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骨质疏松症、针灸、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国内医学文献数据库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发表的有关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分析文献的类型,总结基础研究及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并对常用穴位及中药复方进行总结。结果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共检索到136篇相关文献。其中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有94篇,常用穴位有:阿是穴、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腰阳关、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针灸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大鼠和病人的骨密度。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有42篇,常用的复方有补肾壮骨汤、补肾健脾汤、补肾化瘀汤等,但缺乏相应的动物实验研究。结论针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质疏松发展,其联合中药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但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滞后,选穴及用药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长期临床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研究,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尿路结石红外光谱和电镜图像的观察分析,对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红外光谱仪对陕西地区140例尿路结石进行成分分析,并对其中典型结石进行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尿路结石主要由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磷酸镁铵、尿酸、胱酸和基质构成,其中混合结石占76.5%;电镜下各种成分晶体具有不同的晶格特性,并按不同的排列方式混合分布。结论 尿路结石是由多种晶体和基质构成的混合性结石;尿路感染、尿液中的酸碱度的改变及各种晶体成分在尿液中的饱和度的升高,均可促使尿路结石的形成及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四川南充地区尿石症患者尿石成分,并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255例南充市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标本进行成分测定,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收集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结石成分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南充地区尿路结石以草酸钙(91.37%)、碳酸磷灰石(62.35%)为主要成分,结石患者男女比为1.90∶1,上尿路结石占87.84%(224/255),下尿路结石占12.16%(31/255),上、下尿路结石比为7.23∶1,上尿路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60:1,下尿路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4.5∶1.结论南充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和国内其他地区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但下尿路结石患者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
458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尿路结石的成分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58例尿路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尿路结石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1,20一50岁为高发年龄,上尿路结石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上、下尿路结石之比为10.5:1。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占多数,为325例(71%),其中以草酸钙,磷酸钙与尿酸的混合结石为主。对比混合性结石及单纯性结石发现,各种成分所占比例基本一致。结论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会议收到有关泌尿系统结石文章共 162篇 ,大会发言 1篇 ,为广州吴开俊教授经皮肾镜手术的经验报告。分组发言 4 0篇 ,其中尿石症基础研究 10篇 ,开放取石手术 3篇 ,ESWL 17篇 ,腔镜 (输尿管镜、肾镜、腹腔镜 ) 6篇 ,磁共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1篇 ,儿童尿路结石 1篇 ,中药预防结石 1篇 ,甲状旁腺手术 1篇。论文交流 12 1篇 ,其中尿石症基础研究 5篇 ,开放取石手术 37篇 ,ESWL 50篇 ,腔镜 (输尿管镜、肾镜、腹腔镜 )治疗 2 3篇 ,结石诊断 5篇 ,儿童尿路结石 1篇。ESWL仍是研究的重点 ,共有 67篇 ( 4 1.4 % ) ,并有相关的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结肠透析防治慢性肾衰竭的中药分布特点.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服务平台、维普资讯(VIP)数据库从2010年6月—2020年6月间10年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信息中结肠透析防治慢性肾衰竭的中药,采用频次(频率)、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33篇文献,其中涉及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核心期刊肿瘤护理研究现状。方法对1998~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核心期刊中肿瘤护理文献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682篇,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质量较低的应用体会类文献452篇(66.28%);研究方向中临床研究631篇(92.52%),教育及管理研究27篇(3.96%),护理理论研究17篇(2.49%)及社区护理7篇(1.03%);633篇文献按人体系统学分为总体、消化、生殖、神经等10个系统,最低为1.74%(泌尿系统11篇),最高为29.07%(总体状态184篇)。结论我国肿瘤护理研究处于发展时期,各学科间研究不均衡。研究设计有待加强,研究途径有待完善,研究面有待推广,肿瘤护理整体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文献质量。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及临床试验的统一标准,全面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发表在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上的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收集纳入文献的信息,进行描述性评价。结果共473篇纳入分析。研究类型以前瞻性研究为主(78.0%);干预方式以中药复方为主(71.9%);干预目的以中医药联合常规治疗,增效减毒为主(60.3%);纳入研究的平均样本量为(81.6±74.1)例,无1篇研究提及样本量的计算方法和临床试验注册情况;有445篇(94.1%)为单中心研究;252篇(53.3%)有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358篇(75.7%)进行了随机化分组;327篇(69.1%)提及且给出具体统计分析方法;58篇(12.3%)介绍了患者依从性情况;记录、分析患者病例脱落情况的研究分别占4.0%和2.1%;13篇(2.7%)获得了伦理委员会审批;187篇(39.5%)报道了随访情况;295篇(62.4%)报道了安全性评价情况。