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伤(combined thoracoabdominal injury,CTI)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总结该院2007年7月~2012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69例,年龄16~71岁,平均37岁.其中,开放性损伤31例,闭合性损伤38例.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胸和或气胸,其中21例合并休克.结果 经胸手术42例,剖腹手术17例,剖胸+剖腹7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1.17±9.35).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 胸腹联合伤死亡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手术入路应视具体伤情而定;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诊断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该院收治的6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手术22例,经腹手术3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同时做胸部和腹部切口4例。治愈59例,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7例,5例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支持4~19天后抢救成功。死亡8例,其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严重创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死于ARDS。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危重,伤情复杂,早期明确诊断与及时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5例,开放伤2例,均合并血和(或)气胸,合并休克12例。结果:均急诊手术治疗,其中经腹手术9例,经胸手术5例,先剖腹后剖胸3例。17例中治愈15例、死亡2例,术后住院2~38天,平均23.5天,并发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4例、切口感染3例、ARDS2例,1例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胸腹联合伤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抗休克同时急诊手术治疗,纠正胸伤后生理紊乱,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涂奔 《大家健康》2014,(1):209-210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措施,为胸腹联合伤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术前确诊34例(42.5%),其余患者术中探查确诊。所有患者经积极外科治疗后痊愈73例(91.25%),死亡6例(7.5%)。合并休克25例,其中4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心脏压塞,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CT扫描对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受损器官的处理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35例胸腹联合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2007年4月收治的胸腹联合伤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作胸腔闭式引流术9例,余26例经腹径路手术11例,经胸径路手术10例。结果存活30例,死亡5例,病死率14.3%,其中3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术中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属于严重多发伤,伤情重,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2007年4月收治的胸腹联合伤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作胸腔闭式引流术9例,余26例经腹径路手术11例,经胸径路手术10例。结果存活30例,死亡5例,病死率14.3%,其中3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术中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属于严重多发伤,伤情重,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52例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特点,以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52例胸腹联合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开胸手术16例,开胸+剖腹手术18例,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手术18例。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5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及第1次手术中明确诊断49例,占94.23%;膈肌破裂漏诊2例,漏诊率3.85%,死亡3例,占5.77%。死亡病例均因心血管损伤致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同时手术前尽快有效地纠正休克及保证呼吸、循环的功能对抢救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锐器致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锐器致胸腹联合伤的诊治规律,以积累经验,服务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35例锐器所致胸腹联合伤患者,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35例患者,治愈32例,治愈率91.43%,死亡3例。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锐器所致胸腹联合伤病情严重,早期诊治至关重要,有效地处理失血性休克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胸腹联合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如不能早期诊治,死亡率较高。本文就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28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3例,年龄19-64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急救护理要点,以便更好地救护胸腹联合伤。方法对我院1998~2008年期间共收治的19例胸腹联合伤患者救护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9例胸腹联合伤,抢救成功16例,死亡3例,3例均死于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84%。结论根据胸腹联合伤特点采取针对性救护措施,护士发挥专业技能,主观能动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张华 《河北医学》2011,17(7):917-920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88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性损伤36例(40.91%),以锐器刺伤为主;闭合性损伤52例(59.09%),以交通伤多见;治愈84例(95.45%),死亡4例(4.55%).结论:胸腹联合伤比较特殊,伤情复杂,病情严重,死亡...  相似文献   

12.
尹玉岭  刘鼐  刘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67-168,F0003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blunt abdominal injury, BAI)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其治愈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中医院收治的96例B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BAI患者中,治愈87例(90.6%),死亡9例(94%)。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者4例,死于腹腔严重感染者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者3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脑疝1例。结论BAI伤情复杂,病情危重,早期、准确、全面的诊断,早期抗休克治疗及剖腹探查,以及选择合理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胸部穿透伤(附3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部穿透伤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320例胸部穿透伤的治疗,结果:全组治愈316例,死亡4例,3例为心脏损伤,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1例,另1例死于枪伤失血性休克,结论:胸部穿透伤最多见的临床表现是血气胸,在处理胸部穿透伤时需要注意是否有延迟性血气胸,隐性心脏损伤,胸腹联合伤等,电视胸腔镜在处理胸部穿透伤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贾克刚  丛伟  陈凡  薛洋  王雪海  李钢  王友于 《西部医学》2013,(10):1484-1485,1489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胸腹联合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穿透性损伤组(12例)及闭合性损伤组(51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63例病人经治疗后痊愈59例,死亡4例;失血性休克2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15例。穿透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的治愈率和死亡率无差别(P〉0.05),而闭合性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穿透性损伤(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较高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评分较低的病人(P〈0.05)。结论胸腹联合伤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积极诊断治疗可挽救此类病人生命,尤其对于闭合性胸腹联合伤病人应积极预防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APACHEⅡ评分对胸腹联合伤病人的伤情判断有积极的预测价值,对于指导此类病人的治疗与抢救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严重腹部多发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178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回顾分析。结果178例全部经手术治疗。死亡15例(8.4%)。其中因失血过多.术后35h内死亡10例;术后2周以上死于MODS5例。以腹内出血为主的失血性休克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其内脏损伤个数、腹内出血量、休克程度和休克持续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快速有效的止血。避免涌诊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中迟发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地震中迟发性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 病例1为创伤性迟发性膈疝伴发休克,经及时的诊断和手术处理后康复;病例2为创伤性迟发性肝破裂,经两次手术止血引流后好转;病例3为创伤性迟发性肝破裂,经手术和介入治疗出血减少,并发腹腔感染死亡。结论 在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应高度警惕迟发性损伤,积极合理的处理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陈华玉 《中外医疗》2012,31(30):12-13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对42例胸腹联合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护理体会。结果通过精心护理,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手术护理是胸腹联合伤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富有爱心、耐心,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陶宝华 《上海医学》2002,25(6):341-343
目的 分析 3年来我院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病例特点 ,围绕其院内死亡原因 ,总结成功救治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根据 73例严重胸部伤构成比及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对伤后常见的致死原因 ,如失血性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和多系统器官衰竭 (MSOF)等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生存 6 3例 ,死亡 10例 ,住院病死率 13.6 %。住院早期死亡原因以失血性休克为主 ,晚期死亡原因多为ARDS和MSOF。结论 对于严重胸部创伤 ,急诊救治的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胸部外特点 ,围绕严重胸外伤常见的致死原因 ,进一步改进急救及后续处理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治愈98例,死亡4例(2例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术后腹腔严重感染死亡,1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救治成功率96.1%。结论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救治重点在于早期正确判断是否存在穿透伤、腹腔内脏器损伤及是否需要急诊剖腹探查。应当根据患者受伤过程、腹部体征结合必要的检查来把握剖腹探查指征。一旦发现剖腹探查指征,应尽早手术探查。仔细、全面、有序的剖腹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开放性腹部外伤腹腔镜探查具有早期诊断、治疗和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的死亡原因。方法:对56例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肺部并发症29例(51.8%),吻合口瘘11例(19.6%),失血性休克6例(10.6%),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5.4%),乳糜胸致全身衰竭3例(5.4%),胃后坏死、脓胸1例(1.8%),心脏性猝死1例(1.8%),心力衰竭1例(1.8%),膈疝引起绞窄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1例(1.8%)。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改善患者术前肺功能状况、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及术式、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对降低食管癌、贲门癌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