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夏比冲击试验和组织观察,研究了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不同区域的韧性分布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焊接峰值温度低于950℃时,韧性变化不大;当峰值温度达到1300℃时,X80管线钢所对应的粗晶热影响区韧性最低,形成了局部脆化区域.引起粗晶热影响区韧性降低的原因为晶粒的显著长大和粗大M-A岛状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加速冷却对X70钢热影响区组织与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加速冷却对TMC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提出在X70管线钢焊接过程中以加速冷却方式改善热影响区韧性的方法.热模拟及实际焊接接头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冷速后,热影响区贝氏体基体中高碳高硬度的M—A组元明显减少,并被韧性的残余奥氏体薄膜所取代;而在喷水冷却的高冷速下得到了粗大贝氏体束组织,韧性反而没有改善.选择适当的冷却速度,使热影响区获得韧性良好的中温转变组织,是提高管线钢热影响区韧性的简单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铸造技术》2016,(8):1740-1742
对高强管线钢,在焊接作业中由于焊接峰值温度的不同,焊接热影响区所表现出来的组织特性和性能将会有所差别,以X80管线钢为例,通过焊接热模拟试验分析了在不同焊接峰值温度和线能量下,试验钢的组织变化和峰值温度对材料硬度、冲击韧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BWELDY960Q钢焊接热模拟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华  苏允海  连景宝 《焊接学报》2018,39(11):94-98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模拟BWELDY960Q钢焊接热影响区,在不同峰值温度条件下,研究热影响区各区域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热影响区各微区组织形态不同,粗晶区的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细晶区的组织为细晶板条马氏体,不完全重结晶区的组织为马氏体、索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回火区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峰值温度达到1 200 ℃时,热影响区原始奥氏体晶粒已经开始粗化,并越接近熔合区,晶粒粗化现象越显著. 粗晶区冲击韧性较低,韧性损失为母材的82.17%,不完全重结晶区的冲击韧性损失为母材的46.53%. 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比实际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更粗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光学金相、透射电镜和冲击试验,研究了4种X80高性能管线钢焊接粗晶区韧性随焊接热输入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其焊接粗晶区的韧性不仅受焊接热输入大小的影响,而且不同的管线钢在相同的焊接热输入下,粗晶区韧性下降的幅度不同,具有不同的热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粗晶区是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通过对X80管线钢进行热模拟、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后表明,粗晶区的组织主要为板条束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冲击韧性较差,存在严重脆化,粗晶区脆化是由于晶粒的粗化以及M-A组元数量增多造成的;随着t8/5的增加,粗晶区的冲击韧性和硬度随之降低;峰值温度越高,X80级管线钢的组织越粗大、韧性越低;中间临界区是焊接热影响区中另外一个韧性较薄弱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焊接热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焊接线能量对X7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kJ/cm的焊接线能量下,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发生粗化,韧性显著降低;随着焊接线能量增加,低温韧性进一步恶化。然而,焊接线能量对细晶区的组织和低温韧性影响不大,在60kJ/cm的大焊接线能量下.细晶区仍能获得优良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8.
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X80管线钢在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由于受到焊接过程热的作用,其组织和性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韧性是天然气长输管线的重要性能,采用热模拟技术、现代工程测试手段和显微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热输入参数下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韧性(夏比冲击功和CTOD)的差异及其原因.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焊接热输入下CGHAZ的韧性比较低热输入下CGHAZ的韧性明显高,超过一定范围,随着热输入的增加韧性激剧下降.造成不同热输入下韧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CGHAZ显微组织的差异引起的.较低的热输入下CGHAZ中产生了一定量的低碳马氏体,从而导致韧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电立焊和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铌对610MPa级高强结构钢大热输入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kJ/cm的大热输入条件下,铌对实际接头热影响区宽度的影响不明显,其均为7.5~8mm,但铌可加大粗晶区宽度约1.5min,同时不含铌钢粗晶区韧性均高于含铌钢。热模拟试验时在峰值温度1200℃以上,不含铌钢韧性远高于含铌钢;低于1200℃时,随峰值温度降低两者差值逐渐缩小。高的峰值温度下碳氮化铌溶解增加,固溶铌可通过对界面运动的溶质拖曳效应阻碍铁素体长大动力学,促进粗大板条贝氏体的形成:铌的添加不利于大热输入条件下高强结构钢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10.
《铸造技术》2016,(1):21-23
借助热模拟技术对建筑用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内组织和性能进行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冷却速度下,三种钢试样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焊接热影响区的强度、硬度变化不明显。而当冷却速度超过5℃/s时,钢试样强度和显微硬度随冷却速度的加快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11.
