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危险因素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TE患者585例,通过住院患者电子病案系统收集相关信息,分析PTE常见危险因素,并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文版)评估PTE危险分层。结果 585例患者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者266例(占45.5%)、伴恶性肿瘤者149例(占25.5%)、卧床时间>3 d者123例(占21.0%)、近期有手术史者67例(占11.5%)、伴心脏病者61例(占10.4%)、体质指数>25 kg/m^2者52例(占8.9%)、伴骨折或创伤者43例(占7.4%)、伴脑卒中者38例(占6.5%)、伴慢性肺部疾病者36例(占6.2%)、伴肾病综合征者24例(占4.1%)、伴心房颤动者22例(占3.8%)、伴结缔组织疾病者17例(占2.9%)、伴静脉曲张者9例(占1.5%)、妊娠期或产后7例(占1.2%)。合并≥2个危险因素者473例(占80.9%),合并1个危险因素者88例(占15.0%),未合并危险因素者24例(占4.1%)。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的PTE危险分层:低危56例(占9.6%),中危64例(占10.9%),高危206例(占35.2%),极高危259例(占44.3%)。结论 PTE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卧床时间>3 d、近期手术、心脏病;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可用于PTE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内外科手术后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情况,以提高手术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01例手术后发生急性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合并疾病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类型、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占46.5%、恶性肿瘤占33.7%、下肢创伤病史占17.8%,50.5%患者有短期卧床史,相当比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慢性心肺肝肾疾病。临床表现以胸闷、心悸症状发生比例最高,休克发生率27.7%。大面积PTE发生率24.8%。普外科(29.7%)、骨科手术(21.8%)、心胸血管外科手术(18.9%)发生PTE所占构成比最大。79.2%患者仅接受抗凝治疗,20.8%患者接受溶栓和/或介入治疗。结论 外科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因素及自身因素容易出现PTE,提高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对急性PTE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疑诊肺栓塞患者337例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疑诊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顺序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和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CTV)或CTPA联合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分析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有无不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结果采用频数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共33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89例,女148例,中位年龄62岁,范围19~84岁.CTPA诊断肺栓塞者144例,CTV和下肢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63/144),其中76%(48/63)发生于近端深静脉内;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63%(63/100).结论 无论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均很高,有必要同时进行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探讨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寒症(PTE)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596例PTE住院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患者合并肺癌,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类型、肺癌分期等为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我院住院确诊的596例PTE患者中,PTE合并肺癌者65例(10.91%),其中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30~82岁;胸闷/呼吸困难(76.92%)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咳嗽(41.54%)和胸痛(29.23%).呼吸频率增快(69.23%)、发热(67.69%)、心动过速(61.54%)是最常见的体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4例(36.92%),表现为下肢浮肿、压痛.肺癌病理类型中,腺癌41例(63.08%):肺癌分期中,Ⅲb~Ⅳ期58例(89.23%);肺癌合并PTE患者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升高者分别为66.15%、63.08%、36.92%,非肺癌PTE患者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IL-1、TNF升高者分别为36.91%、19.21%、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肺癌合并PTE患者接受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显效13例(22.41%),有效31例(53.45%),无效11例(18.97%),死亡3例(5.17%).结论 肺癌是PTE的常见病因之一,常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癌合并PTE的患者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Ⅲb~Ⅳ期最为常见.在肺癌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警惕PTE的发生.对不明原因的PTE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IL-1、TNF升高,需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对于明确诊断的肺癌合并PTE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仍是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CT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4年3月临床资料完整的114例肺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TE76例,肺动脉炎29例,原发性肺动脉肿瘤5例,肺部或纵隔肿瘤累及肺动脉4例。本组患者采用ImatronC-150XP型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方式,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左侧肋膈角以下2cm,层厚1.5~3.0mm,层数为45~90层。单层扫描时间为100ms。造影剂(Omnipaque-300)总量约50~100ml,流速约3.0~4.0ml/s,延迟时间14~25s。以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为PTE的诊断标准,分析各级肺动脉受累情况。下肢深静脉检查采用血管超声。所有患者行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43例行肺动脉造影检查,79例行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结果114例患者中男63例,女51例;年龄12~81岁,平均(47±13)岁;76例PTE患者CT诊断正确75例,准确率98.7%,其中58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占76.3%;无明确诱因8例,占10.6%。76例患者共2356支肺动脉,1668支肺动脉受累,占70.8%。