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飞虎 《建筑》2006,(12):66-67
他们依然是领头羊中建一局五公司近期做了一项特殊统计—劳务工党员统计。统计出的41名劳务工党员(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劳务工党员身份难以确认)中,男党员100%,正式党员100%;农民出身的100%。流入时间6个月以上的83%,6个月以下的17%;党组织关系在劳务公司的54%,在流出地的46%;35岁以下的5%,35~45岁的56%,45岁以上的3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3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8.8%。在一个独特的群体中,他们依然是领头羊—年龄普遍较年轻。41名劳务工党员中,45岁以下的25名。可以看出,劳务工党员年富力强。文化程度比较高。41名劳务工党员中,高中文化水…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如何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劳务务工人员的管理,是一项重大的管理问题。从长远来看,建立一套符合客观情况的"一条龙"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避免各种经济纠纷和法律风险。农民工是现在建筑施工行业的主要劳务人员,其文化层次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加之现有的劳务公司管理水平和理念落后,导致劳务工人管理一直是个难题。文章浅析建筑施工现场劳务工人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建筑业,劳务工人的频繁流动使其缺乏连续、逐步提高的技术训练,直接导致这一群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难以有效提高。通过主体仿真技术建立建筑业劳务工人职业流动的仿真模型,并引入学习曲线对建筑业劳务工人的技术水平进行模拟,发现存在劳务工人职业流动频繁、用工成本飙升和劳务工人技术水平提升缓慢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劳务工人的自利倾向、低流动成本和用工单位的相互竞价。仿真实验还研究了技术准入对策和技术激励对策在引导劳务工人的自利倾向、增加劳务工人的流动成本两方面的作用。相应对策的仿真实验表明,技术准入和技术激励两种对策均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其中技术激励的正面作用远大于其导致的成本增加,使激励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建筑业劳务工人职业流动过于频繁,这一现象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劳务工人利益保障及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均存在重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结构化的问卷实地调研建筑劳务工人的职业流动历史、对行业内流动行为的感知以及未来流动意愿的情况,分析了劳务工人职业流动频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建筑业职业流动率介于 30%~45%之间,职业流动过于频繁;薪酬水平和社会关系是影响劳务工人职业流动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的社会关系造成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劳务工人职业流动的选择;劳务工人选择职业流动时薪酬变动的心理阈值为现有薪酬水平的 10%~15%之间。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企业劳务工管理策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建筑企业维护稳定企业现有的劳务工队伍,加强劳务工的技能培训的同时,利用开放的劳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的阐述,说明加强企业劳务工管理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海权 《城市建筑》2014,(8):377-377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人工费在直接费中所占比重仅次于材料费。现在大家对劳务工价格争议很大,集中在劳务工价格比定额综合工日高的问题上。本文从劳务工与定额综合工日的概念、差别及建议这几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劳务管理混乱,劳务工流动性大,集体讨薪等一系列问题,金水贝中心大厦项目开工伊始,通过引进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对进场劳务工进行实名制管理,加强对分包工资发放的监管,能够确保劳务工工资能够及时、准确发放到工人手中。该平台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劳务工工资支付的中间环节和流程,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浅谈如何对外来劳务工实行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学花 《建筑安全》2007,22(9):57-58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大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大桥横跨江河两岸……缔造这些神奇作品的总也离不开那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劳动者:外来劳务工。的确,一座城市的繁荣兴旺,与外来劳务工密切相关。每年,成千上万的劳务大  相似文献   

9.
高强  于群 《建筑安全》2011,26(11):54-58
通过大量详实的问卷调查,分析现状,查找严重影响施工安全的要素—劳务工组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论述了劳务工今后必然的发展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筑创作》2002,(12):12-22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走近,中国正引起世界的瞩目。中国正在建设一项综合体育中心——南京体育中心,向世界展示其设计大型体育设施的能力。南京体育中心将作为奥运会前中国最大的一项体育赛事,2005年中国全国运动会的赛事场地。  相似文献   

11.
周志刚 《工程质量》2004,(12):53-53
目前劳务工队伍主要来自农村,他们普遍能够吃苦耐劳,他们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学文化程度。他们是一个年龄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低、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要想减少安全事故就必须对劳务工队伍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能培训,必须对他们加大施工安全的监护力度,必须强化日常的劳务工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崔三敏 《建筑》2021,(7):17-19
在第三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中建二局展览厅前一个巨大的“华龙一号”核岛模型吸引了众人驻足拍照。“真的没想到,有一天我的作品还能拿到国际展览会上展览,感觉跟做梦一样。”站在一旁的核岛模型创作者、农民工党员吴加洪开心地说。其实,吴加洪和他的“劳务工党建创客空间”已经先后攻克了大体积胎膜设计制作与改进等多项难题。  相似文献   

13.
李四维 《建筑施工》2021,43(6):1180-1182
我国建筑业劳务工人队伍存在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建筑业劳务工人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日本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劳务管理制度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优化我国劳动力结构、加快建筑业改革、推动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豫军     
汪法频 《建筑》2008,(18):1-1
建筑豫军,从中原突奔而来。他们用独特"身姿"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塑造自我,定格成不断发展着的中国当代新型产业工人的"群雕"。透过森林般的城市筑体,我们看见了支撑在他们身后的一双有力的巨手—政府的手。假如缺失了河南各级政府有关发展壮大建筑企业和建筑劳务工的一系列良措与明举,  相似文献   

15.
王英 《施工技术》2006,35(5):30-31
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转来的劳务工,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加强工人主动防护意识和被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1抓好安全教育1·1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安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也有不少规定,而建筑劳务市场的现状就象一个多嘴的漏斗,不同环节的流转是自由的和多向的。首先,所有的安全教育都忽视了一个现实情况,在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普遍反映“劳务工荒”,供求市场的失衡注定上述的教育变成一种形式。其二,目前劳务工的安全教育由企业买单,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第一高楼分步试运营是世界上最高绿色建筑近日,上海浦东陆家嘴旋转体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启动分步试运营。在绿色节能环保方面,上海中心存在重大突破,共应用40多项绿色节能环保技术,能耗比同类建筑减少约20%,是获得中美"双认证"的世界最高绿色建筑,被认定为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是一项以中国团队为主体建造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首建超过600 m的建筑,是世界上最高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7.
简讯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揭晓;中国将建世界一流科技工业园区;宝钢创出一项炼钢世界纪录;中国正在成为展览大国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制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使劳务工中的大部分人员进入了市政公路养护一线职工队伍,现行的用工和分配体制,造成职工身份和收入的差异。对此,国有养护企业应贯彻“十八大”精神,“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给劳务工更多的关爱,使他们“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世界建筑》2012,(12):16
第6届"WA中国建筑奖"评审会于2012年10月27日在北京举行。评委会在经过一天严肃认真的评审和讨论后,评选出了本届2012年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3项、佳作奖5项和入围作品12项。对该20项获奖作品的介绍是本期《世界建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4,(7)
建筑行业作为劳务用工密集型的企业,有着其行业的特殊性,为了对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和劳务工人的有序管理,规范建筑业用工行为,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管理工作,从劳务分包企业资质资格管理、用工管理和项目现场管理,强化提高建筑业劳务工人持证上岗率和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浅谈一些个人的工作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