结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以前瞻性、中药复方研究为主,但总体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10):776-781,784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构成及分布特征,探讨尿路结石的高发因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对本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38例患者的泌尿系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本组838例尿石症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23∶1,年龄16~95岁,平均(53.5±14.3)岁,其中中年(41~65岁)患者最多,共499例(59.6%);上、下尿路结石比为2.92∶1,男性上尿路结石占比67.5%,女性上尿路结石占比97.0%。单纯性结石469例,以草酸钙为主,在所有结石成分中占34.7%,其次为尿酸结石(15.8%);混合性结石369例,以草酸钙+磷酸钙结石为主,占全部结石的33.5%。可获取CT影像资料患者604例,尿酸结石平均CT值为(492.16±144.46) HU,草酸钙、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钙结石平均CT值均在900~1000 HU;青年患者多见草酸钙+磷酸钙结石(51.3%),中年患者以草酸钙结石(37.5%)为主,老年患者多发尿酸(36.1%)结石。结论:扬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根据本研究对扬州地区结石成分分布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为防治扬州地区尿石症及预测患者结石成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文献,分析文献年代分布、文献类型和语言、期刊分布、核心机构、高频关键词、疗效指标等特点。结果纳入文献共210篇,近10年共发表136篇论文,占全部论文量的64.76%,是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的热点时期,论文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以中文期刊类临床研究论文为主,中文期刊中,《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和《中国老年学杂志》的载文量最高;太极拳、骨密度、老年人、女性等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骨密度、平衡能力、骨代谢指标为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常用评价指标。结论近10年为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的热点时期,目前研究集中在中美两国,研究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现代证据表明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疗效确切,但结局指标缺乏规范,仍待更深层次的理论挖掘与更高水平的临床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在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并通过结石成分分析探讨相关结石预防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通过内镜手术收集到122例尿路结石患者信息。以红外光谱自动分析法对收集的结石标本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不同结石成分与性别、结石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并查阅和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结石成分分析对相关结石预防指导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意义。结果 122例泌尿系结石中,含一水草酸钙者最多(90.4%),其次是碳酸磷灰石(47.6%)和二水草酸钙(32.3%),无水尿酸(9.8%)与六水磷酸铵镁(4.1%)等其他成分均少见。单一种成分结石42例,混合成分结石共80例(二种成分结石38例,三种成分结石31例,四种成分结石6例);单一成分结石最常见为一水草酸钙(77.8%);最常见混合结石成分为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75%)。通过检验,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中,不同成分结石的分布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的结石成分分布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不同性别的结石成分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外光谱自动分析可快速、简便、准确地分析尿路结石成分。根据尿路结石成分对患者进行相关结石的预防指导,可有效降低尿路结石的复发率。适合于临床推广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581例泌尿系结石化学构成,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化学反应测定581例泌尿系结石标本,研究其成分,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在581例尿石中混合结石占70.56%(410/581),其中草酸盐结石59.89%,磷酸盐结石34.59%,碳酸盐结石24.61%,尿酸结石26.33%;单纯结石17.42%。上尿路结石473例,下尿路结石108例,上、下尿路结石之比为4.36:1,肾、输尿管结石主要以草酸钙和磷酸钙混合结石及单纯草酸钙结石为主,膀胱结石主要以尿酸结石为主,尿路结石部位和化学成份构成密切相关,肾、膀胱结石与其化学成份构成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上、下尿路结石的发病机理不同。结论: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结石成分分析为基础的个体化指导方案在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收治300例经内镜手术治疗的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红外光谱自动分析法对尿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以结石成分分析为基础给予个体化预防指导方案;另选取同期本院未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的40例尿路结石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结石复发率。结果尿路结石标本中多为混合成分结石,2种成分混合结石占比38.67%,3种成分混合结石占比34.00%,单一成分结石占比27.33%。单一成分结石、混合成分结石及不同结石发生部位(上、下尿路结石)中,草酸钙结石均占比最高,其次为尿酸结石。术后3个月,两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1年,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光谱可简便、快速获取结石成分信息,结石成分复杂,多为草酸钙类结石与尿酸结石,结石成分分析是提出个体化预防指导方案的基础,可有效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应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广东南海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为临床个性化防治泌尿系结石及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自然排出、碎石后排出或手术取出获得结石样本986例,并应用红外光谱法对其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泌尿系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34∶1,51岁~60岁年龄阶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上尿路结石发病人数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比例达9.49∶1。定性分析共检测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六水磷酸镁铵和胱氨酸6种化学成分。混合成分结石647例,占总人数的65.6%;含钙结石853例,占86.51%。草酸钙检出率最高,占77.38%,其次是碳酸磷灰石(5.27%)和尿酸(13.29%)成分。