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SABINGA铜钴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铜弧带上,通过收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分析矿床的赋矿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经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应属于"早期沉积富集""晚期热液改造富集""表生富集",受"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断裂"等控制的多成因控制的铜钴矿床,即属于热液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2.
孙宁  曾旭  刘洋  黄燕涛  杨冀 《矿产勘查》2021,12(1):42-48
Siniapamrara铜钴矿床位于加丹加铜钴成矿带弧形展布的北西地段,本文对矿区地层、构造、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恩古巴群、孔德龙古群为主,断裂构造分为两类,一类位于推覆体与地层接触部位;另一类为常规断裂。铜钴矿体主要呈囊状、透镜状形式赋存在断裂破碎带内的R2.1.3含矿地层,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矿石类型为氧化型铜钴矿石。总结矿区控矿因素主要体现在:推覆体、地层和断裂构造3个方面,最终推测该矿床应为经历了沉积成矿、构造和热液改造,后期主要受推覆构造作用影响以及次生氧化富集作用4个阶段,并严格受推覆面控制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工作程度,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非铜矿带位于刚果(金)—赞比亚的Lufilian造山带,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发育有大量的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SSC),为了解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矿床成因,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中非铜矿带主要为还原相型和砂岩型层状铜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层位层控特征。其中加丹加铜钴矿带(KCB)盛产还原相型铜矿床,主要赋存于Roan群Mines组(R2),上部的Nguba群地层中发育有铜矿床和锌铜矿床;赞比亚铜带(ZCB)大多数还原相型铜矿床,赋存于下Roan群Kitwe组的矿化页岩段地层内(RL7),在矿化页岩段的下盘和上盘中发育砂岩型铜矿床。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中非铜矿带多层位成矿特征为盆地卤水交代成因,氧化含矿卤水和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还原性流体发生还原作用形成多层位铜(钴)矿体和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4.
Kamwale铜钴矿区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的北西部,是非洲中部卢菲利(Lufilian)弧形构造带北西段的一部分。区内地层以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该区经历了多次推覆运动,相互叠加,构造主要为褶皱及断裂(块)构造,整体相对比较复杂。该矿床属于层控型铜钴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加丹加超群罗安群矿山组(R2)内,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到中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ROAN)地层和成矿后的推覆构造作用所控制。通过本次补充勘查工作,综合分析认为主矿体在东西两侧及深部还未进行工程封闭控制,还有扩储空间;矿区中部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卡莫亚铜钴矿床位于中非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内,与坎博韦大型铜钴矿床毗邻,为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矿床产于卡莫亚—坎博韦推覆体内,矿体赋存在中元古界加丹加群罗安组内。文章以卡莫亚铜钴矿床最新勘查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矿化特征等进行阐述,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卡莫亚铜钴矿床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经后期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变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王鹏飞 《矿产勘查》2018,9(10):2007-2014
MYUNGA-KALUMBWE(以下简称MKM)铜钴矿区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南非赞比亚-刚果(金)矿带的北西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MKM矿床为大型层控型矿床,主矿体位于倒转背斜轴部,受区域浅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富集。矿体主要赋存于加丹加岩系罗安群内一套受了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和白云岩地层中。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MKM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控矿地质因素、矿床成因类型等。  相似文献   

7.
中非铜(钴)成矿带位于Lufilian造山带,由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和赞比亚铜矿带两部分组成,成矿带内推覆体构造、褶皱、褶叠层构造较发育。本文通过总结区域断裂构造、推覆体构造特征与铜(钴)矿床的分布特征,研究典型矿床中断层、褶皱、褶叠层构造特征及与铜(钴)矿化的关系,发现铜(钴)矿床受构造的控制明显,推覆体构造控制了矿床的整体形态、规模和空间产出位置,断裂构造可以为含矿热液的活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同生褶皱及褶叠层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沉淀,尤其褶皱转折端为成矿作用提供更大的容矿空间,常发育有厚大矿体。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构造、同生褶皱、褶叠层构造是中非铜(钴)成矿带寻找富厚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
任继昌  柴胜  刘定凯  符宏  李亚运 《矿产勘查》2022,13(11):1624-1631
天水寨沟铜多金属矿区位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与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接合地段的反“S”型构造转折部位,区内及周边已发现多处铜、金、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优越。本文通过系统总结研究区多年来找矿勘查工作成果并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取样化验、探矿工程等工作,分析了矿区铜多金属矿床赋矿地层、构造、侵入岩、含矿地质体等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石英露头、硅化、黄(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是本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本区地质勘查工作及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作区处于刚果(金)加丹加弧形铜钴成矿带的中西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民采线索和地质填图,圈定出一套中元古界罗安群矿山组(Pt2R2)地层,其为一套硅化结晶白云岩、含碳质白云岩、条带状硅化白云岩组合,为该区铜钴矿的含矿地层。铜钴矿以铜为主,其成因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对矿化带有利地段进行了验证,在标高1238~1245 m下,首次发现原生金属硫化矿,预测Cu金属量15. 32万t,Co金属量4018. 03 t。该区总体地质工作程度低,围绕罗安群矿山组地层、F2断裂南北两侧的空白地段,是下步进一步提升资源潜力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伊谦比(Ichimpe)铜钴矿产于非洲中南部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上,邻近有谦比希、明多拉等大—中型铜钴矿床,本文在系统总结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两个方面,着重地分析了伊谦比(Ichimpe)铜钴矿床成因,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11.
贡二辰  王巧玲 《矿产勘查》2013,4(5):503-507
文章对大别山钼多金属成矿带矿床的分布、产出部位、矿床类型、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通过对矿床矿石中硫、氧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认为该区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硫是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深源硫,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重熔形成的中酸性岩浆岩.根据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矿床成因,进而对在该成矿带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大别山钼多金属成矿带应以寻找中、高温斑岩型钼矿床为主,成矿有利部位位于北西西向与近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上侵形成的燕山期深源浅成高硅富钾富钼的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  相似文献   

