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 3例患者 (ASD 19例 ,PDA 4例 )。所有病例均在X线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2 3例患者术后 2 4h、1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查 ,有 2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91 2 %。术后 6个月随访TTE检查示所有病例均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 latzer封堵器是治疗ASD和PDA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44例CHD患者(PDA14例,ASD30例)。其中PDA患者在X线透视及造影监视下植入Amplatzer封堵器;ASD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下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例PDA患者术后2小时出现溶血,经内科保守治疗72小时后好转。术后随访显示肺动脉压力显著下降,PDA患者左心房(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ASD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均明显回缩。除1例发生溶血的PDA患者6个月后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外,其余病例均封堵完全;术后X线检查显示全部患者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及肺血减少。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PDA和ASD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Ⅱ孔型心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全组20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ASD存在,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经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24h,1、3及6个月分别行TTE、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ASD患儿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24h,1、3、6个月TTE检查,示心房水平分流消失,未见封堵器对心房壁及二尖瓣、三尖瓣运动产生影响,均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X线胸片检查显示术后24h,1、3、6个月肺血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术后6个月右心房、室内径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其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价值。方法 利用TTE选择11例ASD患者进行经导管封堵术。在TTE和X线引导下,经导管将Amplatzer封堵器送至ASD处,用TTE经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适时释放封堵器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10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放人后固定不理想而放弃手术。8例术后观察无分流,2例有少量分流,次日复查分流消失。结论 TTE对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封堵器大小的选择、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都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超声心动图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 (ASD)。方法  15例待外科手术的ASD患者 ,超声检查 [12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3例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查 ]符合条件而准备行经导管ASD封堵术。在超声及X线引导下 ,以ASD最大伸展径或加 1~ 2mm为标准 ,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型号 ,导管送封堵器到ASD处、释放 ,腰部卡于ASD口处 ,两伞贴于房间隔两侧。结果  2例患者ASD最大伸展径 >34mm ,没有相应大的封堵器而放弃封堵术 ,其余 13例成功地进行了ASD封堵。超声测量ASD径非常显著小于ASD最大伸展径 [(16 92± 5 35 )mm∶(2 1 38±5 0 1)mm ,P <0 0 1],平均相差 4 46mm。术后立即、2 4h、1个月及 3个月行TTE检查 ,13例患者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 ,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ASD ,超声在病例的选择、引导封堵器置入及术后疗效观察等方面有极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患者 6(男 2 ,女 4)例 ,年龄 4~ 5 0岁 ,经 TTE或 TEE检查诊断为多孔房间隔缺损。均在 X线和 TTE或 TEE监测下经导管行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重复 TTE或 TEE、ECG及 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 6例患者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 ,术中无重要并发症发生。其中置入 1个封堵器的患者 5例 ,置入 2个封堵器的患者 1例。术后即刻TTE或 TEE检查 5例无残余分流 ,1例小缺损孔有少量残余分流 ,随访 1年中少量残余分流仍存在。1例肺动脉压中度增高患者 ,术后 3 0 min测量肺动脉压下降 >2 0 mm Hg。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 ,未发现封堵器的变形 ,移位以及金属结构断裂等改变 ;右房 ,右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X线平片显示肺血有不同程度减少 ;术后ECG检查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相隔距离较近的多孔房间隔缺损 ,可采用单个封堵器封堵 ;而相隔距离较远的缺损 ,可采用同时置入两个封堵器  相似文献   

7.
23例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4~34mm,右房、室均不同程度增大,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0.52~0.70。患者均在局麻下经X线透视和TTE引导行ASD封堵术,均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封堵器直径18~42mm。术后随访1~33个月,未见残余分流、心包填塞及封堵器移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A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先天性心脏病Ⅱ孔中央型ASD患者,经右心导管在TTE和X线实时引导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观察封堵器腰部卡于房缺处、左右心房面的两伞平行、稳定地夹于房间隔两侧,同时TTE检测无残余分流和周围结构的功能障碍。结果106例Ⅱ孔中央型ASD患者,4例封堵失败,101例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24h、1、5、6个月随访复查TTE,均无残余分流和其他并发症。结论TTE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中作用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 方法全组共18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均在常规C型臂X线机透视和TTE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 结果18例患者中有2例未放置成功而改为开胸手术;16例均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即刻完全堵闭,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TTE示ASD仍被完全封闭,未见残余分流.随访期间无任何并发症. 结论在TTE和X线透视指导下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ASD安全可行,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全组共18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均在常规C型臂X线机透视和TTE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结果:18例患者中有2例未放置成功而改为开胸手术;16例均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即刻完全堵闭,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TTE示ASD仍被完全封闭,未见残余分流。随访期间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在TTE和X线透视指导下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ASD安全可行,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封堵器选择对其疗效及心脏形态学重构的影响.方法 入选146例ASD患者,年龄13.5~70.0(33.5±12.4)岁.其中73例(A组)根据椭圆周长数学公式计算缺损直径选择封堵器型号,另外73例(B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长径选择封堵器型号.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ASD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的左心房收缩末期横径(LALD)、右心房横径(RALD)、RALD/LALD比值、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RVDD/LVDD比值及肺动脉内径.