结论 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近20年的文献统计分析,了解我国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状况和规律,为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医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研究文献的年代、期刊分布、核心期刊作者等进行统计,用文献的篇名、关键词以及文摘进行主题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34篇中文文献,其中相关学术论文共226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文献31篇,涉及作者共29人;研究主题集中在3个方面:其中研究心理疗法在治疗前列腺炎中的作用和意义的文献102篇,约占统计文献的45.13%,研究前列腺炎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的文献52篇,约占统计文献的23.01%,研究伴发性功能障碍的前列腺炎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的文献23篇,约占统计文献的10.18%;《中华男科学杂志》最关注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我国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研究呈现出研究阵地多元化、研究方向多样化,但有待进一步深入。"预防-沟通-治疗"等综合治疗模式已显现,相关研究有逐渐从平面角度上升到立体空间角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概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尿路结石标本326例,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法进行尿路结石成分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尿路结石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7:1;高发年龄为20~50岁;城乡比例为0.76:1;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比例为9.52:1。纯尿路结石和混合性尿路结石分别占结石总数的46.32%(151/326)和53.68%(175/326),纯尿路结石以草酸钙结石为主,占72.19%(109/151),混合性尿路结石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成分为主,占82.86%(145/175)。结论: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的成因、预防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305例尿石成份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对泌尿系结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用化学常量法对305例患者的尿石标本进行化学成份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3.2∶1),20~50岁多发,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5.4∶1)。结石中草酸钙检出率达82%,尿酸盐55.2%,磷酸钙48.6%,磷酸镁铵与碳酸磷灰石则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病例,胱氨酸结石少见。结论化学常量法分析泌尿系结石简便、快捷、准确。结石成份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使用骨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方法 依据Meta分析要求,在CBM、CNKI、PubMed、Springer、Embase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网、专利数据库等网站上进行检索,纳入以骨肽注射剂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检索资料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提取,若有分歧,则由第三方协助并解决;采用Review Manager 5.3、Stata/IC 15.0、R语言对有效性、骨密度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20篇文献,受试者共2 230人,有6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有16篇文献报道了总有效率Chi2=16.98,I2=12%,P=0.32>0.1;OR=6.17,95% CI(4.74,8.0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漏斗图分析、Egger、Begg’s检验表明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有10篇文献报道了用药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的腰椎骨密度异质性较大,采用亚组分析、Galbraith异质性检验分析以及Meta回归分析来寻找异质性来源;有6篇文献报道了治疗后髋部骨密度分析情况,SMD=0.18,95% CI(0.02,0.34),Z=2.20,P=0.03<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肽注射剂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着实有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输尿管软镜软镜联合中药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今发表的关于输尿管软镜联合中药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RCT研究,4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2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输尿管软镜联合中药排石汤能提高总体结石清除率[OR=4.32,95%CI(2.97,6.29),P<0.001],缩短术后结石排出时间[MD=-3.76,95% CI(-4.75,-2.77),P<0.001],减少术后肾绞痛发生[OR=0.28,95% CI(0.13,0.50),P<0.001]及术后4周结石残留[OR=0.18,95%CI(0.09,0.34),P<0.001]。结论: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中药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能有效提高术后结石清除率,缩短结石排出体外时间,减少术后肾绞痛发生及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 ,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挖掘国内椎间盘退变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和学术团队,分析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方法:将检索词"退变"、"退行性改变"与检索词"腰椎"、"椎间盘"、"颈椎"、"胸椎"、"腰"等自由组合,检索三大中文电子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出版时间不作限定,检索日期为2015年5月4日。数据信息的提取采用Regex Buddy软件,核心作者和学术团队的评定采用普莱斯定律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数据挖掘的结果以Netdraw软件进行可视化表达。分析各团队的学术思想、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研究共纳入3361篇中文文献,挖掘核心作者54人、学术团队10个。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大热门方向: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机理研究(1964篇,占总量的58.43%);手术相关研究(1035篇,占总量的30.79%);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979篇,占总量的29.13%);生物力学相关研究(854篇,占总量的25.41%);动物学研究(686篇,占总量的20.41%);影像学相关研究(348篇,占总量的10.35%)。结论 :机制研究是目前椎间盘退变领域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已从整体动物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多层次对退变的发生和发展机理进行了探讨,如何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干预手段,切实有效地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