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质瘤磁敏感成像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和SWI检查,11例患者行MRS检查。由两位高年资神经放射诊断医师对SWI肿瘤内的低信号进行评分,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4例高级别胶质瘤中12例瘤内出现不同程度多发斑片状、索状低信号,病理学证实为瘤内出血及瘤内血管;11例低级别胶质瘤中3例瘤内未出现明显低信号,6例瘤内出现少许斑点、线状低信号,病理证实为瘤内血管,2例瘤内可见少量斑片状低信号,病理证实为瘤内出血。高级别组胶质瘤内低信号评分值高于低级别组(P〈0.05)。结论:不同级别胶质瘤在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有明显差异,SWI有助于术前对胶质瘤分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儿童脑肿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2011年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脑肿瘤患者28例纳入研究,根据2007年 WHO 分级,11例归为低级别组(Ⅰ、Ⅱ级),17例归为高级别组(Ⅲ、Ⅳ级)。采用1.5T 或3.0T 超导型 MR 成像仪完成 SWI 检查,将 SWI 图像上病灶内的低信号分为点状、团簇状、线状和斑片状灶,并采用4级评分,不规则低信号灶在排除孤立静脉成分和钙化后认定为磁敏感伪影(MSA)即出血成分,分析2组的出血率和低信号评分值。结果高级别组低信号评分值(2.76)显著高于低级别组(1.55,Z=4.0569,P <0.001)。高级别组显示出血率(76.37%)显著高于低级别组(18.18%)(χ2=5.8119,P =0.0159<0.05)。结论儿童不同级别脑肿瘤的 SWI 表现有明显差异,通过相关信号分析有助于术前分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胶质瘤瘤内静脉,探讨SWI显示瘤内静脉对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39例,包括低级别胶质瘤18例(WHOⅠ~Ⅱ级)、高级别胶质瘤21例(WHOⅢ~Ⅳ级).所有患者均在GE 3.0T MRI成像系统下行基本和SWI序列扫描,图像在GE ADW 4.2工作站经最小密度投影重建获得SWI图像,逐层观察SWI图像上胶质瘤瘤内静脉的分布情况,并按静脉数量进行评分,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然后对瘤内静脉评分与肿瘤级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WI图像上,低级别胶质瘤组静脉检出率为28%,高级别胶质瘤组静脉检出率为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0,P<0.01);低级别胶质瘤组静脉评分:0分13例(72%)、1分5例(28%);高级别胶质瘤组静脉评分:1分4例(19%)、2分17例(81%),二者静脉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11,P<0.01);瘤内静脉评分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78,P<0.01).结论 SWI显示瘤内静脉对胶质瘤分级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SWI在颅内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高级别胶质瘤和12例低级别胶质瘤,均行T2WI、T2FLAIR、T1FLAIR、增强T1FLAIR和SWI。由2位经验丰富的神经影像学医师对SWI和常规MRI序列图像中肿瘤的内部结构进行盲法评定。观察项目包括:肿瘤内出血代谢物、钙化、肿瘤相关静脉的显示,并对病灶内低信号程度评分。结果:大多数低级别胶质瘤瘤内的细线状低信号提示血管结构,而大多数高级别胶质瘤瘤内斑片状及细线状低信号提示出血和血管结构。高级别胶质瘤低信号程度评分高于低级别胶质瘤,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8,P<0.01);胶质瘤级别与肿瘤低信号评分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616,P<0.001)。结论:SWI有助于分析胶质瘤内部的细微结构及胶质瘤分级。  相似文献   

5.
