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腹主动脉瘤(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自然病程病死率高,手术治疗难度大。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杂交手术和以开窗支架和分支支架为代表的腔内手术技术在TAAA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价值,新近出现的八爪鱼技术进一步完善了腔内治疗的术式选择,TAAA的微创治疗正逐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正>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AD)及真性动脉瘤(TAAA)都是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大动脉病变,尤其是累及腹腔内脏动脉的病变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以开窗和分支支架为代表的腔内技术在胸腹主动脉病变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胸腹主动脉病变手术治疗的现状,重点围绕开窗和分支支架技术治疗TAAD、TA...  相似文献   

4.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指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联合动脉瘤,按照性质可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外科手术、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及近来新兴的“杂交手术”(hybrid treatment),即联合利用传统外科手术重建脏器血管和腔内技术修复动脉瘤。传统外科手术治疗TAAA已有半个多世纪,术式历经不断改进;EVAR技术应用十余年来发展迅猛,已经历几代产品的变革。但迄今为止无论何种术式,因脊髓缺血而造成截瘫这一灾难性的并发症仍无法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5.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死亡率和病残率均很高。近几年在保留和不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重建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弓部主动脉瘤切除与脑保护,胸主动脉瘤或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与脊髓保护,以及主动脉腔内支架移植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手术死亡率已从31.4%下降至3.3%-4.8%。胸主动脉瘤,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系一全身性主动脉病变,近年来手术疗效有所改善,但远期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仍较高。主动脉内支架移植与外科手术结合应用,对复杂的伴有降主动脉病变的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胸腹主动脉瘤是指同时累及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动脉瘤以及累及肾动脉领域及以上的腹主动脉瘤,其常规手术复杂,创伤巨大。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近期仅完成3例。近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应用腔内修复技术救治Ⅳ型胸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开放手术是目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AAA)的金标准, 而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也已广泛开展。由于其涉及供应内脏器官的重要分支, 治疗TAAA的技术体系尤为复杂。不过, 随着更新的、低廉、灵活的支架系统的出现, 全腔内修复技术变得更加可行, 也更具吸引力。对于年轻和低危患者, 选择开放手术还是腔内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尽管微创腔内技术有诸多优点, 但EVAR会带来更多脊髓损伤的风险, 当其特有并发症——内漏发生之后可能需要二次腔内介入修复, 而且EVAR术后远期耐久性尚不明确。本文就TAAA的开放与腔内治疗进行综述, 介绍了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的发展、各型支架的优劣, 探讨在治疗TAAA时如何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术式, 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Hybrid技术,腹主动脉去分支化联合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疾病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胸腹主动脉病变病人10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9例。根据主动脉疾病累及范围,先行相应累及部位的内脏动脉旁路手术,再一期或二期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5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9例一期腔内修复,1例二期腔内修复。同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5小时,平均腔内手术时间2.0小时。术后30天无死亡病例,围术期5例急性肾损伤,5例急性肝损伤,3例肠梗阻,1例肠漏。其中肠漏瘘病人术后3个月出院。至随访结束时,所有病人无内漏、截瘫,随访期间所有旁路血管通畅,无狭窄。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病可行,近中期疗效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复杂主动脉瘤主要是指近肾腹主动脉瘤(juxt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JRAAA)和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TAAA).开放性手术治疗复杂性主动脉瘤常常需要胸腹联合切口、腹腔干或肾上腹主动脉阻断和内脏动脉的显露,因此它不管是对于血管外科医师还是患者本人都是一个考验.胸腹主动脉瘤开放性手术30 d和1年的病死率为19%和31%[1].自从1991年Parodi等[2]实行第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这种微创修复动脉瘤的方法显示出了比开放手术更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对于老年和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则更具优势[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远近端锚定区缺乏的现阶段处理体会.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129例,其中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6例,胸主动脉瘤近端锚定区不足3例,腹主动脉瘤远端锚定区不足4例.分别进行升主动脉一双侧颈总动脉一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双侧颈总动脉一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腹主动脉一肠系膜上动脉一双侧肾动脉转流、髂内动脉栓塞重建锚定区后成功腔内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技术和临床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和重大并发症.随访期间支架人造血管无移位,夹层或动脉瘤腔血栓形成良好,无明显内漏,瘤体未增大;桥血管通畅.结论 对于缺乏锚定区的主动脉扩张性病变,通过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或栓塞非必须血管等方法重建或扩大锚定区是扩大腔内治疗适应证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