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位及功能锻炼路径表在骨科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将2016年6月—2017年4月入住的人工髋关节置换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5月—2018年4月入住的人工髋关节置换3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根据护理常规和临床经验进行体位及功能锻炼的指导,实验组术后应用体位管理及功能锻炼路径表,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barthel指数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harris髋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harris指数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及功能锻炼路径表值得广大临床护理人员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0例,采取品管圈活动改进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80例采取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价值和选择。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1999-01/2003-12本院收治的180例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接受过随访者。②患者对治疗及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无关死亡、失去随访或资料不全者。将180例患者分为骨折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每组60例。②试验方法: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条件及伴发内科疾病情况选择内固定及假体置入。骨折内固定组采用多根加压中空螺钉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组根据年龄选择相应的假体进行手术。③实验评估: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情况,并对术后1,3年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纳入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种术式的住院时间相仿,早期并发症均较低;骨折内固定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中、远期并发症、再手术率较高,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创伤、假体费用较大,随访功能优良率较高。②术后1年骨折内固定组骨折愈合52例,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7.31±7.12)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1年假体无明显松动,髋关节功能评定分别为(89.31±3.43)分和(93.11±5.11)分。③术后3年骨折内固定组8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评定为(78.33±10.63)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分别有7例及2例发生假体松动,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8.72±3.17)分和(91.72±3.17)分。结论:适应证掌握正确,多根加压中空螺钉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种治疗股骨颈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严格正确的掌握适应症可能是预防中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偏瘫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偏瘫病人42例,该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病人、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第3天、出院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3天和出院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病人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比例均较前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促进偏瘫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全程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设为实验组,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人工髋关节关节置换术病人设为对照组,引入系统性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р<0.01或р<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р<0.01)。结论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郭红莲 《全科护理》2013,11(14):1278-1279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SF-36生存质量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评价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改善人工髋关节术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及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体力学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变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创伤骨科住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12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原有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应用人体力学原理指导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术侧向健侧、健侧向术侧侧卧位以及平卧位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人体力学原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协助和指导患者变换体位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实现安全、无痛、舒适的卧位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9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教育。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强化专科医生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通过相关文献数据库,随机检索近3 a国内开展人工髋关节手术中深静脉的发病率,针对并发症因素提出具体防范措施。结果从2005-2007年在6种骨科核心期刊上报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共840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者共100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继发肺栓塞引起的手术失败,必须强化专科医生的认识并落实相关防范措施,确保医疗安全和以推动我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小禾  柯翠芬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804-1805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1].THA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本院2004年6月~2007年12月,对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7年10月,我们对5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8例,男22例,女36例,56~98岁.全髋关节置换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7例,全髋翻修1例.术后发生下肢DVT 5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引起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因较多,主要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原发性骨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上述疾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不同,导致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目的:分析合肥地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其在性别、年龄及发病趋势上的分布特点,以期对影响髋关节健康的疾病及易感因素进行早期筛查及预防。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合肥地区5所医院收治的3 05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出院诊断分成11类,统计其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在3 05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髋部骨折1 763例(56.78%),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5例(17.55%),原发性骨关节炎461例(14.85%),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96例(6.31%),类风湿关节炎35例(1.13%),强直性脊柱炎10例(0.32%),创伤性关节炎26例(0.84%),感染性关节炎12例(0.39%),髋部肿瘤4例(0.13%),骨纤维性发育不良3例(0.097%),大骨节病1例(0.032%)。5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大于50岁以下(包括50岁)(χ2=12.7,P<0.05)。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χ2=61.07,P<0.05)。提示合肥地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因复杂,主要病因是髋部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原发性髋关节炎,以50岁以上患者为主,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本院住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2015年1~12月在本院住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应用Orem自理模式实施护理。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护理中,可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次单侧人工全髋置换40例,随机分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早期(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6个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好的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5.
邵敏  张百挡 《新医学》2006,37(8):523-52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12髋)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杂交固定型(即股骨假体采用骨水泥型固定,髋臼假体采用非骨水泥型固定)人工全髋关节12髋.术后1例发生关节脱位,3例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不需翻修,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蔡宝妹 《全科护理》2013,(25):2336-23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将8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术后3个月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病人关节脱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关节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的关节脱位、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关节疾患给患者日常功能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hipriplace mentTHR)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 ,重建髋关节功能 ,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已被证实[1] 。国外许多学者认为 ,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的康复功能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2 ] 。将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以下简称THR)的 6 6例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 ,康复组除按常规治疗护理外 ,还进行了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将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接受协同护理干预团队的各项指导。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出院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病人Harris评分90分~100分(优)17例,80分~89分(良)21例,70分~79分(中)2例,优良率为95%;SDS评分指数显示病人均无抑郁;住院期间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中,在协同护理干预团队的指导下,可以使病人顺利渡过手术期,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于就医体验感知的创新人性化护理在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自2016年7月起开始实施基于就医体验感知的创新人性化护理,将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41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后(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同类病例设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试验组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干预后舒适度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类高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就医体验感知的创新人性化护理对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后干预,对于提高该类患者术后安全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留股骨颈的无柄人工髋关节是一种新型的表面置换人工髋关节,2008-04-2009-11应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11例,其中有明显并发症的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27~76(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