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向社会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的标准,医疗价格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对于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医疗服务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1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收费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服务项目制定价格,患者在享受医疗服务过程中逐  相似文献   

2.
加强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洁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534-3535
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医疗工作中应加强医患沟通.把“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做好优质服务,力求患者满意。 1医患沟通的内涵 1.1医患沟通的定义: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传达思想感情和交流各类医疗信息的过程。通过沟通确保医患之间.特别是患方获得医疗决定权所需的信息,从而增进医患间了解与合作。沟通的双方包括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或其关系人。 1.2医患沟通的目的: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医患沟通.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受重视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时和有序服务的需求、感觉舒适的需求等.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具体的需求、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以便于医院提供患者急需、适宜的医疗和相关服务。同样.也便于患者对自己所参与的医疗活动过程有较为符合实际的了解。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对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双方相百理解、谅解、认同、支持和配合.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就医顾客对医疗服务常常是直接获取的,不像商品销售那样,可以经过批发、零售等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但我们仍然可以这样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服务的获取具有直接性,即就医顾客必须到医院与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但从营销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妇产科门诊医疗服务中的医患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584-1584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医患交流在门诊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它能使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的技术性服务和功能性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最佳效果——患者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患者满意度情况,探讨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调查住院患者240例,门诊患者16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来院就医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好、有名气、服务好,对来院就医的体验与感受综合分达91分,对后勤服务、就医流程、支付的医疗费用、医技部门服务、病情告知和解答满意度的分值较低,患者的建议集中在医患沟通、后勤管理、病房管理等方面。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应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6.
陈玲丽  魏来  余昌胤  刘仕方 《安徽医药》2016,20(10):1996-1999
目的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调查乡镇居民对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的知晓程度和期望,为卫生行政部门推动医疗联合体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对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百纳乡,遵义县马蹄镇、平正乡,绥阳县小关乡,桐梓县天坪乡等乡镇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总共调查104人,提取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结果 受访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居民对医联体的了解程度较低,72.1%的受访者表示首选就诊医疗机构为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受访者中43.3%表示转诊不方便,45.2%表示未转诊过。受访者对医疗费用期望值最高的是“遵守收费政策,杜绝不合理收费”;对高效就医期望值最高的是“看病方便快捷”;对疗效期望值最高的是“医务人员具有较高的医疗技术和知识”、“符合诊疗规范”;对医疗服务最期望的是“医务人员平等对待患者”;对医疗辅助服务设施最期望的是“公示收费项目与标准”。结论 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改革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简化双向转诊程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建立医疗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提高居民满意度及医联体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7.
远程诊疗是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载体,对基层社区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及提出合理改善建议,实现优势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提升的效果[1]。对于整体医疗行业来说,除治疗患者疾病以外,患者是否满意也是效果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和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故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必然要求。远程诊疗作为新兴诊疗方式,在具体实施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患者满意度不高,从而影响远程诊疗的推广[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我院不同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506例作为对照组,在以上患者出院时对其实施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根据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我院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了改善,在医疗服务质量改善管理6个月后,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不同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496例作为观察组。在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也对其实施同样的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师技术和服务、护士技术与服务、各项检查服务、挂号收费和住院服务、药方服务、膳食服务、环境卫生等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医疗投诉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能够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从而显著提高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质量,从而和谐医患关系,降低医疗投诉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减少医疗差错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临床医疗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意境,加强医护人员道德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方法①健全规章制度;②增强安全和法律意识;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④沟通医患关系。结果住院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医疗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专科医院病区护理服务满意度,为专科医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在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分别对50名医务人员及150例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得到明显的提高,分别由原来84.0%、82.0%提高至98.0%和98.7%.结论 在专科医院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邓英  张芸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3002-3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服务机构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使我国医疗行业普遍认同医疗服务市场客观存在市场竞争,使医院更认识到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12.
