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是一个需要众多民事法律制度配合,进行体系化调整的复杂法律问题。我国《合同法》将其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合同相对性理论等民法原理和制度发生矛盾和冲突。对《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指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应以物权变动模式为其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2.
我国《合同法》五十一条的规定使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与善意取得制度相矛盾。认定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则相当于为合同效力判断增加了标准,有悖于合同自由原则。建议取消《合同法》中关于无权处分的一般规则,仅在买卖合同章节中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作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无权处分效力问题,我国《合同法》第51条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存在分歧。分析了关于无权处分情况下合同效力问题的三种观点,认为高院的司法解释实际应用了物权行为理论下无权处分制度的相关规定,弥补了合同法的部分缺陷。应当在承认物权行为的基础上,遵循物权行为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无权处分的效力,从而平衡无权处分各方当事人利益,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有关善意取得中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和判断了无权处分合同效力是否有效的理由,认为有必要将善意取得下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界定为有效,并且以合同的有效作为善意取得的前提,从而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围绕不动产买卖合同效力是否与善意取得有关联的问题,介绍并分析了学界存在的不同观点.认为有必要明确界定物权法和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等概念,主张将不动产无权处分合同拟制为有权处分合同,将合同有效作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6.
无权处分素有"法学精灵"之称,关于其法律效力的探讨也向来为民法领域争议的热点。本文将以买卖契约中的无权处分合同为典型,以《合同法》第51条为基础,分析无权处分合同在各种情况下的法律效力,并阐释其与善意取得等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善意取得是传统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在与无权处分制度的衔接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上始终争议不断,使得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当标的物存有瑕疵时对善意第三人的救济与保护屡屡陷入困境。论文以我国法律为视角,对无权处分法律框架下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审视与反思,分析造成制度困境的原因之所在,并尝试提出相应的修正意见,以期促进善意取得制度之不断完善。同时希望通过对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之关系的研究和修正,能够对我国立法中相关规定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并最终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合同法对无权处分制度的规定还有不足,必须从现代民法注重保护交易安全的理念出发,妥善权衡“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结合善意取得理论,扩大无权处分有效的法定情形;规定追认权的行使期限,赋予相对人撤销权,从而消除法律制度间的冲突,使民法体系更加趋于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9.
预约在实践中颇为常见,因预约引起的纠纷也普遍存在,但我国《合同法》等民事基本法律对此种合同的规范确是空白。如何认定预约及其效力,违反预约应如何承担法律责任,以及预约中定金条款的适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对表见代理制度的规定过于简略,导致实践中对其认定较为混乱。以其类型和表现形式为研究基础,提出表见代理应当具备主观和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以及在认定表见代理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处分原则是各国民事诉讼法中一项具有重要地位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享有的处分权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私法”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得以自由行使。从我国处分权的立法现状、国内外相关立法的比较及其存在的缺陷与受到的限制等方面来逐步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所享有的处分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该权利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合同解释是为了消除歧义和误解,判定合同内容真实含义的过程,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文章介绍并阐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合同解释的不同理论与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13.
论信赖利益及信赖利益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法系从契约内规定信赖利益赔偿 ,而大陆法系则纯由契约外法律关系规定信赖利益赔偿。本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上的信赖利益赔偿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信赖利益、信赖利益赔偿的概念、适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信赖利益赔偿的范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和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我国新合同法已将其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并围绕这一原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合同义务体系和适用规则,这是我国合同法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合同自由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民法、合同法以及国际条约和习惯所确认。我国统一合同法也对此原则予以广泛认可。本文在阐述合同自由原则及其表现的同时,着重从国内法的角度,从合同主体,当事人意思表示,违约责任,合同效力等不同侧面详细论述其法律限制及其必要性,并从公正、和平的立场出发予以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6.
抵押合同虽被规定在担保法之中 ,但这并不妨碍统一合同法对它的适用性。书面形式是抵押合同的成立生效要件 ,抵押人、抵押权人、以自己的财产设定抵押权的第三人在主债权合同及抵押合同中皆处于不同的利益循环之中。抵押合同的标的为抵押权 ,而非抵押物本身。我国民法应采用且已采用了物权行为理论 ,据此理论 ,抵押合同应为物权合同 ,而非债权合同  相似文献   

17.
<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是引致规范,其功能在于将民法以外的法律引入民法,以对合同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必要的限制,保护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理解本项规定并在司法实务中准确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转出方的收益包括:土地转让费、承包权红利和转移劳动力收入,成本包括交易费用和机会成本;转入方的收益包括:生产性收益和非生产性收益,成本包括交易费用、土地转让费和承包期内的土地租金。交易双方在流转过程中总收益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土地经营面积和交易费用。因此,要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资源配置效率,就应确定合理的农地流转规模并通过培育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等降低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