中心肺动脉受累545支,占受累动脉的32.67%;外周肺段动脉受累1123支,占受累动脉的67.29%。中央型充盈缺损为急性血栓的特征性改变(包括轨道征、漂浮征等),血栓钙化为慢性血栓的特有征象。间接征象有马赛克征、右心房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梗死、心包或胸腔积液、肺不张或肺实变等。肺动脉炎(包括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29例,16例经肺动脉造影证实,13例临床确诊;原发性肺动脉肿瘤5例,均经手术证实,CT误诊1例;肺部或纵隔肿瘤累及肺动脉4例,3例手术证实,1例经肺动脉造影证实。结论DVT-PTE是一种疾病的两个部分,PTE诊断的同时应兼顾下肢深静脉检查。对于PTE的诊断,EBCT是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可初步诊断急性或慢性PTE,并能同时观察肺、纵隔及肺动脉周围组织及肺动脉、主动脉管壁情况,在肺动脉疾患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经CTPA和(或)肺通气灌注扫描诊断的209例PT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9例中男124例(59.3%),女85例(40.7%),年龄15~91岁,平均(58.3±18.6)岁.其中老年组(≥65岁)95例(45.5%),非老年组(≤65岁)114例(54.5%),41~64岁者71例(34.0%),≤40岁者43例(20.6%).PIE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发病前有制动/卧床史(88例,42.1%)、COPD(51例,24.4%)、肿瘤(45例,21.5%)和高血压(45例,21.5%);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175例,83.7%)、咳嗽(155例,74.2%)、胸痛(61例,29.2%)、咯血(32例,15.3%)及晕厥(8例,3.8%)等;186例(92.1%)患者D-二聚体阳性,(37.8%)79例静脉超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54.0%(81/150)存在肺动脉高压,16.7%(35例)进行溶栓治疗,169例(80.9%)进行抗凝治疗,病死率为6.7%.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COPD、肿瘤和高血压;发生胸痛、咯血、发热、低血压的比例较非老年组为少,但咳痰、肺部啰音和下肢浮肿较非老年组多;老年组发生大面积栓塞和肺梗死的比例较非老年组低,而有典型心电图表现的比例高;老年组溶栓的比例较非老年组少,但疗效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别.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肺部有湿性啰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未经抗凝溶栓治疗、病情危重及合并肿瘤和肺炎是PT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论 PTE的临床表现多样,尤其是老年PTE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应高度警惕,加强监测,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表现。方法采用前瞻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将明确诊断为PTE的525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226例)和非老年组(<60岁,299例),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分别计算其两组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常合并多种疾病,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老年组胸膜性胸痛(35.8%)及咯血(17.3%)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检出率相同。结论老年PTE患者合并疾病多,临床表现更不典型,需提高对老年PTE的诊断意识。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快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快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为APE的178例患者的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扫描肺血管造影或右心导管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 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阳性者59例(96.72%,59/61),非APE患者阳性32例(27.4%,32/1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50例(82.0%,50/61),非APE患者DVT 6例(5.0%,6/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78.7%,48/61)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阳性合并DVT,两项指标同为阳性时诊断APE的特异性99.1%,阳性预测值98.0%。血浆D-二聚体浓度阳性诊断APE的敏感性96.7%,特异性72.6%,阳性似然比3.54,阴性似然比0.04,阳性预测值64.8%,阴性预测值97.7%。结论血浆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值得作为常规方法为快速诊断及治疗APE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慢阻肺并接受外周血管检查的805例患者资料,根据检查部位及结果分组。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1)慢阻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231例,其中80.9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慢阻肺CAS组合并高血压以及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慢阻肺无CAS组,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慢阻肺无CAS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高血压及高龄、高白细胞是慢阻肺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2)慢阻肺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患者86例,其中72.09%合并下肢动脉疾病(PAD),慢阻肺PAD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年龄高于慢阻肺无PAD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高脂血症是慢阻肺患者合并PAD的危险因素。(3)慢阻肺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患者419例,其中11.93%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慢阻肺DVT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高于慢阻肺无DVT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是慢阻肺患者合并DVT的危险因素。(4)慢阻肺行计算机断层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患者69例,其中34.78%合并肺栓塞(PE),慢阻肺PE组合并DVT比例以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慢阻肺无PE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DVT是慢阻肺患者合并PE的危险因素。结论慢阻肺患者外周血管疾病高发,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龄、高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是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北京医院肺癌合并PTE和DV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记录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理类型、TNM分期、PS评分、化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信息。结果 PTE组35例,年龄(67.31±9.38)岁,DVT组45例,年龄(64.62±12.48)岁。PTE组肺部基础疾病的发生率高于DVT组(9 vs 4例,P=0.043);而DVT组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显著多于DVT组(11 vs 1例,P=0.007)。