正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行7 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局部图像方差(LIV)在定量分析胶质瘤征象中的低信号微血管结构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神经放射学上怀疑弥漫性浸润性胶质瘤的成年病人,行常规MRI及7 T SWI。肿瘤分割后,应用SWI-LIV定量分析肿瘤内部的SWI低信号。手术后病理确认肿瘤分级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突变状态,比较低级别胶质瘤(LGG)和高级别胶质瘤(HGG)之间、(IDH1)-R132H阴性和阳性的肿瘤之间、CEMRI明显强化与不明显强化的胶质瘤之间,SWI-LIV值的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敏感加权像(SWI)对颅内肿瘤微血管表现,评价SWI在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颅内肿瘤。根据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进行分级,对所得数据资料行χ~2检验,结果以χ~-±s表示,以P<0.05判定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ITSS级别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ITSS级别高于淋巴瘤(P<0.01)。在显示颅内肿瘤微血管方面SWI明显优于MRI常规序列。结论:SWI有助于对颅内肿瘤内部结构显示,特别瘤内微血管,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场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中的价值,肿瘤磁敏感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TSS)与动态磁敏感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 MR灌注成像中的相对最大脑血流容积(maximum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max)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2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分别行术前SWI和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按照2007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标准将胶质瘤分成三组,分析相同层面的ITSS和rCBVmax,分别比较ITSS分级、rCBVmax值、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评价ITSS和rCBVmax在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ITSS在胶质瘤中表现不同的形态,可呈点状、条状,或点条状聚集成团、片状;多位于肿瘤内部靠近T1WI呈强化部分的内侧.ITSS在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ITSS分级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明显相关(r=0.961,P<0.0001).rCBVmax与ITSS级别之间显著相关(r=0.846,P<0.0001),但ITSS最为密集的部位往往并非rCBVmax所处的位置.ITSS对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4.6%、阳性预测值为90%和阴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高场MR非对比增强SWI、rCBVmax、脑胶质瘤病理分级间有很高的相关性,SWI对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磁敏感加权序列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22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按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规定的胶质瘤分级标准分为2组,高级别组(Ⅲ~Ⅳ级)l3例,低级别组 (Ⅰ~Ⅱ级)9例.使用GE 3.0T MR扫描仪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CE-T1WI)和SWI序列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序列比较,并与病理对照分析.SWI序列的参数如下:TR=35 ms,TE=20 ms, FA=15°, 层厚2 mm.分析SWI显示的肿瘤内静脉、出血及其代谢产物在2组脑星形细胞瘤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SWI显示的出血及小静脉在2组星形细胞瘤中存在明显差异.SWI在显示肿瘤的小血管及出血方面比常规序列更敏感.结论 SWI对于脑星形细胞瘤内静脉和出血方面显示清晰,有助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何种 b 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胶质瘤术前分级更有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胶质瘤(高级别24例、低级别14例)患者的 MRI 资料,均行常规 MRI 检查和3种 b 值的 DWI 检查(b=1000 s/mm2、2000 s/mm2、3000 s/mm2),分析 DWI 上肿瘤的信号特征,测量肿瘤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不同 b 值的肿瘤最小 ADC 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取最佳诊断阈值,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序列的敏感性、特异性的差异。结果 b= 3000 s/mm2 DWI 图像上,91.6%(22/24)高级别胶质瘤呈高信号,85.7%(12/14)低级别胶质瘤呈低信号,以高信号作为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诊断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91.6%和100%)。在 b 值相同时高级别胶质瘤的最小 ADC 值低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 b 值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 ADC 3000<0.74×10-3 mm2/s 作为鉴别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100%和87.3%。结论高 b 值 DWI 比常规 b 值 DWI 更能准确反映胶质瘤分级,应用 b=3000 s/mm2 DWI 肿瘤最小 ADC 值为胶质瘤术前更准确分级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动态磁敏感加权对比增强(DSC) MR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患者行SWI与DSC MR灌注加权成像扫描,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0例(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57例(WHOⅣ级).评价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与相对脑血容量(rCBV)最大值,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Welch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TSS和rCBV单独使用和两者联合应用对星形细胞瘤分级的效能.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4例未见到ITSS,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TSS分级为1~3级,胶质母细胞瘤ITSS分级均为3级,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96,P<0.01).Ⅱ、Ⅲ和Ⅳ级星形细胞肿瘤内rCBV最大值分别是1.26 ±0.42、3.59 ±2.09和8.34±1.1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72,P<0.01).肿瘤内ITSS与rCBV最大值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0.89,P值均<0.01),rCBV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8,P<0.01).SWI、DSC及SWI与DSC联合应用鉴别Ⅱ和Ⅲ级星形细胞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9、0.93、1.00,鉴别Ⅲ和Ⅳ级星形细胞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0、0.94、0.94,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1.00、0.99、1.00.结论 脑星形细胞瘤ITSS可以对脑星形细胞瘤进行分级,SWI与DSC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