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民事主体诚信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民事活动中友好待人,从而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中国新的合同法已经把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的原则并规定了一系列适用规则.这表明我国的合同法已经向现代法律理念靠拢.本文讨论了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和特征,相信这个原则可以根本改善现行司法,并扩大法官权利使他们更独立和自由地行为.“诚信和正义”是这一原则的升华和最高理想,它应该被运用到民事司法实践中.“安全”是诚实信用的一个重要价值,本文拟以安全为价值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199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出台,宣告我国合同法长期存在的“三足鼎立”局面结束.这部统一合同法内容丰富,立法思想先进,而几项基本原则则是贯穿其中的准则.合同自由原则是统一合同法的灵魂,它将几种合同统一为民事合同,所确立的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合同的观念,为合同自由原则在合同法中的贯彻确立了前提条件.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其不仅仅要求合同关系当事人在进行交易行为时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更要求当事人在实现自己的利益时要首先尊重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实现多方利益关系的平衡.平等公平原则是民事关系中的基本原则,有助于保障公正交易和公平竞争、有利于合同纠纷的公平合理的断处,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公序良俗原则主要是在市场经济中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益和一般道德现念,其作为统一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立法缺位与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使附带上诉制度构建成为完善上诉制度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保证双方当事人在上诉中的利益平衡.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该制度构建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我国民事证据法应当以"当事人主导"作为基本原则,论述了当事人主导原则的含义及其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完善当事人调查取证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处分原则是各国民事诉讼法中一项具有重要地位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享有的处分权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私法”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得以自由行使。从我国处分权的立法现状、国内外相关立法的比较及其存在的缺陷与受到的限制等方面来逐步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所享有的处分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该权利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无权处分效力问题,我国《合同法》第51条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存在分歧。分析了关于无权处分情况下合同效力问题的三种观点,认为高院的司法解释实际应用了物权行为理论下无权处分制度的相关规定,弥补了合同法的部分缺陷。应当在承认物权行为的基础上,遵循物权行为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无权处分的效力,从而平衡无权处分各方当事人利益,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分析的角度阐述了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经济基础及其经济功能 ,指出 :一切社会的物质生产 ,都蕴涵了诚实信用的必然要求 ,同时 ,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以其保证交易安全 ,平衡当事人利益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的种种经济功能 ,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律师民事赔偿标准是解决律师事务所与当事人法律服务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的一个基本依据。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既有可能承担违约责任,也有可能承担侵权责任。由于律师执业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往往难以确定,应当在民法公平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按实际损失、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相结合的律师民事赔偿标准,并正确把握“可获得的利益”和法定违约金的司法运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是引致规范,其功能在于将民法以外的法律引入民法,以对合同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必要的限制,保护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理解本项规定并在司法实务中准确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执行难是我国目前法律文书执行中的普遍现状,审执不分立是现行执行体制最大的弊端.在审执不分下建立的各项有关执行的制度也是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根本原因,我国现行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民事执行管辖制度就是审执不分理念下的产物.以审执分立为基本理念重构我国执行管辖制度,这就要求否定第一审法院管辖原则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第一审法院为联结点确定执行管辖法院,从执行工作追求的价值目标-效率出发重新选择确定当事人与法院之间法律关系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是传统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在与无权处分制度的衔接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上始终争议不断,使得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当标的物存有瑕疵时对善意第三人的救济与保护屡屡陷入困境。论文以我国法律为视角,对无权处分法律框架下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审视与反思,分析造成制度困境的原因之所在,并尝试提出相应的修正意见,以期促进善意取得制度之不断完善。同时希望通过对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之关系的研究和修正,能够对我国立法中相关规定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并最终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物权和债权是民法中至关重要的财产权,也是大多数民事合同关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深入分析物权和债权,便于对相关法律的准确掌握和实际操作。通过界定物权和债权的涵义,对比两者的渊源、特征、效力及相互关系,准确把握两者在不同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中的优先效力。物权与债权同为财产权,二者之间差异甚多,但两者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被替代。  相似文献   

13.
诚实信用原则与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信用原则为民法"帝王"原则,它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而会计信息失真为会计行业当前重大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则是会计从业人员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丧失.本文试从法学角度探析会计学领域的重大突出问题,并力图找出解决之办法.  相似文献   

14.
合同自由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民法、合同法以及国际条约和习惯所确认。我国统一合同法也对此原则予以广泛认可。本文在阐述合同自由原则及其表现的同时,着重从国内法的角度,从合同主体,当事人意思表示,违约责任,合同效力等不同侧面详细论述其法律限制及其必要性,并从公正、和平的立场出发予以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是一个需要众多民事法律制度配合,进行体系化调整的复杂法律问题。我国《合同法》将其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合同相对性理论等民法原理和制度发生矛盾和冲突。对《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指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应以物权变动模式为其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16.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不仅具有很强的道德属性,并且是一种法律化了的基本道德准则。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实质上是与合同相关的一切行为中法律化的诚实信用的道德要求,具有深厚的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7.
婚约为债法及亲属法上之契约,在我国古代占有很重要地位,具有强大的法律约束力。近现代的新文化思想改变了旧婚约制度,并分别体现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亲属法和婚姻法中。台湾地区现行婚约制度基本上传承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婚约立法精神,而大陆对婚约问题不做明文规定,有其积极意义,但也造成现实中大量的婚约纠纷无法可依,不利于法制建设。传承近现代法文化思想,借鉴台湾地区立法经验,制定并完善我国婚约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两性人是一个特殊残障群体,其致畸原因极其复杂。两性人拥有两种性征,其法律人格存在冲突,对现行法律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协调两性人法律人格冲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民法的基本原则中总结出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个人利益最大化和遵守公序良俗等冲突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