结果 A组缺损内径为(20.16±4.98)mm,B组为(21.36±5.6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器直径A组小于B组[(21.95±6.78)mm比(25.85±6.75)mm,P<0.05].142例封堵术成功,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主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残余分流发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RALD、RVDD、RALD/LALD和RVDD/LVDD比值明显下降,肺动脉内径逐渐缩小,LALD、LVDD逐渐增大.A组改善心房重构程度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 椭圆形周长公式在非圆形ASD封堵器选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封堵器大小对心脏重构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 (TTE)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 1例住院患者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7~ 4 5岁 ;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证实的继发孔型ASD ,以充盈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加 2~ 4mm为原则选择封堵器型号 ,TTE监测下放置Amplatzer封堵器。随访有无残余分流及是否影响周围瓣膜和静脉功能 ,记录临床事件 (血栓栓塞、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 )。结果  2 1例全部封堵成功 ,TTE监测放置Amplatzer封堵成功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及 1天、3天、3个月、6个月、1年复查TTE观察无明显残余分流及影响周围瓣膜功能 ,也无腔、肺静脉狭窄 ,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无封堵器移位和脱落 ,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例发生频发房性心律失常 ,经心律平 4 5 0mg d治疗 1个月后消失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 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巨大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TTE监测ASD介入封堵治疗整个过程 ,可以提高一次释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年龄≥ 6 0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 ,术前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0~ 34(2 4 .4± 8.2 )mm ,其中 3例患者为双孔型房间隔缺损。 11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均 >0 .5 (0 .5 2~ 0 .70 )。术前心功能 (NYHA分级 )Ⅱ级8例 ,Ⅲ级 9例 ,Ⅳ级 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 ,应用X线透视和经胸心脏超声引导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术中测肺动脉平均压力 2 1~ 4 7mmHg(1mmHg=0 .133kPa) ,其中肺动脉平均压力 >2 5mmHg者 16例。所有患者均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或国产双盘状封堵器一次封堵治疗成功。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4~ 38mm。 3例双孔型缺损 ,2例用 2 8mm和 32mm封堵器一并封堵 ,另 1例用直径 14mm和直径 2 6mm的封堵器封堵成功。所有患者于术后 5~ 7d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 ,无残余分流。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随访 1~ 30个月 ,无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静脉闭合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经静脉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2 4例患者术前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ASD直径为 6~ 30 (18.96± 7.0 3) m m。在透视及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静脉置入Am platzer封堵器闭合 ASD。结果 :2 4例 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 15~ 36 (2 6 .2 5± 7.5 7) mm ,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14~ 36 (2 6 .5 2± 7.15 ) m m。 2 4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术中无并发症 ,1例在术后第 3天出现 度 型房室传导阻滞 ,2周后恢复。 7例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微量残余分流 ,术后 1周复查均无分流。结论 :经静脉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ASD是一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Amplatzer房缺封堵伞堵塞成人特殊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Amplatzer房缺封堵伞(AASO)堵塞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采用经导管Amplatzer AASO堵闭特殊类型巨大PDA并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术后24 h、60 d、180 d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心电图复查随访。结果:5例均堵闭成功;2例术后完全无分流,2例术后残余2mm左向右分流,1例残余明显穿伞分流,分别在60 d、180d随访中分流完全消失;血流动力学和心脏解剖在术后及随访期间有显著改善。结论:Amplatzer AASO可用于堵闭形态特殊、管径较大的PDA,即时残余穿伞分流率高,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经心导管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选择适于行Amplatzer式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27例,在TTE监测引导下经右心导管应用房间隔封堵器关闭ASD。结果26例ASD获成功封堵,术后即刻、1天、1个月和3个月TTE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在TTE引导下行ASD封堵术是一种简便、可靠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通过与Amplatzer封堵器临床疗效比较 ,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的效果。方法 选择 6 0例ASD患者 ,男 2 2例 ,女 38例 ,年龄 3~ 5 6岁。采用配对方式分两组 ,介入治疗与随访由同一组医师负责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操作难易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介入封堵术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显著下降 ,两组间即刻残余分流、封堵器回收再放置、X线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产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技术要求相似 ,均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成功率高、安全等优点 ,但两种封堵器价格差异显著 ,从经济角度考虑 ,条件合适时应选择国产封堵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VrE)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筛选86例有外科手术适应证的继发孔ASD患者,TTE测量各切面ASD大小及残边情况,指导选择封堵器(ASO)型号,术中监测ASO置放及释放过程,术后随访观察。结果86例患者术前TTE测得ASD最大直径5~34(24.4±5.63)mm,所用ASO直径为8—40(27.5±7.12)mm。TTE成功引导81例ASO置人,总成功率为94.2%,其中双孔ASD2例,均置入单个ASO成功。5例术后即刻有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TTE分流完全消失。结论经导管ASD封堵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T珏对ASD封堵术前病例选择、残边评估、ASO型号选择、术中监测ASO的置放全过程和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long-term results of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secundum-type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II) using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s (ASO). BACKGROUND: Only immediate-, short-, and intermediate-term results of ASO implantation are known so far.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1995 and January 2000, 151 patients underwent a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ASD II in our institution. All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were followed up until September 2004. RESULTS: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as followed up from 56 to 108 months (median 78 months). The mean stretched defect diameter was 15.9 +/- 4.8 mm. There were no deaths or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study. At three years of follow-up, all defects were completely closed and remained closed thereafter. CONCLUSIONS: Since the first human implantations in September 1995, the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proved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device for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ASD 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