PTE组HCT和Hb较DVT组增高(分别为36.9±4.01 vs 33.44±5.57,P=0.003;125.4±14.43 vs 113.48±21.28,P=0.006)。PTE组中有14例PTE患者为无意中发现。在两组病人中,以NSCLC为主,病理类型多为腺癌,TNM分期Ⅲ~Ⅳ期居多。肺癌合并PTE组3月、6月、9月和12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1.4%、77.1%、82.9%和85.7%;DVT组3月、6月、9月和12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5.6%、77.8%、82.2%和84.4%。生存分析显示,PET组和DVT组,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5.0±2.1月vs 15.6±6.59月,P=0.12)。结论肺癌合并PTE和DVT患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但PTE组较多合并肺部疾病,而DVT组较多留置深静脉导管。两组患者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TNM分期多为Ⅲ~Ⅳ期。PTE或DVT多发于肺癌诊断3~6月内,并导致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PTE的认识,规范PT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所有入住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急性PTE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以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1年内共确诊PTE 137例.住院患者PTE的发病率为0.37%,高于亚洲住院患者PTE的发病率.PTE在冬季多发,住院患者的发病率达0.52%.平均发病年龄(62.14±15.16)岁,60岁以上患者为62.77%.女性(60.58%)多于男性(39.41%).初诊科室分布广泛,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主要科室,为75.18%.危险因素以恶性肿瘤最高,其次为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主,其次为胸闷和胸痛.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和(或)低二氧化碳血症.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功能障碍者44例,血栓直接征象者5例.下肢静脉超声提示有67.20%的PTE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以远端静脉多见(67.63%).溶栓抗凝治疗14例,单纯抗凝治疗122例.好转出院134例(97.08%),死亡2例(1.46%).结论 提高各临床科室医师对于急性PTE的诊断意识及治疗规范化程度,可以提高确诊率,降低病死率.急性PTE以恶性肿瘤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为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多样,以新发的呼吸困难最为常见.超声心动图及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可作为疑诊PTE而无确诊手段时的替代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佳  赵凤芹  谭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61-4364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它们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临床过程,为同一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VTE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美国,每年有约60万VTE发生〔1〕;在欧洲,每年有至少150万例VTE,其中54.35万例死亡〔2〕;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 000~6 000万例VTE〔3〕。尽管VTE有较高的发病率,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原因是VTE,尤其是PTE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急性PTE是VTE最严重的类型,而急性PTE临  相似文献   

13.
<正>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患者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疾病〔1,2〕,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DVT和PTE在发病机制上互相关联,二者为VTE不同部位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3〕。传统的DVT病因学是1856年Virchow提出的三因素学说: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称为Virchow三联征〔4〕,这种理论受到普遍公认。ABO血  相似文献   

14.
崔朝勃  高秀玲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0):1231-1233
目的 对本院1998~2006年189例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中资料完整的124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 发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所有124例PTE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血气、下肢深静脉超声、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V/Q显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TE-DVT年发病数逐年增加.大面积PTE 83例(66.9%),次大面积PTE 20例(16.1%),非大面积PTE 21例(16.9%).DVT 70例,术后40例,长期卧床65例,恶性肿瘤6例,结缔组织病3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心悸90例,胸痛30例,咯血19例.咳嗽40例,晕厥16例,突然心跳、呼吸停止机械通气5例.呼吸频率>20次/min 86例,心率>100次/min 112例,发绀65例,肺部闻及干湿哕音22例.PaO<,2><60 mm Hg 72例,PaCO<,2><35 mm Hg 92例,PaCO<,2> >35 mm Hg 32例;心电图窦速112例,S<,Ⅰ> Q<,Ⅲ>T<,Ⅲ>型改变者25例,CRBBB型改变26例,非特异性S-T改变42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胸部X线检查有阴影者20例,行CTPA检查105例,V/Q显像18例,肺动脉造影1例;心脏超声显示右心室扩张合并肺动脉高压共91例,20例仅有肺动脉高压,无右心室扩大,8例心脏超声完全正常.首诊24 h内确诊72例,其余52例确诊时间为2~60 d,误诊率为30%(37例),其中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左心衰、肺炎者最多.溶栓抗凝治疗83例,单纯抗凝治疗41例,死亡8例(6.5%).结论 经 PTE的发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特别要注意恶化肿瘤和结缔组织病是重要的易感因素;PTE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因此,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选择为1997年 9月~ 2 0 0 1年 5月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 140例 (男 79例 ,女 6 1例 ) ,平均年龄为 39± 18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肺通气显像及下肢深静脉显像。其中 2 6例患者同时进行肺动脉造影 ,11例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36例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18例行下肢容积血流阻抗图检查。结果  14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有下肢静脉病变者为 12 0例 ,占 85 7%。近端病变 113例(80 0 % )。下肢深静脉显像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下肢容积阻抗图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 90 9% ,72 2 % ,80 0 %。结论 研究证实下肢静脉病变和血栓形成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栓子主要来源于近端静脉血栓。