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纳米颗粒(NPs)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它是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本文阐述了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包括药物载体,表面拉曼增强效应,量子点,磁性纳米颗粒等。在治疗癌症,基因工程,生物代谢,胚胎发育等领域内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纳米氧化锌的微乳液法合成和吸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微粒一般是指颗粒尺寸在1~100nm之间的超细微粒,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纳米氧化锌由于其粒子大小在纳米级范围,因此具有与普通氧化锌不同的特殊性能.纳米氧化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用途很广的多功能材料,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纳米氧化锌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能力和优异的可见光透明性,  相似文献   

3.
ZnO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XRD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前驱物碱式碳酸锌热分解法制备ZnO纳米粒子: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广角X射线衍射(WAXD)技术,研究了原料、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浸洗淋洗等条件对ZnO纳米粒子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物不淋洗有利于获得较小粒径的ZnO微晶,三种原料Zn(CH3COO)2、ZnCl2和ZnSO4.7H2O中,以Zn-SO4.7H2O为原料制备的晶粒最小;前驱教授经焙烧、浸洗、乙醇淋洗后得到了晶粒分布均匀、纯相的ZnO纳米粒子,其晶粒尺寸随着焙烧温度、时间的增加,晶粒逐渐长大;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少,ZnO的晶胞体积逐渐减小,而二类应变均方根值却逐渐增加,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纳米颗粒在穿透血脑屏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纳米颗粒在血脑屏障相关的脑部疾病研究中的进展,分析应用在血脑屏障研究中的几类纳米颗粒,分别对治疗、诊断/追踪及多功能纳米颗粒的材料组成、功能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评述.介绍在靶向纳米颗粒穿透血脑屏障可视化研究中的成果,指出纳米颗粒在血脑屏障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发展历史,着重概述了纳米材料中的基本物理效应及其特性和纳米科技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趋势,指出了纳米科技这一新领域向凝聚态物理学提出的挑战和物理学理论发展的机遇,同时提出了将来理论研究中可能采用的研究方法,表述了纳米结构材料必将成为具有特殊性质材料设计中的基本构件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6.
对自制纳米级TiO_2微胶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和光化学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TiO_2在生成过程中,随着微粒的成长,出现了其吸收曲线红移的量子尺寸效应;成品TiO_2微胶粒也具有较强的光化学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工艺条件对CdS纳米粒子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硫脲为表面修饰剂对CdS进行表面修饰,并将CdS分散在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水溶液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各种反应条件对CdS纳米粒子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硫脲用于CdS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能有效地降低CdS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大提高了其量子尺寸效应,硫脲与CdS之间的不同比例、硫脲修饰前后溶液的pH值对CdS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pH值为2.00,硫脲与Cd^2 比例为8:1的条件下,得到了粒径大小为5nm、粒径分布均匀的CdS纳米粒子,TEM观察到的结果与Brus公式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纳米WS2润滑晶体的制备与量子尺寸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WS2润滑晶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固体润滑材料。作者介绍了一种用机械-物理固相反应装置制备纳米WS2润滑晶体的新方法;用XRD对WS2纳米晶体进行物理分析;用ESCALAB-MKⅡ型电子能谱仪分析了不同粒径的试样W4f7/2,S 2p3/2电子结合能的变化,并对50nm和10nm粒径的S-W-S纳米簇团的S 2p3/2电子能谱结构进行谱图拟合。分析结果表明:XRD图样显示为WS2相单相;在S-W-S纳米簇团中存在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该效应强化了硫原子电子壳层间的轨道杂化,使纳米级的WS2润滑晶体形成了1个没有悬键的、化学性能稳定的中空球体,在润滑过程中,这种结构可使体系保持较强的化学稳定性,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9.