TiNb钢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组织与冲击性能演变规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焊接热循环参数对高热输入焊接用TiNb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及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TiNb钢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升高,珠光体和铁素体的含量明显减少,贝氏体的含量增多,贝氏体板条组织明显粗化,导致冲击韧性下降;高温停留时间延长,贝氏体和珠光体含量大幅降低,多边形铁素体含量增加,高温停留时间为10 s以上时,多边形铁素体组织粗化严重,冲击韧性急剧降低. 在合适的冷却时间条件下,以晶粒细小的针状铁素体组织为主,冲击韧性达到最大值. 较低的热循环峰值温度、较短的高温停留时间和合适的冷却时间,可以获得晶粒细小的铁素体组织,从而可以显著提高热影响粗晶区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2.
孙静涛  韩英 《焊接》2006,(6):50-52
利用热模拟技术对国产HG50钢焊接过热区组织和低温韧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焊接冷却时间t8/5与低温韧性的关系曲线,分析了HG50钢模拟焊接过热区组织转变特征及其对韧性的影响,为焊接工艺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梁亮  张波  邓想涛  刘旭辉  肖爱达  欧玲 《轧钢》2007,37(2):12-17
采用1.3、1.6、1.9 kJ/mm 3种不同线能量对960QT钢进行焊接,研究了线能量对960QT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线能量的增加,焊接接头强度下降,但塑性提高,焊缝冲击韧性变化不大,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先降低后增大,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均高于焊缝。对3种线能量下960QT高强钢的焊接接头进行金相分析,发现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随着线能量的增加,针状铁素体发生粗化,数量相对减少,粒状贝氏体数量增多。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主要为板条M/B和粒状贝氏体。随着焊接线能量的增大,冷却速率减小,粒状贝氏体组织数量相对增加,而板条贝氏体组织的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梁亮  张波  邓想涛  刘旭辉  肖爱达  欧玲 《轧钢》2020,37(2):12-17
采用1.3、1.6、1.9 kJ/mm 3种不同线能量对960QT钢进行焊接,研究了线能量对960QT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线能量的增加,焊接接头强度下降,但塑性提高,焊缝冲击韧性变化不大,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先降低后增大,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均高于焊缝。对3种线能量下960QT高强钢的焊接接头进行金相分析,发现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随着线能量的增加,针状铁素体发生粗化,数量相对减少,粒状贝氏体数量增多。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主要为板条M/B和粒状贝氏体。随着焊接线能量的增大,冷却速率减小,粒状贝氏体组织数量相对增加,而板条贝氏体组织的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RAFM)钢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接头中的高温δ铁素体是影响其冲击韧性的主要因素. 通过喷雾冷却,降低焊接峰值温度并对接头进行快速降温,从而达到抑制δ铁素体生成的目的. 采用Fluent流体软件对RAFM钢FSW在不同喷雾冷却工况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综合模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 结果表明,液氮辅助FSW(FSW + LN2)可有效降低焊接接头的峰值温度并加速焊后的降温速率. FSW + LN2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由常规FSW接头的冲击吸收能量23 J提升至33 J,达到与母材等韧匹配,硬度变化趋势与常规FSW接头基本一致,焊接接头硬度远高于母材.  相似文献   

16.
E690 is a newly developed high strength high toughness steel for offshore structur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oling mod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oughness of the heat affected zone in E690 weld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The outcome of microstructural examinations and mechanical tests showed that fast cooling immediately after submerged welding can reduce the width of heat affected and coarse grained zones,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low 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It was also shown that reduction in the grain size of the parent austenite and having lower amounts of retained austenite within bainitic structur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observed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7.
研究焊接冷却速度对20MnNiMo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韧性及氢致裂纹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8/3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韧性及氢致裂纹敏感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当t8/3小于55s时。焊接热影响区获得M或M+少量B组织,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但此时焊接热影响区对氢致裂纹敏感。对防止氢致裂纹的产生,同时确保焊接热影响区具有良好的韧性。20MnNiMo钢焊接时应采用适当的预热温度和焊接线能量以及及时的  相似文献   

18.
机械装备的整体性能和寿命随着高强钢的大量使用而大幅提高,但性能薄弱区仍然是焊接热影响区. 应用恰当的处理技术,能生成形态、尺寸和分布有益的稀土夹杂物,在焊接中抑制原奥氏体晶粒长大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试验制备了一种0.18%C的稀土高强钢,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模拟4种热输入下的热循环过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试验钢的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转变,用冲击试验机测试了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吸收能量,测量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变化. 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值为25 kJ/cm时,HAZ组织主要为马氏体,晶粒尺寸细小,这时的冲击韧性和硬度值最高. 当焊接热输入值大于50 kJ/cm以上时,钢中生成了上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晶粒也逐渐长大,出现了韧性下降和软化. 试验钢的C含量为0.18%,在热循环中焊缝中出现了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形成淬硬组织,未生成针状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热循环峰值温度对HQ100钢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经不同峰值温度热循环后对对应的组织,并通过铆相分析,断口分析和冲击韧度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循环峰值温度对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对熔合区组织的精细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手工电弧焊熔合区组织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