并加盖术,部分合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找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本组患儿42例,男t0例,女32例,年龄6岁~16岁,平均9.2岁。采用髋关节前方切口,切开关节囊,找见真臼,清理真臼内软组织,复位股骨头于真臼内;真髋臼缘上方0.5cm处行骨盆完全截骨,髂骨块植入截骨处,行加盖,进一步增加股骨头的包容。部分患儿行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结果:42例患儿经1~6年的随访(平均3.5年),出现再脱位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关节功能障碍4例。结论: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并加盖术虽然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提示我们在术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仔细操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位脱位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65例高位脱位型DDFI,测量髋臼指数、股骨颈前倾角,手术行Pemberton髂骨截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结果 髋关节脱位完全复位,髋臼指数恢复到平均21以下,股骨颈前倾角恢复到平均15.1.术后早期获得满意头臼对位,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以上出现髋关节半脱位和脱位5例,术后1年出现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 高位脱位型DDH采取手术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行设计的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儿脱位程度、脱位方向及年龄给予充分牵引 ,手法闭合复位 ,依据髋臼指数大小穿戴不同的蛙式架。结果 6 8例患儿经 8个月~ 4年观察随访 ,6 6例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髋臼指数在正常范围 ,股骨头位于髋臼内 ,股骨头骨化核发育良好。 1例髋臼指数约 70°,骨化核明显较对侧小 ;1例发生后脱位。结论 蛙式架外固定治疗 3岁以内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护理方便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并加盖术,部分合并股骨近端旋转戗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天节脱位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找出降低术后开发症的办法和措施。方法:本组患儿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6岁~16岁,平均9.2岁。采用髋关节前方切口,切开关节囊,找见真口,清理真门内软组织,复位股骨头于真臼内;真髋臼缘上方0.5cm处行骨盆完全截骨,髂骨块植入截骨处,行加盖,进一步增加股骨头的包容。部分患儿仃股骨近端旋转戡骨,纠正前倾角。结果:42例患儿经1-6年的随访(平均3.5年),出现再脱位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关节功能障碍4例。结论: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并加盖术虽然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提示我们在术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仔细操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Salter骨盆截骨术和股骨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例(24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其中男8例9髋,女10例15髋;年龄0.5~6岁,平均(3.2±0.3)岁。所有患儿均行Salter骨盆截骨及股骨小粗隆下旋转截骨手术治疗。结果 18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为20个月。所有患儿切口一期甲级愈合,术后石膏或支具固定8~12周。其中,股骨头恢复中心复位16例22髋,1例1髋髋臼发育不良伴关节僵硬,1例1髋发生股骨头坏死。采用Makay改良DDH疗效评定法进行评定,术后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4例18髋,良2例3髋,中1例2髋,差1例1髋。结论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应用Salter骨盆截骨术及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手术治疗,均可使患儿患肢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发生,具有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康复锻炼效果良好等优点。并且符合现代骨科追求矫正畸形的理念,术后效果确切,笔者认为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一期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在3~8岁延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LDH)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2008年4月对3-8岁之前未经治疗的34例(39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无术前牵引的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4例(39髋),男5例,女29例;右髋16例,左髋17例,双髋3例;按照Tonnis分级,Ⅱ级4髋,Ⅲ级16髋,Ⅳ级19髋,术前髋臼指数平均33°(28°~42°);手术年龄平均4.5岁(3~8岁).[结果] 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5年(2.5~4年3个月),术后改善髋臼指数平均15.5°(10°~20°),1髋(2.5%)半脱位,1髋(2.5%)发生股骨头坏死征.按照Mckay临床评定标准,其中优11髋(28%),良23髋(59%),可3髋(8%),差1例(3%),优良率89%.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13髋(33%),良23髋(59%),可2髋(5%),差1例(3%),优良率92%.[结论] 一期联合手术无需术前牵引,能同时纠正髋关节软组织和骨性病理改变.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关节功能优良率.减少患儿痛苦及住院时间.效果优良,值得在适合的病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年龄2~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应用改良Salter截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均采用改良贝氏石膏固定,不固定髋关节.采用X线评定标准和Mackay 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9年,平均7.2年.疗效优24例,良1例,并发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半脱位l例.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术前为40.05°±5.6°,术后为13.28°±5.06°;CE角术前为-0.12°±8.01°,术后为40.12°±5.58°;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术前组为45.05%±14.07%,术后为106.06%±11.55%.上述各项指标经两两配对t检验,P<0.05,各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3%.[结论]改良Salter手术对2~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疗效显著,结合改良贝氏石膏固定,患儿能早期活动髋关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髋臼成形术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48例,男12例,女36例,年龄2.6—8.5岁,平均5.4岁。采用S—P切口,切开关节囊,清理真臼内软组织,复位股骨头;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髋臼缘上方沿关节囊附着点行弧形截骨,髂骨块植入截骨处,增加股骨头的包容。结果:48例患儿经1.6-5.6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手术优良率为86.8%。结论:髋臼成形术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随访超过2年的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5~14.4岁,平均10.2岁.16例为高能量损伤,患者年龄(11.58±2.10)岁;11例为日常活动中受伤,患者年龄(8.30±2.93)岁.25例为后脱位,2例伤后自行复位者脱位方向不明.1例合并双侧股骨干骨折者初诊时漏诊.24例于伤后1~9h复位,其余3例复位时间超过24 h.21例闭合复位,6例切开复位.切开术中发现关节内骨软骨块3例,盂羼损伤嵌顿2例,关节囊嵌顿1例.复位后均采用单髋"人"字石膏制动4~6周.结果 27例中10岁以下者占48%.男女比例为2.4:1,左右侧别无差异.高能世损伤与低能量损伤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2,P=0.002).全部病例随访2.4~8.3年,平均3.6年.按照Thompson和Epstein评价标准:优24例,良2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残留股骨头膨大和扁平髋.发生股骨头坏死者均为高能量损伤.延时≥24h复位组与<24h复位组股骨头坏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06,P=0.001).结论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所需创伤能量小,合并损伤少,10岁以前多为低能量损伤.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闭合复位不能达到中心复位者,可行切开复位及探查修复.24h内获得中心复位、无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欧良树 《中国骨伤》1997,10(6):60-6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三类,闭会复位,闭合复位加旋转截骨术和切开复位。1.在各种方法的选择上,主要参考患儿年龄和局部病变情况。(1)新生儿期: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除关节囊松弛外,多数关节基本正常,6个月以上髋臼前、上、后缘可能发育不良,臼浅,前倾角与关节改变不大,股骨头可置入日内,关节周围组织改变不大,且小儿尚不会走路,治疗原则应使双下肢保持外展位,股骨头置入日内,促体滚日和股骨头得到对应发育,而达到髋关节稳定的目的。1、2。(2)1~3岁,够自尚未充分发育,白没变形,自内充满变性…  相似文献   

2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5年~ 2 0 0 1年 ,我们对 12例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年龄 18~ 5 5岁。均为外伤所致。受伤至手术时间 11例为 3~ 10天 ,仅 1例因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 ,至伤后 73天手术。所有患者均摄骨盆正位及左右侧斜位 X线片及髋部 CT扫描加三维及四维重建。 1例合并股骨头中心脱位 ,2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 ,1例伴有坐骨神经损伤。对股骨头中心脱位行闭合复位、胫骨结节及股骨粗隆间骨牵引 ;股骨头后脱位予以 Stimson手法复位 ,必要时硬膜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 ,胫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