12.
鲁根浑迪铅锌多金属矿区位于哲斯—林西复向斜(Ⅲ级)北东段,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内,成矿与近EW向、NE向断裂及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硫化物型。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表及深部矿化蚀变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浅部以锡为主,中深部以锌为主,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对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完成小兴安岭成矿带1∶5万航空物探调查基础上,结合相关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资料,采用"综合筛选"原则对区内的航磁异常进行了筛选,择优对重点异常开展了综合查证。初步总结了查证经验,分析找矿效果,为今后区域基础地质、矿产勘查等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坦桑尼亚马嘿嘎金矿赋存于太古宙绿岩带的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中,矿体形态严格受条带状含铁建造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业内多有人将该类型金矿床简单归为"层控型"。文章结合一手地质资料和相关测试数据,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马嘿嘎金矿床地质特征,突出说明了该金矿床是受区域大型剪切带控制,其"层控特征"是受"富铁的选择性交代作用"影响所产生的"表象"。而利用"物探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BIF赋存区域,并结合"特征矿物——毒砂"及"As元素异常"的辨识是寻找此类金矿床最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许磊  刘永团 《矿产勘查》2018,9(2):266-272
阳山金矿带全长超过30 km,其中安坝矿段为金矿集中区。为了进一步扩大阳山金矿带资源量,通过总结安坝矿段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厘定了阳山金矿带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安坝矿段主要含矿地层为中泥盆统三河口群千枚岩。(2)观音坝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断裂,严格控制矿体的空间展布及产出形态。(3)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特征是寻找金矿床的直接标志。(4)区内金元素异常明显为矿致异常,为矿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吕增尧 《矿产勘查》2012,3(4):452-457
燕山造山带形成于中生代,由于构造、火山活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与隆起带相间出现,有等间距特点。张麻井大型铀钼矿床位于蔡家营—双脑包次级火山构造洼陷带内。主要为次流纹斑岩体控制,赋存于次流纹斑岩体顶部隐爆角砾岩中。在古太古代末基底发生强烈变质作用,成矿元素第一次富集。中生代的火山热液活动,成矿元素第二次富集。经多期次热液活动,在隐爆角砾岩部位形成富矿体。  相似文献   

17.
穆家庄铜矿床为一中型铜矿床,位于南秦岭礼县—柞水海西褶皱带东段,柞水—山阳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菱铁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赋存于主要含矿层位中泥盆统大西沟组中,岩性为一套浅变质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该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型矿床,其形成经历了预富集、再富集两个阶段,为秦岭造山带海西期和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的产物。通过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穆家庄铜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在柞水—山阳矿集区有望实现大型铜矿床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8.
温区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部南缘,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本矿区现阶段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钨(铜)矿。此次工作是在1∶5万水系沉积物温区Cu-Mo-W异常区内开展1∶2.5万岩屑地化测量,共圈定61个异常,大体构成3个异常带,分别是Hy-1 Au-Ag-As-BiMo、Hy-2 Au-Ag-As-Pb、Hy-3 Cu-Mo-W。通过异常验证,在Hy-3 Cu-Mo-W综合异常带见矿效果较好,值得下一步继续研究;其他两个综合异常前缘晕较发育面积大,也显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本文同时讨论了该矿区成矿有利的条件,提出了在该区带寻找矽卡岩型铜钨多金属矿水系沉积物、土壤或岩屑地球化学元素组合有其独特性,对下一步地质找矿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超  张昊  李文光 《矿产勘查》2011,2(1):84-88
谦比西铜矿是中非成矿带上的一个典型的同生沉积矿床,文章分别从Ⅸ域和矿区的地层、构造、矿物组合及矿化分带等方面介绍该铜矿的矿床特征,并浅析矿床成因,希望拓宽找矿思路,认识该成矿带成矿规律对预测和寻找相关类型矿床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马拉松多铜矿床位于藏东地区,产于著名的西南三江成矿带上。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马拉松多组(T_1m)酸性火山岩和三叠系上统甲丕拉组(T_3j)碎屑沉积岩。矿区位于背斜核部一侧,断裂构造不发育。矿区总共出现3个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同位素年龄(K-Ar法)为34. 6~40. 8 Ma,属喜山早期产物。矿区具面型蚀变特征,由中心至边缘的分带为钾硅化带—绢云母化—角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昂克弄岩体已全岩矿化形成矿体,矿体平面呈椭圆形,长约950 m,宽约800 m;剖面上呈不规则柱状,矿体平均垂直厚度315 m;矿体铜资源量150万t,Cu平均品位0. 36%。根据矿床特征分析,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矿体深部和边部有较大的增储潜力和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