王宁燕 《淮海医药》2014,(2):191-192
目的:通过对干部病区实施限时服务举措前后护理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为持续改进服务举措提供依据。方法比较实施限时服务举措前后各3个月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实施限时服务举措,患者的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结论限时服务举措的实施拓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得到了社会、患者、医务人员的认可,持续改进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落实和实施,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完善护理应急急救组织机制,建立医院护理应急急救组织体系,加强对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监管。护士对建立完善护理应急急救组织体系认同度较高,患者满意度达96.0%,有助于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安全性,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医患关系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调查了解乡镇居民对医疗联合体的期望和知晓程度,为卫生行政部门推动医疗联合体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百纳乡,遵义县马蹄镇、平正乡,绥阳县小关乡,桐梓县天坪乡等乡镇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总共调查104人。结果:受访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居民对医联体的了解程度较低, 72.1%的受访者表示首选就诊医院为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受访者中43.3%表示转诊不方便,45.2%表示未转诊过;受访居民对医疗费用期望值最高的是“遵守收费政策,杜绝不合理收费”;对高效就医期望值最高的是“看病方便快捷”;对疗效期望值最高的是“医务人员具有较高的医疗技术和知识”、“符合诊疗规范”;对医疗服务最期望“医务人员平等对待患者”;对医疗辅助服务设施的最期望“公示收费项目与标准”。结论:进一步推进医联体改革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建设,简化双向转诊程序,满足乡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此外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建立医疗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提高居民满意度及医联体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的感知服务质量.方法 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从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对湖南省某三级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有形性指标中的医院在心目中知名度、标识醒目清楚、医务人员穿着整齐大方及可靠性中的医院设备先进、医务人员有责任心、医护人员技术操作熟练、紧急情况能准确处理、能提供承诺的服务及响应性中的在需要帮助时医务人员能及时赶到、医务人员能耐心解答疑问、快速处理患者的投诉、及时提供化验和检查结果、医务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以及保证性中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能够感到安全、保护和尊重患者的隐私、诊断和治疗时让患者积极参与、不收受和索取患者的红包及礼品、对患者一视同仁和移情性中的对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告知并签字同意、医院满足你对医疗与生活需求的服务、当你需要个性化医疗服务时能满足、你对诊断治疗结果满意度均在80%以上,而对有形性服务中的医院环境、科室布局合理及移情性服务中的医疗费用可接受度等项目满意度在80%以下.结论 医院应重视患者的期望,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肝脾破裂患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84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实施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医疗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态度和方式满意度相比较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出现概率降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在肝脾破裂患者治疗过程汇总,可以减少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玉兰  徐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73-2374
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是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直接体验和亲身体会[J].我们对2008年10月~2009年3月住院的488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听取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为人性化服务是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是医院发展的需要,充满人性、人情味的服务,可以赢得患者的良好口碑,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评价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识和满意度的研究,旨在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以利于临床药师今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方法:选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87例,评估其在接受药学服务前后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并了解其最满意的药学服务方式。结果: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后满意度评分较接受之前有显著提高;不同医疗费用、病程的患者在接受药学服务后,对药学服务满意度的评分均有所提高,而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年龄大于65岁、文盲的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后,对药学服务满意度的评分未有明显改善;在药学服务方式中,患者最满意的为其制定出院方案。结论:提供药学服务可以增加患者对于药学服务的理解,提高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贺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627-3628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的人性化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医院作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场所,理应是最有人情、最尊重人的地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更加密切,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研究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不断转变服务观念,拓展医疗服务领域,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医疗服务人性化,是每位医务人员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门诊服务台是医院临床工作的窗口,是直接对患者进行诊疗、咨询、体检、分诊的场所,其服务态度的优劣、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我院具有一批高素质的医疗服务团队,临床医师诊疗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水平与责任心,这些都为医院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如何提高门诊服务台的服务质量,优化医院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其中,选派高年资护理骨干充实到门诊服务台,担任分诊、导诊、咨询、健康教育、对外宣传等对于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院经过多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