贵金属金银纳米颗粒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广泛应用于催化、能源、光电子和生物等领域.介绍了金银纳米颗粒的各种制备方法及表征,并综述了金银纳米颗粒掺杂玻璃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氧化镁晶粒微结构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们对纳米氧化镁微晶的系列样品进行了差热分析(DTA)、红外(FT-IR)测量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结合所获得的晶粒度和XRD微结构参数,我们发现:纳米晶氧化镁的晶粒组元中存在晶格膨胀,纳米氧化镁晶粒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长大,且其微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其晶格畸变与晶粒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氧化锆弥散增强氧化铝陶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制的ZrO2(3Y—TZP,7.6nm)纳米粉,分别按9,12,15,18mol%弥散增强氧化铝陶瓷。对试样测试了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弯强度在15mol%ZrO2出现极值,而断裂韧性则趋于饱和,这一现象是由纳米晶粒t→m相变过程中的量子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合金形成焓的改进Miedema模型和考虑纳米颗粒表面效应,研究了钛基二元纳米合金形成焓的尺寸和成分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钛基二元合金纳米颗粒的形成焓依赖颗粒尺寸,显示了明显的尺寸效应.纳米颗粒的形成焓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当粒径减小到某一临界尺寸时,纳米合金的形成焓由负值转变为正值,从而降低了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当颗粒粒径小于10 nm时,纳米颗粒发生成分聚集,这种成分聚集发生的趋势取决于纳米合金的表面形成焓.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高品质、性质稳定的硫化锌量子点,采用硫代乙酰胺在水热条件下的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硫化锌量子点,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分别表征了所制得量子点的物相、颗粒尺寸和发光性质,考察了反应时间对量子点物相、颗粒尺寸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水浴条件下,可以获得颗粒尺寸在20 nm以下,面心立方结构的硫化锌量子点.发光性能测试表明:制备的硫化锌量子点可被330 nm紫外光有效激发,产生位于430 nm附近的蓝光发射;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量子点颗粒尺寸增大、发光性质减弱.  相似文献   

14.
淀粉是一种天然、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是自然界中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质材料。因其结构复杂性,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淀粉结构研究。目前,最为公认的淀粉模型为同轴半结晶的多尺度结构,由此衍生出两种淀粉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1)酸水解处理无定形区的半结晶颗粒产生淀粉纳米微晶;2)由糊化淀粉得到淀粉纳米颗粒。文章从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属性和应用的角度进行综述,发现淀粉纳米颗粒可作为填充剂改善生物复合物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当下,致力于寻求创新有效、可持续、在工业包装中有广泛应用的方案系统研究有待于继续加强;同时淀粉纳米颗粒与其它生物聚合物相混合的研究开发将成倍增长,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量子尺寸纳米TiO2的水热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钛酸丁酯和乙醇体系下,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10 nm的量子尺寸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并研究了此粉末的光催化活性和晶粒粒径、荧光发射光谱的关系.结果表明: 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在粒径为8~9 nm时光催化活性最好,当晶粒粒径再减小以后,由于表面活性的增加导致晶粒表面羟基的增加,成为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而使活性降低.同时此粉末的荧光发射光谱中并没有发现荧光峰位随着晶粒粒径变小而发生位移,并且荧光发射光谱峰的强度和光催化活性之间没有成比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物荧光探针的纳米晶体量子点合成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晶体量子点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是在生物体系中作为荧光探针,量子点的光学特性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具有宽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光谱、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寿命更长等优点。本文评述了作为生物荧光探针的量子点的合成及用于生物探针时的量子点表面修饰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纳米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Fe3O4磁性纳米颗粒具有无毒性、高载药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等特点,成为药物运输系统中常用的药物载体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药物在Fe3O4纳米颗粒上的搭载方式和性质,以及在细胞内的定位靶向和动态运输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纳米晶体量子点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是在生物体系中作为荧光探针,量子点的光学特性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具有宽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光谱、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寿命更长等优点。本文评述了作为生物荧光探针的量子点的合成及用于生物探针时的量子点表面修饰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表面修饰铂的铜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分别以硫酸铜、氯铂酸为前驱物、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制备了溶剂稳定的铜和铂纳米颗粒;并以铜纳米颗粒为种子、将氯铂酸溶解其中,在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的基础上制备了表面修饰了铂的铜纳米颗粒。所制备的三种纳米颗粒均为球形,粒径分别为1.7 nm、2.1 nm、2.4 nm.在30℃、1.01×105Pa的条件下,所制备的表面修饰了铂的铜纳米颗粒在环己烯的催化加氢反应中具有比铂纳米颗粒和铜纳米颗粒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它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界面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镍为催化剂前驱体,H2为还原气体,N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技术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Ni催化剂颗粒。用扫描电镜观察Ni颗粒形貌和粒径,分析讨论还原温度和时间对纳米Ni颗粒的影响及纳米颗粒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Ni颗粒逐渐变大;随着还原时间增加,催化剂前驱体涂层先分裂,再逐渐形成纳米Ni颗粒,而后又因烧结变大;H2和N2气在Ni颗粒形成过程中还起到刻蚀涂层、吸附弱化颗粒间粘结力的作用;合成纳米Ni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还原温度为400-450℃,还原时间为30~6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