放射性核素肺灌注 /肺通气、下肢静脉显像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卒中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但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260例,根据随访2个月是否出现下肢DVT分为DVT组(n=42)和非DVT组(n=21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Wells评分、卧床时间、下肢血管狭窄程度、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GCS评分、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白蛋白、Hcy、HDL-C、LDL-C、TC、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病史、卧床时间≥7 d、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1 d者所占比例及Wells评分、TG、D-二聚体高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77,95%CI(1.209,3.176)〕、吸烟史〔OR=2.371,95%CI(1.226,3.014)〕、糖尿病病史〔OR=4.076,95%CI(2.087,9.191)〕、Wells评分〔OR=1.684,95%CI(1.042,5.925)〕、卧床时间〔OR=1.828,95%CI(1.015,4.607)〕、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OR=2.069,95%CI(1.816,7.619)〕、TG〔OR=1.675,95%CI(1.582,3.823)〕、D-二聚体〔OR=2.085,95%CI(1.805,7.808)〕是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Wells评分、长时间卧床、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长、高TG、高D-二聚体是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需加强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健康教育、健康饮食并监督其戒烟,定期做好相关指标检查,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住院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确诊的168例PTE患者的获得性和遗传性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Ⅲ)活性。结果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38.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PTE病史(14.3%)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14.3%)。抗凝蛋白总缺乏率为84.5%,PS缺乏最高(48.8%),其次是PC缺乏最低(24.4%)、AT-Ⅲ缺乏最低(11.3%)。结论研究显示住院PTE患者中,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DVT或PTE病史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是主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在遗传性危险因素中以PS缺乏为主,其次是PC缺乏,AT-Ⅲ缺乏率最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发PTE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病情再次加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北京怀柔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242例,根据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是否再次加重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加重组132例和缓解组110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营养状况、呼吸困难程度、合并症、肺功能指标及本次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70岁者所占比例、吸烟率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5年、急性发作频率≥6次/年、入院前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氧分压(Pa O2)60 mm Hg、静脉使用抗生素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组患者入院前长期家庭氧疗者所占比例低于缓解组,体质指数(BMI)18.5 kg/m2、血清清蛋白30 g/L、基础疾病权重指数(WIC)≥3、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 MRC)≥3、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50%、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所占比例、无创通气治疗所占比例、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及肺炎发生率均高于缓解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清蛋白30 g/L〔OR=2.894,95%CI(1.123,1.856)〕、合并呼吸衰竭〔OR=2.175,95%CI(1.849,2.891)〕、合并肺炎〔OR=2.785,95%CI(1.322,2.456)〕、FEV1%50%〔OR=2.582,95%CI(2.034,4.152)〕是AECOPD住院患者病情再次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清蛋白30 g/L、合并呼吸衰竭、合并肺炎、FEV1%50%是AECOPD住院患者病情再次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上述患者的重视,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变化.方法 从急性PTE溶栓与抗凝治疗多中心研究中选取确诊的于溶栓抗凝治疗前后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PTE患者362例,观察治疗前后深静脉血栓的变化.结果溶栓抗凝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相比,DVT明显减少(x2=22.667,P<0.001),但有11.6%的患者出现新发或再发DVT.溶栓治疗者血流改善率为56.5%,抗凝治疗者为47.8%,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5,P=0.231).3个月随访,有30.4%的患者DVT仍未恢复正常,另有10.4%的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DVT.结论 溶栓抗凝治疗后14 d,DVT的治愈率较低,新发或再发率较高,溶栓治疗的血流改善与抗凝治疗相仿.短期治疗尚不能显著改善DVT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负荷评分对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在急性肺栓塞将患者分为:下肢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venous thrombosis embolism was associated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VT-APE)组和下肢静脉血栓不合并急性肺栓塞(venous thrombosis embolism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VT-N-APE)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超声声像学特征及血栓的负荷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影响。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形成急性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VT-APE组61例,男23例,女38例,VT-APE组下肢股腘静脉血栓8例(13.1%),低回声22例(78.6%),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占32例(52.5%),低回声55例(90.1%);股腘静脉合并小腿肌间静脉21例(34.4%),低回声42例(68.8%),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声像图负荷评分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